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五二○就職演說後,相較於過去的扁政府時期,美國的台海政策出現了一個紓緩期,甚或可以說是將進入一個階段性的休眠期。
事實上,美國所以在台海議題上進入休眠期,其實也是「無心也無力」再處理台海事務所致。所謂的無心,是指在相當程度上,美國已進入總統大選期,各相關人士已進入選舉相關的戰鬥位置,政黨如此,爭取未來相關官位的個人亦是如此。在這樣狀態下,除了軍火商之外,台海問題上,不會有人願再多花心思。而布希政府更不會有任何重大舉措,以免遭致攻擊;連累未來共和黨的選情。
所謂的無力,是指美國現政府在中東問題上,已經是頭焦額爛,光是一個中東撤兵案和以色列案就已是完全無暇他顧,何況還有俄羅斯的問題,紐澳的未來走向問題,乃至更要靠北京全力協助的六方會談問題;在這樣背景下的台海問題,只要是不出事,就已經算是上上大吉,美方是根本不可能在台海議題上有什麼新的思路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馬英九總統平實而和緩、以台海穩定為主軸的就職演說,根本上是完全符合美國現階段對台海的期待。所以在未來至少半年內,台海穩定可期。
平實而言,小布希政府過去七年來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乏善可陳,甚至可以說是除了在中國政策上略有可觀之外,其餘皆屬一敗塗地;幾把柯林頓的前朝遺產耗費殆盡;在歐洲如此,在東南亞如此,在非洲甚至快比不上中共,在中東阿拉伯世界更是到幾乎人盡排斥的地步;而當前全球最重大的地球暖化議題,政策更是錯誤連連,幾成過街老鼠。
小布希政府對於任內這個唯一的外交政策成果,事實上格外珍惜;除了布希個人對胡錦濤的情誼外,美國外交政策機構也非常明白,以美國當前的處境,來自中共的支援,對其外交政策成敗有多大的影響。
這樣的外部環境因素,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美國在這次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所採取的立場與態度。非常明顯的,除了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及若干個別人士,美國政府除在直接涉及美國重大利益的若干議題--如入聯公投--之外,大致是採取高度關注、但中立且不介入的立場;當然,這與馬英九在選前所做的若干兩岸政策與立場宣示,自高度相關。但無論如何,這與四年前,美國的「新保」(Newcon)及其外圍組織與個人全力挺扁的政策與作法,已是完全不同。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起,美方對於台海的政策,就是一味要求穩定,除此之外幾乎是別無他求。在這樣的思維下,美方開始大力推動兩岸的對話,推動所謂的兩岸信心建立機制(CBM),要求不論是國民黨的馬英九勝出,或是民進黨選贏,台灣都要迅速開啟兩岸對話,這一方面是符合美方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執行了華府在中共十七大前對北京的承諾。
現今,馬英九的就職演說,充分的回應了胡錦濤四月的喊話,同時也滿足了三月胡布電話中「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交集。北京初步表示歡迎,美國也表示滿意,台海的局勢應可進一步和緩;而對於任命賴幸媛為陸委會主委在兩岸上所造成的衝擊,也可望充分消解。
在這樣的大環境情況下,美方的對台政策進入了紓緩期。
但一個在未來可能出現爭議、並且涉及重大利益之爭的焦點,將是台灣的軍購案。軍購大餅除了島內數以百計的軍火商要搶之外,更是直接涉及美國本身的「軍工復合體」(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其實,美國前曾一再要求台灣要「顯示其自我保衛的意願」,這與軍火商在背後的大力推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一切與馬英九所宣示的「百分之三」國防預算,也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很明顯的,若干美方國防相關人士,已經把台灣對美的武器採購與所謂的自衛意願畫上等號;這種說法雖未必能真正代表美國政府的政策,甚至有些只是廠家的利益;但由於所涉的商機數以兆計,這在未來勢必會為台海投下若干變數。◆
社論
國際視野
馬英九就職及演說
新政府的人事佈局
兩岸問題與統獨
四川大地震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