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資本主義的信心危機

論美國國債和赤字經濟
王春生
(紐約)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和歐巴馬總統不能突破僵持,最後一秒鐘的妥協投票,再次暴露了美式民主的破產。本來有些美國商界、學界人士還期望歐巴馬和兩黨能認真的商討妥協,在長期赤字經濟和減低國債上邁開一步,到頭來還是那一個老套「把棘手問題再往前踢下去」。

「標普」(Standard & Poor)一再發出警告之後,終於在八月五日宣佈把美國國債從AAA+降到AA+,做為對美國政府無能力處理國債問題的警告,這是四十一年來第一次。歐巴馬大為震驚!華爾街股市大跌七百點,連續三天,拖下了歐盟市場和亞洲市場,二次衰退的陰影籠罩市場,歐巴馬上電視拍著胸脯說「美國向來是,也永遠是AAA+」。他這邊說,華爾街股票那邊跟著下跌!

兩黨各自堅守立場

關於法定債務上限的商談已醞釀了好幾個月,歐巴馬想利用這個機會表現他的領導能力,準備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共和黨受了新上任茶黨議員的壓力,必須大顯身手以表彰多數黨的威風,而且削減赤字整頓經濟是共和黨二○一○年期中選打勝仗的核心價值。民主黨為了捍衛基本選民利益、工會、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為爭取奪回席位而艱苦奮戰。沒人把國家財政和長遠利益放在心上。

在已經減緩成長的經濟環境之下,在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已緊繃情況下:

★民主黨完全排斥長期控制赤字的想法和政策,認為如果開始把聯邦健保(Medicare,老人健保,低收入健保)和社會安全保障(退休金)拿出來談那就等於認同共和黨的主張。

★共和黨一心一意要盡快可能的大幅削減支出,他們認為更多短期刺激方案完全是做夢,全力反對任何增加稅收的可能性。

民主黨認為立即削減支出是非常危險的,但是,歐巴馬總統和民主黨自由派誤以為長期借貸和赤字經濟能自己照顧自己,借了債也不必還,多印鈔票也不會有通脹,這種不負責任的財政立場在政治上反倒使共和黨的立即削減支出要求受到熱烈支持。

全球投資者在對華盛頓喪失信心之後搶著拋售股票,現金和黃金成了寵物,從個人到大小公司都在為二次衰退做準備,聯儲的柏南基唯一的政策反應是公開聲明聯儲利率會繼續保持近於零,直到二○一三年。

政治上,三敗俱傷,美國人民對參、眾兩院的支持率低到百分之十八,歐巴馬經濟政策的支持率最近蓋勒普(Gallop Poll)民意測驗只有百分之二十六支持率。

辛普森白皮書和六人幫

美國對於國債和赤字經濟的老大難問題,不是完全沒有兩黨有心人士在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的。

在二○○八年歐巴馬總統在受了中間派人士和共和黨壓力之下任命了資深共和黨參議員辛普森(Alan Simpson)和民主黨議員鮑爾斯(Erskine Bowles)為白宮財政委員會主席,研究方案來削減赤字,增加稅收,二○一○年的十一月辛普森和鮑爾斯在白宮草地上公佈了他們的白皮書,出了一個全面整頓財政,削減支出,簡化和增加稅收的辦法,包括:

--把社會安保和平均壽命掛鉤,建議在二○七五年提高到六十九歲(目前是六十五歲)。

--增加健保的自付額(Co-Pay),削減和限制健保支出;

--全面整頓稅收,取消絕大多數免稅項目,包括取消房屋貸款利息的免稅。

這個全面性建議既全面又大刀闊斧,歐巴馬除了給口頭支持外,很快的把白皮書擲到窗外,白宮認為政治上這方案行不通。

但是,經濟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量化寬鬆(QE2)的備受批評,參院又在二○一○年年初有了一個「六人幫」,三位共和黨三位民主黨參議員開始秘密的開會、吃飯,討論可行的方案來再嘗試解決赤字問題,經過不斷的努力,克服許多不同意見達成協議,又出籠了第二個方案。

這個「六人幫」包括參院唯一的社會主義信徒,民主黨伊利諾州的理查.德賓(Richard J. Durbin)和喬治亞州的保守派錢伯利斯(Saxby Chambliss)這兩個完全相反政治立場的參議員所以能夠合作反映出聯邦政府國債事態的嚴重性,他們兩人認為因為美國人口老化,健保費用急劇上升,每年收入和支出的差距會愈來愈大,沒有辦法繼續下去。

