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現實與理想

讀徐文路先生文章有感

劉綱紀


《海峽評論》開闢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欄目:青年論壇。3月號上發表的徐文路先生的《從〈資本論〉的發行看台灣資本主義社會》(以下簡稱徐文),我認為是一篇寫得很精鍊的,有見解、有深度的好文章。它使我止不住要來發表一點讀後感,並求教於徐文路先生及其他關心馬克思主義問題的先生。

《資本論》在台發行的意義

徐文對此作了甚好的說明。歸結到一點,我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在原有左翼傳統的台灣開始復甦的一個重要癥兆。誠如徐文所說,台灣的走向民主化「給了左派一個小小的空間」,「左派勢力」從「資本主義、冷戰、白色恐怖三種壓力下」「解放出來」(但當然還只能是開始解放)。徐文又很為簡明地概括指出了初步獲得解放的左派勢力已在台灣著手進行的各種工作和取得的成績。所有這一切,無疑是台灣在思想、政治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進步,應予以充分的估價。

大陸由於長期閉關,80年代開始大量輸入西方現代思想家的著作之後,許多青年感到非常新鮮,對薩特、弗洛伊德、海德格爾等等的著作趨之若鶩,差不多成了一種時髦,或「現代青年」的重要標誌。在台灣,存在主義、現代主義的風行是在60年代,大陸則晚了近20年。至於馬克思主義由於過去國民黨長期對馬克思主義加以打擊、鎮壓,我估計台灣青年可能對此種思想接觸較少,所知不多。《資本論》在台登陸,一方面固然會有如徐文所說「狼來了」的感覺,但是否也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新鮮感呢?(當然決不會如大陸80年代的青年對薩特等人的著作那麼強烈)。不論如何,它對擴大台灣青年思考的範圍、角度,是大有好處的。

我常私心期待著從中國青年一代中產生出有世界性影響的思想家。而這樣的思想家的產生,我認為要經受三重洗禮,即西方現代思想的洗禮,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洗禮,以及馬克思主義的洗禮。大陸青年在80年代存在主義的高潮過去之後,開始出現了轉向馬克思主義的動向。包括「毛澤東熱」的出現,均與此有關。

馬克思主義與台灣

徐文認為台灣的現狀「與馬克思主義的主張相去甚遠,共產主義的幽靈無法感動台灣的股票族與六合大俠們。」這是很現實的看法。徐文又提出,「《資本論》在台的發行,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商品異化的諷刺,還是有助於台灣社會得到真正的政經改造的理論依據?」這也是很現實,並且很重要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必須消除長期以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的誤解與曲解,即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是一夥暴徒,他們時時、處處都主張立即動手推翻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事實上,當著一個社會還只能實行資本主義的時候,提出和主張實行共產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所不能允許的盲動主義、冒險主義,其結果必遭慘敗。在還只能實行資本主義的情況下,馬克思主義者的任務不是去推翻資本主義,而是要反對一切妨害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的、中世紀的殘餘,在資本主義所能容許的條件下,為爭取盡可能廣泛的民主而鬥爭,維護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的權益,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等等。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曾多次論述過的。這樣做,當然不是否定社會主義,而是要為未來社會主義的實現創造現實的條件。

最近,鄧小平說香港的資本主義一百年不變。不論是說50年或一百年,我想都是言其長的意思,同時也表明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根本觀點,即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馬克思語),不是由人們的願望、好惡主觀人為地決定的(但這並不否認在與歷史進步客觀趨勢相一致的條件下,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台灣在現在和未來很長時期都不可能實行社會主義,因此我感到台灣馬克思主義的左派勢力所面臨的基本任務仍只能是上面所說的那些任務。左派勢力應是台灣資本主義社會最無畏、最有力、最有見解的解剖者、批評者,但還不是台灣資本主義社會的否定者、推翻者。它要盡一切努力使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可能的最大限度內,有利於廣大下層人民生活的改善與社會地位的提高。同時,考慮到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狀況,它還應促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充分發展,擺脫對外國帝國主義的依附性,站在最前列反對帝國主義勢力控制台灣,分裂祖國的圖謀。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定是最堅決、最熱忱的愛國主義者。就理論角度而言徐文提到的「直接進行現當代台灣社會的政、經批判」,是一很重要的任務。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

這向來是在港台受到廣泛關注的重要問題,當然也是與馬克思主義的左派勢力在台灣的復甦與發展相關的重要問題。

在中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然是中國優秀思想文化傳統的維護者、繼承者、弘揚者。這已為許多事實所證明。號稱馬克思主義者,卻又對中國思想文化採取否定、敵視的態度,這是咄咄怪事。

馬克思主義從不主張用馬克思主義去消滅中國傳統思想,而是要批判地繼承它的一切合理的東西(這裡的「批判」指實事求是的、有科學態度和建設性的批判,不是「四人幫」的「大批判」)。這個繼承又決不是把傳統思想變為馬克思主義思想(這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是要解決外來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傳統思想的聯接問題。沒有這個聯接,馬克思主義是不能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的。就像歷史上也是外來的印度佛學思想,如不與中國本有的傳統思想相聯接,就不可能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為此,佛儒之間曾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衝突,到唐代才基本上解決了兩者的聯接問題。

