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鏞參選政見特別報導
魏鏞參選政見特別報導
國民政府的台灣性壓過大陸性
1992年「中華民國第二屆立法委員」全面改選具有劃時代的政治意義,中華民國81年的生命中,以民國38年為分水嶺,在台灣存在竟有43年,超過在大陸的歲月五年以上。本次修憲後的立法院改組,將只由台灣地區為母體代表性民意為基礎的立委合組「國會」,其台灣性遠壓過大陸性。執政黨內真正孫文信徒對此一形勢莫不憂心忡忡,在這轉捩點上,國民黨內也傳出主流派與非主流派之爭,甚至有所謂「台灣國民黨」與「中國國民黨」要對決。
執意放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保障名額而投入艱苦選戰的台北市南區立委候選人魏鏞博士是公認的專業立委最佳人選,他的政見兩大焦點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推動社會福利法案」,也是該黨總理遺教中的「民族主義」與「民生主義」的體現,以11月5日、8日兩晚為例,他與選民溝通兩大主題政見的互動答問過程中,反映了「民權主義」的實踐。
魏鏞博士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後,取得奧瑞岡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及政治學博士,後來他在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發表的「多體系國家理論」,引起海峽兩岸關心民族整合者的側目,返台後曾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他所推動的行政革新促使台灣的官僚體系現代化,其經驗必為未來大陸行政改革所需要研究。魏博士又曾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在此黨校校長近十年的職位上,竟在參加黨十三全會後,召開記者會朗讀辭呈,不待批准,「自己生效,掛冠離去」。因為「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魏博士現為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也是交通大學教授兼共同科主任。他所主持的前瞻基金會有關公共政策的研究與調查,一般認為信度及效度都是較高的,我們期待他的社會科學專業訓練,在混濁的立法院問政模式中,樹立標準的典範清流。
本刊採訪組工作人員參與兩晚他的選民溝通會,並提出問題請教,有關「一個中國原則」與該黨所追求的「兩個國際法法人」(即兩個政治實體)如何解決矛盾,魏博士以「多體系國家」見答,我方只要堅守「一個中國」政治立場,其它國家如何承認乃他國外交行政權,不必與我方立場一致,我們只能要求自己內政上堅守一個中國立場。而為魏博士助選的台灣大學國際法教授傅昆成則指出「承認制度」乃英帝國主義政府首先發明,現在亦感受其苦惱,故英政府最近亦主張廢棄此制度,只研究如何與外國交往即可::以下是魏鏞談話內容。
一個中國政策是所有公共政策之首
我在第一次公共政策說明會就解釋「為什麼堅持一個中國」,因為我認為這個題目是所有其它題目的基本,脫離這個題目就不必談其它的題目了,「堅持一個中國是所有中華民國公共政策的基礎」,脫離這個基礎就不必談別的問題。
本來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為什麼現在突然之間「一個中國」的問題突然熱起來呢?--因為有人想不堅持一個中國,什麼人不堅持一個中國呢?就是主張分裂主義的人。他們提出「一中一台」的口號就是要分裂中國,他們的重點不在前面的「一中」而在後面的「一台」。而且把中國跟台灣對等起來,說這邊是「中國」,那麼「台灣」是什麼呢?就不在中國裡面了,變成兩個國家。是這麼一個性質。
為什麼這個時候突然提出「一中一台」呢?說是因為「中韓斷交」了。那我要請問「中韓斷交」與「一中一台」有什麼邏輯性的關係呢?他們說因為外交很困難,為了突破外交,所以提出「一中一台」。那我要問,這對突破中華民國外交有何助益呢?而且韓國與我們斷交是不是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呢?也不是,韓國與中共建交是基於韓國的國家利益,而韓國的國家利益是基於國際政治現實的考量。也是基於韓國經濟的考量。
