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訪歐評析

湯紹成
(國關中心一所所長)


今年6月24日至28日,中共總理溫家寶訪問匈牙利、英國與德國。綜觀此次訪問的過程,經貿與投資議題是主軸,尤其對當前歐債與歐元的危機,中方給予適當的支援,以期協助歐洲國家與歐盟渡過難關,同時強化大陸在國際上的地位。正如比利時學者J. Holslag所稱,此乃一次慈善樂施的訪問(charity trip),他並以「帶有資金的中國神像」(cash-laden Chinese juggernaut)來稱呼溫家寶,雖然juggernaut有貶抑之意,而這正代表了一些西方人士對於大陸複雜與矛盾的心態(詳後)。同時,北京還在這段時間之前釋放了艾未未與胡佳等人士,也對於此行添加了一些正面的效應。

自後冷戰時期以來的國際情勢發展可知,美國唯一超強的地位直至最近全球金融風暴才開始下滑,而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崛起,也日益受到各方重視。不同於中美關係的是,中歐雙方都不感到對方的威脅,因此,聯歐制美一直就是北京對歐盟戰略的主要指導原則之一,其情勢雖有所起伏,但是其原則至今未變。

此外,人民幣的地位與發展也是其考量之一,雖然人民幣已與美元脫鉤,但若歐元能屹立不拔,必可擴張人民幣在兩大國際通貨之中的揮灑空間。自今年以來,北京已開始減少對於美元外匯的購買,這當然也是分散風險的一種選擇。

再者,歐盟乃一個多國家聯合體,意見與政策難以整合是常態,而美國則只有朝野兩大黨,不易出現讓中共可以利用的機會,比如德、英、法等大國之間的矛盾,大國與小國之間、窮國與富國之間的摩擦,以及新會員國與老會員國之間的歧見等等,都經常在不同的議題上給予北京介入的空間。

還有,在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的對抗中,中歐也曾經是重要的合作夥伴。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實例,就是最好的證明,當時巴黎、柏林、莫斯科與北京曾連成軸心的情況,還讓人記憶猶新。再加上中歐之間在經貿與科技方面的共同利益甚大,比如空中巴士就是波音飛機強而有力的競爭者,德國在汽車與化學等方面領先的地位,也提供北京一些有利的議價空間。

近年來,由於美國所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方興未艾,歐洲國家也受創甚深,其中以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與希臘等國尤甚,而英國也比德法等大國損失更大,近日義大利也出狀況,導致歐元岌岌可危。與此相對的,大陸的情況則一枝獨秀,目前外匯存底已超過三兆美元,其中三分之一購買了美國公債,四分之一則以不同的形式在歐洲購債、採購與投資。這就好比歐美國家紛紛失火,而中共則扮演世界救火隊的角色,到處救火與滅火。

至於歐盟與中共的關係,目前大致順利,但仍舊面臨一些困難,比如中方的高額出超,今年將會接近兩千億美元、雙方都認為對方的市場開放不夠、人民幣升值、大陸管制稀土出口、食品安全問題、歐方批評中方智慧財產權保護執行不力、歐盟武禁尚未解除、中方要求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也未被接受、再加上人權與價值觀的差異等等。

由於中方積極採購歐盟商品與債券,企圖緩解歐債危機,此乃見義勇為的一種表現,與一般歐美國家及其投資者紛紛走避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歐洲不少政學界人士都甚感汗顏與震撼,資本主義國家還要社會主義國家救濟,如何自圓其說?

匈牙利是今年上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成了溫家寶此行的第一站。由於匈牙利的經濟與債務情況均不佳,溫家寶首先就表達願購買匈牙利國債的意願,但實際數量仍須協商,同時還提供十億歐元專項貸款給兩國企業,多少給匈方吃了個定心丸。

此外,雙方還有意積極促進雙邊經貿發展,並以2015年達成200億美元雙向貿易為目標。雙方還簽署涵蓋投資、基礎設施、金融、物流、文化等領域的12個雙邊合作文件,協議總額約18億美元。

這對於匈牙利而言自然是雪中送炭,因為這些協議將使得中國大陸的產品經由匈國進入東歐,並製造相當的就業機會,有助於穩定匈國的政經情勢。在訪問期間,溫總理一再提及中匈兩國的傳統友誼,因為雙方早在1949年就建交,可是這對於目前匈國中間偏右的執政黨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Fidesz - Magyar Polgari Szovetseg)而言好像不大對味,因為這些政治人物都是以反共與推翻匈共起家。

