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風雨也無晴

評習近平的美國行與後續效應

張麟徵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中美之間的高層互訪並不罕見,這次習近平的美國行引起許多關注,當然是因為適逢中美兩國的領導人都即將面臨換屆,尤其是習近平,一但掌權,就影響到未來十年的中美關係。

一 相互認識之旅

習近平在2月14到18日在美國進行了五天訪問,做為一個即將接班的領導人,他在美國受到超高規格的接待:譬如歐巴馬破例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見他,而且一談85分鐘,比原先預定的40分鐘長了一倍;又如在美國國防部接受包含19響禮炮的全軍禮歡迎;訪問全程都由美國副總統拜登陪同等,這些是連胡錦濤以同樣身份訪美時都沒有享受過的。

美國為何如此禮遇?一來是美國人終於摸到了中國人好面子的習性,給來訪者做足面子,惠而不費。二來是反應出中美兩國的實力確實今非昔比,經過了兩場反恐戰爭與金融風暴,中美兩國實力一升一降,距離拉近,形勢明顯。三來是笑裡藏刀,先禮後兵。禮遇固然有加,批判也絕不留情。大選年本來就是找代罪羔羊,習慣上美國又都是拿中國說事,再加上共和黨的羅姆尼強力批評歐巴馬對中國軟弱,歐巴馬當然要表現得硬起來。但是這個客人也不能太過得罪,畢竟未來十年中國都是由他掌舵,那就在接待上破格一番吧!

二 高手過招,棉裡藏針

接待者與訪問者事前都做足了功課。在美國,全國上下都想藉此機會好好認識一下這個中國未來的對手,也想趁機給個下馬威。事實上會談時,歐巴馬與拜登在貿易、幣值、人權等問題上,態度咄咄逼人,毫不放過。但習近平也不是省油的燈。

在待人接物上,他表現得雍容大度,平易親切,迎合美國人的期待,展現對美國文化,如美國電影、籃球賽等的喜愛,訪問愛荷華州的舊識,懷舊念舊,拉近與美國人的距離,美國媒體大致上對他都相當肯定。

在兩國歧見上,習近平見招拆招,表現得不卑不亢。在貿易問題上,習近平除帶了數百位企業家隨行,在這次訪美時下了271億美元的訂單外,還強調中國將加強對美國商品採購,但批評美國拒絕銷售民用高科技產品給中國也助長了雙邊貿易失衡。歐巴馬說在經貿上要「確保每個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按同樣的路規行事」;習近平則答說,美國對經貿方面的關切要通過對話和磋商,而不是保護主義來解決,呼籲兩國要繼續同舟共濟、共度時艱,並向美方提出了促進中美貿易投資一籃子合作的倡議。

至於人民幣幣值,習近平認為雖然與貿易順差有關聯,但是這幾年來,人民幣已經升值30%,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並未減少,反是中國整體貿易順差已經從金融風暴前一年的3,000億美元,減到去年的1,500億美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由7%下調為2%,充分反映了人民幣的升值效應。美國去年對華貿易逆差還有2,950億美元,那表示是美國自己的經濟結構與政策需要調整,不能將問題全都推給中國。

在人權問題上,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權狀況過去30年取得「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並說:「在人權方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雖然承認中國在進一步改善民生和人權方面還有許多挑戰,但中國政府會努力解決,並願意與美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話,以「增進瞭解,縮小分歧,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縱觀習近平對於貿易、幣值、人權議題上的回答,都是直面以對,沒有閃躲,而且句句都是有本有據,有理有節。

三 美國政策令太平洋不太平

中美關係涵蓋面甚廣,地區熱點,像朝鮮半島、伊朗核武、敘利亞與巴林的內亂等,都需要兩國合作面對。全球性的議題,像氣候變化、反恐、網絡安全、能源資源、糧食安全、防災減災等,更需要兩國攜手解決。只是中美兩國對事情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利益也不盡相同,決策上有時當然難免南轅北轍。習近平會晤拜登時,後者抱怨中俄兩國連手在安理會有關敘利亞的決議上投下否決票,美國「嚴重不同意」,但對中俄兩國來說,在安理會對利比亞的決議上他們已經犯了一次錯誤,不能再犯,這種對地區議題上的分歧還會持續。

若說美國對華實施的是「競合政策」,對地區熱點要求中國配合美國,與其「合作」,對中國則只有「競爭」。在全球戰略上,中美兩國最大的矛盾在東亞。美國見到中國在美國忙於反恐戰爭時迅速崛起,在金融風暴中展現實力,對東南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所以立即清理戰場,重返亞洲,叫出美國人的亞太世紀,大言不慚的說「美國是太平洋的權力中心」。配合政策,美國從去年以來在亞太採取了許多措施,譬如經濟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的推動,軍事上強化與盟國關係,駐軍澳洲,政治上插足南海爭議,離間中國與其友邦如緬甸的關係等,不勝枚舉,目的就在遏制中國。

