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評美國衰退論(下)
陳建仲
(國政基金會特約研究員)


美國財政赤字高達GNP的10%,但是仍無法因應政府的開支;如果不加稅,根本無法推動更新老舊的公共設施(相對於中國全力興建新的交通高速網路以及鐵路現代化,美國的多數運輸系統及橋樑已明顯老舊)。歐巴馬在選前保證絕不加稅,儘管很多專家建議歐巴馬採行歐盟普遍採行的加值稅,但歐巴馬堅決反對,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於是,大家就把腦筋動到削減國防開支上。歐巴馬選前提出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計劃,每年將可省下1,500億美元的支出,但諷刺的是,歐巴馬不但不能實現選前的承諾,反而增兵三萬到阿富汗。政、經情勢的不理想,加上軍事行動效果不如預期,美國社會的兩極化加深。國會立法的牛步化也讓歐巴馬標榜的改變遲遲不見成效,進一步增加了美國民眾心理上強烈的失落感,這種失落感在歐巴馬上台後反而因期望過高而進一步加深。

中國崛起擴大對美國霸權的威脅

很多經濟學者和國會,都曾警告美國可能因為被中國持有大量的國債,而被中國綁架了政策,失去經濟的主權,因而在重要敏感的政治議題上,可能因北京威脅要拋售美國國債,受到影響。但是李侃如則認為,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迫使雙方必須尋求雙贏的政策,降低不必要的敵意,因為美國經濟的衰退,也迫使中國東莞地區大量商家的倒閉,成千上萬民工被迫返鄉,也製造了中國政府的壓力。美、中實際上已形成經濟上的相互倚賴性,如同在冷戰時期「保證相互毀滅的定律」一樣;北京如拋售美國國債,中國的經濟也會受到重創。在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後,中國雖然嘗試在國際間尋找其他貨幣代替美元的地位,並且分散風險,增加對歐元的持有;在G20會議上,中國也與其它新興國家,大聲呼籲要求要重新估算,包括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等機構中,各國的權值比重,要求尋求新的國際結匯機制;但是現實的環境是,各國卻不得不協助美國維持強勢美元,美國在國際貿易上,仍享有無法取代的地位。

相對於中國把影響力伸入中東、非洲及中南美洲,《華盛頓郵報》更指中國趁全球經濟危機大肆在全球以「跳樓價」搶訂石油、礦產、和其他戰略物資(比如中國在阿富汗就大手筆投資30億美元的銅礦開採)。積極擴軍、建軍;推銷孔子學院,宣傳中國的「軟實力」;並且取代美國成為日、韓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繼成為全球工廠之後更提升為新的全球市場、新的全球經濟增長點。反觀歐巴馬政府上台後,雖然努力要改變美國的國際形象,想甩開舊的意識型態教條,強調共同利益,尋求和各國的合作與對話;企圖把美國的形象從「愛說教的獨行俠」(preaching maverick)改為「考慮周全的傾聽者」(thoughtful listener);從直接要求他國接受美方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改變成相互尊重與互利的交流;但共和黨顯然不能認同。問題是,美國如果還要強勢推銷美式價值,堅持單邊強勢領導作風,過去在東亞就明顯不受歡迎,現在會更惹人白目。李侃如就曾明白的告誡新政府不能再犯這種錯誤,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漢默(Michael A. Hammer)也強調,必須用歐巴馬這種帶著尊重的風格,而非用不必要的冒犯方式去表達美方關切的議題;如此,反而能促使中方對敏感議題進行對話。但國內主要媒體卻批評歐巴馬的溫和低調並未換得中方的合作。美國駐中國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反駁這些批評明顯忽視了歐巴馬和胡錦濤關於綠能、軍事交流和反核擴散等重大議題上達成的重要成果,美、中形成友好氣氛是今後落實雙方合作的重要起點;而且,他相信經由網路的擴散效應,歐巴馬「市民會議廳式」的民主風格,一定會對中國幾百萬網民發揮影響力。

跟隨歐巴馬亞洲行的高級助理David Axelrod也強調歐巴馬的亞洲行,最重要的不是具體達成什麼協定,而是他重新開啟了和亞洲國家新的對話與合作關係,這個效應將會在未來持續的展現出來。但美國國內對歐巴馬的「軟式風格」顯然存在雜音;支持新保守主義陣營主張的民眾,明顯仍未體會到幾乎全球都對美國價值質疑的事實,這讓美國國內輿論的兩極化更趨明顯。比如Michael Schere在《時代》雜誌投文指出,歐巴馬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至今在國際事務領域的成果不成比例,美國人開始質疑禮貌何時將轉變成被動?尋求共識何時將侵蝕美國優先的基礎?

