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馬英九和蕭萬長宣誓就職台灣新一屆(中華民國第十二任)正副總統那天,我恰恰在會場附近——馬英九的母校台灣大學——講演,我在闡述「地緣文明範式」時,引了馬總統就職演說末了的「心連心、手牽手」來發揮。
聽眾中有美國裡士滿大學教授兼政治系主任王維正先生,是參加了馬的就職典禮後馬不停蹄趕來聽我發表拙論。他還以為我和馬英九熟識、也和他一樣去參加了就職典禮。我說沒有接到邀請,兩者只是同鄉關係而已。
當天晚上《海峽評論》社長吳瓊恩教授宴請時,總編輯王曉波教授告訴我,自己幾篇祝福馬英九變成當代偉人的拙文都送給馬英九看了,使我不禁想起:「這世界真小!」馬英九在演說中談到「全球華人」對他「寄以厚望」,這是他意識到億萬炎黃子孫(包括筆者在內)有著一種共同願景,現在讓我談談自己對這種願景的感受。
首先應該再一次向有資格成為當代偉人的同鄉道一聲「恭喜!」。《海峽評論》五月號拙文中,我形容「台灣的『鼠年』變成『馬年』,後來自己又在台北親自感受到這一「年變」。我想在「新馬年」的開始贈送「馬同鄉」兩句在湖南(當然也在中國其他各地)流行的俗話:「好馬不吃回頭草」與「老馬識途」。
「好馬不吃回頭草」:——馬英九好不容易走到今天,開創了一個全世界都眾目睽睽注視的嶄新局面,就要勇敢地向前走,決不要患得患失、左右顧盼。既然以「馬年」取代了「鼠年」就不要膽小如鼠,要拿出「湖南蠻牛」的氣派來,不怕險阻、不畏艱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老馬識途」:——台灣現在正站在十字路口,馬總統要看準康莊大道前進,要以「初生之犢不怕虎」的精神去趕跑國內外的五花八門的「攔路虎」。
過去陳水扁政權想搞「去中國化」,那是怎麼回事呢?就是要消滅「中華」這一象徵符號,就是要在兩千多萬生活在台灣的人們中進行清洗,要把他們接受祖先父母遺傳的身體內的「中華」基因燒燬,要把他們用來表達自己、相互溝通的「中華」語文符號槍斃,要他們的新生一代在學校啟蒙時就開始忘祖、忘本,把孔夫子、唐太宗、李白、杜甫、朱熹、王陽明、孫中山(凡是沒跟台灣沾邊的)都法定為外國歷史的組成部分。
這樣的倒行逆施比希特勒清洗猶太人和日本帝國主義使朝鮮、滿洲、台灣「日化」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度使我們在全球、在海外的華人十分擔憂。
馬英九勝選後於三月二十八日對《聯合報》記者說:「我當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不是台灣國的總統……國家的正式名字是『中華民國』,但平常提的時候講『台灣』,可以接受」。他「五二○」就職演說中所用的「中華」、「中國」、「華人」符號共有十七次之多,僅次於「台灣」符號的四十一次,對比陳水扁開口閉口「台灣」,視「中華」、「中國」符號為瘟神的過去,那是真正「變天」了。我認為馬英九勝選以及他「五二○」就職演說已經把中華文明從災難中拯救出來,已經槍斃了「去中國化」的罪惡陰謀,已經使「台獨」壽終正寢。
馬英九在「五二○」就職演說中說:「在我任內,我們將慶祝中華民國開國一百週年」,這句話不簡單,象徵著台灣政治從後蔣王朝時代在李登輝和陳水扁領導下陷入歧途後開始轉向正道,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範式轉移,是台灣在理論上「回歸」中國。馬英九於三月二十八日接受《自由時報》記者採訪時,記者問他是否認為「中華民國的疆域包括中國大陸」?他的回答是:「對,這是憲法上規定的。」他又說:「做總統的,宣誓要遵守憲法,我不能另外發展一套理論出來。」這「另外一套理論」指的應該是「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等歪門邪道。
馬英九在就職時談到辛亥革命以後中國成為「亞洲最早誕生的民主共和國」以及孫中山的民主憲政理想「今天在台灣生根、開花、結果」,談到「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又說:「以世界之大、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
他繼續說:「我們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與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
馬英九在開始競選總統時就提出兩岸和平談判,他勝選以後又說:「北京去年提出願與台灣談和平協議,這是滿大的進步」。
他又說:「我們與大陸可正常交往,可就經濟、安全、國際空間的問題去協商談判出一個模式……如果談出(一個模式)來,就對我們有利。」
在「五二○」演說中,馬英九又希望「海峽兩岸能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從今天開始,共同開啟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
他又說:「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
五月二十二日他回答《中國評論》新聞社記者問時說:「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五月二十六日開始)訪問大陸,是執政後第一次以執政黨主席去大陸,上次國共杯酒言歡是抗戰末期,兩岸長期對抗,如今能坐下來握手言和,是很重要的歷史過程。」