韓國最近經濟不行,(現在整個東亞,日本經濟都有困難,韓國也不行,只有我們中華民國台灣經濟沒有遭遇困難,還維持6%以上經濟成長。)韓國為了解決經濟困難,為了搶佔中國大陸市場,以及提升國際地位,促進韓國統一,解除北韓背後的支持力量,(以前蘇聯已經瓦解了,現在只有中共支持北韓),所以韓國與中共建交,可以減少北韓的後台力量。
南韓與中共建交目的在促成國家統一
韓國一個是經濟考慮,一個是國際政治考慮而與中共建交,其目的是為了南北韓的國家統一。這才是南韓與中共建交的真正原因,絕不是因為中華民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完全不是。我覺得媒體在報導南韓與中共建交時,其目的是為了促成國家統一,這一點完全沒有報導出來。韓國大統領盧泰愚在與中共建交之後特別聲明為什麼要與中共建交,這個聲明國內的媒體完全不加報導。他在聲明中特別說,大韓民國與中華民國是傳統友誼,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是要建立大韓民國統一的基礎」,台灣的媒體完全不登。這是我們國內媒體出了問題。為什麼不報導南韓、中共建交,減去北韓背後支持力量,逼迫北韓走上談判桌,促成國家統一,這個動機台灣媒體就是不說。因此我要先說清楚,南韓與中共建交不是因為中華民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
另外,主張「一中一台」的人,也就是主張台獨的人說,「一中一台」可以幫助我們進入聯合國,「一中一台」,可以開拓我們的國際關係,那麼我們來檢查一下。第一,「一中一台」能不能幫助我們進入聯合國?那我們首先來問一下,我們是怎麼退出聯合國的?1971年10月我們丟掉了聯合國的席位,當時的案子是「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案」。是阿爾巴尼亞提出的案子。另外加拿大也提出「維持中華民國與中共同在聯合國」的案子,但沒有通過。
中共在聯合國的名稱仍是「中華民國」
當時在討論時,也談到中共入會案應做為新會員國入會,不應該做為「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案」而由中共取代中華民國,但這個案子也沒有通過,當時是兩次投票,對我們友好的國家說,中共入聯合國案涉及中國人立場,是「重要問題案」,需要三分之二多數決,但一個問題是「重要問題」還是普通問題,只需要簡單多數,超過二分之一決定。換句話說,要不要三分之二決定可由二分之一來決定。這個案子通過之後,在要動用「重要問題案」表決之前,周書楷大使就走上講台說:「中華民國政府退出聯合國。」因為你不退出,一表決就被趕出去。我們為了面子事先退出。但聯合國還是表決通過了中共替代我們代表中國。迄今為止,聯合國內的名稱中共還是Republic of China,嚴格說還是「中華民國」的位置,而不是一個新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
我們怎麼進入聯合國?
因為中共在聯合國之內,我們要重入聯合國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新會員入會」,這一定要得到足夠的會員同意,至少要三分之二以上,請問我們只有29個邦交國,(這29國還不全是聯合國會員國),現在聯合國會員國約有127個,那我們怎麼樣也不夠。另外中共在安全理事會還有否決權,可以否決掉,可見「新會員入會」是此路不通。另外若提出「恢復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的合法權益案」,也就是「代表權案」,那個問題就「更大」,因為中共控制大陸11億人口及九成以上領土,你要取代中共在聯合國的代表權,根本談都不必談。至於說有些國家會主持正義,如同最近我與張俊宏先生辯論,他說訪問過許多國家官員,很多人很同情我們,覺得台灣不能沒有代表權,所以我們台灣若去聯合國,很多國家會「同情」我們,支持我們。我反問他,那些國家,那些政府會贊成,會支持我們以「台灣」名義進入聯合國?他答不出來。
我民國49年進入外交部服務,就在條約司工作,就管國際組織,我在第一科專管聯合國,所以我對聯合國,不講學理,我更有實務經驗。一九六一年沈昌煥部長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我還做過校對工作。你要以目前我們邦交國的條件進入聯合國的可能生根本是零。因為聯合國代表要投票一定要有國內政府的訓令,國內訓令一定要考慮到與中共的邦交,所以與中共有正式邦交的國家絕對不可能說因為聯合國人員的「同情」而不要「國家利益」。
