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心理口難開

何果


與馬其頓斷交後,中華民國總統的反應是:台馬本來就只有「半個建交」關係;王永慶公開批評民進黨政府延續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後,這位總統的反應是: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

這種阿Q式的反應看似離譜,其實是「台獨萬歲」喊不出口的一種心理反射。

台灣經濟急劇衰退,失業率月月攀高,而老狗畢竟變不出新把戲,拚經濟聲音喊的那麼大,而玩的依舊是「轉移視線」的招數:在中華民國護照上加注「台灣」,「勢在必行」。

要拚經濟不能不設法解開今天兩岸的僵局,而在扁政府眼裡,只有不預設任何前題下才有可能打開僵局。「不預設任何前題」,不過是說不出口的不預設「一個中國原則」的前題而已。這是阿扁「中國台灣,一邊一國」的「負面表列」,只做不說的「兩國論」。李登輝與北京耗了這麼些年,最後得到一個硬聲聲吞回去的「兩國論」,可為阿扁前車之鑒。

拚外交離不開內政,拚經濟也離不開內政。內部政局動盪,任誰來拚經濟,結果都一樣。而今天島內政局動盪的根源在兩岸對峙,對峙的關鍵在「一個中國原則」,阿扁嘴巴上喊拚經濟,動作上儘是在護照上加注「台灣」的破壞「一個中國原則」的小動作,政局怎麼會穩,經濟怎麼會好?

何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