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政府新聞局力行文化台獨

問津堂扣書事件平議

周新(名作家)


最近台北「問津堂」書局進口的數千冊大陸學術書籍,遭受海關扣留,同時「萬卷樓」書店也被扣留一千多冊書籍,引起文化學術界人士的普遍矚目。這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個敗筆。不少文化界知名人士認為,即使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尚未解凍,海關也未嘗留滯學術性著作,這是歷史的事實。

中央大學朱建民教授指出,台灣文史哲領域的學者,比較時常參考大陸著作。畢竟大陸人口多,學術研究領域廣。他舉例說,不少大陸學者在「文革」時無法觸及思想議題,被迫整日整理、校對古籍,大批新編「典校本」因而誕生。類似《史記》、二十五史等大部頭古書都有了新生命,台灣學者等於「坐享其成」;政府不只不應查禁,反而應鼓勵進口,如此台灣的文化才能起飛與躍進。

東吳大學蔡明哲教授說,台灣研究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方面的學人,多半參考中國大陸翻譯的著作。因為大陸曾有計畫鼓勵學者翻譯外國各學術領域的經典著作,翻譯種類多,速度快,而且遍及俄、德、法等歐洲國家著作。咱們吸收別人的長處,享受他人的成果,是一件愉快的事。如今把學術譯作看成毒品,確是讓人啼笑皆非。

台北市羅斯福路台電大樓旁的問津堂書局,販賣的書籍遍及海峽兩岸的優良出版物,而台北出版的則佔了一半以上。問津堂陳售的大陸書籍不是通俗書,皆屬學術書,而問津堂為鼓勵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上層樓,刻意降低售價。

長期以來,台灣大陸書籍的售價偏高購書者有「啞巴吃黃連」之苦。如今問津堂廉價售書,反而受政府單位打壓,同業也有責怪之意。看起來真是好難為。

問津堂進書在海關遭扣留,引起立法院矚目。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許榮淑表示,台灣已是民主開放社會,對大陸書籍應一視同仁,不應有兩套標準。許榮淑指出,除非大陸書籍內容嚴重影響台灣安全,否則基於人民知的權利,相關單位不該用過去的思維規範大陸出版品在台灣發售或販售,戰國時代尚且是「百家爭鳴」,民主開放的台灣更應百花齊放。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益世表示,希望新聞局執法時能「一視同仁」,不要「選擇性執法」,不能「大張旗鼓」的就加緊查扣,沒有聲張的就輕輕放過。行政部門應在相關法律清楚規範,到底何種大陸書籍可以合法進關,而不是到現在還讓大家無所適從。

親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李慶安說,學術無國界,大陸出版品在台灣的相關限制應該獲得鬆綁;尤其兩岸學術、文化主流日益頻繁,台灣學術界對大陸出版品需要與日俱增,兩岸人民關係確有修改的必要。

據新聞局向記者表示,有關大陸出版品的管理,系依照《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卅七條第二項規定,「大陸地區出版品電影片錄影節目進入台灣地區或在台灣地區發行銷售製造播映展覽觀摩許可辦法」,以及「大陸地區出版品錄影節目進入台灣許可數額」等規定辦理。

新聞處出版處長趙義弘表示,「問津堂」留滯海關的大陸書,將依法規定處理。他說,出版處對大陸出版品進台灣的問題,以及台大、師大文教區長久以來公開販售大陸書的情況,最近將全面進行檢討。至於是否意味新聞局將嚴格處理,答案是肯定的。

政府為兼顧一般民眾及機關團體學術研究需要,目前管理法會批准一般民眾可帶回圖書四十種(每種限一冊)、學者專家一百種;而大眾傳播機構,大專院校、學術機構,以專案申請方式,則可總數不限(每種限二冊)進口書冊。

讀大陸書的人,不代表思想左傾,這是鐵的事實。由於海峽兩岸對峙長達半世紀,過去海關扣留書籍,鬧出不少笑話,凡是「斯基」者,皆列為共黨;清人馬連忠寫的《馬氏文通》,海關人員也有認為是馬克思的著作,令人啼笑皆非。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長呂興昌表示,即使該所研究台灣文學為主,仍需要大陸、日本等地參考書籍,台灣不能劃地自限,做學問如同海納百川,若禁止大陸學術書刊,吃虧的還是台灣方面,而非大陸!

擁扁的台北傳播媒體則有反面意見,《自由時報》「自由談」專文說,假如有一個國家文攻武嚇,對於來自這個國家的出版品,我們應該禁止進口。文章認為,對岸出版品仍具有「封建、共產、獨裁毒素」的意識,所以認為查扣書籍「絕對不是箝制學術自由」。

台灣加入WTO,出版市場與經濟一樣,形成與大陸既互補而又競爭的局面,如何有效處置此一問題,將是朝野文化界共同研究的課題。畢竟台灣是多元化的社會,開放的社會,只有民主協商才是台灣的生機,至望執政當局知過能改,從善如流。(周新為筆名)

編按:據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中時晚報》報導,「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及新聞局副局長李雪津,當天上午在立法院明確承諾,將在兩個月內修改相關許可辦法並公佈實施,開放大陸圖書、雜誌、電影、錄影帶、廣播電視節目在台銷售、發行及放映。」這項訊息,給大陸圖書的登台,帶來了有利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