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台灣的對外關係就是偏好跟中國大陸較勁,尤其是向日本爭寵,領導人也經常對媒體暗示日本多麼友我,舊國民黨是這樣,李登輝、陳水扁時代更是如此。其實,如果台灣的對外關係有針對性,那麼就不能簡單向人民吹噓對像國家友我就夠了,一定還要秤一秤本身在對像國家的利益份量,能否超越競爭對手,這種情形下,台灣的運作恐怕只能在一些「迷你」國家起點作用,偶爾還會「出狀況」呢。至於像日本這樣的大國,台灣根本無法做結構性的扭轉。所以,台灣的對外關係有沒有必要去卯中國大陸?還是應該通過先改善兩岸關係,再尋求開拓國際空間,實在是一個值得平心靜氣深思的課題。
從4月底到5月上旬,正當民進黨陳水扁政府接近尾聲、台灣為巴紐建交金錢疑雲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東亞備受國際矚目的重頭戲是5月6~10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訪問日本。
儘管胡錦濤到訪前出現雜音--5月5日台灣旅日獨派團體拿著虛擬的「台灣國」旗、「在日台灣同鄉會」旗、「台灣是台灣,不是中國,台灣和東海是日本生命線」的布條和舉著日本國旗、從戰前沿用至今的海軍軍旗的右翼及拿著藏獨旗幟的藏獨在東京集會抗議,足以證明,旅日獨派與日本右翼、藏獨合流,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但胡錦濤一行人一到東京,重新開始熱絡的中日關係就完全使這些雜音失去作用。
會前,大陸因3月發生西藏事件,頗受西方國家掣肘,原本好端端的奧運活動頻遭抵制,胡錦濤的出訪可當作一個突破,爭取支援,而日本福田政府為了解決北韓綁架問題,需要跟中國、美國密切結合,行事也很謹慎,因而就西藏事件,福田政府避免嚴厲批評中國。福田身邊的人表示「現在即使強烈抗議,中國固執己意,只會再度使中日關係惡化」,表現出以維持中日關係為優先的態度。加之,福田因「扭曲的國會(參議院由最大在野黨民主黨掌握多數)」、內閣支援率低迷,也亟需用能得分的亞洲外交來提振聲望。
5月6日晚間非正式的餐會,大陸回應日方民間的期待,同意以「研究」名義出借兩隻熊貓給上野動物園(填補4月剛過世的高齡熊貓玲玲的空缺),彼此氣氛就高起來了。大陸「熊貓外交」依舊很有效。
5月7日中日領導人胡錦濤和福田康夫會談並簽署了《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重要內容有:一、……長期和平友好合作是雙方唯一選擇。雙方決心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實現中日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崇高目標。二、雙方重申,1972年9月29日發表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8月12日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及1998年11月26日發表的《中日聯合宣言》構成中日關係穩定發展和開創未來的政治基礎,確認繼續恪守三個檔案的各項原則。雙方確認,繼續堅持和全面落實2006年10月8日及2007年4月11日發表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的各項共識。四、雙方確認,兩國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
此一會議,中日領導人以下,部長級30位成員齊聚一堂。之後,剩下雙方領導人,及中方外交部長楊潔篪、國務委員戴秉國,和日方外相高村正彥、外務審議官佐佐江賢一郎六個人就西藏問題、開發東海天然氣田、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三點再談了25分鐘。