儘管歐巴馬企圖改變美國外交政策,扭轉美國國際形象;但由於實際成果很難在短期內顯現,新保陣營開始批評他對外太軟弱,「擺低姿態也換不來對手的讓步」,批評歐巴馬搞不定俄羅斯,美俄的核武協議還得拖到明年;北韓問題不但棘手還讓北韓增加和美國雙邊對話的籌碼;以色列不顧歐巴馬的要求,進一步擴張屯墾區,嚴重打擊了美國的威信。而一次亞洲行,更讓保守黨坐立難安,抨擊歐巴馬對日本姿態過低,對中國立場軟弱。儘管歐巴馬也曾強勢向緬甸軍政府施壓、公開會見翁山蘇姬;並且也要求中國和達賴喇嘛重啟對話等等作為;但也只能稍微緩和保守勢力的壓力。歐巴馬這種擺低姿態、強調對等、重視長期效應的新轉變,對比美國過去雷厲風行的強勢作風,引發了美國人憂心,美國霸權是否真的衰退到無法挽救了?

其次,歐巴馬儘管享有極高的聲望,而且民主黨握有參眾議會的多數,但是,國務院卻不能完全掌控國會,導致歐巴馬的政策遲滯。雖然共和黨在美國大選中挫敗,但美國社會兩極化的現象正在擴大,意識型態的分歧更深,導致國會出現明顯的杯葛政策;簡單的多數決無法發生效用,重要的法案無法通過。比如碳減排及醫療改革法案,都遭遇極大的困難,歐巴馬雖誓言要改變華府弊端叢生的政治文化,然而國會仍然受到來自華爾街、汽車製造商、醫療照護產業,以及軍火商、地產商等利益團體強大的遊說壓力,甚至美、韓FTA協定送交國會審核時,即因汽車製造商與工會的聯合壓力而遭到擱置。長期以來,這種國會的遊說文化,已被批評為是讓貪腐合法化的過程,是以競選金援來交換特殊的政策或阻撓特定法案的通過;等於是大量的金錢利益在國會的大廳走廊私下交換。但這樣的現象即使在歐巴馬上任後,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這不但加深了美國人民的不安,更成為中國用來推銷「中國式民主」的反面教材。

歐巴馬亞洲行把帝國衰退論推上高峰

由於小布希總統沈溺於反恐,輕忽了亞洲,而歐巴馬在美國遭逢沈重的經濟衰退壓力下,東亞經濟在中國高度經濟成長的帶動,反而呈現蓬勃的朝氣,歐巴馬急著要重返亞洲,自稱是第一位美國「太平洋總統」。CNN的評論節目主持人Fareed Zakaria甚至認為日本會因為北韓因素及中國崛起的壓力,仍會繼續「擁抱美國」、歡迎美國繼續留在亞洲;美國應對亞洲表明,美國沒有衰退、不會自亞洲退縮;美國不想圍堵中國(但中國會認為是美國根本擋不住),而是應該告訴中國,要享受權力必須分攤維護全球安全與秩序的責任,解決諸如北韓、伊朗及蘇丹達佛地區種族屠殺與反恐、氣候暖化等重要問題。但歐巴馬的亞洲行第一站,日本首相鳩山反而在和歐巴馬禮貌性會晤後藉故出訪,丟下歐一人在東京「自由行」。《紐約時報》前專欄作家、新保大將William Kristol在福斯的新聞中批評歐巴馬對日本天皇的「九十度鞠躬」形同表示臣服,以美國總統之尊,這是不當的舉動;另一個大炮前路易西安娜州民主黨參議員蘭德裡歐(Mary Landrieu)的首席公關顧問、網路名人Michelle Malkin也在網上點火,罵歐巴馬犯了沒骨氣的大錯。

