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馬總統的領導危機

胡楊
(自由作家)


敗、敗、敗連三敗,國民黨先後在兩次立委補選及三合一縣市長選舉中重挫;而且民進黨贏面一次大過一次;不僅黨主席蔡英文聲勢鵲起,二月四席立委補選國民黨也險象環生,親綠的名嘴更誇口預言二月的補選將是「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連帶年底第一次五都選舉,民進黨坐二望三搶四,綠營揚言要一舉擊潰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終結馬英九的連任之路。反觀國民黨的處境,不僅每況愈下,批馬儼然成為「顯學」,甚至被名嘴們嘲諷批馬已經成為全民運動。五都中唯一選情較穩的「胡烏鴉」公開點出了馬總統的領導危機,這個危機在形同諸侯割據的立法院結束整個會期「荒謬劇」般的演出後,更赤裸裸的曝露在國人眼前!

很難想像,馬總統這個七百五十六萬多張選票選出來的總統,才一年半,就落得民調打三折的下場。有人說,馬英九不懂得分享權力,搞得黨內大老反目,但也有人怪馬英九性格軟弱,無力收服反改革的保守勢力。有人說,馬不該找劉兆玄組閣,搞得兩院失和,但也有人怪馬英九不該放任立法院胡搞,讓黨籍立委如脫韁野馬,硬扯馬腳。有人說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動作太大,是賣台;但也有人怪馬英九開放腳步太慢,坐失經濟復甦契機。有人怨馬對綠營寬厚、對藍營無情;更多人怪馬對民怨積壓沒有同理心。夾在藍綠鴻溝的馬總統,一個曾經獲得極大擁護、矢志要當全民總統的政治明星,何以如今變得做什麼都會被罵、被怨?

馬總統個人的問題,各種論述多不勝舉,最嗆辣的莫如老友南方朔公開指責他是「明崇禎」再世。本文無意在數落馬總統的隊伍中再狗尾續貂,相反的,希望從政治體制與政治生態,來解析馬總統的領導危機。實際上,本文真正企圖說明的是,藏躲在馬總統危機背後、更深沈的台灣的危機!

他山之石:歐巴馬總統的轉型領導

藍、綠氣勢逆轉,最該檢討的,當然是馬總統的領導風格。從管理學的角度,實在參不透馬總統的領導風格。二十世紀初,現代領導理論初萌芽時,如同中國傳統聖君論──greatman theory興起,各種「天縱英明說」都認為領袖如同是上天賜給少數菁英的特殊恩澤;配合當時的寡頭政治,菁英理論提供了少數領導的正當性。但到了1930年代初,民主思想漸開,美國大蕭條時期,研究群體領導的group theory,以平等主義提倡民主式的領導比菁英式領導更有效能,各種工會組織各領風騷。到50年代,研究又集中在對領袖特質的解析,多數仍認為領袖的特質多半是天生的;直到60年代,隨著行為主義的興起,反過來認為領袖能力是可以經由學習而得的。70年代,由於不同的領導人同樣的行動但在不同條件下,卻產生不同的結果,因而研究者企圖從個案的研究去瞭解箇中的奧妙,權變領導理論與情境領導理論大致認為一個有效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即是診斷與評估可能影響領導效能之情境因素,然後再據以選擇最適合的領導方式。到80年代,針對大企業、CEO成功案例的研究,領導學簡要的被形容是:做對的事來達到卓越!包括領導人行為的特質、行為的模式、影響領導成敗的群體組織的策略、和文化養成等等層面。1974年馬克斯韋伯以領袖魄力(Charisma)來形容領袖的特質開始,Charisma的相關研究實際上奠定了當代領導理論的基礎。

當代的領導理論則從交易型領導進一步走向轉型領導。所謂的交易型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是建立在巴納德的inducement-contribution平衡理論上,領導人給被領導人利益以交換其被領導,即運用獎賞和懲罰(胡蘿蔔與棒子)的關係來進行領導,領導的成敗關鍵是領導者能否使部屬相信獎懲是公平合理而且是可靠的。而轉換型領導或變革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是由柏恩斯(Burns)在《Leadership,1978》書中首先提出,轉換型領導乃是結合交易型領導、魅力型領導、願景型領導等概念,以促進組織變革更新的一種領導理論。柏恩斯認為轉換型領導是藉由領導者和成員共同成長提升雙方道德和動機的層次,並達成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必須不斷的成長才能透過更高的理想和道德,如自由、公平、和平等來提升成員的共識,使成員能夠超越自我以達到更高的層次。貝斯在(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Bass,1985)書中認為轉換型領導使成員產生信任、忠誠、尊敬並進而改變其價值、信念並開發其潛能,提高組織承諾。同一個領導人可以就不同的情境,交互運用交易型領導與轉換型領導。布萊門在(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Bryman,1992)認為轉換型領導是新領導理論,簡言之,領導者必須能以理想來領導並創造前瞻遠景,啟發自覺意識,掌握需求,鼓舞動機,樹立個人價值並且樂在工作奉獻。