一般評論,這次胡錦濤訪日,身段遠比1998年江澤民要柔軟,但事實上,該堅定的立場,胡錦濤還是站得很穩,會談之先就表達了「適切處理極為敏感的歷史、台灣問題是維護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
福田在會談後的胡福聯合記者會上強調「光是領導人之間的理解、信賴是不夠的。能否在國民間樹立理解、信賴關係更是重要」,也就是說,戰略的互惠關係並不僅止於領導人、政府間,還要廣泛的推動到國民層面。
其他的具體成果尚有:隨同訪日的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和日本經濟產業相甘利明會談。甘利明就世界市場價格飆漲的稀有金屬資源,請求給予合作。中國大陸是產制高級磁石、半導體、鋼鐵等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屬名列前茅的生產國,但因本身的需求大增,數年前出口銳減,甘利明希望大陸撤銷出口管制,張平僅允諾會讓「出口穩定」,卻沒有具體明言如何處理出口結構。同樣的,日方希望增加生產鋼鐵所需的煤能增加出口到日本,可是大陸內需劇增,現今也變成煤進口國,以致這方面並沒有進展。不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與日本經產省達成年內成立貿易、投資制度、規則的研究會。食品安全領域,五月中旬,開始建立食品事件資訊交換、通報體系。
大陸環境部長周生賢和日方鴨下環境相簽定合作在大陸農村(重慶、江蘇兩地)進行排水處理事業的備忘錄,日本協助中國試建污水淨化槽,減少污染。若能成功,未來將向大陸全境推廣。
能源方面,過去中日都在競爭,現在也展開合作,同一天,大陸國營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和「新日本石油」簽約,共同經營「新日石」的子公司大阪制油所,出資比例,CNPC49%、「新日石」51%,目標2009年4月開始營運。大阪制油所一天可處理115,000桶原油,所生產的輕油、重油等石油產品可出口至中國等亞洲國家。日本自2005年以後,其國內的汽油銷售量連續三年減少,「新日石」這次是有效運用過剩的設備,強化石油產業的競爭力。「新日石」從2004年就持續接受CNPC旗下的「中國聯合石油」委託精練原油,如今則是進一步合作,雙贏。
省能源領域,中日利害一致,也較有具體成果,中國大陸不少的煤火力發電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日本願意向中國提供將二氧化碳埋入油田里的「碳儲留技術」。
前自民黨內閣部長官員酸溜溜地計較「領導人會談的結果距離互惠關係還很遠。中方獲得的利益比日方大」,因中國未鬆口表態「支援」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日本有些保守派,一定要弄到全照日本要求的才會滿意。
這次胡錦濤訪日的特色是,過去的「歷史」、「台灣」兩大課題很少提及。確實是,胡錦濤為了創造良好的氣氛,不使日方感到尷尬,沒提歷史問題,展現真心改善關係的誠意,但這並不表示歷史問題就解決了、不存在了,如果日本政客失言、首相去參拜靖國神社,相信又會被挑起來的。
至於台灣問題。四月時《產經新聞》一度炒作大陸會要求日方在檔案裡表態「反對台灣獨立」云云,結果是根本沒怎麼講到台灣,僅在共同聲明裡有「日方重申,繼續堅持在《中日聯合聲明》中就台灣問題表明的立場」簡短的幾句話而已,其他場合幾乎沒有再提到。這是因為早就定調了,再搭配這次第二條內容,應該夠明確了。看看這些聲明涉及台灣的部分--
1972年9月29日,中日政府聯合聲明
(二)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第一條 一、締約雙方應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各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
1998年11月26日,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
第三部分