在此狀況下,我們若宣佈「一中一台」,「中華民國政府不代表全中國」對進入聯合國有幫助嗎?--沒有。
若說「一中一台」有助於拓展外交關係,我也請教了張俊宏先生,有那一個國家說,「只要我們宣佈台灣獨立,不要代表全中國,就要馬上承認我們?」有那一個國家宣佈過?請告訴我。他也答不出來。他說「那有不可能。」我說,「不要可能,要一定,這是重大決定,請告訴我,那個國家會這樣?」他無言以對。我可以鄭重告訴大家,這樣做,不但沒有新的承認,可能現在的承認還會發生問題。
自衛性武器才能確保和平統一
美國現在賣F-16給我們,他在聲明的時候說:「我們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之下來提供台灣自衛性的武器」,他提供武器給我們不是助長檯灣與大陸的對抗,不是要助長檯灣長期分裂的,他在一個中國前提之下,提供武器給中華民國政府,以便兩岸在對等關係之下,討論中國未來和平統一。美國不是賣武器給一個對抗中共的政權,支持中國分裂的。美國賣自衛性武器給台灣人民做為籌碼以便與中共談判和平統一,不致於被中共吞掉。當然美國人沒講那麼清楚,但「一個中國」的前提很清楚。另外法國賣幻象戰鬥機給我們,也是強調「一個中國」的原則下賣武器給我們,他的目的也不是要製造中國的永久分裂。另外如荷蘭賣潛水艇給中華民國,他們政府也強調是「民間交易」,目的不在干涉中國內政,而是提供自衛性武器給台灣,荷蘭政府仍舊「承認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大家想想看,如果我們宣佈台灣獨立,還有那個國家敢提供武器給我們呢?本來中共就已經在罵那些國家提供武器在「助長檯灣地區的分裂主義的陰謀,是割裂中國領土,是導致中國永遠分裂,是帝國主義,是違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中共這樣罵,中華民國政府可以說:「沒有啊,我們沒有主張分裂國土啊」。美國、法國及荷蘭政府也可以對中共說:「中華民國政府也主張國家統一啊,也反對分裂國土啊,他採購武器是防止你去武力併吞他,因為你沒有放棄使用武力,所以他才需要武器自衛啊。」在此條件之下,賣武器給我們便不是干預內政,不是分裂中國。而是確保台灣地區人民可以維持自由民主和平方式統一中國。
因此,不管聯合國問題還是外交關係或實質關係的維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維持,絕對不能放棄。「一中一台」無助於解決問題。
堅持「一個中國」的理由
為什麼堅持一個中國,有四點:第一點,各位別忘了,台灣是中華民族最後開拓的一個棲息的地方,是我們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相抗衡,與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相抗衡,最後得到的領土。今天台灣地區,我們看民間祠堂上面寫的「XX堂」都與大陸有關係的。這次我競選立委,台灣的魏氏宗親會便決議支持我競選。在宗親會內,以「宗長」相稱,只要續個家譜,便續了起來。我們魏家是從江西到湖北去的,台灣的魏氏乃從江西到福建再到台灣,續兩次就接上了。台灣同胞與大陸關係分不開的,只有35萬原住民同胞土著可能另有來源,但最新考古又發現,在五千多年前,台灣另有先住民,來源可能不是馬來.玻利尼西亞種族。很可能是大陸來的,因為台灣與大陸原先連在一起的。如此一來,則台灣現在的原住民可能與大陸也有關係的。不過時代很早,沒有記載。
台灣與大陸分不開,最重要一點,台灣乃中華民族犧牲兩千萬同胞性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收復的。1895年馬關條約的割台,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沉痛的悲哀,現在二次大戰勝利收回,如果我們與中國大陸分開,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假使「中華民族」這個名詞存在的話--一定存在的,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民族永遠存在--我們對得起列祖列宗跟後代子孫嗎?
