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趁此告別「李登輝情結」

王平
(大學教師)


6月30日遭特偵組以「侵佔公有財物」與洗錢等罪名,起訴李登輝及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李登輝成為繼陳水扁、馬英九之後第三位遭法律起訴的前總統。特偵組發言人陳宏達則表示,李登輝涉案金額高達779萬美元(約22,372萬新台幣),最高可被判無期徒刑。此事在島內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選在這個時機起訴李前總統讓人對於時間點的選擇不禁懷疑,綠營部分立委與各地下電台則以政治追殺來為本案定調。但可以肯定的是,本案一定會對於年底台灣的大選產生不小的衝擊,但本文認為李登輝因為涉嫌貪污被起訴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對於選舉,還可能關係到島內民眾政治認同的方向。

仍不忘分裂藍軍

7月18日李登輝在一公開場合中公開稱讚近來動作頻頻,表示將在年底二合一大選中東山再起的宋楚瑜為「台灣最優秀的行政人才」。李登輝突然誇讚有著多年恩怨情仇的宋楚瑜,不外乎是希望藍軍在大選中呈現分裂態勢,以便民進黨蔡英文能夠獲得勝利,進而使自己的官司解套。果不其然,此言一出親綠的各媒體與政論節目紛紛對於宋楚瑜追捧不已,民進黨立委甚至公開鼓吹蔡、宋結盟,選後組成聯合政府。另一方面,這也可解讀不論是宋楚瑜或者民進黨都還認為李登輝仍有著一些政治能量,故渠一言既出而皆呼應。

李登輝情結的產生與壯大

毫無疑問自90年代中期以來,李登輝本人作為一個政治圖騰所代表的就是台獨意識。李登輝作為一位徹底皇民化的台籍菁英,在蔣經國的拔擢下風雲際會上大位,挾著第一位台灣人總統的光環與學者的清新形象,很快即在民間擁有極高的聲望,但是渠自此而後,不但未以繼承中華民國的法統而自居,反而日漸向台獨運動傾斜。1990年國民黨內部主流非主流之爭,李登輝成功分化黨內反對力量,繼續佔據大位。1994年,渠與日本右翼軍國主義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中提出「身為台灣人的悲哀」以及「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兩大主張,等於正式吹響島內台獨運動全面而起的號角,尤其後者更是將國民黨定調而成為無法卸除的包袱。自此以後,渠一方面將黨內堅持統派意識者如「新國民黨連線」的立委、郝柏村等人逐步逐逼出國民黨,二方面以本土化為名與民進黨裡應外合繼續推動實質台獨。此外,除了操弄意識型態逐步否認過去國民黨的路線之外,渠更將黑金勢力引入黨內的決策機制中,打破了蔣經國以來商人不入中常會的慣例,國民黨的體質也因此而丕變,在地方選舉中與黑金力量掛勾尤其嚴重。1996年總統直選李登輝以過半的選票當選後,據歷次民調島內支持台獨的比例以及不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開始激增。

所謂的「李登輝情結」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發生、壯大。

民粹下的毀憲亂國

李在連任後不久即開始推動廢省與修憲,將以宋楚瑜為首的前省府人馬逐出國民黨,此舉再度加劇了國民黨的分裂態勢。而1997年的修憲與民進黨一搭一唱大幅擴充總統權力,將原來憲法中五權分立相成的精神徹底破壞。隨之而來的,就是1999年渠接受幕僚蔡英文的建議所提出的「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李登輝的政治光環之強烈,在渠卸任後絲毫不減。陳水扁執政期間,李登輝糾結一批前國民黨本土派政治人物創建台聯黨,瓜分綠營的政治版圖,動輒對扁下指導棋,使得扁政府多次企圖在兩岸問題以及擴張執政基礎的問題上受到渠之牽制。而國民黨在馬英九當政後依然害怕得罪島內所謂的本土力量,而一直堅持「尊李」的策略,使得李登輝時代的政治論述一直繼續主導國民黨,看在深藍群眾眼裡自然無法接受。

台灣社會在李登輝所帶動的省籍民粹下多年來形同受到綁架,李登輝情結成為台灣朝野共同的魔咒,而此案的起訴是台灣社會擺脫此一魔咒的最好時機。據檢察總長黃世銘表示,扁多次在庭上談到李登輝的國安密帳案,若檢方還不偵辦則是裝聾作啞對不起社會;而馬英九總統也在第一時間表示,今日台灣司法獨立,不會有政治追殺。李登輝國安密帳案(即當陽、奉天等專案)與渠台綜院的資金來源一向疑雲滿天,在第一次政黨輪替的2000年就已經沸沸揚揚,人盡皆知,但此案卻隨著劉冠軍的逃亡海外以及扁政府的刻意掩護,幾乎不了了之,如今此案遭檢察官依法起訴,應該讓台灣社會有所省思:李登輝在台灣多年來所攪弄的民粹情緒,是否該繼續下去?

是該擺脫魔咒的時候了

2008年馬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隨著三通與外交休兵而邁入新的階段。ECFA的簽訂以及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求學,更使得在扁李執政時期劍拔弩張的台海局勢得到前所未有的紓緩,所以李登輝在台灣民主轉型的關鍵時刻,所引入的黑金、省籍民粹早已該揚棄,重新思考國家定位當然是此時此刻舉國朝野應該加以思考的。執政的國民黨馬政府尤其該認識到,「尊李」路線或許可以作為一個選舉策略,但提出一個在新的兩岸架構中該有的國家定位與論述,才是能否主導國家社會發展的關鍵。馬政府一手主導這三年來兩岸關係的轉變,並且在利用大陸的市場與民眾購買力來拉抬台灣經濟的目標上已有顯著的成績。

作為國家領導人,尤其是仍想在2012年大選中獲勝以繼續其未竟之大業的馬英九,應該有足夠的眼光與魄力,去建構與主導屬於兩岸全體中國人利益的國家論述,徹底擺脫這十多年來「李登輝情結」下國民黨失去論述與主張的困境。而在野的民進黨也必須體會,李登輝路線很可能會於此次案件後徹底破產,難道該黨要繼續抱著一個政治立場搖擺不定的老貪污嫌犯,一起給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台灣人民的最大共同利基在於穩定的兩岸關係,是這三年來所顯而易見的事實,蔡英文也多次談到若當選後則不會改變目前政府的兩岸政策,既然已經理解於此,那麼該黨豈還能與李登輝這樣糾纏不清?

而且台灣民眾應該要理解,我們已經浪費太多時間與資源在一些假議題上,諸如「愛不愛台灣」,「誰是台灣人」等等,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如今已因為涉嫌貪污而可能光環盡失。台灣社會當趁此告別「李登輝情結」的魔咒,用更健康的視野思考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