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實行「一國兩制」的「國號」及相關問題探討

李家泉
(社科院台研所資深研究員)


關於「一國兩制」以及它的台灣模式、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它們之間的異同,筆者都曾為文探討和闡述。尤其是關於「一國兩制」用於台灣和各個方面,包括理論的、實際的,以及「一國兩制」與各種「非一國兩制」模式的比較等,也都探討過了。但有關對台實行「一國兩制」的「國號」及相關問題,都未曾專門為文談及。這裡特再試作一次探討如下:

一、傳說中的一個故事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不久,海峽兩岸都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即毛澤東主席和一位外國記者的對話。

記者:請問毛主席,您生平最高興的事是什麼?最不高興的事又是什麼?

毛主席:你說呢?

記者:我認為,您生平最高興的事,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站在天安門上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最不高興的事,就是在朝鮮戰爭中,您並沒有趕走所稱的「美國帝國主義」,最多不過打了一個平手,最終還是被迫簽署了一個「停戰協定」。

毛主席:(哈哈大笑)我和你的看法正好相反。我生平最高興並引為驕傲的事,就是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什麼都未就緒,就敢於在朝鮮和世界上最強大的頭號帝國主義國家較量,阻止了它的北上,並迫使它與自己不承認的對手談判,最後並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最不高興和後悔的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沒有繼續沿用「中華民國」國號,如果這樣做了,就沒有現在這麼多麻煩事了。

李登輝上台後,也談到過這件事。在一次會上,他很高興地說:「幸虧毛澤東沒有這麼做,否則我們還真的不好辦呢!」

以上故事,並非空穴來風,有的同志在「文革」中流傳的,但並未正式發表的《紅旗飄飄》文集中,曾親眼看到過毛澤東主席說過的上述這段話。不過毛主席說話是很幽默和風趣的,他是否真的這麼想過就不得而知了。至於李登輝關於「國號」問題說的上述話,我確曾在他發表的一篇講話文稿中看見過。

二、主要難點之所在

以上說到的故事,證實「國號」問題確是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難點。過去如此,現在也還是如此。

人所共知的原因,國共內戰,國民黨兵敗逃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一九四九年十月成立,取代了原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政府」。這是一國之內的政權變更,既符合國內法,也符合國際法,是無可非議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雖被日本竊據五十年,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已根據《開羅宣言》與《菠茨坦公告》等國際文獻,正式收歸中國版圖。新中國建國後,當然對台灣享有主權,這同樣是無可非議的。

然而,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和美國政府的公開干涉中國內政,使得我國主權範圍內的台灣問題,迄今沒有獲得解決。過去與蔣氏父子是「正統」之爭,即誰是中國合法代表的「一個中國」之爭;李登輝主政台灣後變成「法統」之爭,即被認為是台灣的「中華民國」與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同時存在但又「互不隸屬」的「兩個中國」之爭;陳水扁上台後再變成「法人」之爭,即被他們稱為「台灣歸台灣、中國歸中國」,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一中一台」之爭。

目前的台灣,國不國,省不省。你說它是「國」,然而它確實是中國的一個省,並且還是一個較小的省;你說它是「省」,它又從中國大陸帶去一個什麼「中華民國政府」,並且自稱「中央」,下設人為的「四個省級單位」。陳水扁以及支援陳水扁的黨內基本教義派,雖欲變「中華民國」為「台灣共和國」,但怯於風險太大,始終不敢過於妄動。他們對統無興趣,欲獨又不可能,是省不省,非國稱國,非牛非馬,不倫不類。這就是全部問題和困難所在。

現台灣在所謂「國號」稱謂上,幾乎已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有包括對中國大陸主權的「中華民國」,有不包括對中國大陸主權而僅限於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有所謂「中華民國在台灣」、「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還有所謂「第二共和國」。更有很多人,表面上承認「中華民國」,心裡頭裝的則是「台灣共和國」;表面上喊「中華民國」,口袋裡卻裝著「台灣共和國護照」。他們把「中華民國」這塊招牌當成一種「防彈罩」、「過渡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有的人如被稱為「台灣之父」的李登輝最近已公開叫出「中華民國已不存在」。有的人如被稱為「台獨之母」的金美齡,雖名義上是台灣人,實際上是日本人,掛的是「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招牌,幹的全是「台灣共和國」的勾當。

台灣在前不久過去的一場「立委」選戰中,彼此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激烈異常。在許多問題上,無論對內對外、本土和非本土、「台灣人」和「中國人」之爭,無非都是圍繞兩岸關係「定位」、台灣未來走向,亦即與所謂「國號」稱謂有關的一場大辯論。很顯然,這個問題不解決,台灣將永無寧日。

三、可探討的思索方向

中國有句古話:「名不正,言不順」。過去五十多年來,從「一個中國」(誰代表中國)之爭,到「兩個中國」之爭,到「一中一台」之爭,無非都是台灣當局想為自己尋找一個合法的名份,借此以尋找出路。然而,台灣從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無論從歷史、地理、民族、文化、血緣、國際法或國內法看,都是如此。此乃全體中國人所認同,也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所普遍公認,要想改變這個事實,即把台灣從祖國大家庭分裂出去,是絕不可能的事。

如今之道,只能在「一中」原則之下,尋求這個問題的合理解決。筆者不久前在《海峽》月刊所發表的《「錢八條」與「一國兩制」》,已經就兩岸和平統一的「台灣政府架構」問題發表過一些意見,這裡想再就兩岸關係中的「國號」及有關問題,發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作為前文的補充。

