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中的高中歷史課綱「大復辟」了嗎?

學術乃天下公器,學者應具公正人格
王仲孚
(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


2010年2月8日,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98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2009年度委員周婉窈,在南方電子報發表一篇長文:《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大家來關心!》(以下簡稱「周文」)2月25日,《自由時報》以頭版頭條作大幅報導,接著,台大歷史系教授、95/98高中歷史課綱委員楊肅獻,也在自己網站上發表一篇長文:《新政府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是「向上提升」?抑或「向下沈淪」?--為台灣高中歷史教育的未來祈禱!》呼應周文。一時間,高中歷史課綱好像發生了「天塌下」般的大變動,驚慌之情表露無遺,何以如此?值得「大家來關心」。

周婉窈的長文,記錄了這一委員會在將近一年十次會議中的「修訂」過程,至2009年底,「課綱修訂委員會」任期屆滿,修訂工作並未依時完成,而召集人吳文星教授請辭,教育部另聘請史學界具有聲望的汪榮祖教授為召集人,並增補了部分學者為委員,這一情形,竟讓周教授大為緊張,擔心「九八課綱」會被改變,因此以聳聽的題目撰寫長文,透過媒體呼籲「大家來關心」,也就是要鼓動民粹,達到自己所要的目的。

作為教育部聘請的「課綱修訂委員」,周教授顯然犯了許多錯誤,首先是,教育部成立的「課綱修訂委員會」在沒有完成修訂工作之前,委員會的名單、修訂的過程,都不應該由個別委員隨意公佈,周教授顯然沒有做到委員應有的本分,不但公然洩漏委員名單與尚未完成的修訂內容,並且以非學術性的聳動標題,公開在媒體發表,挑動「關心者」的情緒,結伙到教育部「關切」,我們從沒見過這款「課綱委員」。

不特此也,周委員除了誣指高中歷史課綱要「大復辟」,更在其長文中透露了許多荒唐的事,令人匪夷所思。例如:這次課綱委員之中,唐代以前的專長學者,連一位都沒有,周教授分配擔任中國史課綱的擬定,自己中國史專業不足,就帶回家交由她的丈夫陳弱水教授處理,還帶回陳弱水教授質問課綱委員的話:台灣特殊化與華北特殊化有何差別?這種行為簡直教人啼笑皆非,難道周教授的委員身份「特殊化」了嗎?其次,在漫長的一年時間裡,居然浪費了許多時間質疑「某委員」沒有專業。委員都是由教育部聘請的,如有資格上問題,則應向教育部檢舉,而不應在委員會上當面指責。閱讀周文瞭解,原來所謂「不專業」系指王曉波教授不是歷史系出身,嗚呼!如果根據這樣的標準判斷「專業」或「不專業」,那麼受到學術界尊敬的台灣史大師曹永和院士,連大學畢業學歷都沒有,是否就不具備台灣史專業呢?錢賓四先生連中學也沒念,他是否不具備歷史專業呢?作為一個大學教授,應該知道學術的「專業」或「不專業」應以學術著作為評判的標準。如果以學術著作作為評判「專業」標準,則王曉波教授在台灣史著作的量與質,遠非其他自命台灣史專家的委員可比,何妨放到學術的天平上評看看。況且,王曉波教授還有先秦學術思想方面的著作,正可補這次所聘委員專長之不足。

從周文中可清楚地看出,王曉波教授在委員會中受到排斥,並不是什麼「學術專業」問題,而是他主張台灣史的撰作,要以台灣人民為主體,並把文獻記載的早期台灣與大陸關係列入教科書中,反對皇民史觀。如此,則以切斷台灣史與中國史為目標的95/98不良課綱,就要淘汰出局。這是讓某些李扁時代御用學者氣急敗壞地跳出來的主要原因。

周文還以學術姿態用大量篇幅辯論「夷州」「琉球」是否是台灣,其實心中先確定了「夷州不是台灣」的立場,再以學術界沒有定論,運用一些含混、模糊的文字,來支持自己的主張。例如周文說:「我今天要講的是這個爭論,夷州和琉球是不是台灣,這是130年的爭論啊!像梁嘉彬先生他認為是琉球,有人認為是台灣,但就是一個爭論,我們不能把130年的爭論,到現在完全都沒有定論,當成史實,寫入教科書中。由於中國史也是全世界顯學,很多漢學者都加入,而且開始是一個法國的漢學者先引起,然後曹永和先生也加入,到現在連日本也加入爭論,都沒有解決,是一個有爭論的內容。……」

