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桐
夏桐
今(2010)年2月26日《中國時報》「從華府看天下」專欄,刊出文題「海格 817公報罪魁」報導,除告知讀者美國雷根總統的國務卿海格,已於2月20日去世,得年85歲;並嚴厲譴責此人因主導與中共簽署「817公報」,對台灣造成極大傷害。該文也指出。「817公報」(1982年)在1992年老布希決定出售F-16戰機予台灣後,便已名存實亡,但晚近台灣亟欲向美國購買的先進F-16 C/D型戰機,以及小布希業已批可出售的潛艦,卻均難以成交,則仍應歸咎於受「817公報」所限有以致之。
我們無意揣測或分析此一報導中的氣忿出於何故,但「817公報」的歷史背景,似仍值得深入探究,讓海峽兩岸國人有更完整的認識,或可把握進退分寸,以免被人操弄,兄弟鬩牆,親痛仇快。
美國尼克森總統在上世紀70年代伊始展開尋求與中國「和解」,到1979年元旦達成與北京關係全面正常化。繼之上任的雷根,則負責於80年代全力對付莫斯科,在不發生核戰毀滅大局下,置蘇聯與其集團於死地。此一目標在80、90年代之交達成。海格以職業軍人出身擔任雷根的國務卿,其職司再明白不過,即緊盯蘇聯針鋒相對。這是二戰結束後,美國職業軍人奉為神聖傳統的至高使命,而海格之官拜國務卿,當然是美國戰略企圖的展現。
美、中關係全面正常化之後,同年2月其國會閃電通過「台灣關係法」,以「關切」兩岸軍力平衡為由,咬死北京武犯台灣意圖,自命有權持續軍售「中國一部分」的台灣,緊抓威脅牽制中國的主動優勢。對北京而言,美國這一手頗令其困窘為難,雙方立刻進入艱苦外交爭執,不能說美國不是趁當年大陸百廢待舉下盤虛弱之際故意使壞。但蘇聯在1979、80年為反制美、中戰略聯手,搶先入侵阿富汗,驚動美國爭奪與控制歐亞大陸戰略核心地帶的霸權意志,展開介入阿富汗的長期計劃。美國當年必須借助中國跟巴基斯坦的關係,取得由巴國邊界滲入阿富汗的便利,美國CIA與軍方也因此擬定培訓回教反蘇跨國游擊(恐怖)武裝的特戰業務,將其輸入阿富汗從事抗蘇「聖戰」,借刀殺人。美國因此獲利之大,令人震撼心畏。
正是這個原因,海格必須用「817公報」在1982年交換北京提供美國當時所亟需的「方便」。莫斯科在阿富汗苦戰8年無功退兵,影響到蘇聯帝國隨後的崩解,及爾後俄羅斯長期失血深陷的車臣獨立戰爭,裡面美國的盤算操作不證自明。而今阿富汗落在誰手中?人們或能明白其真相矣。
美國本無誠意恪守「上海」與「建交公報」,乃有「台灣關係法」。後為謀取阿富汗,而有「817公報」的讓步,但也在10年後將之架空。海格當年忠於職責,一心制蘇有求於中而已。海峽兩岸同胞或因立場與利害不同,在觀察與理解諸如海格之類的美國要員時,在評價甚至感情上不免出現分歧,其實這是受美國影響,甚至是受制於美國了。◆
社論
中美關係與日本
兩岸關係與交流
高中歷史課綱
台灣事情
其他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