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業生產效率低落探因

邁克·范西爾伯


日本眾議院議長櫻內義雄上星期發表言論,指美國的工人懶散,識字率又低,生產力弱,認為他們應對美日貿易逆差負部分責任。

日議長之言有對有錯

此語一出,立即惹來軒然大波,美國朝野大感憤慨,正在華盛頓訪問的外相渡邊美智雄立即出來打圓場,指責櫻內的觀點,解釋他的言論並不反映全體日本人的看法。而在日本國內,首相宮澤亦急忙尋求平息美國人的不滿,再次保證會履行增加進口美國汽車和汽車配件的承諾。

到底櫻內所言是否屬實呢?

據研究美國工人和美國競爭力問題的經濟專家說,櫻內的話,一半對,一半錯。

他們說,美國的工廠內的確存在很多不妥的地方,但與工人的工作意願無關。

前美國勞動部長馬歇爾說:「美國工人十分勤勞,並希望可以更加勤力工作,令我深有感受的是看到他們僅為了爭取一個卑微的職位就要付出不少努力。」

他說以他個人的意見,問題是出在工廠的管理制度。

他舉出加州弗裡蒙特市的通用 - 豐田合資車廠的成功為例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同一班工人,同一間廠房,同樣的技術,惟一改變的只是管理系統,就能在11個月內,使本來一蹶不振的通用車廠變成世界生產力最高的車廠之一。」

管理制度多弊端

他認為美國式的管理制度,弊病在於聘用太多白領和管理級工人,太多管工和稽查員,令工人太少自己動腦筋的機會。

曾於卡特總統時期在白宮任職、現在是布魯金斯研究所經濟學家的巴裡‧博茨沃思亦持類似的看法。他指出,美國製造業的管理階層堅持沿用始創於三、四十年前的組織生產作業方式,工人只需做簡單、重複的流水作業式工作。

「但今時今日,產品已變得極度複雜。」他說:「工人們必須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否完成得正確,並瞭解他所負責的工序,這就需要工人具有判斷能力,即是說,讓工人投入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工作保持感興趣。」

他並指責企業提升一些對生產一竅不通的市場推廣和財政管理人員,在購置最佳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上的投資又不足,日本花在這方面上的錢是美國三倍。

工人知識水平宜改善

至於美國工人的知識水平問題,則櫻內似乎說對了。無論是教育他們的學校,還是僱用他們的公司,都沒有教授工人們發揮最佳生產效率所必需的技術。

在美國國會科技評估辦公室研究國際競爭能力的茱莉.戈特說:「對於一些工人來說,需要組合文字和數字的工序是一個難題,而叫人吃驚的是,這一類人為數不少。」

結果是美國工業被迫依靠落後的生產系統,質量便提不高。

布魯金斯研究所另一名經濟專家勞雷爾‧麥克法蘭舉出一個八九年的研究報告為例,該報告說,在美國最大的商業機構中,佔了62%表示很難找到技能符合要求的僱員。

在職訓練相形見絀

專門研究經濟增長的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傑夫‧福克斯說:「我們的在職訓練制度,與日本和歐洲比較,簡直是個笑話。」

他說:「在日本,若考不上大專院校,可以參加訓練計劃,通常由公司主辦,務求提高僱員的技能,而在美國,中學畢業的小伙子往往要幹五、六年的最低薪工作才有機會晉陞。」

「我們沒有像日本的那種學校--工作過渡計劃,結果是,跟美國的競爭對手比較,我們的勞動大軍質素日漸下降。」

福克斯說,日本雖然到美國來設廠,為美國工人製造了一些就業機會,但美國的日資工廠大部分只負責裝配工序,生產都在別的地方進行,而在負責各個工序的工人中,裝配工人的薪金是最低。

(李若譯自美聯社華盛頓電)(原載《大公報》1992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