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孚
王仲孚
1961年秋天,我在台灣師大歷史系(時為史地系)唸書時,有一天來了一位日本學者講演,題目是「蘆溝橋的第一槍」,他的結論是:引發蘆溝橋事變的第一槍,不是中國軍隊開的,也不是日本軍方開的,而是中國共產黨開的。中共開了蘆溝橋的第一槍,挑起中日大戰,結果中日兩敗俱傷,中共則漁翁得利。
這位「學者」的大名、以及他講演過程的論述,皆已不復記得,講演結束,現場也沒有甚麼反應,在那反共氣氛特別濃厚的時代,這樣的論調似乎也可以接受。
不料過了兩天,老報人龔德柏老先生跳了出來,大罵這日本人胡說八道,說是自己若再不跳出來說話,日本人會以為中國沒有人了(大意)。龔的話雖由報紙披露了,但也沒有掀起波瀾,據說當局並不喜歡這位愛放炮的老先生。
50年後的今天,回憶當年這講演題目「蘆溝橋的第一槍」是頗堪玩味的。所謂「第一槍」就是「挑起戰爭」的另一種說法,「挑起戰爭」當然要負戰爭責任,由蘆溝橋事變而引爆的中日大戰,既然不是日方點的火,那末戰爭的責任也就不該算在日本頭上,至於日本有沒有「侵華」,不妨順著這個邏輯想下去吧!
其實,這位日本學者的「第一槍」之說,就是以斯文的態度、迂迴的手法來推卸侵華戰爭的責任。令人不能不感慨的是,從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到1961年這位日本學者提出「第一槍」之說,短短十幾年而已,日本國之中,已經有人在思考建構「日本沒有侵華」的理論了,看看其後日本處理侵華歷史事件的發展,為推卸戰爭責任而努力的日本「學者」應該不只這一位吧?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日本軍隊擅自在中國領土上真槍實彈地演習,這種行為還需要透過「第一槍」的考據來證明是不是侵略嗎?但是,建構歷史理論,遠比揭發歷史真相更容易受到後人的信仰,「矮人看戲何曾見,總是隨人說短長」,這一代的日本青年,基本上已經相信日本沒有侵略中國了,當然也沒有「戰爭責任」問題,或許他們也就這樣一代一代的說了下去。這是日本戰後有心人鍥而不捨努力的結果,只是這樣的結果,對日本後代是福是禍,似還難以預卜。因為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戰爭,如果被存心扭曲或抹煞,那蘆溝橋的槍聲也就會永遠在中國人的耳際迴盪。◆
社論
中國經濟發展
國際政治
ECFA之後
台美關係
台灣事情
歷史與考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