從領導學的演變,可以看出,領袖魄力依然是重中之中,不同的在於當代的運用中已經從傳統的命令和交易型領導向轉換型領導前進。轉換型領導不再只是依靠官僚權威和合法正當性為基礎,單方向要求部屬服從領導,以賞罰來影響部屬的績效;相反的是以崇高的理想和道德的基礎來影響部屬,由領導者描繪出一個明確的願景,而部屬也願意接受這個可信的願景;建立共同的價值、信念和目標,並一同努力創造成果。轉換型領導較重視授權、能力培養、創新、組織文化的培養;重視成員個別差異、協助其完成目標。

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是運用轉換型領導的最佳人選。他的競選政見描繪出清楚的願景,他訴求選民:「你可以改變美國」,充分動員支持者的熱情;競選總部在大選期間大開網路宣傳的大門,以創新的手法激勵了團隊能力的提升。他堅定的眼神,動心的演說,專注的傾聽與陽光的形象,無疑是轉換型領導的活招牌。歐巴馬總統和國會參、眾兩院間一場驚心動魄的醫療保險體制改革,證明他的領導能力已成功的完成考驗,即使他改變競選政見,增兵阿富汗,但仍能成功的透過政策說服,把可能的反彈降到最低。其它關於移民法修正與反墮胎的爭議,歐巴馬都展現了高超的溝通能力。歐巴馬總統最令人稱道的是他的用人哲學,當選後,歐巴馬總統讓競選團隊擔任核心職務,確保他的政策能被貫徹;甚至啟用「政敵」希拉蕊出任國務卿。歐巴馬保留五角大廈人事,卻讓這些大將軍們大力推動他的國防新戰略,大幅削減軍費開支,爭取到保守軍方的最大諒解。同時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問題上,對保守陣營適度妥協。歐巴馬政府更把轉換型領導運用到美國的國際事務上,大力扭轉前政府的單邊主義交易型領導,從倡議全球非核化、裁撤核武、走訪伊斯蘭國家、支持聯合國改革、正視G20集團新興國家到重返亞洲、推動美、中戰略合作等等,歐巴馬總統提倡多邊對話、協商合作、共同參與、共同利益;不再只是仗著超強的國力,運用資助或制裁這種「胡蘿蔔與棒子」的關係,由美國單方面進行領導。

可以說,從內政到外交,歐巴馬總統充滿著轉型領導者的新氣象。雖然歐巴馬總統在未來三年還面臨著很多棘手的問題,兩位數的失業率,上萬億的預算赤字。氣候變化和金融管製法案雖然在眾議院得到通過,但是還有過參議院這一關。從最近美國廣播公司ABC與《華盛頓郵報》共同進行的調查發現,仍有49%的美國人相信,總統會為美國的未來做出政策的決定;只有19%的人相信議會的共和黨人能做到這一點。

但歐巴馬總統在第一年的執政中取得的政績,與國會山莊民主黨多數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民主黨實際控制了參議院100席中的60席,在眾議院也以226席佔據絕對多數。由於參、眾兩院民主黨多數派的支持,幫助歐巴馬總統在實現政治議程的道路上大幅前進。他的戰略方式是由他設定基本的方針,然後交由國會制定細節,國會同僚的支持讓歐巴馬總統在推行重大法案時如魚得水,即使是最具爭議性的醫療改革法案,居然也在民主黨議員的齊心努力下順利過關,等於「魚幫水、水幫魚」;歐巴馬總統有機會成功領導民主黨的議員們通過期中選舉的考驗。

被放大的馬總統領導風格缺失

反觀馬總統,他也曾提出動人的願景:兩岸和平、經濟發展;推動的政策也堪稱具體而可行:兩岸外交休兵與經貿關係的正常化;對內的溝通的立場也確實是四平八穩: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但為何馬總統的民調直落,劉內閣被迫改組,國民黨接連在立委補選、三合一地方選舉連番重挫?為何現在越來越多人認為馬總統有領導危機?難道問題全在馬一人身上?更重要的是,如果民進黨的三連勝只是因選民對馬反彈──如同獨派大老林義雄所言,民進黨並沒有改變,只是國民黨表現太差──則背後是否代表著台灣存在更大的危機?當國民黨對居絕對多數優勢的立法院束手無策;當美牛進口與防疫出現非理性對抗,在大陸政策、財經政策「藍綠化」後,如果連醫療衛生議題與公共政策也相繼「藍綠化」,台灣的危機絕對不只是馬總統的領導危機!