日方繼續遵守日本在中日聯合聲明中表明的關於台灣問題的立場,重申中國只有一個。日本將繼續只同台灣維持民間和地區性往來。
所以,不管這次是不是老調重彈,如果仔細看其中一貫且環環相扣的邏輯,至少日本政府在正式行動上是不能就台灣問題有政治作為的,因此現在或轉為暗地,或由「民間」的右翼組織和旅日台灣獨派勾結(其實是台灣獨派聽命於日本右翼指揮)。
前述有自民黨前高官說「中方獲得的利益比日方大」,究其實也未必可信。因為有多份媒體傳出,僵持多年的東海天然氣田共同開發談判,中方大幅讓步而出現可能提早解決的可能,同時,中日雙方約定「公佈之前彼此都不要說」。日本高村外相5月9日在眾議院外務委員會裡再三表示,天然氣田問題有「進展」,可是避答具體內容。
中國大陸過去都主張,中國在東海大陸架的權益由大陸沿岸延伸到琉球群島附近,和主張共同開發應在日本設定的中日中間線附近的日本沒有交集的。雙方事務談判階層都瞭解到,要解決該問題,「只有靠領導人的政治決斷」。日本媒體認為,大陸軍方和統籌經濟政策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會強烈反彈。由於尚未公佈具體內容,或許有什麼交換條件,外界不太清楚,畢竟這需要整體權衡才能明白。據說,7月北海道洞爺湖8大工業國高峰會議,福田政府邀請胡錦濤與會,屆時東海天然氣田談判就會有結果。
5月10日胡錦濤結束訪日返回北京,12日發生四川大地震,15日大陸接受的首批海外救援隊伍就是日本救援隊〔注〕,日方分析,除了速度之外,是看中日本的(救援)技術,而政治因素也不小,此舉等於是大陸向日本傳達了「重視日本」的訊息,加上日前胡錦濤訪日,昭示了「戰略互惠關係」,此一面向未來的方向和舞台。
然而,發生四川大地震,日本方面雖勤於幫忙支援救災,但日媒也注意到,胡錦濤和福田會談中的出借熊貓和東海天然氣田談判,暫時停頓了,可見日本多麼在乎這兩項成果呀!
然而,就在中日關係開啟新頁,日本熱心賑災之時,日媒報導,5月17日日本主管教科書審查的文部科學省,將在四年後的「中學課程學習指導要領」載明,竹島(南韓稱獨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相關消息,《產經新聞》有講「尖閣諸島(日語的釣魚台名稱)」亦在檢討中。而《讀賣新聞》則只講竹島(韓國稱為獨島),沒有提到釣魚台,是《產經》報過頭,還是《讀賣》刻意隱諱,頗耐人尋味。
南韓政府已立刻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而海峽兩岸都還沒有公開的反應。到底中國大陸忙著四川救災;台灣是新舊政府交替,如果《產經新聞》的說法屬實,那就是日本準備分別向兩岸「放冷箭」,大陸與台灣都宣稱對釣魚台擁有主權,何不借力使力聯手牽制日本伺機佔便宜,人道救援與領土主權的國家利益是兩回事,不可因日方幫忙救災就鬆手,而馬英九是台灣的釣魚台問題首要專家,剛要上任,日本就出招,這考驗著中國大陸,也考驗著馬英九新總統的政治智慧,不是嗎?
〔注〕中國大陸一向有「自力更生」的傳統,遭遇災難時,過去幾乎沒有接受外國人員的支援。1998年大陸發生大洪水、2003年SARS肆虐之際,日本曾派出人數甚少的救援隊。這次四川大地震,是首次派出31人大規模的救援隊,由外務省、警察廳、海上保安廳、消防廳人員及國際合作機構(JICA)的高級幹部組成。因為中方不希望有自衛隊員,因此裡面並沒有防衛省(國防部)轄下的自衛隊員。日本的國際緊急救助隊是根據1987年施行的《國際緊急救助隊派遣法》,由發生災害國家提出申請,才會派赴災害現場。大體上是分搜索、搭救受害者的「救助team」,醫生、護士的「醫療team」,協助、建議復興之技術人員、研究人員的「專家team」,自衛隊員是因應個案才派出的。日本救援隊較擅長建築物倒塌等都市型災害現場的處理,原先在青川縣關莊地區土石崩落處作業,發揮不了作用,遂轉往該縣喬莊地區「青川縣中醫院」倒塌職員宿舍進行搜救。
5月20日,日本派出「醫療team」,成員有醫生4名、護士7名、藥劑師7名,支援醫生的醫療調整員5名,共計23人。◆
社論
國際視野
馬英九就職及演說
新政府的人事佈局
兩岸問題與統獨
四川大地震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