第二點,我們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議決不得變更之。」台灣是領土的固有疆域,你要改變只能在國民大會去吵,不能在別的地方亂發飆。而保衛固有領土之完整乃國民大會代表之職責,相信沒有人敢亂加更改。
第三點,有人說台灣與大陸糾纏不清,只要一分開便可解決問題,講這種話的人是欺騙台灣群眾。中共的領導人講了,只要台灣做三件事情便以武力解決。一是聯蘇,但現在蘇聯瓦解了,故此問題不存在。二是台灣發展核武器,這也不存在。三是台灣宣佈獨立,現在這個問題還存在。本屆國民大會選舉之前,有部份國大候選人主張台灣獨立,當時中共的領導人說:「主張台獨是玩火自焚」,注意,「玩火自焚」這四個字是很強烈的語言,我們有專門研究中共威脅性語言的學者,發現中共此類用語有十幾級,當他要動武之前會逐步升高語言,「玩火自焚」屬於倒數第一級,接下去就動武了。乃採取行動之前奏。所以中華民國政府很警惕,李總統與郝院長趕快宣示絕對不能容許台獨。這不是我們在嚇唬台灣群眾,而是具體的台海危機。台海的軍事對立並不必由中共派兵渡台,他只要宣佈台灣地區是交戰地區,任何船隻進入台海要接受檢查,他派了海軍臨檢,如此一來,台灣就緊張了,外貿也受影響,進一步他只要宣佈「紙面封鎖」,封鎖台灣地區,台灣就很麻煩了。有人說這會影響中共的對外關係、對外貿易,他不至於這麼做。那我要請問,中共在國家領土完整的前提下,中共是不惜動武的。
中共在領土的問題上,從未讓過步。在珍寶島的問題上,當時蘇聯比中共強很多,中共照樣開打。中共跟印度為了麥克馬洪線,也是動武的。中共跟越南兄弟之邦,剛打完越戰,因為領土問題搞不清楚,馬上就可以打。中共對領土的問題,反應非常強烈。那些人說「大概不會」,我說「安全問題不能大概」。我們不能給中共口實來製造台灣地區緊張狀況。
第四,一個中國立場的堅持是為了維持台灣內部的團結與和諧,因為台灣地區同胞對「一個中國」的理念有相當明確的立場。我把77年、78年、79年三次有關統一問題的民意調查報告看一下,77年4月《聯合報》調查,63%贊同「一個中國,中國統一」,6%反對,7%看情形。78年6月,68%贊成,5%反對,7%看情形。79年5月《自立晚報》調查,66.3%贊成,12.8%反對,14.1%看情形。贊成比例與前兩次同樣多,但反對者有增加。12.8%的數字與調查單位之立場或有關係。
多數民眾贊成一個中國。政府若改變一個中國立場一定導致不同政治立場群眾的關係緊張。這絕對不能做。國家立場、民代責任都不能主張一個「外交上沒有明顯好處,兩岸關係上有明確壞處,內政上同胞關係緊張」的政策。如此,「一中一台」正是最糟的政策。
什麼是「一個中國」?
