「一國兩制」的理性考量

評陳水扁的「投降說」和台灣「極統派」的竄升

茅漢


為了迴避「5.20」就職週年,台灣經濟衰退,失業率攀高,痛苦指數上升的難堪,陳水扁5月21日就出國展開他16天的「元首外交」。

在「元首外交」途中,他又大放厥辭,說什麼「五不」,說什麼兩岸關係要穩定,不是「投降」,不是「豎白旗」,又說「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就沒有了」。

待他回國後,各種民意調查紛紛出爐,阿扁的聲望不升反降,最值得注意的是,6月6日,無線新聞網(T.V.B.S.)公佈的民調,居然支持未來兩岸關係「一國兩制」的民調陡然上升到了31%。民進黨立委提名人郭正亮則認為「一國兩制」民調上升的原因有三:一、是陸委會「一國兩制」的民調有對台灣傷害的提示,而T.V.B.S.的民調沒有提示。二、由於阿扁上台走「新中間路線」,統獨的聲浪往統的一邊移動,三是台灣經濟衰退,大陸經濟看好。

支持「一國兩制」者達31%

有關「一國兩制」的民調,陸委會的民調一向是3-5%,4月份陸委會的民調突然上升到16.1%,5月份國民黨的民調又至17.8%,這次T.V.B.S.竟高達31%。政黨傾向的調查各黨都有,最高的親民黨達50%,國民黨37%,民進黨也有29%;以年齡公佈來分析,20歲到39歲者高達38%。

正如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所言,16.1%的民調不能改變政府政策,31%也沒過半也不能改變政府政策,並不具有顛覆現行政策的影響力。但是,誠如郭正亮所言,陸委會的民調有「一國兩制」傷害台灣的提示,正是阿扁所言「中華民國就沒有了」。從李登輝以來,台灣當局就不斷提示,「一國兩制」是「中共併吞台灣」,是「中共統治台灣」,已成為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普遍誤解,所以,除了少數「極統派」民眾外,能接受「一國兩制」的民調歷來只有3-5%。郭正亮所說,T.V.B.S.沒有提示對台灣的傷害,應該不能改變台灣民眾長期對「一國兩制」的誤解,而只能說明台灣的「極統派」急速上升。

再者,阿扁上台後,統獨論述已不是說的問題,而是做的問題,阿扁從來沒有放棄「做」台獨,是為「做而不說的兩國論」。世台會大張旗鼓來台,金美齡大鬧台灣島,甚至小林善紀的《台灣論》,連日本軍國主義皇民化的底牌都亮了出來,這還是「新中間路線」嗎?

郭正亮只有第三點說得好,台灣經濟的急速衰退,又大陸經濟形勢大好,才是台灣「極統派」上升的原因。除了經濟因素外,還有政治因素,那就是台灣的非台獨派,對阿扁政府失望又無可奈何之餘,只得放棄長期的反共立場,轉而寄希望於中共當局。

三種「一國兩制」的形態

台灣民眾在受台灣當局的誤導下,他們所理解的「一國兩制」是和中共總理錢其琛所說的「一國兩制是維持現狀最好的辦法」不同的。在阿扁一年來執政的刺激下,「極統派」的崛起,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畢竟不是台灣社會一項理性的現象。我們只有展開真正理性的「一國兩制」的論述,才能取代「極統派」對「一國兩制」的理解。

從1945年台灣光復以來,兩岸的國家關係就是兩岸主權屬於兩岸人民共同所有的「一國」關係,並未因1949年以來國共內戰兩岸對峙而分割過兩岸主權。即使以台灣立場而言,李登輝的「兩國論」並未入憲,現行中華民國憲法雖經數次修改但仍維持「一中原則」,故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才會說,高雄和廈門為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根據現實和已有的論述,「一國兩制」應有三種型態。

一、內戰的「一國兩制」:從1949年至今,兩岸主權未曾分割,從來就是一國,不僅為兩岸憲法所規定,並且也為聯合國及國際上所普遍承認。甚至連中華民國的邦交國也只能承認一個中國──中華民國,而無法同時承認另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故而才有兩岸零和遊戲的外交爭奪戰。當然,從49年以來兩岸從來就是「兩制」。