和歐巴馬對比,馬總統欠缺動人的演說天賦、欠缺草根歷練的親和力,也欠缺做為政治強人應有的「快、狠、準」的謀略。馬總統就職近一年半以來,扁案久拖不決、兩岸關係進二步、退一步;國民黨地方派系猖獗,國會沉淪;馬總統用人同質性高、內閣沒有行動力……。眾多對馬總統領導風格的批判,多半言之有理,有人說是恨鐵不成鋼,有人說是馬總統辜負大家的期待。然而,問題就在,眾人期待馬總統扮演的,是一個正常民主國家的元首?還是傳統「做之君、做之師」的政治強人?

和李登輝對比,枯竭的黨產、待退的黨工與遲未改善的體質,加上陳前總統任內黨政不分,對國家造成的傷害;馬英九上任,自然期許自己不能再做黨政不分的事。指示國安體系不得再做監聽在野黨等「國內政治偵防」。基於考量中華民國憲法是兩岸未來進行政治角力時的有力憑據,基於突出憲法的重要性,乃提出要退居第二線說法;基於推動文官中立的設想,並未大幅更動前朝官員,馬總統想當全民總統、想推動優質民主,初衷或許良善,但未免低估了現實政治生態的扭曲與殘酷。馬英九希望黨要改革為選舉機器,但黨內大老想的卻是要「分官封爵」;在希望落空後,罵馬「對綠營比對藍營好」;黨和馬英九如同兩條平行線、各搞各的。馬英九沒有李登輝省籍的先天優勢,在推動兩岸政策上被綠營以放大鏡質疑;偏偏大老們佔著國共平台不時被媒體踢爆「官商不分」、質疑是「老講對岸愛聽的話」、「做對岸想做的事」,讓馬政府兩岸政策被莫名其妙的「直航票價調漲」而大打折扣;也被綠營批評是國民黨為私利而出賣人民的利益,讓馬英九推動ECFA增加更多的阻力。更糟的是,對岸對台政策思考一國兩制依舊、利益取向依舊、統戰手法依舊、民眾感受不到馬英九的改變、對大陸的善意,獲得對岸足夠的善意與誠意回應。國台辦斤斤計較於MOU與ECFA的帳面得失,讓馬政府落得寸步難行;在全球氣候暖化危機當頭的關鍵時刻,北京當局連台灣申請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也要反對,在其他國際場合還在搞小動作、粗暴的干預台灣代表的行動,完全牴觸兩岸外交休兵的精神;對台協約的承諾大方,實際落實大打折扣,北京這種「山寨版」的善意,不是在幫綠營重新執政嗎?藍營不看現實民意,老逼馬英九兩岸步伐要走快點,不也等於在幫綠營重新執政?

難道台灣要再交給民進黨?

再看扁案與檢察總長陳聰明適任與否的爭議,藍軍支持者對扁案冗長而拖延的司法審判、特偵組牛步化與漏洞百出的表現,氣到罵馬英九無能;但馬英九能干涉或應干涉個案嗎?國軍將領年終獎金縮水,軍眷罵馬無情;馬兼黨主席,要清理黨產、黨工罵馬過河拆橋;問題是,大家不都宣稱要支持馬改革?立法院放任民進黨霸佔主席台,國會議長兩手一攤說沒辦法;黨籍不分區立委罵劉內閣、罵馬總統比民進黨還凶……;依據尊重立法權獨立的精神,責任該立委扛還是馬英九?如果國民黨籍立委沒有體認彼此同在一條船上,只有期待馬英九黨、政大權一把抓,能展現強人般的領導。的確,如果以期待政治強人的角度要求馬英九,馬絕對是不合格的;但反過來說,台灣繼續期待新的政治強人式的領導,真的是健康的民主政治應該追求的方向嗎?這也許就是馬英九當初不願接任黨主席的考量!

歐巴馬總統如果沒有國會的力挺,美國數十年沈痾健保體制不可能通過改革法案;問題是,國民黨的立委諸公為何偏偏不肯和馬英九站在同一陣線,給馬英九的政策最堅強的後盾?為何在立法院嗆劉、嗆馬,反美牛進口、反疫苗;在監察院揚言要調查馬總統的,幾乎全是某一泛藍政黨出身?馬英九不論是無法或不願成為新的政治強人,他領導的盲點,就被充斥著地方派系利益考量的立法院加倍擴大,被泛藍陣營的政黨與政客的私利盤算而加倍擴大;也被泛藍大老們的暗中扯馬腿而加倍擴大。說穿了,到現在仍有人相信,2012年只要藍軍出馬,就能打敗民進黨,那麼何不拖垮馬英九?這些老人們還在想著自己去玩「配對」的遊戲,這不全都是在幫助民進黨東山再起的重要助力?

