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發展

張鏡湖
(中國文化大學董事長)


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極為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381人民幣,僅約100餘美元(1985年始有官方匯率$100.0美元換293.66人民幣)。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每人每天所得低於1美元為赤貧(abject poverty),低於2美元為貧窮。

第一產業

1978年,中國第一產業(包括農、林、漁、牧)占國內生產總值28.2%。農作物播種面積中糧食作物高達80%,而世界平均僅51%,但因人口眾多,單位面積產量偏低,糧食供應仍不足。當時每公頃稻米產量為3.9公噸,其後「雜交米」(hybrid rice)育種成功,平均產量比一般品種高30%,兼以肥料使用量及灌溉面積的增加,每公頃稻米產量1985年增至5.3公噸,1990年5.7公噸,1995年6.3公噸。從1978年到1995年小麥產量也自每公頃1.8噸增至3.5噸,玉米自2.8噸增至4.9噸。穀物增產以後,不僅穀物播種面積減至60%,而且有餘糧可用為飼料。近年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肉類生產國。1995年以後中國遠洋漁捕量躍居世界第一,內陸漁產及養殖業亦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外商投資

1990年,中國糧食問題解決以後,持續二十年經濟成長率在10%左右,速度之快,史無前例。外商大量投資固為一重要推動力,但國內基礎建設規劃得宜,亦厥功至偉。

1992年,外商投資首度超過100億美金,其後快速成長,1996年超過400億,2008年更高達924億美元。資金來自140餘國和地區,其中南韓、日本和新加坡都超過30億美元,投資金額中54%用於製造業。

重大工程

近二十年中國多次五年計劃皆由二百餘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研議,其中不乏世界級的重大工程,對中國經濟發展貢獻甚大,已完成或在進行中的有:(一)三峽水壩是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二)青藏鐵路建築在高原,克服了凍土影響地基的困難,工程極為艱鉅。(三)從寧波到上海的杭州灣大橋全長36公里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四)新疆為天然氣的重要生產地,「西氣東輸」工程全長3,500餘公里,導管自新疆經過黃河延水關和長江下游河床下的隧道抵達上海。(五)中國西南部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的河流有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和瀾滄江,其總發電量超過三峽,這些水壩工程完成後將與三峽及中國東部電網相聯接成為「西電東輸」的工程。(六)南水北調,如A.A.Biswas所稱可能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一項工程。南水北調將長江的水傳送到華北的平津地區,工程分東線和中線兩路。東線工程從揚州江都抽引5%的長江流量,利用京杭大運河提水北送,至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信山經隧洞穿越黃河河床之下,另一路向東輸水到膠東地區。因為東平湖比揚州高40米左右,因此必須建13級提水站,共提升水位65米。到黃河以北,地勢南高北低可順流到天津。中線自湖北丹江口水庫引水至鄭州以西,穿過黃河繼續北上至北京、天津。中線調水量較少,年平均僅141億立方米,遠低於東線的448億立方米。

交通運輸

中國公路長度自1978年的89萬公里至2008年的373萬公里共增加4.2倍,預計不久即可超過美國公路的總長度,但在此同一時期鐵路長度僅增加54%。

中國計劃在2012年前建造42條時速250公里的高速鐵路,全長5,000公里。最近自廣州至武漢的高速鐵路已通車,上海至北京1,500公里的高速鐵路即將完成,中國將成為一高速鐵路王國。

東中西三大地區

中國可分為三大地區,東部包括北平、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北自遼寧南至廣東的沿海七省以及海南島。中區包括東北的黑龍江、吉林,以及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及江西八省。西區包括西北的陝西、寧夏、甘肅、內蒙古和新疆,西南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和重慶直轄市以及高原地帶的青海和西藏。東區佔全國10.8%的總面積,但占40%的人口,中區占17.6%的面積,32%的人口,西區占71.6%的面積,但僅有28%的人口。