六人幫的方案得到了總統財政委員會十一票對十八票的支持,同樣的這方案要求:

--削減國內和國防支出;

--減低健保支出;

--減少或取消免稅條例;

--減低稅率;

--整頓和穩定社會安全保證金,令它可以自負盈虧七十五年。

這個方案受到茶黨人士和工會、婦女團體的反對,德賓受到工會和「左派」民主黨質問,他的回答是在今天,資源愈來愈有限的時候,要做「進步」人士是很困難的,我們今天每花一塊錢就有四毛錢是借來的,這個情況不能持續下去。錢伯利斯在面對亞特蘭大市獅子會會員時說,你們中間會不會有人必須多交稅,肯定會的。在回答一些反對加稅人士質問,他說加稅不是違反美國憲法的,他發誓會保護美國憲法,抵抗所有外國和本國的敵人,而現在我們的國債可能是最大敵人。(《紐約時報》2011-04-16)

聯儲印美鈔轉嫁危機

從二○○七年金融危機爆發到今天,聯儲和財政部長蓋納(Timothy Geithner)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銀行界和華爾街保了下來,但是經濟一直有氣無力,失業率高居百分之九不下,今天第二季開始經濟不升反而下降。

聯儲最大的武器是印美鈔,以貶值美鈔促進出口,但是保守派和中間人士並不支持這個手法,要求政府認真整頓財政。歐巴馬的自由派人士,包括喉舌《紐約時報》的保羅.庫格曼,信仰美國的超級地位,以轉嫁經危機給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巴西、蘇俄、南非、土耳其為捷徑。美元貶值使得石油、煤氣、農產品瘋狂上漲,帶來了惡性通脹,這些國家的人民叫苦連天,普京(俄國總理)公開批評美國已淪落成一個「寄生蟲」(parasite),靠借債渡日。但是歐巴馬、工會大老卻欣欣自喜,認為只要對美國有利的,就何樂而不為。

汽油上漲和農產品上漲並不只影響中國,同樣打擊了美國人的錢包,去年加一次油只要三十塊加滿,今年要六十塊,中午吃個三明治,以前是五塊,現在是七塊或八塊,美國官方的通脹數據是不包括汽油和食物兩個項目的,所以柏南基每次國會做證可以問心無愧的說「沒有通脹」,但是美國家庭可沒法子不上班,不吃飯的,於是消費慢慢下降,消費者信心降到和二○○九年一樣低。華爾街投資者看到這個現象就慌了,美國經濟百分之七十來自消費,於是,二次探底的說法就開始;

這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人不利己!

房地產持續低迷不振

房地產問題是二○○七年觸發金融危機的導火線,到了今天,二○一一年,還是低迷不振,屯積在市場上的,賣不掉的房子,成千上萬,賣掉的一半以上是銀行接受而大減價的房子,拍賣房充斥市場,拖下了房產價格。

高失業率和經濟不穩定,讓一般家庭不敢奢談買房,而那些敢放訂金買房的人還被銀行多方刁難,拿不到貸款,二○○七年前阿貓阿狗,管你有沒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有沒付百分之十以上定金,房子有多爛,房價有多離譜,都能拿到銀行貸款。今天,你沒有完美的信用,固定工作,高收入,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以上訂金,「合理」的房價,你就別想買成房子。房屋經紀抱怨至少每四個買主裡有一位買不成,拿不到貸款。

過去三年來房價一直下跌,平均跌了百分之八,有些經濟學家預計還要跌百分之二十,這對第一次買房的年輕人是好事,但對於七千五百萬有房產的家庭卻是一個惡夢,房產通常是美國家庭一生最大的儲蓄,這個縮水的財富大大的影響到人們的消費,經過這三年,大家都窮了,就不敢花錢,因此影響到經濟需求。

歐巴馬在這個棘手問題上雖然花了不少口水「關注」,但是,他幫助交不起房貸家庭的政策已被大多數經濟學者認定「失敗」,對解決房地產問題沒有起什麼作用,這是因為:

--銀行對於已經出問題,付不起房貸的屋主缺少信心,寧願把房子收回來,吃一點虧,拍賣掉;對政策陽奉陰違;

--政府訂了政策方案之後沒有追緊,不檢查、不落實、不處罰、不要求成果,變成紙上談兵;

--前期有困難家庭因為次貸,或利息過高,減息可以幫助,後期有困難,交不出房貸,是因為失去工作,減息也沒什麼用,但是歐巴馬沒有研究情況,及時補上新的方案;

