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沈復「海國記」答蔡根祥教授

鄭海麟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


2010/01/01第229期《海峽評論》刊載筆者所撰《沈復〈浮生六記.海國記〉與李鼎元〈使琉球記〉之比較》一文,內中提到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教授蔡根祥曾寫信給溫家寶總理,提出應將清人沈復的《中山記歷》(即《浮生六記》之第五卷)列名「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一事,近日瀏覽中國文學網,得讀蔡根祥教授《抄稿 「海國記」真偽辨析--對鄭海麟、胡新的回應》一文,獲益良多。首先感謝蔡教授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對拙文作出回應。在此之前,筆者對沈復《浮生六記》不但毫無研究且所知甚少,筆者關注的只是《浮生六記.海國記》中提到有關釣魚台的事情。由於多年研究釣魚台問題,因而對琉球史籍也略有涉獵。當讀到報載由彭令發現並收藏的抄本《浮生六記.海國記》有關釣魚台周邊情形及方位的記述,我的第一印象是這些文字似曾相識。之後找來明、清兩朝琉球冊封使的紀錄相互對照,覺得《海國記》的文字與李鼎元的《使琉球記》最為接近,因而作出《海國記》曾參考《使琉球記》的判斷。筆者並無意考辨《海國記》的真偽,事實上,該抄本全稿似乎還未正式出版(恕我孤陋寡聞),故也無從考辨其真偽。筆者只就報上所載《海國記》有關釣魚台記述作出兩點判斷:

(一)從國際法來看,沈復《浮生六記.海國記》屬私人筆記,不具有官方文獻價值,在論述釣魚台屬中國領土時,不應過分誇大該抄本的價值。這是稍具國際法常識的人都不會反對的。

(二)《海國記》述釣魚台事,從文字上看,很可能參考過李鼎元的《使琉球記》。而李鼎元是清朝派遣的冊封琉球中山王的副使,其所撰《使琉球記》,(從論證釣魚台屬中國領土的角度)其價值自然高於沈復所撰的私人筆記。

以上筆者的兩點判斷,始終圍繞著「釣魚台屬中國領土」這一焦點問題,而判斷的標準即是國際法。至於《海國記》的真偽問題,拙文由自始至終都未涉及。遺憾的是,蔡教授在回應拙文上述兩點判斷時,並沒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採取避重就輕,捨本逐末的方式,將問題轉移至拙文並未涉及的《海國記》的真偽問題論辨。 事緣筆者在文末 「附記」中提到筆者曾請教近代史學家王爾敏教授有關沈復所撰《浮生六記》一事,王教授告知《浮生六記》卷五「中山記歷」大都抄自李鼎元《使琉球記》,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觀察和想像編寫而成。由此也證實了我前述有關沈著參考過李鼎元《使琉球記》的推斷。據此,蔡根祥教授便輕率地下結論,指出:「王爾敏教授以偽作真,鄭海麟教授引誤論真,似乎都可以再三思而後行」。

在此,筆者再度重申,拙文的關注點在於《海國記》所述釣魚台事的價值即國際法的效力問題,而不是《海國記》或《中山記歷》的真偽問題。至於《海國記》是否偽作?筆者認為將抄本全稿公開出版後,由專家學者研究考辨即可見分曉,在此毋須筆者多費筆墨。不過,就報上所載《海國記》有關釣魚台周邊情形的記述,與李鼎元的《使琉球記》的文字頗為接近,則是不爭的事實。

附記

:近日接原台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王爾敏教授寄贈有關沈復《浮生六記》的研究資料,內有王教授撰《文家與史家對於「浮生六記」之不同解悟》論文,及沈復《浮生六記》大陸和台灣出版的多種版本。計有:(一)台灣開明書局版之《浮生六記》四卷本,內有林語堂的英文翻譯;(二)一九九五年作家出版社版之沈復《浮生六記》與蔣坦《秋燈瑣憶》合刊本;(三)一九九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沈復《浮生六記》六卷本;(四)二○○○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版之《浮生六記》六卷本;(五)二○○八年重慶出版社版之沈復《浮生六記》與劉鶚《老殘遊記》合刊本。其中人民文學出版社本還有「紅學」專家俞平伯序及其另編《浮生六記》年表。知沈復《浮生六記》因其文字優美,內涵豐富,於一八○八年前後成書,隨即有多種抄本流傳,並且受到清末、民初多位文史名家之揄揚,如清末文史名家兼改良派思想家王韜,民國文學家俞平伯、翻譯家林語堂皆極為推崇該書。又據網絡披露王人恩、謝志煌撰《「浮生六記」百年研究述評》一文揭示,《浮生六記》面世百年來,研究者絡繹不絕,其中對《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的真偽問題,有陳毓羆《 「浮生六記」足本考辨》一文考證最詳。可見《浮生六記》已成為文家筆下的顯學。不過,內中有許多疑點至今無法解釋,有待專家學者繼續努力。

又及

:拙文《沈復〈浮生六記.海國記〉與李鼎元〈使琉球記〉之比較》之「附記」提到沈復隨其同鄉「司韞玉」,應作「石韞玉」,特作訂正。並對王爾敏教授寄贈資料再表由衷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