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難看的亂集團

論泛藍三黨的和平與戰爭
謝大寧
(佛光大學文學系)


2012年的選局,由於總統、立委的合併選舉,衍生成台灣各政黨間的一場混戰,還真是始料未及。以目前的狀況,很多人恐怕頭都搞昏了,到底該怎麼看這場選局,可能很多人都一個頭兩個大吧!

這些天最有看頭的,當然無過於親民黨的角色。熟悉台北政壇的人,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裡,就都曾聽到一些風聲,也就是李宋關係的破冰;後來進而傳出來李的人馬似乎有意找宋聯手,第三勢力之說也就隱隱地又被挑動。但是這種過於權謀的作法,而且操盤的又多是「過氣」的政治人物,其可行性恐怕是不太經得起討論的,所以真正注意的人可能並不很多。但現在看親民黨與宋楚瑜的動作,似乎又看到一些影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裡我想提供一些可能的觀察角度,供讀者諸君參考。

從前幾次修憲,把國內最重要的兩項選舉,改成總統直選與單一選區兩票制,而且總統選舉只採相對多數決,立委的兩票制又採取日本式之後,兩黨政治便已經成形,第三勢力與小黨的生存空間已經被壓縮到最小的地步,再加上台灣的大型選舉,因為統獨的意識型態,所形成的負面投票的習慣,也就是決定投票的因素,主要是根據比較討厭誰來決定,所以理論上說,兩黨以外的政治人物根本沒有玩頭,玩了也只是白搭,而且選舉是要花錢的,拿那些錢去打水漂漂,可能還比較有意思一點。這一趨勢,從上次選舉就已經可以很清楚看出來了。唯一能突破兩黨格局的,大概只有一些傳統社區的派系人物,可以憑藉其傳統網路,在區域立委裡佔到一席地位,若非如此,無論高不高興,誰也都沒有空間了。可是這次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小黨想要出來分一杯羹呢?我們說事出必有因,暫且撇開選舉的煙硝不看,我們且來檢討一下,政治人物的嗅覺都那麼靈敏,他們到底是在哪裡聞到了「味道」了?

在我看來,真正的原因恐怕還必須在馬總統身上找。馬政府上台後,如他自己所說,是政績斐然的,我們客觀來講,比起扁政府,馬政府的表現還真不是在同一個檔次上。在遭逢那麼大的金融風暴下,台灣還能維持現在的發展勢頭,無論如何,都很難用無能兩個字來概括,我相信這樣說應該是站得住腳的。可是馬為什麼還被罵成這個樣子呢?

在我看來,因為台灣的特殊政治生態裡,的確有一些人與媒體,從一開始就以仇恨政治的方式,在評價馬政府,這其實大家都曉得,也沒有誰真的把「三明治」對馬的批評當回事,反正各信其信嘛!但是撇開這些,我們也會發現批評馬的,並不只是那一群人,這就有意思了。

民主政治中批評乃是常態,這並不代表被批評者一定錯,批評者一定對,但我們如果從這些批評來歸納一下,就會發現馬被批評的地方,有幾個基本特色:第一、馬政府幾乎不敢作任何困難的政治決策,一旦有可能挑動政治敏感神經的東西,基本上就是跳過去,或者是模模糊糊地帶過。這不只是涉及國家重要的政治定位、立場是如此,連普通政務裡也是如此。整個馬政府幾乎所有公務員都已經學到了在敏感的政治問題上,最好不要表態。

第二、馬和前此所有政治人物最大的差別,就是絕對不敢當聖誕老公公。只要會被質疑做政治收買的動作,馬政府是立刻收手的。第三、在用人上,他只用兩類人,一是同質性的人,二是藍綠色彩不是那麼明顯的人,最好藍中帶點綠,或者綠中帶點藍,這就最好了。

我想這三個特色,應該很多人都會有些會心吧!於是,馬的這一風格,在政壇之中,大概就會得罪了幾種人了。第一、就是老國民黨的政治人物,第二、就是地方派系,第三、則是深藍的群眾。

在我看來,馬並不是只是因為他的政治技巧很爛,所以他得罪了這些人,而是這根本就是他自覺的選擇。他認為他這樣做並沒有錯,相反的,在他被萬箭穿心時,他恐怕還會覺得這就是他發動「寧靜革命」(這個詞目前好像有點敏感)的代價。這裡我也不想討論對錯的問題,我只是覺得,目前選局混亂的原因,恐怕就在這裡了,因為馬自己為別人營造出了政治空間。怎麼說呢?