「一個中國」是一個中華民族、一個中華文化、一個中華民族棲息的地理區域。有人說「一個中國就是一個中華民國」,我覺得有點牽強,這我跟一些機關看法不太一樣。這就要趕快修憲,修成「一個中國就是一個中華民國」。我覺得不必這麼做。主管機關如外交部說「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那是官方立場。但從客觀學者立場看來,不一定如此。「一個中國」乃中國人棲息之地,包括大陸、台灣及港澳,我以前提過「多體系國家」,中國有悠久文化,歷史上也出現過分合現象,過去兩千多年來,中國統一的時間約佔66%,分裂時間約33%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循環出現,所以中國人有歷史感。如果統一那很幸運,如果分裂不必急,將來會統一的。要緊的是,不可以數典忘祖,不可以勾結異族,不要灰心喪志。
所以在一個中國土地上,存在著不同政治體系這很平常。如戰國七雄,打來打去,但是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沒有分裂,只是一個中國之上有不同政治體系相抗衡,此乃過渡現象,將來會再統一。我們的問題是在國家重新統一之前如何處理政治體系與政治體系之間的關係。一個是對外關係,一個是內部關係。
對外關係,我主張面對現實,一個中國之下有兩個政治體系,彼此競爭,但爭的不是「主權」問題,主權不屬於政治體系,主權屬於國家,屬於「中國」,抽像的中國。我們爭的是「管轄權」與「管轄權的主張」,我們管轄台灣,也主張管轄大陸。反之,中共方面管轄大陸,也主張管轄台灣,因此彼此在競爭狀態。
「多體系國家」不等於「一國兩府」
「多體系國家」不是「一國兩府」,它比較抽像,沒有升到一個正式的法律層次,在「多體系國家」之下,我們不需要承認中共的政府,中共也不用承認我們的政府,我們是個「體系對體系」的關係,我們可以採取民間的來往,可以採用民間機構來往,如海基會、海協會的來往,不用涉及中共是全中國的政府或大陸地區政府的承認問題。若「一國兩府」這問題便具體化了,雙方就涉及承認對方政府的問題。
「多體系國家」對別的國家來說,承認為一個完全的國際法人,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但對中華民國政府而言,對中共政府而言,彼此不必相互承認。「多體系國家」不是「多政府國家」。它比較有彈性,比較有迴旋空間。
「外交競爭」仍無法避免(本刊:「多體系國家」的兩個體系之間與外國邦交仍有「外交競爭」的困難,是不是?)
「多體系國家」是我1969年在美國教書提出來的,不是為中國設計的,當時是為了所有的有一個政治體系以上的國家而設計的,它不是政策聲明,而是學術理論。它是一個客觀事實的描述,不是接受不接受的問題。「雙重承認」、「雙重代表制」是政策,但「多體系國家」不是政策,它只反映事實,描述狀況。我的理論提出之後,最先批判我的不是中共,而是國內的有關人士,他們說「多體系國家」違反了「一個中國一個政府」原則。
坦白說,如果批判「多體系國家」違反了「一個中國只能有一個完整的國際法法人」,這是對的。「多體系國家」主張一個國家可以有兩個或更多的國際法人。但這些「體系」對外是「國際法人」,對內不是。對內是特殊關係,乃體系對體系。因此,在國際上中共可以競爭,但無礙於中國未來的統一,我們在國際上可以競爭,但在國內可以合作,因為這是國內問題。
把國際問題和國內問題分開,把統一問題和承認問題分開,實事求是,按步就班解決。「統一」是台灣海峽兩岸全體中國人相互競爭,看誰的政治體系、經濟體系,文化體系::更合乎全體中國人的需要,更能合乎人道,更能創造出自由、民主、繁榮的社會。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問題。「承認」是政治現實的問題,既然一個中國底下有兩個政治體系,為什麼不能同時取得國際法人地位呢?不能同時獲得別國承認呢?不能在「過渡期間」同時在國際組織存在呢?事實上中共有慢慢在改變,開始時全面封殺,後來有「奧運模式」、「亞銀模式」、「GATT模式」、還有我們「中國政治學會模式」,我是理事長,在國際政治學會理事會上,完全對等,大陸叫「中國政治學會」我們也叫「中國政治學會」,英文括號台北,中文完全一樣。這是雙方可以競爭的。
中共要有氣度,台灣要有氣概
我有一個口號,「中共要有氣度,台灣要有氣概」,大陸不能容忍在國家統一前讓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有一定程度的國際法人地位,他想用國際法把我們打垮,這不可能的,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個現實。台灣的人、錢、外貿在全世界前25五名,國民所得全世界25名,軍力全世界第七位,怎麼可能用國際法打垮呢?只是傷感情而已。所以我說中共沒有氣度。
台灣慢慢沒有氣概了,台灣是「復興基地」,現在大家都不用了。最可恥的是執政黨也不用。我們中國國民黨是開國的黨,是國民革命的黨,是領導北伐與抗戰的黨,打敗北洋軍閥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黨,現在不提「台灣是復興基地」了,為什麼?我們沒有光復大陸的氣概了,所以躲來躲去,一下子說「我們台灣有自主的主權」啦,一下子說「為台灣的福祉奮鬥」啦,是什麼「命運共同體」啦,越講越沒氣概,糟透了,請問中共會欣賞嗎?你越講他越緊張,你越要躲他,他越要堵你,絕對躲不掉。
「多體制國家」其實是糾纏不清的理論,我們跟大陸要糾纏不清,就是要影響他,台灣這40多年搞的不錯,中共可以比比看,文化、經濟都來比比看,讓大陸同胞來公證嘛。當我們的服飾、流行歌曲橫掃中國大陸時,我們的「政治體系」反而畏首畏尾,當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我們在陽明山開會,我就決定離開革命實踐研究院了,國民黨不敢在海峽兩岸發言了,不再革命了,我還有什麼立場當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呢?我主張對台灣我們要民主,對大陸仍要革命。我們的黨有是有氣概的黨,是可以在艱苦條件之下奮鬥再造的黨,我們的黨不能躲來躲去。
「多體系國家」與「一國兩制」(本刊:中共如何看待你的「多體系國家」理論?)