說來也是,這「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名字涵義完全相同,都用了紅色(革命的顏色)作國旗,證明它們是從同一文明傳統中滋生的,是同一個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發奮圖強動力的兩個表現,這兩個動力表現不但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團結一致取得勝利,而且在當前促進「中國崛起」(特別在使「中國造」名噪全球)過程中緊密合作。
如今,一個嶄新的兩岸局面已經出現,有三大特點:(一)喜鵲搭起了仙橋,讓牛郎織女有機會會面了;(二)台灣海峽的戰爭風雲消失,美國好戰派失去在亞太地區備戰的藉口,《台灣關係法》即將喪失時效,像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茜這樣的反共反華健將難以一如繼往地翹起尾巴來了;(三)海峽兩岸「三通」會向「四通八達」過渡,「通」了以後,「合」就容易了,先合作再逐漸合二為一,中華民族漢人主流這種由對抗轉為合作對鞏固多民族的中華大家庭,抗擊分裂活動是十分重要與珍貴的發展動態。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在回應馬英九「五二○」就職演說時說:「讓中華民族精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煥發新的光彩,世代永續傳承。我們理解、信賴、關心台灣同胞,尊重台灣同胞愛鄉愛土的情感、當家作主的願望,將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切實維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對於一些由於對大陸缺乏瞭解而對發展兩岸關係存在誤解、疑慮的台灣同胞,我們都將以誠相待,歡迎他們來大陸訪問、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努力實現兩岸同胞大團結,促進兩岸關係大發展。」他這是把「五二○」演說中的十七個「中華」、「中國」、「華人」符號提煉成「中華民族精神」,說出了「五二○」演說中的「台灣精神」的弦外之音。
從他穿舊裝、吃便當、推行儉樸廉政的作風來看,馬英九想要成為一位「光被四表、格於上下」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喜歡引《孟子·梁惠王》的「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映射他和大陸打交道的自信與思想準備,無可厚非,但從智商角度來看,含金量不多。
《管子》有言:「國而政小者,國從其政;國小而政大,國亦大。」馬英九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雖小,但是可以像管仲所說,把政治做大。職務上他只是「台灣總統」,政治上他可以變成「中華偉人」,這是筆者兩年以來反覆以同鄉情分建議的。他在就職時說:「我們將為全球華人的民主發展作出史無前例的貢獻」,好呀!要能這樣做就不能時時刻刻台灣長、台灣短,要放眼全中國,凡是對全中國長遠有利的就應該全力以赴,凡是對全中國長遠有害的就應該堅決反對。
馬英九強調在發展兩岸關係上盡量避免「主權爭議」,這一點至關重要。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海峽兩岸從上到下都渴望「相近」(相親相愛)與「相通」,但是長期以來,這個主權爭議的「習」從中作梗,使得兩岸疏遠。今年四月,中國大陸在博鰲歡迎未來台灣副總統蕭萬長以及胡錦濤和蕭萬長正式會談都採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口徑以及避免主權爭議的靈活方式,結果利多弊少。
由此類推,北京應該積極邀請馬英九參加八月奧運開幕式,那時他在北京出現將會大大勝過歐盟所有那些忸忸怩怩、擺架子、賣關子的總統、總理的捧場。北京對馬英九要以上賓相待,避免觸及「主權」糾葛。我已經把這一想法寫進向香港《中國評論》六月號投稿的拙文中寄出,相信這一建議已經到了北京外交部智囊們的電腦上了。
我現在鄭重向馬總統建議,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促進這一破天荒的大事實現。在西方輿論陰謀破壞北京奧運未能得逞而接踵而來的四川大地震災難以後,馬英九到北京參加奧運開幕式、和胡錦濤會談、再對中外記者說幾句話,那就會成為今年的頭項大事,就會是中華民族半個多世紀以來空前的大喜臨門,馬英九就會流芳百世,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不應錯過。
紙短情長,以後還會繼續通過《海峽評論》和我殷切期望的湖南同鄉對話。最後以一首打油詩相贈:
志逸四海轉乾坤,人皆堯舜建殊勳。台灣新生挑重擔,中華崛起是英雄。
高山仰止靠智慧,簡樸執政廢虛榮。大好時機莫錯過,人間正道青天紅。
◆
社論
國際視野
馬英九就職及演說
新政府的人事佈局
兩岸問題與統獨
四川大地震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