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任教育部長的期待與疑慮

王仲孚
(前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馬蕭高票當選正副總統,政黨輪替實現,各方殷切期待改革的兩大問題是經濟與教育。而對於眾所矚目的教育部長人選,行政院長劉兆玄卻遲遲未能決定,最後在各方翹首企盼之下,推出了前政大校長鄭瑞成,消息發佈之後,輿論咸稱大爆冷門,跌破專家眼鏡。

根據媒體報導,鄭瑞成的專業是「大眾傳播」,並沒有教育專業或實務背景,特別在中小學教育方面,可說完全陌生。而目前教育問題千頭萬緒,其中以中小學教育問題佔了很大的比例。

鄭瑞成被指定出任新內閣教育部長之後,首先面臨的是中學教科書「一綱一本」與「一綱多本」的爭議、以及北北基地方政府要自辦「學測」的主張,他則表態自己「傾向」喜歡「一綱多本」,並主張采「區域選書」的辦法。其實「區域選書」與北北基縣市政府主張的「一綱一本」,基本上沒有差別。可見鄭瑞成部長對這一問題不甚瞭解。

現行的「一綱多本」,只是形式上的「多本」,與所謂「威權時代」的「統編本」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因為「一綱」由政府頒布,教科書雖然形式上由民間書局編輯、發行,但是必須根據「一綱」編輯,更必須通過教育部「教科書審查委員會」的審查通過、取得執照才能發行。鄭部長應注意的問題是現行的「一綱」委員在制訂課綱時,就脫離了憲法規定的教育政策,如《九八課綱》對文言文「課時」的縮減,將必修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為選修,實際上等於廢除;把五千年中國歷史限在一個學期教完,夏商週三代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和魏晉南北朝約四百年歷史,都僅能以一節課(50分鐘)講完,高三選修課原為「中國文化史」與「西洋文化史」,如今則依少數委員的意思,改為對高中生教、學兩難的「專題」。尤其由杜正勝聘請的審查委員,大部分具有偏頗的意識型態,因此擬訂的《九八課綱》才會出現充滿了「去中國化」的取向。再者,根據《課綱》編輯的教科書,審委更可隨意提出《課綱》沒有明文規定的要求,例如「我國」必須改為「中國」,「武昌起義」必須改為「起事」,有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對「南京大屠殺」隻字不提;台灣史不但與中國史切開,而且「日據」要改為「日治」、「光復」要改為「戰後」,「日治時代」必須使用日本天皇年號記年,更不可思議的是日本人名字,必須使用日語發音,荷蘭人、法國人、德國人……就不用。如不遵守審委意見,審查就不予通過,書局就拿不到執照,也就不能發行。在這種情況之下,教科書的編者根本沒有自由選材與發揮的空間,這種對教科書的控制方式,比威權時代不知更要嚴密多少倍。

教科書的編輯和選用,屬於教育問題中的枝節問題,實在不需教育部長親手操盤。教育部長只要慎選課綱委員和審查委員,其餘問題皆可迎刃而解,我們期待的是教育部長要有大臣之風,應注意的是大政方針。所謂教科書的「一綱多本」或「一綱一本」的爭議,是因為升學考試問題而引起的,升學考試固然也是教育問題,但這不是「百年大計」的根本問題。教育部長既為內閣重臣,應為主持國家百年大計殫精竭慮,豈可把心思虛耗在一些枝節事物上?甚麼是「百年大計」?那就是攸關青少年人格養成的教育問題,直言之,就是我們準備把青少年教育成怎樣的國民?目前教育部長的當務之急應是:如何從速制訂一個改變「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

為什麼上述問題是目前教育政策的當務之急呢?因為自1994年李登輝執政時期發表與日本人司馬遼太郎的談話之後,已把改變青少年的歷史認同和民族認同作為主要的教育目標,以改變中小學國文和歷史課程以及「去中國化」為主要手段,透過教育行政系統普遍地推動。目的在使青少年在自我意識上主動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這種隱藏式的「文化台獨」目的已默默地逐漸實現。2004年11月13日教育部在台灣師大舉辦的《高中歷史九五暫綱》公聽會上,有一位小學老師發言說:「十年前我問小朋友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小朋友都說是中國人,現在再問,都說自己是台灣人沒有人再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其實,這種情形目前在國中已很普遍,《九八課綱》就是準備要把它延續到高中階段。

教育部長如肯把《高中歷史九五暫綱》和繼之推出、原訂明年實施的《高中歷史九八課綱》檢視一下,就不難發現其一貫「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除了本文前面提到的把五千年中國歷史的教學時數只分配一學期一冊教科書(以前中國史教學時數是3學期3冊教科書)以「略古詳今」為名,大量刪除中國歷史文化根源的先秦史部分,例如夏商週三代超過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只能以一節課50分鐘內講完。《九八課綱》公佈的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這完全是含混其詞,背離了憲法規定的「教育文化政策」。高中國文課綱亦大量減低教學時數,降低文言的比例,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為「選修」,經「搶救國文聯盟」聲嘶力竭的呼籲停止「98課綱」,在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時始終置若罔聞,因為這是他受命執行的一貫政策。

以上所言,就是「文化台獨」不惜犧牲青少年,以教育作為改造國民意識的政治工具之具體事例,也是台灣教育亂象的根源。筆者在《海峽評論》2008年5月號指出,消弭今日教育亂象的正本清源之道,就是希望政黨輪替之後,新任教育部長能夠撥亂反正,清除文化台獨的教育政策,但是鄭瑞成部長是否有此氣度和決心,看看他過去的背景和現在表現,令人不能不有所疑慮。「九八課綱」是否停止或繼續實施,將是重要的觀察指標。現在,教育部已宣佈「九八課綱」延後實施一年,但是隨即有人發表聲明說,只能延後實施時間一年,不能更改「九八課綱」的內容。請問:如不更改「課綱」內容,則延後實施一年,又有何意義?我們對新任部長因「政黨輪替」而期待教育政策有所根本的改變,對於新部長上任後表現的畏縮、猶豫、搖擺不定的表現,不能不為未來的教育政策而感到憂慮。記得劉兆玄院長受命組閣時,曾公開談話表示,教育改革不是革命,「微調」即可,什麼叫做「微調」?就是微妙的調整一下嗎?新的教育部長可能遵照劉院長「微調」的指示,將「九八課綱」略微更動一些不關痛養的文字,敷衍一番,基本內容不變,暫時延後一年,只是為了緩衝一下各方壓力罷了。如果不幸言中,新教育部長繼續推動「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那真是莫大的諷刺與悲哀!果真如此,何不敦請杜正勝回朝繼續擔任教育部長?

欲知後事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2008/5/7擬, 2008/6/14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