問題是,如果馬英九拒絕和大老們分享權力、拒絕分贓政治文化,他就必須有能力化解大老的阻力;可惜他沒有,只能無奈的坐視大老們種種「借題發揮」、猛扯馬腿。明明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大老們爭相做東已令民眾與輿論倒盡胃口,但這些總以為「功在黨國」、非我不可的大老們,反而把氣出在馬英九身上。不惜公開對媒體放話。黨籍立委習於向行政部門需索資源,寧可靠到立法院最大勢力的旗幟下和馬英九對抗;如果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仍無法處理,則馬的領導能力就真的有大問題了!

台灣真正的危機:政黨、政客私利依舊凌駕國家利益

當電視談話節目充斥「百服寧」般治百病的名嘴,已經從假言論自由散佈偏頗言論,到赤裸裸的捏造新聞,利用談話節目充當政黨打手,民粹亂象從街頭搬上報紙版、也走進攝影棚;當公共政策、甚至是H1NI疫苗注射這樣重要的衛生政策,在野黨也不惜為政黨角力而把公共政策「選戰工具化」;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放任黨籍立委任意癱瘓立院,「假民主之名、行破壞民主之實」,甚至對扁案的審理,不但任意扣當局司法操縱、政治干預的大帽,還動員美方人士加油添火,讓台灣自由度評比,再被調降;當朝野競相指責對方買票,讓選舉文化一再被暴力與賄選的陰影籠罩,這樣的台灣,還有什麼優勢可以和對岸競爭?當立法院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擋美牛,搞得美國跳腳,發表聲明指責台灣「應以科學和事實為根據,不應受制於政治手段與誇大不實的言論」,這不啻是對當前藍綠惡鬥的具體指控!事實上,在立委補選後,美牛也罷,疫苗也罷,都會被民進黨拋在腦後,因為民進黨不管合不合憲、已經找到「逼馬英九到立法院國情報告兼備詢」、以及ECFA公投等,做為五都選舉造勢的新議題;完全以政黨選戰利益考量,全然未正視台灣迫切的內外挑戰。更遺憾的是,當美國一邊稱讚台灣是亞洲國家民主的燈塔,卻又一邊隨著民進黨的政黨動作起舞,貶抑台灣的民主。如今,台灣依舊在政黨惡鬥的泥淖中繼續沉淪,不論2012年,那一個政黨再上台,台灣已經體無完膚!

情勢至此,馬英九已無退路,他必須清楚的告訴人民,立法院的亂象,他要如何處理;他必須克服泛藍陣營大老的牽制,展現清楚的治國路線與願景;他必須重新號召泛藍群眾支持他改革的熱情。雖然時機嫌晚,但他必須清楚的認識,民眾對司法體制的不滿,而且必須推動司法體系自發的改革。如果台灣現實的政治生態是在亂局中企盼強有力的領導人來帶領國家走出困境,則馬英九治國的魄力與克服政敵的能力,都必須立即做出很大的補強,才有可能再把失去的民意與支持者的熱情找回來。更重要的是,馬英九必須和黨籍立委建立對黨、對國家共同的願景與步調,互為表裡;必須做到轉型領導:分享願景、激勵動機與共同成就;彼此合則兩利、分則兩敗。畢竟,民進黨在2008年情勢最壞的時刻,像謝長廷這樣有爭議的角色都能獲得4成2的選票,如今,泛藍選票流失,何止二成?如果民進黨在2012年提出與國民黨「混同」的兩岸政策,再把國民黨打成「馬英九清廉但無能、國民黨無能且腐敗」,則2012年政黨再輪替並非不可能!事實是,如果國民黨失去了馬英九這張清廉、勤政的牌;失去兩岸政策上的優勢,還要因內部的失和,任由立院拖累馬政府的執政;一個老舊而失去民心的國民黨,泛藍三黨還要鬧分家,則藍營無異自尋死路!更重要的是,如果泛藍支持者仍受有心人士的煽動,情緒性反馬,並且在台灣藍、綠角力的關鍵期自我放棄,則對台灣的提升完全是負面的演變。

看看歐巴馬,想想自己,情勢至此,馬英九已無退路。他的眼前,有一個令人民失望而且不受約制的立法院;有一群不能同心同德的黨籍立委;有一個被媒體批評連政策都說不清的內閣,有一批不愛發言的發言體系;有步步進逼的民進黨,有虎視眈眈的中國……;時間正一點一點的流失,馬英九在重要關鍵職務上,有沒有如歐巴馬般的團隊力扛?在媒體政治時代,政策說明與辯護有沒有安排適格的人選與強化的機制?在重要政策的推動上,有沒有做到廣泛諮詢、擴大參與、激勵主動而且願意分擔成敗?在啟用人事上,有沒有突破親舊局限而讓民眾耳目一新?治亂世不能抱死原則,馬英九再拿不出辦法、國民黨再不覺醒,則2012年再失去政權,就不令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