二、和平的「一國兩制」:這應是「江八點」的主張,兩岸政治問題一時不能解決,也可以在「一中原則」下,中止敵對狀況,共同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促進兩岸人民充分的交流,兩岸共謀未來的中國統一。這也就是在統一之前,中止敵對狀況之後的「一國兩制」。這是從內戰過渡到統一的「一國兩制」。

三、統一的「一國兩制」:這是鄧小平生前所提出的和平統一方案,即和平統一後,兩岸實行「誰也不吃掉誰」、「河水不犯井水」的「一國兩制」,其中包括兩岸各自獨立的行政、司法、立法、財政、國防、經濟制度,及其他猶待兩岸談判解決的國號、國旗、憲法、外交等問題。

統一後的「一國兩制」和統一前的「一國兩制」之區別,在於統一前的兩岸關係是無法律規範的,統一後的「一國兩制」則是具有法律規範的。中止敵對狀態前的「一國兩制」是兩岸交戰狀態,中止敵對狀態後的兩岸關係,在統一之前雖無法律規範,但有兩岸協議。

「一國兩制」是維持現狀最好的辦法

不過,統一的「一國兩制」應有兩種不同性質的法理邏輯。

一、中共的「一國兩制」,那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2條所制定的特別地方行政區,但台灣人民並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行使過同意權,當然亦無遵守之義務。要求台灣人民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那是大陸吃掉台灣,而不是「誰也不吃掉誰」。

二、中國的「一國兩制」,應有兩岸中國人民共同協商新的統一的國號(「誰也不吃掉誰」),制定新的國家憲法,列出台灣專章,規定「一國兩制」。為保障台灣人民權利,台灣專章可先由台灣人民或人民代表會公決通過,再交由全國人民或人民代表會通過。台灣人民行使過新的統一的國家憲法的同意權,當然也就有遵守憲法之義務。

現狀就是「一國兩制」,統一後還是「一國兩制」,所以錢其琛才會說:「一國兩制是維持現狀最好的辦法」,歷來台灣民調區別「一國兩制」和「維持現狀」,「一國兩制」長期被曲解為「中共統治台灣」,殊不知台灣民調的「維持現狀」才是錢其琛所指的「一國兩制」,而支持「維持現狀」的民調一向維持在70-801%以上(最近民調達87.5%)。台灣當局企圖打破「一中原則」,將「一國兩制」曲解為「中共統治台灣」來恐嚇台灣人民,而刺激出31%的「極統派」出來,這恐怕也是當局始料未及的罷。

「一國兩制」從58年「金門炮戰」之後相對穩定了台海40年,而在穩定中成就了台灣經濟奇蹟,阿扁說「穩定不是投降」、「不是豎白旗」,難道兩蔣都向中共投降了、豎白旗了?果真如此,還輪得到阿扁今天來投降和豎白旗嗎?「一國兩制」是1949年以來兩岸的現實,難道現在「中華民國就沒有了」嗎?那麼阿扁當的總統又是哪國的總統呢?

「一中原則」是中華民國憲法的規範,向來也沒有向中共投降和豎白旗過;「一國兩制」從來是兩岸的現實,也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了」。反倒是,堅持台獨立場的阿扁上台後,不承認「一中原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還要當中華民國總統,阿扁的台獨立場不向中華民國投降,反而迫使了「一中原則」的中華民國向阿扁投降。是阿扁迫使中華民國向台獨投降,才刺激了「極統派」的急速上升。阿扁須向中華民國投降

阿扁的台獨立場,拒絕「一中原則」,否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不穩,台灣投資不前,經濟衰退,現在又刺激了「極統派」的竄升,更為台灣社會投下了不穩定的變數。

這些警訊的出現,阿扁能不重新考量回到「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的現實嗎?阿扁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宣誓過「遵守憲法」,要說「投降」的話,那是阿扁的台獨立場必須向「一中原則」的中華民國憲法投降,否則即是違反「遵守憲法」的誓言,而須受「嚴厲之制裁」。

2001年6月6日於台大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