美日安保體系自從開始建立,艾森豪總統就宣稱美日是無可破壞的平等與互利關係,直到2006年之前,美國都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中國取而代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並且在今年首度出現日本與中國進、出口貿易都大於美國的趨勢,且這種趨勢看來仍將持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當然有資格要求和美國建立更平等的關係,尤其在小布希政府時代,和日本自民黨政府強力推動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俱樂部的努力失敗,但日本朝野希望日本能建立正常國家的壓力仍然存在,只是現在鳩山內閣走的明顯是日、美對等與積極入亞的道路。相較於自民黨時代日本對美亦步亦趨的姿態,鳩山揚言要成立東亞共同體,要求美日關係重新調整,建立更平等的正常關係,民主黨小澤一郎率百餘位國會議員訪中,都讓美國感到威脅。

外界也看到歐巴馬訪中時,在提到台灣問題上,不如過去歷任總統,總是把台灣關係法和三個公報並立的立場(這個立場從卡特、雷根、老布希、克林頓到小布希都沒有改變),甚至同意中國要求尊重領土及主權完整是中美關係的核心利益,載入聯合聲明中,讓支持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強烈批判歐巴馬只想營造美中友好氣氛,對中國過度讓步。事實上,歐巴馬的確在訪中前,就把台灣希望採購的F16C/D戰機擱置;同時把有關敏感科技輸出的核准權,從白宮再移轉給商務部。歐巴馬中國行帶著華裔商務部長駱家輝,並在美中聲明中表示要加強美國航太科技交流,讓人不得不擔心在1999年爆發的移轉導航技術的風波,可能重演,而那次的科技移轉被認為是大幅提升中共導彈精準度的關鍵。

衰退論、盛世說都是過早的猜測

歐巴馬的亞洲行少談人權、民主,只在和上海學生對話時提到中國的網路管制;但最令美國新保人士氣憤的是,在美、中聯合聲明中歐巴馬同意載入「承認雙方國情差異」的用詞,這等於間接降低了美式民主的優越性。同時,不同於過去歷任總統訪中時,北京政府都會釋放系獄的異議人士,或做若干貿易讓步以示友好;原本白宮幕僚計畫讓總統此行會見剛離職的《財經》雜誌創辦人胡舒立以及數名中國維權人士,後來卻被中方以「時間不夠」為理由取消。美方要求人民幣升值,但中方仗著持有最多(8,000億美元)國債的威脅,反過來指責美國對中方課徵反傾銷稅是開啟保護主義戰火,指責華府過松的金融監督體系造成金融泡沫而危害全球等等,美方的訴求果如外界事前預測的都被中方擋掉。關於伊朗核爭議,即使在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態度軟化,承諾如果對伊朗的核檢查失敗,俄羅斯對進一步制裁伊朗將持開放態度;但胡錦濤卻始終不肯鬆口,強調必須透過對話與協商來解決爭端。逼得希拉蕊在和戴秉國會議時,再度催促中方對安理會提出的制裁要到何種程度才能接受,至少要給出訊息,但中方仍然沒有回應。這趟亞洲行,美國人民看到總統對日本天皇採取日式鞠躬禮,看到總統避談人權問題的窘況;也看到中國官方及學者、網路評論,充斥著用華爾街金融危機反證中國式道路的正確性;似乎反射出美國對中國這個最大的共產黨政權國家無計可施的困窘。

雖然歐巴馬在接受NBC訪問時仍堅稱只要中國經濟持續自由,政治自由化就會開始啟動;然而,《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兼社論版編輯Fred Hiatt在Obama's Asian misstep文中則反而認為,中國人民目前雖然享有較文革時代更多的自由,但是任何挑戰共產黨統治的言行,那怕是和平的,也會遭到粗暴的對待。要求政治改革的中國人民總是未經合法審判程序就被扔進牢房;任何想要抗議的,甚至是所謂的人權律師,照樣被關起來。比如江天勇律師就在提出要求會見歐巴馬後被關起來。從克林頓總統以降,美國總是認為網路的發達,會拆卸中共的獨裁統治;但事實上,中共反而利用網路來進行內部控制與對西方民主的反宣傳,並且成為情治人員監控人民言論的工具。

的確,中國網路上充斥著民族主義情感的言論,有時甚至超過官方的容忍程度。中國網路上關於西方國家政治醜聞、美軍虐囚、華爾街貪婪、黑道暴力等等反西方文明宣傳,配合官方強力的網控,有計畫的打造「中國發展模式」的正當性。加上中國正全力推動「大外送」計畫,企圖打造中國的「CNN」,向全球推銷「中國模式」。對於歐巴馬提出的美、中兩國合作對抗全球性議題,以及西方媒體扣上「G2會談」的封號,中國明顯排斥;對於美方一再提起的「權力與責任對等說」,中方認為這是美國有意「拖中國下水」的陽謀;反而逼迫美國要承諾不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

