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係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國問題專家。本文力求客觀的來理解中國,和揚棄西方中心主義的偏見,這在今天「獨霸」世界心態的美國言論界甚為可貴。但其中提及中國人的「殘酷無情」和「對陌生人的生命毫不關心」,這仍是西方的偏見。中國以孔子就主張「泛愛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更有「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仁愛之說。近代中國貧窮是事實,或不免「人窮志短」或百廢待興。本文原載《華盛頓郵報》7月21日。茲摘譯如下:-譯者
勿產生不切實際期望
如今在中國旅遊無論走到那裡,你所聽到的都是「對外開放」,而且看起來每一個企業--從鄉鎮工廠到國營工廠--都在尋找(和希望找到)外國投資。
然而,千萬別犯這樣的錯誤,把這個國家的企業熱看作即將進行政治變革的跡象。在中國城鄉旅行期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要過好幾十年之後,中國才能或者有代議制政府,或者有滿足美國國會和美國人民的不切實際的期望的人權政策。
古老文化的深刻影響
使大多數人震驚的事實是,中國實現民主的主要障礙不是現在治理國家的領導人的固執,而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從未有人想對中國人民解釋一個更有代表性的政府為什麼能和怎樣能加速提高他們現在的生活水準--這是檢驗世界上佔壓倒多數的人口變化的試金石。
儘管中國在經濟上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它的西方化還只是徒有其表--只限於受過較高教育的城市人口。現在許多家庭在最顯眼的地方都擺著進口彩電,但它們還不能改變城市觀眾的文化態度和農村觀眾的古老的迷信,因此,大多數人依然生活在一種古老的--在某些中國人看來是古老的--文化的影響之下。一個有四千年歷史的農業文明有著巨大的惰性,很難朝任何一個方向發展。
缺乏西方式民主的基礎
中國人民長期來生活在集權政府的統治之下,現在還沒有跡象表明絕大多數人想使不總是舒適但總是熟悉的生活來一個劇變。所以本世紀中雖不斷有人提出在中國實行民主的倡議,但他們從未把建立代議制政府或擴大個人自由作為目標。儘管少數直言不諱的人在國會發表了他們的觀點,但是中國內外的大多數知識份子都懂得,中國有12億人分散在大約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絕大數是農村人口,文盲佔25%,而且又沒有必要的制度方面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它不可能很快實行民主。
正如一位有洞察力的台灣觀察家所指出的:「民主是種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區生活--方式。一旦你有了一種民主的生活方式,也只有在有了民主的生活方式時,你才能夠有民主的政治。」因此,給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民主是國家實現的長遠道路上必要的第一步。
中西傳統觀念的不同
「個人人權」的概念對中國人來說比「民主」的概念更是外來的。民眾教育的傳播並沒有改變如下事實,即:大多數中國人仍以傳統習慣生活,在這些傳統習慣中,個人只有從家庭、團體和社區的角度來理解,個人權利不僅不謀求,而是同自私自利等同起來的。
從傳統來說,一向強調的是責任--皇帝、父母和孩子的責任,而不是權利。在人際關係中,中國人不講「權利」,而傾向於依靠孔子的「仁慈」和「正直」的信條,這些信條是從宗教、社會和經濟環境演變而來的,同我們的信條有很大區別。
然而,這兩個信條的特性範圍有限。它們是從家庭和部族開始的,但隨著家庭和空間的距離增大,很快無法應用了。像過去一樣,中國人對直接圈子以外的人的命運漠不關心。毫無疑問,這就是他們常常被稱為殘酷無情和對「陌生人」的生命毫不關心的原因所在,這種行為同我們的祖先沒有什麼兩樣。
可笑的人權組織
在這種情況下,人權組織譴責中國使監獄人滿為患並且沒有立即提出具體指控就拘留犯人,這難道不可笑嗎?人們如何說服中國人--從官員到農民--接受認為讓犯人為生存而勞動是不能接受的這一概念呢?應設法向他們解釋,我們的做法是把犯人關在單間或兩人一間的囚室裡,每年的費用同哈佛大學一個學生一樣,這是他們應該爭取做到的目標。
簡單地說,中國的傳統思想以及對公正、忠誠、仁慈和融洽的概念同西方司法制度的概念大相逕庭。同時,中國將繼續通過武力手段繼續「重新教育」犯人,希望他們能夠再次回到社會中去,這種辦法不是毛澤東發明的,而是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倡的。
中國應有自身利益
我們在人權方面對中國的期望不會太高,如果我們考慮到,除了大都市之外,中國大部份地區屬於第三世界國家。既然是第三世界國家,那就很容易理解,中國為什麼先強調集體權利,以便得到足夠的食品、醫療保健、住房、衣服、教育和融洽,然後才考慮其他各種權利。
歸根結柢,美國必須考慮自身的利益並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是不是也應該有它自身的利益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就應該推動北京,不過,要在一些基本問題上有明確的理解。
▲同中國改善關係很可能不是通過孤立的做法而是通過增進各種接觸並使長時間推遲的兩國政府的關係正常化來實現。
▲同中國民主遊說集團的各種組織的觀點相反,如果要使中國實現民主,中國人民而不僅僅是知識份子必須理解並希望得到民主。這就是說,要求實現變革的努力必須在中國進行,而不是在美國國會的大廳裡進行。◆
社論
世界與中國
中流挽狂瀾
獨台的一中一台
「吳三桂」與台獨批判
兩岸直航大遊行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