中共方面研究我的文章很多,有28篇,多少有些影響,他們提出「一國兩制」是制度,不是體系,也不是體制。他要面對現實,一下子統一不了,一方面講一國兩制,一方面容許中華民國政府跟別的國家發展相當高層次的實質關係,另外容許中華民國政府在國際組織中有稍微低一點的關係。嚴格說,也開始慢慢接受了。最近鄧小平指示中共高幹研究有關邦聯、聯邦以及讓中華民國政府取得更高對等地位等等問題。如果再進一步,就與我的理論非常接近。學術問題有很大的力量的。
(以下是魏鏞博士11月8日晚間談論社會福利政策的紀錄。編者)
中國傳統社會福利思想
在中國傳統社會福利思想中,首先是「推」的觀念,所謂「不推恩無以保妻子」,意即自己有能力把恩惠向外推,推行到整個世界都得到我的好處,還有就是幫助人的思想,濟弱扶傾,替別人著想,體恤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此為濟弱扶傾。自己能夠站起來,也要幫助別人站起,是一種平等的思想,是一種從倫理觀念開始,推到更廣大世界的想法。所以中國人一個是推,一個是恤。
第二是「濟」,救濟的濟,以有濟無,你有的,你多的,就幫助別人。
最後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義」。我們講義行、義人,是指一個主持正義的人,行仗義之言,替天行道。「義者,宜也」是應該做的事,不指望別人回報,而中國人很有意思,從不用「救」,說我救你一把,則回答「我不食嗟來之食」,真是有骨氣,在世界上很窮的中國人不接受救濟,西方社會,中國人很少去拿救濟金,那會很沒有顏面,我再窮,我有窮骨頭,因此到了災年,實際上救濟災民的穀倉,不叫救濟倉,稱為「義倉」;窮人沒有書念,辦「義學」,二者都是義行,是一個有責任的鄉村領袖所應該做的事情。
以此角度來看,中國人的社會福利思想是行其所當行,與倫理思想連在一起,就是「推」、「濟」、「義」的觀念。
西方「救」的觀念和宗教、上帝要拯救世人連在一起,教會即為救濟機關。到今天還是以公開、公眾的力量去幫助較窮,需援助之人,但必須承認一點,在工業社會這種完全靠倫理、家庭建立的社會福利顯然不夠,因為不再有很穩定的社區和家庭結構。
移民社會的社會問題
就台灣地區而言,它是個移民的社會,基本社會架構,即使於鄉村地區也不像大陸上嚴厲,在大陸常有一個姓、一個村子,全都是親戚,台灣這種村子很少很少。況且是移民社會,不同階段的移民或多或少還是有區隔存在,談社會福利,本省同胞的問題比較小,這是不容否認的,即使有也是一部份窮人的問題,而外省同胞的社會福利則與老人問題分不開,這與移民有關,他來之後,若其小孩不在台灣,倆老在家裡,不管過去地位多高,實際上是一個比較需要幫助的人,這是鐵的事實。
台灣社會越來越變成小家庭,三代同堂的比例逐漸下降,成為一種理想,在鄉村三代同堂還算普遍,都市則不復存在,此時就開始產生老人問題。
老人問題與人口結構很有關係,人口年齡愈高,問題愈嚴重,現今台灣地區老人比例已超過6%,馬上要超過7%,到達7%就是高齡社會,目前45歲以上的同胞,如果期望未來要靠孩子養老,應早點覺醒,因為子女多半沒有辦法在扶養他的孩子之餘,再養你,這是很難的事,除非經濟情況非常好,講得具體一點,你的子女能有效地扶植下一代,沒有向別人要錢已算不錯,更別奢望把你接過去住,都市地區尤其如此,對都市地區內外省人更為嚴重,由此看來社會福利在養老這部份已經產生相當大的問題。