「有人認為是台灣」是哪些人呢?為何不明確寫出呢?回顧前輩學者的研究,認為夷州和琉球就是台灣的中外學者,都是享譽學界的大師,如日本著名漢學家伊能嘉矩、市村瓚次郎、和田清;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郭廷以、凌純聲、曹永和等著名學者,周文都不明確提到他們的名字。卻模糊的說「曹永和也加入」「日本也加入」,為甚麼不明確的說:「曹永和院士主張夷州和琉球就是台灣」?而選擇學術上較弱的主張,說「梁嘉彬先生他認為(夷州和琉球)是琉球。」這根本不是一個真正學者應有態度,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學者需具公正之人格,豈可任意隱瞞、扭曲學者研究成果,迎合政治目的?

這次修訂高中歷史課綱有沒有進行「大復辟」?我們只要看一下「高中歷史九八課綱」修訂委員是哪些人,也就不難有所瞭解。本來課綱修訂完成之前,修訂委員的名單外人是無從知道的,感謝周婉窈教授的報導得知修訂委員名單如下:吳文星(召集人)、黃秀政、周婉窈、王曉波、廖隆盛、呂芳上、孫若怡、王文霞、周愚文、李彥龍、伍少俠、藍朝金、林桂玲、林秀蓉,共14人。根據這份名單分析:其中教授九人,高中教師五人。以專業而言,台灣史四人,中國近代史二人,外國史二人,另周愚文教授則從未出席。課綱的修訂,一向都由具教授身份的委員主導,高中教師大多從教學角度提供意見而已。這份名單的人選,筆者都很熟悉,如以藍綠來分,綠者佔絕對優勢,實在看不出這些人會做出「高中歷史課程『大復辟』」來。再者,課綱委員之中被指為意見較多的「某委員」即王曉波教授,在委員會中居於絕對的少數,在進行議案的表決時,他僅能得到他自己的一票而已。委員會以「多數決」決定台灣史維持單獨一冊,中國史本來決定增為二冊,旋即以「多數決」否定之,再以「多數決」改為1.5冊,世界史1.5冊,最不合理的高三選修課「專題」,也保留了一學期。這樣的時數分配,能說是大復辟嗎?周委員憂慮換了召集人,增加了新委員,會改變了98課綱,但請不要忘了,這個課綱委員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修訂98課綱的,否則何需成立?

至於95/98課綱舊委員楊肅獻教授大文,除了對95/98課綱的批評者扣上「一群保守基本教義派」大帽子,竟然不知這二個課綱問題重重。史學界大老許倬雲院士就曾招待記者,公開反對95課綱(見2005年5月27日《聯合報》,並附有照片),難道許倬雲院士也屬「一群保守基本教義派」嗎?

楊文還強調95/98課綱委員如何認真修訂,兩課綱如何圓滿,不知是無知,還是故意模糊真相?此文原不直一駁,但筆者願在此提供下列兩段文字給讀者參考,就不難知道95/98課綱是否圓滿,兩課綱委員有無認真修訂:

一、《高中歷史九五暫綱》與《高中歷史九八課綱》二者都是為了與「九年一貫課程」銜接才制訂的。98課綱系從95暫綱修改而來,二者都沒有與「九年一貫課程」銜接。就匆促公佈。「九年一貫課程」課綱七、八、九年,相當於「國中」課程階段,只有史、地、公民三科合成的「社會科」,其中與歷史有關的部分叫做「人與時間」,內容極為簡略,「高中歷史課綱」則近於專題,頗為艱深。從受教「九年一貫課綱」升上來的高一學生,歷史知識薄弱,根本沒有學習98課綱專題式歷史課程的基礎。楊委員等根本沒看過「九年一貫課程」課綱,95課綱也還沒有實行一輪加以檢討,怎能擬定出理想的98課綱來?

二、95暫綱的制訂和實施,已經非常草率,95課綱的架構,系采自杜正勝主編、三民書局印行的「中國文化史」;98課綱的中國史,其第一單元所列課綱「重點」也與三民版「中國文化史」課文內容相似。而杜正勝主編之「中國文化史」系由多人執筆(杜僅掛名「主編」而已,並未撰述內容),系供應大學院校「通識教育」課程之用,應該是高中畢業後的程度才適合接受。如此草率還敢說自己作95課綱委員時如何認真?

95/98課綱之缺失,可說罄竹難書,前此指出者已多,不需再多浪費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