先從一個例子說起吧!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去年五都的選舉,選前所有民調都一致認為,台中根本是西線無戰事。在投票前,我朋友在台中縣參與為胡志強市長操盤的朋友還拍著胸脯告訴我,安啦!差距至少在十萬票到十五萬票之間,而且不會有變數了。但您記不記得,最後差多少?蘇嘉全甚至因此被捧為戰將,不是嗎?可是實情呢?您記不記得胡市長在勝選後,一度還不願意到某地謝票,對不對?為什麼?說穿了,就是派系倒戈嘛!

派系為什麼倒戈呢?因為你清高嘛!你很清高,你覺得我們這些人手腳不乾淨,那我們就來看看嘛!我示個威給你看看。其實胡市長那件事,示威的人到底在向誰示威,好像眾說紛紜,但這情形,以馬的施政風格,難道不會發生這種狀況?由於馬在用人上,排除了他既定圈圈以外的所有人,那麼原本國民黨內的那些政治人物,又豈會不想和派系連手看看?至少也要向你示個威嘛!

於是這裡就出現了一個空間了。一些嫻熟地方政治生態的人,他們也許認為如果有人可以結合起來,則他們也許可以找到一定的空間,至少可以形成對馬的壓迫力量,而這個人在哪裡呢?這麼一想,「宋省長」的角色不就出現了嗎?台灣政壇還有誰比他更合適扮演這個角色?而對宋來說,這也的確不失為一個機會,派繫在台灣固有式微的跡象,但恐怕也沒有人敢否認,它還有一定的實力,只是它因為都只局限在地方,所以缺乏串連,而如果有人可以做這件事,那這個人是不是很快可以累積一定的實力,並藉此來跟馬討價還價呢?

這樣一看,脈絡是不是就出來了呢?如果親民黨現在就是在作這件事,您還會不會感到奇怪?而且,這也可以解釋一個現象,那就是親民黨寧可冒著得罪所有深藍選民的危險,也要做出某種和李登輝眉來眼去的姿態。李宋的恩怨,我不必再說了,可是政治上本來就只有永遠的利益,如果宋現在就是在做凝聚派系的事,以這些派系和李的淵源,宋再不高興,也必須和李虛與委蛇,不是嗎?

那深藍這塊怎麼辦?只好送給新黨了。對宋而言,打打算盤,派系的力量加起來,恐怕是會比深藍大一些的吧!對宋而言,只要在立委超過門檻,他就有了籌碼,他當然要有取捨了。而新黨靠深藍,能不能超過門檻,那就看新黨的本事吧!如果宋不藉這次奮力一搏,那麼多靠他的人要怎麼辦?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覺得整個理路就清楚呈現了。根據這個理路,我認為宋是不可能選總統的,因為這也不符合他的利益。如果因為派系利益,而扯下了馬,等蔡上去了,派系還是沒有空間。(當然這裡也許有人會從另一角度立論,就是只要他有實力,搞不好蔡上了,也只能跟他妥協,讓宋當行政院長,但即使如此,宋也不可能選總統,因為他也知道,只憑派系,總統是選不上的,選不上而硬選,只是讓自己死得很難看而已。)

如果宋不選總統,那他就只能選不分區立委了。以目前的狀況看,宋是選定了,再加上剛才的分析,我以為宋大概就是列入不分區,而且是放在第四或第五的位置吧,這樣他才進可攻,退可守,也就是說,這局棋幾乎已定局為亂集團。

在這狀況下,這幾天新黨對宋的進攻,也就可以理解了。馬給了新黨空間,宋又主動讓出這塊,天與不取,反受其殃啊!倒是《聯合報》對宋的猛攻,讓人有點難以理解,《聯合報》根據正藍的立場對宋猛攻,這根本沒有搔到宋的癢處嘛!如果《聯合報》要據此為馬固守陣地,則其立場將反而突顯了新黨是師出有名的。若是如此的話,則立委這個亂集團,國民黨就岌岌可危了。當派系倒戈,深藍流失,也許因為某些考量,親、新在總統選舉上還是會挺馬,可是國民黨恐怕想在立院過半會很困難了。屆時,馬若不妥協,恐怕他才一當選,就會立刻跛腳。然而,孰令致之呢?

坦白說,看看台灣的選舉,我對台灣的民主實踐,還真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