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美國總統大選已經出了不少冷門,現在雖然局勢比一個月前明朗得多,但仍然難以斷言最後鹿死誰手。正因為這樣,從明年開始的下屆新美國政府對世界形勢的發展以及對中國的影響,都變成未知數了。要深層認識今年大選的發展,必須討論三大問題,而這三大問題也是圍繞著到六月初才結束的「三國演義」中的三位主角——(1)已經退出角逐的希萊莉.克林頓、(2)已經贏得民主黨正式候選人資格的奧巴馬和(3)共和黨候選人麥凱因——所產生的,需要查個水落石出,才能對大選結果最後蓋棺論定。第一個問題是:希萊莉競選是怎麼失敗的,她的失敗對奧巴馬勝選的機會有沒有傷害?第二個問題是:奧巴馬是怎麼戰勝希萊莉的,他是不是肯定成為下屆美國總統了?第三個問題是:麥凱因有沒有可能勝選而使共和黨繼續主掌白宮?下面逐一探討。
先談希萊莉,曾經出過兩個冷門。第一個冷門是:六個月前,她在民主黨內呼聲最高,那時誰也不會想到她不能從黨內出線。第二個冷門是:從今年一月開始民主黨內初選艾奧瓦州首戰希萊莉慘敗在名不見經傳的黑人參議員奧巴馬以後,美國出現了奧巴馬「黑旋風」,許多人都認為希萊莉早已完蛋。但希萊莉力挽狂瀾於既倒,到最後只剩十來個州初選時,她背著債務越戰越勇,奧巴馬反而成了強弩之末,這又是大家所意料不到的。可惜為時已晚,如果再有十來個州讓她有充分機會決一雌雄,她也可能不會被淘汰的。六月三日奧巴馬獲得的代表人數達標因而成為正式候選人的那天晚上,希萊莉大本營還慶祝她在幾個州獲勝,希萊莉在講演中也不認輸,由於各方壓力她才於四天以後宣佈「停止」競選,要自己的支援者積極擁護奧巴馬,其實她心中始終認為自己是比奧巴馬更強的、能為民主黨奪回白宮的候選人。
有些行家認為希萊莉的這一看法不無道理。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天文館長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六月六日的《紐約時報》撰文,採用了分析民主、共和兩黨初選投票的詳情測出:如果現在正式選舉美國總統的話,希萊莉就能以295票擊敗共和黨候選人麥凱因,奧巴馬卻只能得到252票而落選。文章說,2004年天文物理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特(Richard Gott)教授和阿拉巴馬大學研究員柯利(Wes Colley)用了同樣的方法預測到一大批政治學家沒意料到的布什戰勝凱利的結論(他們的預測在49個州測准,只有夏威夷州測錯)。泰森的文章顯示:這次民主黨內初選是把最有把握獲勝的候選人——希萊莉——淘汰了。喬治敦大學歷史教授卡繒(Michael Kazin)說:「這次民主黨估計會贏的總統大選如果讓麥凱因贏了,許多人都會說:『如果她(希萊莉)是候選人我們是不會輸的』。」
有人認為:希萊莉這次是敗在百年難逢的強敵奧巴馬之手,這話表面看起來很對,實際上不然。應該看到:希萊莉宣佈競選總統後,民主黨內暗中妒嫉與反對克林頓的政客就通過輿論反對「布什-克林頓-布什-克林頓」家族統治的延續。我們可以從三點蹺蹊看出一個「陽謀」——把半黑半白、年輕有為、鼓動伎倆傑出的新參議員奧巴馬捧出來和希萊莉對抗。第一點蹺蹊是:奧巴馬本來沒有當美國總統的奢望,是被人請出來競選的。第二點蹺蹊是:許多有名望的政客(包括前紐約市長朱利揚尼和參議員麥凱因、拜登等)開始參選最頭疼的就是缺錢、缺人手,但黑角里鑽出來的程咬金——奧巴馬——從一開始就既不缺錢、又不缺人,還有輿論特別讓他搭「免費」車,這在「沒有免費午餐」的美國簡直是難以置信的。第三點蹺蹊是:民主黨的許多元老,起初是「隔山觀虎鬥」,後來看見奧巴馬有招架不住之勢,便一個一個跳了出來了,特別是曾經競選總統失敗的參議員、前肯尼迪總統的弟弟泰迪(Ted Kennedy)帶領肯尼迪家族出馬、在加州初選前到洛杉磯大張旗鼓地挺奧巴馬,和克林頓夫婦大打擂台,這很說明問題。現在看起來,在這個「陽謀」後面,除了已經跳出來的凱利(上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和肯尼迪以外,還有前副總統戈爾、眾議院議長佩洛茜等人隱藏在後面,唯恐希萊莉不輸。
