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9日,北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堅決反對,進行了首次核子試驗,引起了世界的普遍關注。雖然目前一些國家和學者對北朝鮮的核子試驗的真實性和成功性等問題還存在著一定的質疑,但就事件本身來講,其影響是巨大的,其後續的波及效應也將是深遠的,因此也有人把這一事件稱為是朝鮮的「9.11」。
一、獨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
冷戰結束以後,朝鮮的核問題逐漸成為東北亞地區的熱點,受到許多國家的矚目。之所以如此,首先緣於北朝鮮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朝鮮半島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處於東北亞的核心地帶,並在諸多大國的包圍之中。其北部同中國、俄羅斯接壤,東部與日本毗鄰,是連接亞洲大陸與日本列島之間的天然「橋樑」,也是中、俄、日三大國非常重要的戰略緩衝地區;朝鮮半島扼守東北亞海上交通要衝——朝鮮海峽,對這一東北亞海上要衝具有制控作用。海峽以內是戰略性海域日本海,它是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大國海軍活動的重要區域,在美、俄的軍事戰略中佔有重要地位。作為日本海的「南大門」,朝鮮海峽不僅連接日本海和東海,而且連接亞洲和太平洋,成為東北亞極為重要的海上戰略要道。為此,美國海軍部於1986年2月宣佈,將其列為在全球需要控制的16個海上航道咽喉之一。另外,從全球角度看,朝鮮半島是北太平洋最有戰略價值的地區。它地處亞洲大陸與太平洋交接的「邊緣地帶」,作為由大陸向海洋延伸、過渡的特殊地理部分,具有獨特而顯著的地緣戰略特徵。
按照斯皮克曼的說法,「『世界權力中心』既不在海上世界也不在大陸世界,而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陸地,他稱之為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Rimland),其中心位於他所說的『歐洲沿海地區』、印度次大陸和遠東。它一直是海上與陸地強國尋求控制邊緣地帶並增強它們在那裡實力的歷史目標」。朝鮮半島就具有顯著的邊緣地帶特徵。它背靠縱深廣闊的亞歐大陸,面對浩瀚無垠的太平洋,成為歐亞「大陸心臟」和太平洋上「海權中心」之間的緩衝地帶。它既是大陸國家東向防禦的最後一張盾牌,同時又是海洋國家西向進攻大陸的第一塊路基,作為大陸力量與海洋力量相交匯的緩衝地區具有獨特的地緣戰略意義。
因此,朝鮮半島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北朝鮮的核問題是必然要受到相關大國的關注的,也是必然要對東北亞地區乃至世界產生影響的。
二、北朝鮮的核子試驗對其國內戰略需求的影響
從地緣環境上看,朝鮮半島像是「鯨魚群中的一隻蝦米」,地處被尼克森稱為全球五大力量中心中的三大力量——中、日、俄的包圍之下,美國雖與半島相距甚遠,但由於其世界大國的地位,也在半島擁有至關重要的利益。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賦予朝鮮半島東北亞地緣政治支軸國家的地位。布熱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在其地緣政治學著作《大棋局》中指出,地緣政治支軸國家的重要性不是來自它們的力量和動機,而是來自它們所處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們潛在的脆弱狀態對地緣戰略棋手行為造成的影響。與周邊國家相比,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特別是北朝鮮無論是從國土面積、人口數量,還是從國際影響力、經濟規模和軍事實力來看,都無疑是個小國。這種脆弱的地位使北朝鮮歷來難以擺脫周邊大國及其相互關係的左右,朝鮮半島也因此經常淪為大國激烈爭奪的區域。
北朝鮮處於這樣的地緣環境之中,其發展的自主性必然受到影響,而北朝鮮長期以來政治上實行集權體制,經濟發展水準很低,國家基本處於封閉狀態,一直對國際社會有所敵視。在這樣的情勢下,對北朝鮮來說,既有發展的要務,更有維護安全的需求。可以說,現今的北朝鮮經濟要強大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國家的安全卻是要時刻保障的。自從90年代初期出現核危機之後,美國對北朝鮮的政策越來越趨於強硬,最終促使北朝鮮鋌而走險。北朝鮮試圖通過核子試驗提高自身的實力和國家的安全度,增加與美談判的籌碼。因為就北朝鮮本身來講,它的確沒有其他的籌碼可以要脅到美國。但是,北朝鮮的這一舉動能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現在還很難說。因為這種「要脅」必然要遭到美國等的制裁,美國已敦促聯合國對北朝鮮進行制裁;同時也使韓國和日本提高了對北朝鮮的警惕,更遭到了盟友中國的強烈反對。
三、地區安全的不確定性增強
北朝鮮的核子試驗使1994年以來的朝鮮核危機逐漸升級,破壞了六方會談框架的進一步確立,增加了東北亞地區安全的不確定性。首先,它將使朝鮮半島南北之間的和解與統一進程更加微妙曲折。金大中執政後,長期致力於推行旨在緩和南北敵對關係的「陽光政策」,對南北關係的和解與合作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並於2000年實現了朝韓首腦的首次會晤,盧武鉉上台後繼續對北朝鮮實行緩和與對話政策,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但北朝鮮的核子試驗將促使韓國的政策發生變化。其次,它會促使日本加快邁向軍事大國的步伐。1998年,日本曾藉口朝鮮發射「導彈」事件正式宣佈加入由美國領導的聯合研製戰區導彈防禦計畫(TMD)。北朝鮮的核子試驗將使日本加快TMD的研製和部署,使日本具有戰區和戰略導彈攻防能力,其結果必然會使日本的安保政策和防衛戰略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從而對東北亞乃至亞太地區軍事力量的對比和安全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打破地區原有的戰略平衡。再次,朝鮮核問題將延緩東北亞地區建立和平安全機制的進程。美國以朝鮮的「核威脅」為藉口,會強化同日本、韓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從而加重中國、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擔憂。各國之間原本就存在的政治上的互相猜疑和軍事上的互不信任更加明顯,使得地區安全的潛在危險性持續增大。
