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川地震看走向大國之路

武之璋
(自由作家)


四川地震救災工作告一段落,但是四川人的苦難尚未結束,偃塞湖的問題,災後重建問題、四川地貌復原的問題,都有賴中共政府全力以赴,更希望台灣當局及台灣同胞對四川同胞的同情、關懷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繼續協助參與四川的重建工作。

這次地震,第一時間從衛星電視看到災區的慘況,一改過去共產世界控制媒體,報喜不報憂的壞習慣,這種改變不能說不是改革開放後的一種進步。

在災變及救災的過程中,透過電視畫面我們看到了太多捨己為人的動人故事,尤其是有一位參與救災的婦女,記者無意間訪問她的時候,大家才知道她自己的小孩已經埋在瓦礫中多天,她可能早已失去了兒子,可是她依然強忍喪子之痛,全力參與救災工作。一位女性武警當街餵乳,對象是災變中失去母親的孤兒,而她自己家中的嬰兒卻只能吃奶粉。

在如此重大的天災地變中,突顯了中國人善良、忠厚的民族性,嚴重面臨生死瞬間,在緩慢的救災過程之中災民秩序大致良好,相對日本地震後紐澳良風災後百姓的搶劫,美國州長甚至下格殺令,都突顯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安定以後的民族特質。

以上種種都是我們做為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引以為傲的地方,百年屈辱已成過去,面對列強新仇舊恨一筆勾消,我們應該恢復民族自信,抬頭挺胸向大國之路邁進。

大陸政府的救災工作頗獲好評,但尚有美中不足,值得檢討之處。

其一,沒有在黃金七十二小時內開放各國救援隊伍,延宕了救援時間,否則會救出更多災民,減少死亡人數。真正理由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絕不是官方所謂交通問題,因為災區那麼大,有些地方交通並未阻絕,至少媒體可到之處救難隊伍也可以到達。

其二,解放軍直升機可到之處救難隊伍也可以到。世界如此之小,如有災變全世界救難隊伍都會立刻赴援,而大多數國家包括美國,都不會拒絕,因為救難要搶時間,參加救難隊伍愈多愈好,況且各國救難隊有不同的專長,接受國際救援並不存在面子問題。

其三,救災需要專業技術,需要經驗跟現代化儀器,這方面大陸均不成熟,尚待跟先進國家學習,救難跟打仗不同,打仗可光憑士氣,可靠人海戰術,但救災不行,如何培養訓練專業救災團隊,添購救災儀器乃當務之急。

其四,大陸如此之大,人口如此眾多,天威難測,災變不可預防,也不可避免,應付災變乃長期工作,國家應該明訂應變機制,成為法律,如有災變自動啟動應變機制,相關單位自動編成臨時應變團隊,國家領導只負責監督、打氣可也,不必親赴災區。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才是正確做法。

溫家寶親赴災區,坐鎮指揮,甚至厲聲嚴令解放軍全力救災,畫面令人感動。但是聽說,溫到四川、北京部長級官員為之一空,因為無人敢不陪溫總理,無人敢不到四川。大陸網友對於國家領導人全到四川也頗有微詞。

邁向大國之路切要制度化,邁向大國路也必須法治化,中國如此之大,改革開放在經濟上又有如此傲人的成就,中國社會資訊又如此發達,人治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