再談社會福利中的貧富問題,窮人總是需要更多的福利,台灣地區目前所謂財富問題,整體來說問題不大,還算平均。從具體數字得知收入分配最高和最低之間差距大約在五倍左右,但不動產的分配就不一樣了,所得差距最高20%,和最低20%間的差距為五倍,而加上不動產卻有高達16.8%的差距,因此已不能再稱為財富平均的社會。
財富不平均,並且繼續擴大,最主要原因是不動產,亦即沒有自己房屋和擁有者形成兩個階級。最近三年內,我們台灣房地產平均每坪單價漲了6.1%;事實上,民國73年與76年間,房子的漲價在一倍以上,在73年以前買到房子者,值得恭禧,因其是在台灣地區房地產漲價以前,最後一批購得可以負擔得起房價的人。
就一半年輕人,現今房子價格已不是自己經濟能力所能承擔,以台北地區一間30坪房子,價值一千萬為例,把一千萬除以一個剛開始做事年輕人,一個月三萬元薪資,一年不吃不喝也只有36萬,36萬除以1,000萬要多久才有房子呢?因此房子不動產問題已相當嚴重,在日本、韓國都因這問題導致社會不安定,這是政府所要面對的。
還有醫療問題。台灣多半過日子還算不錯,可是不能生病,家裡有人得慢性病,或遭到意外,或忽然有急性病症,而沒有公保或勞保,問題就麻煩了。我在研考會任主委時,曾調查過台灣地區從事色情行業人員的背景,發現有一部份從事的女性,常為家中的老大,而從事原因是因家裡有人生病、或主要收入來源者發生意外,其為表達孝心,就犧牲自己進入特種行業,因為醫療設施不完善造成此種事情,不是一個平均所得近一萬國家所應有的。
今天在街上看到車禍,不聞不問的態度可怕到了極點,全世界這樣子情況很少,撞車禍躺在旁邊,開車經過卻不去救助,若救他深怕賴在你頭上,說是你撞的,要你負責任,這是沒有保險的緣故。西方社會撞了之後,馬上送醫院,一定有保險不用擔心,台灣社會多半沒有保險,怕惹事上身,所以就不管死活。
民國59年我回國教書,我的女兒呼吸道感染送醫院,需要趕快醫治,當時我尚是客座教授,沒有保險,結果醫院要我先繳一萬六千元保證金,才肯動手醫療,一手交錢,一手再開始醫,真是不像話,現在據說還是如此,進醫院非得身懷幾萬元,如此非常不文明、不符合西方保險習慣,不合乎中國「推」、「濟」、「義」的觀念。
社會安全才有社會福利
講到社會福利,必須瞭解到它是要以社會安全為前提,一個社會不安全就談不上福利,社會福利要一定提供同胞有公共設施的安全,捫心自問,我們社會安全嗎?台灣是全世界車禍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意外事件發生比例最高之一,而且年輕小孩子平均死亡率幾乎與疾病死亡率一樣高。
當我們送小孩子去郊遊,回來變成燒焦的屍體;到日月潭遊湖,卻變成沒有生命、淹死的人,心裡作何感受。坦白說,是政府做的不夠,而這並不是經費問題,是觀念問題,老人福利與經費有關,公共安全跟經費關係不是那麼大,導因於政府基本主管單位對安全觀念、福利觀念不太足夠。
有一批人常以北歐國家為例,批評社會福利,因北歐國家把經濟搞垮了。此句話又對了一半,我們先問你作為一個所得一萬美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福利到什麼階段,與其他同所得國家相比,相差一大截,所以不能以英國、丹麥、瑞典、挪威等國社會福利遭遇困難,作為不必加強推展社會福利的藉口。