--市場下跌幾年,貸款總額往往比市價還高,變得交付貸款成了一個完全沒有經濟效益的行為,於是很多屋主就省下錢來不交,等那天銀行來接收房子時,拍拍屁股走路,這個現像愈來愈普遍。

今天,很多美國人情願租房子,不敢買房子。

跨國公司屯積現金

美國的財富並沒有全盤消失,各跨國公司從二○○七年以來就總結經驗,臥薪嘗膽,追求「全球」市場,更講求效益,這是生死交關的問題。爭先恐後的裁員,自動化,把生產搬到國外,減少投資,絕大多數跨國公司這兩年都開始恢復,股票回升,利潤升到最近幾年的高峰。

但是,個別公司的經濟效益並不一定就加成了整體經濟的效益,因為個別公司講求利潤,不肯投資,不願意僱用人員,造成了高失業率和需求不足,加上一些經濟上的不確定性,於是一輪一輪的束緊腰帶成了惡性循環,這就是馬克思批判的資本主義的中心問題。

今天美國跨國公司屯積了一兆美元現金,大家都按兵不動,保護本公司股價、利潤,歐巴馬經濟政策上的無能為力和歐盟國債問題更凍結了這些公司的投資熱,大家都談「信心危機」,為二次探底準備糧草,這能給美國和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釀成惡性循環。

美式資本主義危機

八月十五日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在澳洲的墨爾本亞洲協會年會上公開說,全世界正進入了一個新的「債務危險區」,有些國家的投資者已經對領導人喪失信心,他上星期警告第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加,他說美國國債問題很嚴重,但是歐盟國債問題更難解決,因為是結構問題。

基辛格一個月前在查理.羅斯(Charlie Rose)的脫口秀上說,對二○○七年金融危機他最大的憂心是中國領導人不再崇拜、借鑒美式資本主義、向美國看齊,溫家寶總理二○○八年在倫敦接受了《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訪問時就提出來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不只說過市場是一隻無形之手,同時他還說過另一隻無形之手:社會分配。這個對傳統資本主義的理論批判讓《金融時報》的編輯們大吃一驚,對溫家寶五體投地。

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個很少上電視的大老,八月十五日晚刻意給查理.羅斯一個小時專訪,他站出來捍衛美式資本主義,他說那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已經運行了兩百多年,我們有印鈔機,他要美國人民有信心,批評「標普」把美國國債降低,但是巴菲特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現在國債太高,應該只佔GDP3%左右(目前美國90%,愛兒蘭150%, 中國10%,〔八月, Wall Street Journal p.4〕),也批判歐巴馬不該把辛普森的白皮書丟到窗外。

美國一批有識之士已開始尋出路,《新聞週刊》的國際版主編法裡德.扎卡裡亞(Fareed Zakaria)在查理.羅節目上幾個月前提出「德國模式」,認為美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化的今天顯然行不通,德國能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後保持較高成長率,而且沒有大批裁員,只有低失業率,德國工人技術水準高,教育水準高,出口競爭力強,可以傚法。

《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喬.諾切拉(joe nocera)這星期在《紐約時報》公開談到要試用德國模式「Kurzarbeit」(短期工作補貼措施),在經濟衰退時,德國公司不馬上大批裁員,而是減少工作日,或輪流休假,政府則補貼工人工資短少的百分之六十,到經濟回升時再加長工作時間,這個方法可以保障工人的工作、生活,也不影響經濟需求,而公司也保有了有經驗、有技術的工人。

這個方式受到德國公司和工會的支持,雙方有利,對經濟和社會有穩定作用,不會大起大落。

相對的,美式資本主義完全以當前利潤報表為基準,公司一賠錢,市場一緊縮,馬上大砍工人,這是前白宮首席經濟顧問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自以為榮,所標榜的「creative destruction」(創造性破壞)。只是這一回,對美國人民創痛之深,是很難回復的,據喬.諾切拉報導,今天,美國有兩千五百萬的人幾乎占工作人口的百分之十六在尋找全職工作(full hour job),而不是臨時工。喬.諾切拉公開聲稱不依靠歐巴馬,因為他只會延長失業救濟金和夢想「綠色工業」。

結 論

華爾街股市起伏幾次後就不斷下降,歐洲國債危機的解決舉步維艱。歐巴馬開始他中西部三州的競選之旅,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人丁興旺,大家嗅到血,美國跨國公司抱著大筆現金按兵不動,可憐的美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