希萊莉在這次民主黨初選中獲得的群眾選票超過奧巴馬,只是因為某些州實行的是「小組代表制」(caucus,選民不但要投票,還要形成支援具體候選人的「小組」而決出代表人數)而輸掉代表席位。奧巴馬特別注意派人到這些州去「佔領」小組而贏得席位。他可以這樣做,因為支援他的積極分子多半是些年輕學生、輕裝滿天飛。奧巴馬又發明了新的生財之道,到網上廣泛徵求小款捐獻者,捐獻人達到150萬,破歷史紀錄。希萊莉競選陣營的積極份子多半是有地位、當過官的,車馬住宿費昂貴,她也不像奧巴馬那麼財源滾滾,募到的款項要使競選工作覆蓋全國、特別是去這些州組織「小組」是有困難的——最後還欠債兩千多萬元。還有一個原因是:到這種「小組代表制」的選場投票要佔用半天或全天時間,希萊莉的堅決支援者多半是婦女與藍領勞動者,抽不出這麼多時間來。這就是希萊莉敗選的主要原因。可是,在不實行「小組代表制」(選民投了票就回家)的美國大州中,奧巴馬除了贏得自己所在的伊利諾伊州外,其他差不多都輸給希萊莉了。
希萊莉獲得的群眾選票共有一千八百萬,美國有史以來落選的候選人能夠得到這樣強大的群眾支援,這是第一次。而且,很多投她票的選民或者是真心擁護她、或者是為她打抱不平(因為輿論和奧巴馬競選陣營都有「虐女狂」〔misogyny〕之嫌)。許多選民表示:如果希萊莉不是民主黨候選人,他們就將在十一月大選中投票給麥凱因而不給奧巴馬。再有,在民主黨內激烈競選時,雙方都向對方進行人身攻擊。奧巴馬把希萊莉說成是「華盛頓的既得利益代表」,希萊莉陣營強調奧巴馬毫無政績可言,並且影射他不愛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就說了:在希萊莉、奧巴馬和麥凱因三人中,只有兩位愛國者,很明顯地把奧巴馬剔開了)。民主黨內反克林頓集團先把黨垂直分裂而不讓希萊莉進白宮,希萊莉猛烈反抗,雙方都傷了感情是不言而喻的,雖然表面上沒有暴露出來。
剛寫到這兒卻傳來奧巴馬親口透露的希萊莉將和他聯袂進行競選活動的消息,從傳媒上也看到,一貫堅決支援希萊莉的州長、議員、專家、智囊,甚至報人都逐漸加入奧巴馬的競選陣營。知情人士說,在黨內元老的斡旋下,奧巴馬和希萊莉已經決定團結一致,爭取民主黨勝選。希萊莉也勸說自己後台的財團支援奧巴馬的競選活動。奧巴馬當上總統以後,將會重用希萊莉本人及她陣營的人物。至於奧巴馬選誰為副總統候選人,他決定先讓氣氛冷卻一陣,可能要到八月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宣佈。希萊莉也是人選之一,「奧希配」仍有可能;即使不是「奧希配」,奧巴馬也會妥善選擇,並與希萊莉陣營取得諒解,避免引起不快。
其次來看奧巴馬十一月勝選的機會。總的來說,當前布什的群眾支援率低到三成以下,人們對伊拉克戰爭的厭倦有增無減,經濟情況也欠佳,美國的國際聲望下降到歷史最低點,正是民主黨奪回白宮的大好時機,總形勢對奧巴馬有利。奧巴馬有傑出的演說天才,每次競選演說時聽眾人山人海,年輕女學生對他特別拜倒(還有人激動得暈倒),在過去數月中造成浩大聲勢。積極支援他的三大群體是:(1)年輕人、(2)非裔(即黑人)、(3)知識菁英。在某些地區黑人支援率甚至高達九成以上。可是,奧巴馬也有一些弱點。在黨內競選時,希萊莉陣營很難針對這些弱點進行攻擊,等於放了他一馬,在今後兩黨的爭奪中,共和黨是不會這麼客氣的。
人們說,種族已經不成問題,美國絕大多數選民已經能夠接受黑人當國家元首了,是不是這樣現在還很難說。黑人只佔美國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在民主黨初選中,黑人如此團結支援奧巴馬在一定程度上挑起了種族敏感性。黑人的陣地基本上在民主黨內,但希萊莉卻能利用種族敏感性而獲得大量白人藍領工人的選票,共和黨更可能這樣做的。奧巴馬既要利用自己種族的群眾基礎又要避免給共和黨玩種族牌的機會,這是他的難處。