對社會福利須知道政府預算結構如何?合理與否?我在行政院多年都負責預算編製,一直提出軍公教退休撫恤不能放進社會福利來算,放在一起算,看起來預算似乎不少,實則不然。在1990年前,軍公教退休撫恤算在內,社會福利預算占政府全體支出的19.8%,可是從民國81年開始,抽掉軍公教退休撫恤,卻只佔11.2%,是先進國家最低社會福利比例之一,今年則佔10.96%,細部分配下,社會保險佔3%、一般福利服務3.9%,國民住宅佔0.8%、醫療保健佔1.1%;換句話說,政府投資在社會福利保健上的非常少,如果讓這樣的社會福利繼續下去,年老了就堪虞,若沒有公保、勞保,銀行存款起碼要50萬到100萬才算安全。我們政府自豪國民儲蓄率占所有GNP收入30%以上,而儲蓄的最大原因是安全感不夠。
沒有正視特定對象的社會福利也是一大問題。舉例說明,表面上看來還不老的人,以為他過得不錯,實際上社會中有很多家庭的老年人沒有辦法得到照顧,常要自己燒飯,在國外社會福利機構有專門設施讓老人訂中飯、晚飯、送去給他們,另外老人家走路不方便,想要到處走走看看,參加活動,自己不會開車,政府就提供交通工具,負責載送。
另談老人看病,現在皆把他當一般人處理,孰不知老人常是因寂寞,想與人見面才去看病,常不是身理問題,而是心理問題,覺得孤單、有憂鬱症、想找人談談,這需以心理有問題來處理。
在社會安全方面,要讓法令嚴格實施,使意外狀況的產生減少,加強公共場所、公共設施、交通工具的安全,若強制執行各種法令,定能減少日月潭翻船、幼稚園遊覽車起火與家庭、公共場合火災的傷亡。
台灣地區對殘障的安全設施不夠資格稱上先進國家,沒一處公園可以讓殘障者一進門到出來不必下輪椅可以從頭走到尾,在木柵動物園不能,青年公園更不行,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沒有概念,沒有替弱勢團體、不幸的人著想。社會上說起來滿口仁義道德、溫馨社會、和諧社會,其實不然。所謂溫馨就是對老人、殘障人士、不幸的人的體恤,這點相當缺乏,還是個很勢利的社會。
最後談的是意外產生的救助。台灣是個受不了意外的國家,窮人尤其嚴重,只要一家之主發生意外,危機就開始產生,因為光靠保險是不足以長期供養自己和一個家庭,但偏偏意外經常發生,這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汽車責任險制度,採取無責任制,所謂無責任制,即是不管車主有無過失,保險公司一定理賠,強制開車的人保險,只要撞車自然就有醫療保險、保險賠償、台灣因保險費和實際付出的不成比例,加上很多人逃避保險,而且並不強制於發執照時就應保險,以致才有意外發生,就是家庭經濟危機開始的現象。
關於社會安全、意外救助、老人問題、殘障同胞與弱勢團體間的問題、貧富問題,都是關乎我們每個人,也是社會福利重要的項目,這些都可以做得更好、更完善,只要「有心」就能做到,發揚中國固有「推」、「濟」、「義」的觀念到整個社會。◆
社論
世界與中國
中流挽狂瀾
獨台的一中一台
「吳三桂」與台獨批判
兩岸直航大遊行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