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蕭的教育理念應以公平為基礎

蔣欽堯
(前海峽評論編輯)


一、馬蕭教育政策「基本理念」的內容

馬蕭的教育理念觸及三個問題:(1)健全人格、(2)公民素養、(3)終身學習。馬蕭「主張『健全人格』,是因為良善社會必須以道德倫理為基礎,而過去多年來民進黨政府的執政風格,已經造成台灣社會基本價值的崩解。」馬蕭認為「我們之所以重視『公民素養』,是因為民主政治必須遵守憲政法治的精神,而民進黨的教育政策卻不斷鼓吹狹隘的族群意識,導致國內教育品質的快速沈淪。」馬蕭「之所以強調『終身學習能力』,是因為在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中,有限的知識累積,並不足以應付未來社會的挑戰,只有具備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的人,才能真正適應全球化潮流所帶來的巨變。」

馬蕭這三項教育理念是教育學的基本知識,對這三項目標的實踐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長久以來的努力。這三項教育理念也可以在民進黨政府的教育網站上看到,在《教育部(94-97年)中程施政計畫》中就已經提出了終身學習的需求,也把「健全公民意識」納入「策略績效目標與衡量指標」。 馬蕭教育政策所重視的基本理念是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標,無論國民黨、民進黨、共產黨都是以這些目標當作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馬蕭對教育問題起源的錯誤認識

馬蕭在提出了教育的理念後,把教育上的失敗推給了民進黨,認為民進黨沒有辦好教育是因為「過去多年來民進黨政府的執政風格,已經造成台灣社會基本價值的崩解。……而民進黨的教育政策卻不斷鼓吹狹隘的族群意識,導致國內教育品質的快速沈淪。」

馬蕭對民進黨的指責是符合部分泛藍選民和部分新聞媒體的看法,然而這不是問題的來源。在國民黨執政的時期,這種不以培養健全人格、不以培養公民素養以及抹殺終身學習能力的模式已經在台灣各地的中小學普遍流行。

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所公佈的《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就指出過去學校教育的缺點:第一是升學主義、第二是形式主義、第三是孤立主義。

關於升學主義,作者(蔣中正)指出「小學的課程是為了升入中學做準備;中學課程是為了升入大學做準備。中小學課程沒有幫助中小學生教他們在家庭中怎樣做子弟,更沒有教那些不能升入中學和大學的中小學生到社會去怎樣求生活。只因大學入學考試,重視某幾樣課目,所以從小學到中學的中小學生都是把這幾樣課目作目標,來努力教導和學習。」

關於形式主義,作者指出:「大學也有缺點就是形式主義。……今日的大學,不應該只是講讀一些圖書,賦予畢業生一種資格,具備一種形式,作為一種裝飾就算了事。大學一定要指導和幫助學生適應這變動的社會,不僅有求生的能力,並且成為建設新社會的骨幹,才有其崇高的價值,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要。」

關於孤立主義,作者指出:「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再升大學花了十六年的光陰,究竟對於他在家做子弟,到工廠做職工,對國家做公民,在社會上適於生存,或更進一步從舊社會的瓦解中建設新社會的事業,有甚麼實際的幫助?」

這些就是教育長久以來的根本問題,而國民黨過去幾十年的執政始終無法解決。把教育上的過錯全推給了民進黨,其實無異於撤退了47公里(四十二年到八十九年)的敗軍去嘲笑那些才撤退了8公里(八十九年到九十七年)的敗軍。馬蕭的教育政策只看到了對手的失敗,卻忘記教育問題在國民黨執政的五十多年中,並沒有得到解決。

三、馬蕭要落實教育理念必須以教育公平為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客觀要求。……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保障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我們促進教育公平,還要緊緊把握素質教育的主題,提高教育現代化水準,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增強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的素質,發展遠端教育和繼續教育,不斷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努力在我國這樣的發展中人口大國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雖然共產黨的教育公平政策不是為馬蕭而寫,然而要解決眼前的教育問題,就不能不重視十七大所提出的公平教育觀。

馬蕭要實現「給孩子有希望的教育」,就必須貫徹教育公平的理念。要優先解決國中、國小常態編班的問題,破除擠進明星國中的迷思。讓教育在公平的環境中,依照教育的原則來進行,而不是把教育機構變成少數人的特定工具,只對少數優勢家庭的子女提供資優教育,而對一般學生或者弱勢家庭的子女不聞不問。這是貧富不均的M型社會發展中極易出現的教育亂象,而這樣的教育亂像是否隨著馬蕭的就職而不斷浮現,也令人憂心。

馬蕭的教育理念既缺少創新也沒有內涵,更對教育公平的問題視而不見。教育公平的問題既涵蓋了不同學生間的公平教育,也包含了教師與教育行政間的平等對待,而這些問題才是解開所有教育問題的鎖鑰。一味迷信專家(離開第一線教育工作,只會做問卷統計兼套用理論)、討好家長團體(弱勢的家庭很多,但是卻不會成為團體),只是偏離了問題的真相。國民黨執政時,能力分班、升學主義、教育官僚四處橫行。在2006年的中部四縣市資優班大會考中,這些問題又再度浮現。當時嘗試解決問題的卻是即將下台的民進黨教育部,民進黨教育部一直大力推動常態分班 ,因為常態分班才能落實社會正義與教育理想。重新執政後的國民黨是否可以擺脫權勢的壓力,「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及終身學習能力的下一代」,就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