解決的原則之一,必須秉持「一中」原則,不能有「兩中」或「兩國」,不能有「兩個中央政府」。要承認兩岸都是中國,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分割。在這個基礎上兩岸共議雙方都能接受的具體「國名」。筆者認為,以「中國」為涵蓋兩岸的國名,可以列為首選的考慮方案之一。關於這一點,今年十月二十九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接見台灣「中國統一聯盟」時,已經說得很明確。

解決的原則之二,是筆者在《「錢八條」與「一國兩制」》一文中已經提到的,台灣可以「繼續保持政府架構」,這個架構將高於「省」,管轄島內現有幾個「省級」單位,而低於「中央政府」,成為過去中國大陸「大行政區」式的地方政府。台灣不再強調「主權獨立」,大陸則不以港澳模式套用於台灣,兩岸各讓一步而達到「雙贏」。

解決的原則之三,是高舉「民主協商」的旗幟。建議在全國人大設置「台灣特別委員會」,由台灣為主的代表組成,並以出任「人大副委員長」的台灣代表兼該會「主任委員」,確定若干議事規則,凡屬重大的有關台灣問題的決策,必須先由該委員會審議通過。

解決的原則之四,是共同處理好統一前的「過渡期」。建議台灣不再對外稱「中華民國政府」,可以暫用「中國台灣地區中華民國政府」,或「中國台灣地區民主自治政府」。台灣現有的對外機構名稱,可根據「一中」原則由兩岸具體協商解決。這不會是「縮小空間」,而實際上是「擴大空間」。

在兩岸經過民主協商實現和平統一之後,台灣現有民主選舉制度不變,新選出的台灣政府領導人即成為當然的「中央政府副主席」,卸職後可仍在中央政府保留適當榮譽職務。台灣選出的民意代表可以推出適當名額參加「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其領導人並可成為「全國政協」的當然「副主席」或「全國人大」的當然「副委員長」。卸職後亦可保留適當榮譽職位。廣大台灣民眾既是台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也是全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有人也許會問:台灣同胞出任全國政權的職務,為什麼會只能出任「國家副主席」、「政協副主席」、「人大副委員長」呢?這不是把台灣民眾看成「二等公民」嗎?不,這同樣只是目前的暫時性或過渡性做法,如果有一天全國都正式推行選舉制,在台灣的中國人凡當選的一樣可以當「國家主席」、「全國政協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不過目前還無條件這樣做。

四、對幾個問題的看法

以上諸點,是筆者在台灣「立委」大選前夕寫的。這裡想再結合台灣島內近幾個月來的形勢發展情況,談以下幾點想法和看法。

(一)民進黨走向。目前台灣島內關於「國號」之爭,表面上不如選前激烈,實際上則仍暗潮洶湧,鬥爭甚烈。新成立的以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台聯黨」,系取代原「建國黨」而成為最急進的「台獨」黨。其目標顯然是「台灣共和國」。民進黨與台聯黨,本質同而策略異,其現階段則欲利用「中華民國」這塊招牌來搞實質上的「台獨」,把所謂「領土主權」限於台澎金馬。所謂「國號」問題的隱患,依然有增無減。民進黨和台聯黨都自稱代表台灣「主流民意」,並追求「社會安定」,而實際上則是違反主流民意,而在為台灣未來製造「更大的不安定」。島內有識之士為之不變是有道理的。

(二)選舉「後遺症」。台灣很多朋友都認為,民進黨一向是靠選舉起家的,辦起選舉來,轟轟烈烈,有聲有色,而做起事情來則是另一回事了。上一次選戰,民進黨在島內製造族群矛盾,大搞「去中國化」的同時,又刻意給在野黨、給所謂「非本土派」摸黑,並把他們與中共掛鉤,與中國大陸掛鉤,扣上「紅帽子」,還對中共,對中國大陸加了許多「莫須有」罪名,在兩岸間製造矛盾和仇恨。因而,對兩岸中國人都有相當傷害。這能有利於他們所追求的「國」嗎?如果當局不能在選後認真進行「療傷止痛」,必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三)兩種「台獨」路線。一種是過去李登輝的「激進式台獨」,鋒芒畢露,威勢逼人,證明是行不通的。陳水扁上台後則改採「漸進式台獨」,其特點就是悄悄地,化整為零地,偷偷摸摸地,「量」度促「質」變地進行。這就是欲積「小獨」為「大獨」,實際是積「小毒」為「大毒」,同樣一定會走向失敗。

(四)「存在」和「意識」。從哲學的觀點看,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又反過來影響存在。兩者完全是辯證的關係。由於兩岸長期處於分割對立狀態,有些人想從「獨立建國」方面謀求出路,這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危險的,說明兩岸問題,必須加強溝通、對話,力爭早日和平解決,否則「意識」對「存在」的反作用,有可能使台灣的「獨」火越燒越旺,使「一國」和「兩國」的矛盾更加尖銳化,從而可能導致兩岸中國人的骨肉相殘和外人得利,這將是兩岸各方都不願見到的。

(五)主流和支流。兩岸中國人是骨肉同胞,歷史上的不幸和目前未能統一的現狀,從總體上看都是外國侵略者和外國反華勢力染指所造成的。中國人民現在所進行的反「台獨」、反分裂的鬥爭,歸根到底是歷史上反侵略鬥爭的繼續,也是關係到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和國家安全的一場重大鬥爭,是沒有任何退讓餘地的。兩岸必須統一,中國只有一個,絕不允許搞「兩中」或「兩國」,這就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大趨勢和大方向。少數人搞「台獨」和分裂,這不過是一股逆流或支流。

「春風終解千層雪,海水猶連兩岸心。」相信隨著中國的發展、中華民族的振興,以及台灣人民的日益覺悟,兩岸統一問題是一定可以解決的。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