這裡,立刻又會碰到兩大問題:

第一、我們既是中國人,為什麼非要接受外來的馬克思主義不可?為什麼不可以就用中國本有的傳統思想來解決中國當代的問題?這個問題,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早已作了回答。如果僅憑中國本有的傳統思想就可以解決中國近代以來所碰到的種種重大問題,那麼孫中山為什麼要引入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建立中華民國?全部問題在於:中國傳統思想是偉大光輝的,但中國社會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古代進入了近現代,已不可能原封不動地用中國傳統思想來解決中國的問題了。或曰:就算如此,把中國的傳統思想變化一下不就行了嗎?為什麼就一定要求助於西方思想呢?這裡的問題是究竟如何變?如果只在傳統思想的圈子、框架內變,變來變去,在根本思想上仍然超不出傳統思想。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國在歷史上創造了與中國古代社會相適應的光輝思想,至今也仍有重要價值,但中國在西方迅猛步入資本主義社會時卻停下來了。所以,在中國本土,雖曾有某些近現代思想的微弱萌芽,但始終未能產生與近現代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思想。而世界又已進到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國又不可能孤立於世界之外而生存。怎麼辦?如果仍只抱住中國傳統思想,拒絕外來的西方思想,中國就只能一天天走向滅亡。中國本土未能產生與近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思想(這裡不是指個別問題上的思想,而是指根本性的思想),這一無可改變的事實迫使中國人不能不引入西方近現代的思想,並且不能只引入個別觀點,保存中國原有的根本思想不變,而須把根本性的思想也引入進來。而西方近現代的思想,不外兩大潮流,一為資本主義的,一為社會主義的。究竟引入何者,歷來就有爭論,我在別的文章中已論及,這裡不贅。總之,不論引入何者,非引入不可就是了。而且,不能不分清紅皂白地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主張引入資本主義思想就是反動,云云。以上所說,我想或許可以回答,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就靠中國本有的傳統思想治國,而必須引入西方思想。

引入不可避免,而且還須引入根本性的,而不只是個別性、局部性的思想,但引入不是全盤西化或「蘇化」(附帶說一下,大陸在或一時期曾有盲目摹仿前蘇聯的現象發生,但沒有「蘇化」、「俄化」)。引入之中和引入之後都必須解決上面所說與傳統思想聯接的問題。孫中山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即三民主義思想之所以發生了重大影響,就因為它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聯接問題。以毛澤東、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也因為使聯接問題得到了甚好的解決而發生了比三民主義更廣泛的影響。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引入了基督教思想,但卻不能解決與傳統思想的聯接問題,或至少也是未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點曾國藩抓住大做文章。

說到這裡,就要進入我所說的第二個問題,即聯接是可能的嗎?與此相關,還想附帶談談這一問題:如何聯接?

聯接是可能的,因為人類思想的發展是割不斷的歷史之流。就是中國古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設會產生的思想,也有著可以通向資本主義甚至社會主義的若干思想(但須經批判闡明,揚棄其必不可免的歷史局限)。例如,儒家的仁愛、民本、大同,就有著可以通向現代思想的豐富內涵。道家、法家的現代意義也不可忽視。但聯接不是把古人的思想化為現代思想(前已說明此不可能),更不是用古人的思想吃掉現代的思想(這是倒退),而是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從歷史獲取借鑑和思想資料,以助對現代思想的理解與確立,解決廣泛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傳統思想與現代思想的衝突,找到傳統思想現代思想協調一致的途徑(但請注意,不是從根本上使現代思想回歸到傳統思想),並賦予被引入的現代思想以民族的形式、特色(在後一點上,日本人做得相當成功,但也有傳統常壓倒或壓抑了現代的毛病)。

對馬克思主義的展望

馬克思主義是為了解決只靠資本主義自身不能解決的矛盾而產生出來的。因此,在資本主義的矛盾未獲解決之前,馬克思主義是不會過時、消亡的。現在來談後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思想,為時過早。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的影響時盛時衰,但不能憑一時的現象來估價馬克思主義的地位。總的來看,資本主義自身的矛盾越是尖銳,資本主義制度越是表現出僅靠它自身無法解決人類面臨的種種矛盾,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與關注就會加強。我估計21世紀將會是資本主義制度內外的矛盾進一步加深的世紀,因此也可能會是馬克思主義有重大進展的世紀。

我曾在拙作《論新馬克思主義的探討》一文(見《武漢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中提出,產生於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在今天需要有一個重大的發展,即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的觀點,同時又批判地總結、吸取西方現代哲學、科學發展取得的一切成果,並使馬克思主義取得一種與20、21世紀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歷史情況相適的理論形態。因此,非常需要以鄧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工作。

我所理解的這種新馬克思主義不同於馬爾庫塞等人所說的新馬克思主義。西方的這種新馬克思主義,我認為是西方感到苦悶、壓抑、不滿,但在現實中又找不到出路的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左翼的思想表現。它包含著不少應予以研究、吸取的有啟發性、深刻性思想,但在根本點上脫離了馬克思主義,陷入了唯意志論,有時帶有接近於存在主義,很濃的非理性主義色彩。在政治上,則趨向冒險主義、無政府主義。它對資本主義的反叛精神既有可嘉之處,又常常是脆弱的、幻想的、無法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