2008年,中國國內人均生產增至25,012元人民幣,以官方6.945人民幣兌一美元計算為3,601美元,但中國物價低廉若用世界銀行對等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計算約合6,020美元。

中國人均GDP在地域上有極大的差異,2008年東部為5,962美元,中部2,670美元,約為東部的一半,西部2,297美元,為東部的44%。最富有的上海人均GDP為最貧窮的貴州省的8.25倍,差距極大。

一個國家的貧富差異可以基尼係數(Gini Coefficent)衡量,中國基尼係數從1978年的0.28上升到2008年的0.48。指數在0.2-0.3之間為「比較平均」,超過0.4%為「差距很大」。

三種產業的區域差異

2008年中國第一產業占GDP 10.3%,中部和西部高達15%,東部7%,中國第一產業占就業人數40%。

第二產業為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動力,2008年第二產業占中國GDP 51.0%,其中工業占88%,建築業占12%。

2008年,第二產業59.5%的產值在東區,23.7%在中區,16.8%在西區。例如90%以上的微型電子計算機、集成電路、移動通信手持機以及化學纖維在東區生產,75%以上的彩色電視機、空氣調節器、洗衣機和乙烯也生產在東區。

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金融及房地產等。2008年,第三產業產值佔全國GDP 38.7%,其中東區占61.9%,中區21.4%,西區16.7%,就國際觀光客旅遊收入而言,東區佔全國82%之多。

2008年,中國就業人口7億7千餘萬占總人口的58.3%。三種產業占就業人口之比例分別為39.6%,27.2%及33.2%。從業人員人均所得第一產業為每年1,585美元,第二產業11,383美元,第三產業7,088美元,第二產業之所得為第一產業7.2倍,第三產業為第一產業4.5倍。

港 口

工業發展需要輸入大量的原料,輸出大量的成品,沿海大港附近的地區最為適宜。位於長江口的上海腹地廣大,為一重要的貿易中心,但長江口每年泥沙沉積約五億噸,外灘淤積,沙島沙洲變化不定,十萬噸巨輪只能停泊外海,貨物由小船接駁上岸。近15年開始興建的寧波北侖港和舟山港為深水港,可停泊25萬噸的貨輪和油輪。

2008年,自鎮海至嘉興的36公里跨海大橋造成後,寧波港口的貨物可以快速運往上海。2008年上海和寧波港口吞吐量總和10億2,800萬餘噸,占中國所有港口吞吐量四分之一,廣州為第三大港年吞吐量3億4,700萬噸,天津居第四位,北方的秦皇島、青島、大連都是良港,但海南島因缺乏深水港難以發展工業。

東部的江蘇、浙江和中部的安徽、江西相毗連,但前者的人均GDP為後者的2.8倍,其主要原因為跨越長江的南京大橋高度不夠,一萬噸的輪船無法通過,因此在長江中游發展工業,原料和成品的運輸成本太高。歐洲萊茵河中游可以行駛兩萬噸的輪船,美國密西西比河中游可以行駛三萬噸的輪船,因此美國中西部工業極為發達。2008年82%的外商投資集中在中國東部,中部與西部各僅佔9%,即因中部與西部雖然工資低廉,但運輸成本偏高。

都市化

1978年,中國都市人口僅佔18%,2008年增至46%,略低於世界平均的50%,更遠低於高度開發國家的75%左右。

中國東部城市人口占總人口56%,中部43%,而西部僅38%。鄉村人口占總人口超過67%的貴州、甘肅、雲南、西藏都是最貧窮的地區。中國共有23個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總人口19,000萬,其人均GDP為全國平均的2.3倍。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都市化每提高1.0%,GDP平均可增加1.5%。從1998年到2008年,中國都市人口從30%增加到46%,平均每年增加1.4%,通常新興城市若沒有貧民窟則服務業必定有某一程度的成長。但若新城市也有工業發展,則可能帶動更多的經濟成長。