另外一個問題是奧巴馬的出生與背景,以及他的啟蒙牧師萊特、他的二十多年的教堂給他帶來的麻煩。奧巴馬的支援者多半在網上,或是經常觀看中間偏左新聞電視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卻佔美國選民的少數。絕大多數選民根本不知道奧巴馬是怎麼樣的人,社會上和網上都有許多傳言,說奧巴馬是穆斯林(他的中間名字是「侯賽因」,他的已故肯尼亞父親很可能不是基督教徒)。在國外,很多伊斯蘭國家人士、包括反美分子、都擁護奧巴馬,這就更增加了他的可疑點。
美國福克斯(FO)電視台是美國保守派的喉舌,在民間有很大的影響。數月前當奧巴馬聲勢浩大、雷霆萬鈞之時,福克斯電視台把奧巴馬視為「叔父」、「靈感」、結識二十年之久、為他主持婚禮、為他女兒洗禮的牧師萊特過去在教堂中的反美演說錄影片斷不停地播放,起初奧巴馬並不在意,後來見形勢不妙,才特別發表一次有關宗教問題的演說,當時並不和萊特割斷關係。豈料不久後萊特公開演說並召開記者招待會,重申自己的反美立場,奧巴馬只得和他劃清界線了。後來奧巴馬的教堂又請了另一牧師作過激的講演,又被福克斯電視台反覆重播,奧巴馬伕婦只好狼狽地退出該教堂。奧巴馬過去在辯論中總是吹噓自己「有先見之明」,福克斯電視台抓住這一切來戳穿他的牛皮(為什麼他在交友、擇師上這麼沒有先見之明呢?)。奧巴馬現在是民主黨正式候選人了,共和黨是不會輕易放過他的,會把他過去說的、做的細微末節都仔細過濾,凡是可以抓的小辮都會大把抓。今後幾個月中,新的「醜聞」還可能曝光(多半會是有關奧巴馬的),這對總統候選人是極不利的。
總統候選人的人品是吸引選票的最大資本,歷次總統大選的競爭火力都是集中攻擊對手的人品。2004年大選最明顯,布什四年的政績不佳,民主黨候選人凱利的時機很好。他曾經參加過海軍,在越南戰爭中立過功、得過獎章,布什卻有逃避應徵參加越戰的嫌疑,凱利佔了上風。但共和黨收買了一些前海軍軍官,製造了臭名昭著的「快艇廣告」,暴露出凱利立功有水分;凱利競選陣營沒有及時進行反擊,使得一部分本來不想選布什的選民只好去選他,把凱利拋棄,這叫做「中游不換馬」。這「快艇廣告」是凱利落選的主要原因。人們猜想,在這次競選中奧巴馬很有可能遭受類似的惡毒攻擊。他和夫人密雪爾都是初出茅廬,不夠老練。密雪爾幾個月前說漏了嘴,道出她「整個成年生命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美國感到驕傲」(無意中暴露了自己從小缺乏愛國性)。這話現在經常被福克斯電視台引用,如果再多幾次這樣的失言,危害性是很大的。
奧巴馬本來就沒有什麼政治資本,現在突然紅起來,一方面後面有許多人捧他,另一方面他在競選中為自己創造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清白」形象。他喊出「改變」的口號擊中了民意要害。可是人們逐漸注意到他實際上和那些他大力貶低的市儈政客是一丘之貉。比方說,開始競選時他攻擊希萊莉拿了既得利益的錢,不但宣佈自己不拿既得利益的臭錢,還主張競選制度要改革,候選人由政府供給經費以避免錢權交易。現在他利用網路得到大量捐款,就改變態度,不要政府經費(這樣可以不受約束),受到麥凱因的嚴厲批評。將來他完全失去「清白」形象,那就會在麥凱因面前相形見絀。六月二十三日《紐約時報》又揭露,奧巴馬和美國玉米農家和乙醇工業集團關係密切,是靠這一集團從落後於希萊莉的窘境中走出來的。以後這樣的揭露越多起來,奧巴馬勝選的機會就越少。
最後來談談麥凱因勝選的可能性。首先要看到一個基本現實:美國共和黨歷史比民主黨悠久,政情和民情基本上是保守與中間偏右,歷屆總統大選,共和黨取勝多。2004年布什連選連任,歐洲人嘲笑美國選民是些白癡,但這是美國的現實,無法改變的。每次大選投票時,共和黨的基本群眾總是表現出最大的積極性與紀律性,總是投本黨一票,不管候選人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從這一點來看,麥凱因當選的機會是明擺著的。人們形容麥凱因是「不同常規」(maverick)的政客,具有能夠團結各種不同政見人們的特長,可以把中間派和民主黨中的異議分子爭取過來。至於那些絕對不喜歡民主黨人的保守右派,他們的選票總是屬於麥凱因的。