直至去年中,匈國現任歐爾班總理(Viktor Orban)及其政黨都還一直強力批判中共的人權問題,之後隨即見風轉舵,提出對於中國的新政策方向,也才開始提及中共與匈共過去的長期友誼,可見意識型態若碰到實際利益時大都會讓位,該黨改變的速度還相當的快,堪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典範。但這是否會對於執政黨一貫反共的立場有所損害?此乃歐爾班總理所面臨的難題,該黨必給其支持者一個說法,而中共與歐洲一貫所理解的共產黨不同,窮富與善惡的對比明顯,此乃中國特色也!可能將是一個選項。

6月25至27日,溫家寶一行訪問英國。為增加中英經貿合作的動力,溫總理提出建立雙邊投資促進工作組,成立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建立研發中心和聯合實驗室,支持中國企業參與英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金融機構擴大在英業務等建議,英方也願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各領域對話與磋商、希望雙方相互擴大開放市場,做共同促進經濟增長的夥伴。雙方簽署12項合作文件,協議總額超過40億美元,還決定建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加強人文領域交流合作。中方還有意投資英國的南北高速鐵路與英國的煤氣公司BG Group,該公司還涉足銀行保險與國際金融等項目。

英國首相剋麥隆在去年底訪問大陸時也曾獲得鉅額訂單,當時他就已降低了批評中共人權問題的語調,否則一手要人支持,一手批評對方,如何自圓其說?而此次克麥隆對於大陸人權問題的態度則更是曖昧,在記者會上他說:「對於我們的關係,無法權衡誰(什麼)更重要。這不是討論貿易和人權兩個問題的一個。英國和中國有這樣一個強大和發展的關係。我們的對話涵蓋所有這些問題,並且在我們的討論中沒有限制過這些問題。我們是不同的國家,我們有著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應該表現出相互尊重。但我們很清楚,政治和經濟發展應該齊頭並進,一方支持另外一方。」

由此可見,在高度實質利益的導引下,英方也已日益接受相互尊重大陸不同立場的態度,並未一如往常指名道姓地提出批評,也可謂是一大進步。其實,這十分符合英國傳統的現實主義以及實用精神,在理念與利益相衝突時,利益必定擺第一。但在中方所關切的武器禁運問題,雙方都未公開提及,這可能與英美特殊關係有關,因為美國仍是反對對中解禁的主要角色。

溫家寶此行的最後一站是德國。近來,由於在反對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以及在對於利比亞動武的問題上,北京與柏林的立場比較接近,因而創造了中德之間比較和諧與一致的氛圍。在訪問德國期間,雙方為全面推進中德戰略夥伴關係,溫家寶總理與梅克爾總理舉行了首輪政府磋商,雙方共有20多位部長參與,強化了各自內部統籌協調和相互溝通配合。由於德國只與法國等七個國家有此類政府磋商機制,這當可視為中德雙邊關係的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表徵。

中德雙方並達成重要共識:相互尊重並溝通協調重大國際問題、建立電動汽車戰略夥伴關係,擴大在新能源、節能環保、能效領域、生命科學、農業、職業、青年交流、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中方設立20億歐元專項資金貸款,支持兩國中小企業開展合作、加強認證領域合作、2012年在德國舉辦中國文化年等。同時,雙方還簽署了近20個合作文件和重要經濟協議,協議總額超過150億美元。

雖然如此,在訪德期間,溫家寶又再度提及歐盟對於大陸的出口管制,將不利於縮減德方的外貿赤字,其實這就是暗指德方在歐盟對中武器禁運問題上的態度應更加積極。在此問題方面,法國、西班牙與希臘等國都已經同意歐盟解禁,而德國只支持歐盟承認大陸的市場經濟地位,因而在雙邊關係方面,中德雙方仍有相當的努力與改善空間。

記者會上梅克爾總理提出中共人權問題時,溫總理則將聽翻譯的耳機取下,這個肢體語言的意義極為明顯,讓人感到溫總理已經有不耐的表現,而德方如此的批評,確實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綜上所述,此次溫家寶訪歐的行程,確實顯示中歐關係的再次提升,其中包括對於匈英兩國在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因為此類投資的重要性高影響力也較大,以及與德國的政府間磋商,還有中歐之間在人權問題上的相互理解,也有所增進。再加上大陸對歐洲國家情義相挺、雪中送炭,更是難能可貴,雖然中方自有盤算,但這對於歐洲國家而言,必定產生不小的衝擊與震撼,以發展中國家來接濟已開發國家,以社會主義國家來紓困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國家傳統的價值觀與意識型態已面臨實質性的挑戰。

三個國家當中,只有德國總理梅克爾仍堅持提出人權問題,這當然有其歷史、現實與個人的原因,但這種好為人師的行徑,以及想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的企圖,其後果如何,可能會日益不如其願,還可能適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