未來展望

中國有2.4兆美元的外匯存底,約占世界各國總量的30%,中國已擁有世界資金最多的三家銀行。根據2009年2月28日《經濟學人》雜誌對下列三大指標的分析:(一)現有存款占GDP的百分比,(二)債務占儲存率的百分比以及(三)銀行借款占存款的百分比,中國金融體繫在世界十七個主要國家中都名列第一。

中國共有2.4兆美金的外匯存底,約占世界各國總量的30%。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波及全球,中國推出5,80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計劃因應,成效良好。今後中國經濟成長率仍將維持在10%左右,除了金融體系良好之外,中國工業已不再依賴勞力密集的廉價產品,中國鋼鐵業、汽車業、造船業已躍居為世界重要生產國。最近上海成立一商業飛機製造廠,預計2010年前製造200架可載180名乘客的噴射機,除此而外中國第三產業有極大發展的空間。

但今後中國經濟發展至少面臨三大問題。(一)北方水資源的不足:南水北調僅能解決部分生活及工業用水。中國北方不僅地下水日漸枯竭,氣候亦有乾旱化的趨勢,勢必影響農業生產及其他經濟活動。(二)中國地大但有些重要礦物資源並不豐富,例如石油儲量僅佔世界1.2%而生產4.8%,消費9.6%的世界總量,因此需要大量進口。中國也進口大量鐵礦砂。(三)中國經濟發展造成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加。中國67%的能源來自煤炭,產生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造成空氣污染。2007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20%,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今後如何能兼顧經濟發展與環保實為一大挑戰。

【2008】 地 區

人均GDP (美元) 匯率1:6.945

地 區 產 業 百 分 比

第1產業

第2產業

第3產業

東 部 地 區

全地區

5261.72

7.03%

51.95%

41.02%

北京

8909.50

1.07%

25.68%

73.25%

天津

7780.27

1.93%

60.13%

37.94%

河北

3335.20

12.57%

54.22%

33.21%

遼寧

4492.03

9.67%

55.80%

34.52%

上海

10446.93

0.82%

45.52%

53.66%

江蘇

5685.38

6.93%

54.97%

38.10%

浙江

6042.71

5.10%

53.89%

41.01%

福建

4324.08

10.70%

50.04%

39.26%

山東

4750.99

9.66%

56.97%

33.37%

廣東

5385.46

5.52%

51.55%

42.93%

海南

2460.30

29.99%

29.77%

40.24%

中 部 地 區

全地區

2669.81

14.42%

50.85%

34.73%

山西

2929.05

4.36%

61.48%

34.16%

吉林

3383.28

14.27%

47.71%

38.02%

黑龍江

3128.21

13.11%

52.54%

34.36%

安徽

2082.77

15.98%

46.62%

37.40%

江西

2120.66

16.36%

52.70%

30.94%

河南

2811.02

14.44%

56.92%

28.64%

湖北

2856.66

15.71%

43.81%

40.48%

湖南

2517.92

17.99%

44.22%

37.79%

西 部 地 區

全地區

2296.71

15.56%

48.10%

36.34%

內蒙古

4629.70

11.69%

55.03%

33.29%

廣西

2144.17

20.27%

42.36%

37.37%

重慶

2584.92

11.29%

47.74%

40.97%

四川

2212.78

18.92%

46.30%

34.78%

貴州

1265.41

16.46%

42.32%

41.22%

雲南

1806.63

17.91%

43.00%

39.09%

西藏

1986.41

15.28%

29.24%

55.48%

陝西

2622.30

11.00%

56.08%

32.92%

甘肅

1740.18

14.58%

46.33%

39.09%

青海

2499.10

10.98%

55.06%

33.96%

寧夏

2559.39

10.92%

52.91%

36.16%

新疆

2840.17

16.44%

49.64%

33.91%

全國

3601.39

10.31%

51%

3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