再有,美國現在仍然處在非常時期,本土安全仍然受到伊斯蘭反美「聖戰」恐怖的威脅,這在客觀上要求總統是能夠堅決保衛美國安全的統帥。希萊莉競選時,製造了清早三點鐘白宮緊急電話響了的廣告,證明她比奧巴馬更能使美國安全,廣告起了一定作用。如果從這點上比較麥凱因和奧巴馬,前者得分比後者高得多,目前民意調查相差二十個百分比。估計在今後幾個月中,共和黨會突出地強調這一點來為麥凱因造勢。
但麥凱因也有很多弱點,他既不開明、又不保守,受不到兩個極端的愛戴。民主黨想把麥凱因說成布什政治遺產的繼承者,客觀地說,這話也對也不對。如果麥凱因執政,美國的內外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這是事實。可是美國當前是人心思變,麥凱因不吃香。他也不像奧巴馬那樣會鼓動,演講時很枯燥,這也不符合美國群眾的胃口。最大的缺點是他又老又醜。許多沒有絲毫政治主見的美國婦女都不願意有這樣的元首。麥凱因這次勝選的主要希望不能寄托於自己優點的發揮與競選的成功,只能寄托於奧巴馬犯錯誤、栽觔斗。
下屆美國總統如果是麥凱因,估計會一切照常。他不會像布什那樣好戰,會更多地聽取盟國的意見,不搞「光榮孤立」。麥凱因本來是不贊成布什減免稅收政策的,現在轉到布什的對企業界「休養生息」以振興經濟的立場上來了。他是主張「自由貿易」的,不會向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開刀。他如何結束伊拉克戰爭,態度並不明朗。他對伊朗估計不會鋌而走險。麥凱因務實,不是好大喜功之徒。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內外政策都會穩紮穩打。
下屆美國總統如果是奧巴馬,美國政治可能會起較大的變化。奧巴馬骨子裡是左派,對內可能做出一些「削富濟貧」的措施,對外可能強調「軟強力」而對過去美國的窮兵黷武有所收斂。可是,正像俗話所說,凱撒大帝的妻子最需要避嫌疑。奧巴馬已經有「不愛國」之嫌,就有可能作出一些過激的決策來表示他「愛國」不亞於任何人。這樣就可能對其他國家不利。
中國土地改革運動時期發動農民鬥爭地主,有「惡霸」和「善霸」兩種不同對象。所謂「善霸」,就是佃農對他「恨」不起來的那種地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十九世紀的英帝國主義是「惡霸」,二十世紀的美帝國主義是「善霸」。在小布什任內,美國形象向「惡霸」的方向移動。在後布什時期,不管總統是奧巴馬還是麥凱因,美國「善霸」的形象將會有所恢復。這是肯定的。有人問麥凱因,美國軍隊是否會留駐伊拉克五十年。麥凱因回答說:「可能會一百年」。他的政敵想抓住這話把麥凱因說成是戰爭販子,麥凱因當然不是。即使奧巴馬當政,他要兌現「立刻從伊拉克撤軍」的諾言也是困難的。中東(包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仍然將是美國一大心腹之患,夠他應付的了。在維持世界「善霸」形象與地位這一點上,奧巴馬或是麥凱因執政都不會有太多區別的。至於美國如何走出目前的經濟困境,我看他倆哪個都心中無數,還得看整個全球化的潮流而變呀!
有人認為:這次競選辯論中,中國不再像以往那樣變成爭議題之一,這是好的現象。實際上,如果我們從過去二十年美國國會辯論與民意反映來看,「中國威脅論」不斷在軟化、淡化,美國人越來越對台灣問題失去興趣。這也是過去陳水扁想在中美之間作梗沒有得逞的主要原因。中美經濟關係日益加深,也是使中美矛盾日益減弱的基本因素。總而言之,明年的白宮新主人是既無意向、又無能力干涉當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急劇改善的進程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大好時機,有詩為證:
白宮寶座要換人,海峽兩岸任奔騰;中華繁榮參天樹,敢笑蚍蜉撼不成。◆
社論
國際觀察
兩會與兩岸關係
08 年保釣
馬政府評論
台灣教育問題
四川震災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