然而,中國在沈醉於終於可以對美國說「不」的同時,卻不能不正視國內嚴重的貪瀆腐敗問題與明顯缺乏的依法行政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長期拒絕政治改革,損害國民人權,縱容山寨文化,貪污橫行,環境污染嚴重等等;造成中國的國際形象仍不見佳。何況,在投入全面基礎建設之後,中國如何持續保持高成長的經濟?如何解決貧富嚴重的不均?如何理順城、鄉的巨大落差?如何阻擋新生代對民主、自由與法治的渴望?中共目前依靠維持平衡的中南海權力架構會不會在胡錦濤之後失衡?實際上中國距離「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還有一大段距離,中國為爭資源,不顧國際輿論支持如蘇丹、伊朗、緬甸等國家而飽受非議。如果中國盛世指的是人民富而好禮、社會崇法尚義、政府為全民所有,則目前的中國距離真正的盛世,還很遙遠!

但是美國不應也不宜退回極端的反思、再度走回美國孤立主義的傳統。美國著名電台主持人威.尼斯克向Common Ground雜誌投書The Great Leap Backward(意指大退步,和中共的大躍進對比),指責美國總統尼克森、雷根和二位布希總統都自以為是上帝派來的聖徒、使者,要帶領祂的子民享受持久的權力與富裕;結果卻犯了和古羅馬凱撒同樣的錯誤,導致了帝國的衰亡。他主張美國應到聯合國大會中宣示,美國不再扮演強權的角色,願意當個一般的國家;這樣,全球就會肯定並且祝福美國,美國就不再是恐怖份子的頭號目標。美國不必再緊張兮兮,就能免去每年花費超過5千億美元的軍費,然後能建造出全球最好的醫療保險體系、教育和交通系統。但這無異另一種型態的「美國夢」。

瘦死的駱駝比馬肥

美國人民也許會感覺,這個建立在超強軍力、超優社會福利保險;爽快借錢、先享受後付款的黃金時代已經褪色了。但美國夢雖然褪色,卻還是遠比多數國家的現實更亮麗。美國14兆美元的經濟規模,仍然傲視全球;不論如何樂觀的估計,未來20年內,中國都不可能取代美國現有的地位。美國開放而多元的民主體制,自由而活潑的社會,獨立的司法,仍是現代文明的指標。雖然過度放縱的自由經濟備受批評,但美國仍是在國際舞台上享有最大發言權、並且是唯一能夠把軍力有效投射到全球各處的國家。美國聚集了全球最多的政治、文化菁英與科技專家;設立眾多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智庫;超強的媒體傳播事業;以及獨步全球的好萊塢電影文化等等;這些軟、硬實力的總合,都不是中國短期內能超越的。甚至,關係下一世代電腦資訊革命的雲端運算科技,目前也掌握在美國五大電腦科技公司手中。美國的流行音樂、街舞、時尚、職業運動明星等等,仍是全球青少年爭相倣傚的偶像。美國仍然是大吸鐵,吸引著各國人民到美國追尋美國夢,這個吸引力現在雖然減弱,但並未根本的逆轉;而且未來也可能再度充電發威。只要美國人調整腳步與心態,不再相信強銷美式民主這種現代「另類的十字軍東征運動」(小布希總統曾揚言要建立中東民主體制,如今證明是美國最大的夢魘);不再相信戰爭販子的吹噓而輕啟戰事(美軍花了兆元美元才打垮伊拉克強人海珊,卻造就了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的獨大);不再放任華爾街金童不知節制的投機冒險;則這個被自己的自大與輕敵絆了一交的巨人--在80年代能走出越戰陰影而成為唯一的超強--雖然這次經濟危機的多層壓力會讓美國的復甦多花點時間;但是,沒有人應該輕視他重新再起的能力。

從第四季的各項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已有復甦跡象,股市又見回溫。美國人也許卡債還沒還清,但聖誕節的買氣遠比預期的要好;也許就是這種樂觀的、勇敢的、無可救贖的美國精神,最後能讓美國重新振作起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