作為與中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鄰邦,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和地緣環境對中國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北朝鮮的核子試驗被公佈之後,中國大陸政府馬上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10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實施核子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實現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一貫立場。中國的態度非常明確,並且用了「悍然」一詞來表示強烈的反對意見。中國政府希望北朝鮮能夠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軌道上來,並呼籲有關各方冷靜應對,堅持通過協商和對話和平解決問題。從軍事安全上看,「由於地緣關係,朝鮮半島無核化被破壞對中國危害尤甚。朝鮮半島與中國東部心臟地帶相鄰,不用說出現戰事,即使是由於某種緣由導致這裡的核武器處於失控狀態,或失手出現核事故對中國的影響都是致命的。」維持半島的和平有利於中國東北地區的穩定和建設,而如果半島內部發生嚴重衝突,引起政治動盪,造成難民外流,就會對中國東北尤其是延邊地區的社會穩定造成危害,也會對中國與半島的經貿關係造成嚴重衝擊,進而對中國的和平建設產生消極影響。因此,中國充分重視朝鮮半島的地緣戰略價值及其對中國安全所具有的獨特意義,中國政府會做出最大的努力來協調各方的關係,促成朝鮮核問題的和平解決。
東北亞地區是大國力量最為集中、利益關係極度微妙的地區,北朝鮮的核子試驗增加了這一地區安全合作的複雜性。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東北亞各國雖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在外交政策制定中經常互有針對,尤其在朝鮮半島政策上存在很多的分歧,但在維持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促進半島的和平與穩定、防止發生衝突乃至戰爭等方面仍然存在著共識。在這種共識基礎上,各相關大國也可以實現某種程度上的合作。
四、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凸顯
北朝鮮的核子試驗使世界對冷戰後的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關注。冷戰結束以後,恐怖主義和核擴散問題等非傳統安全問題開始凸顯出來,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危害極大。這些非傳統安全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它的特點就是涉及面廣、聯動性強,它往往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核擴散問題就是這樣的問題。如果任由北朝鮮的核武器生產和擴散,則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就不會有任何保障,它不僅會帶來韓國、日本的連鎖反應,而且還會波及到整個世界,包括伊朗等國家都會積極地去發展核武器,到那時,核武器的擴散將一發而不可收拾,整個人類的生命安全甚至地球的存在就會時刻受到威脅。如果世界各國在這樣一個嚴峻的問題面前不能達成共識,還是只想到自身的國家利益的話,那麼,世界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都將沒有保障。因此,在非傳統安全威脅世界的時候,許多國家和學者已經認識到「全球利益」和「全球意識」的重要,關注「人類的類安全」的呼聲也日益強烈起來。
冷戰結束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也越來越顯著,可以說,在當今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去生存,北朝鮮的一意孤行只會使自己陷於更加孤立無援的境地,從而使自身的發展進一步地陷入困境。國家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也要求世界主要大國能夠審時度勢,盡量避免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力爭用和平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特別是在大國包圍之下的北朝鮮地區,大國之間的協調尤為重要。同時,世界各國對北朝鮮核問題的認識應該跳出朝鮮本身或地區的局限,只有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在世界的整體範疇內去觀察,才能有清醒的思考,才能找到切實可行之策。◆
社論
國際觀察
北韓核武
安倍與日本政情
馬英九與兩岸和解
倒扁運動
兩岸交流
反思台灣史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