美國這種在中國院牆外耍刀弄槍的行徑,要中國無感也難。但是中國畢竟只是「崛起中的強國」,美國超強地位光芒雖不如昔,實力也未可小覷。真的衝突起來,雙方都佔不了甚麼便宜。中國人一向主張「和為貴」,所以習近平在訪美前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才會說:「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又說在亞太地區「人為地突出軍事安全議程,刻意加強軍事部署、強化軍事同盟,恐怕並不是本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希望看到的」,顯示了中國相忍為和的一面,但也吐露了中國的不滿。

儘管習近平說得理直言婉,但是美國為了維護其自身利益未必能理解接受。經貿、幣值、人權這些一直困擾著中美雙邊關係上的老問題未解,亞太爭鋒的新問題又冒了出來,看來中美關係注定了還要跌跌撞撞。

四 台灣問題重要性的變遷

許多人預測,由於在這次台灣選舉中,中美立場一致,習近平這次美國之行對台灣問題或許會略過不提,事實並不然。習近平於2月14日在白宮與歐巴馬會晤時,提到了台灣問題,強調台灣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讚賞美方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希望美方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並以實際行動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和中美關係大局。據說歐巴馬回答說美國「反對各種台獨」。同日稍後習近平拜會五角大廈時,也重複了同樣的主張。次日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辦的午宴上,習近平以《共創中美合作夥伴關係的美好明天》為題,發表演講時說:中國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為促進和平所扮演的建設性角色,但是美國必須尊重中國在亞太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接著特別突出了台灣與西藏二地。習近平態度堅決的要求美國「積極反對台灣獨立」,「慎重妥善處理西藏問題」,希望美國履行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份,反對西藏獨立的承諾。習近平並引用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說過的話:「衡量朋友真正的標準是行動而不是言語」來期許美國。

為甚麼習近平對台灣及西藏問題要一提再提?因為就國家核心利益而言,領土完整與主權獨立最為重要,做為一個即將接手的中國領導人來說,習近平當然要嚴正表態。再說這兩個地區的分裂份子都還相當活躍,美國對他們或明或暗,或精神或物質的支援,更是分離勢力能持續活動甚至成長的關鍵因素。

在台灣問題上,北京最在意的是美國對台軍售。雖然因為中國的堅決反對,美國在對台軍售上有些顧忌與收斂,但是該賣的還是賣了。中美「八一七公報」簽署即將滿三十週年,按照公報精神,美國早該停止對台軍售了,但卻仍然持續,對把「三個公報」說成是兩國關係基石的中美雙方都是個諷刺吧!

不過隨著中國大陸實力的上升,中美兩國的經貿依存度增加,大陸成了美國最大的債主,以及兩岸和平發展的趨勢抬頭,台灣對美國的「籌碼」重要性已經遞減。早在1998年,前美國國務次卿約瑟夫‧奈伊主張過「一國兩制」,1999年季辛吉曾提出必要時美國可以施壓台灣,要其承認為中國的一省,來迴避中美戰爭。這些人顯然都預見到中國崛起是不能擋,中美衝突一定要避免,不能為台灣把事情鬧僵,只是這種先知性的主張當時沒有引起迴響。十多年後,中國實力成長更為驚人,擔憂中美關係因台灣問題惡化者再度出現。2010年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季禮(Bruce Gilley)提出「台灣芬蘭化」主張,2011年更有一堆學者如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查爾斯.格拉澤(Charles Glaser),同一學校的教授沈大衛(David Shambaugh)呼籲重估對台軍售,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文(Michael Swaine),前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研究員凱恩(Paul Kane)都主張以停止軍售交換適當利益。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羅伯特.薩特(Robert Sutter)也說,台灣對中國大陸越來越依賴,兩岸越來越融合已是大勢所趨,「美國如果試圖阻止將是愚蠢的,而且也會對美國產生反作用」。從這些輿論趨勢來看,中美間的實力差距如果越來越小,相互依存度越來越大,各式各樣的「棄台論」未來成真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何況美國又不是沒有一再背叛台灣的前例?

五 來時蕭瑟,去亦陰霾

中美建交超過40年,從剛開始時的相互利用,到冷戰結束時美國的意氣風發,對中國的秋扇見捐,到九一一後對中國的暫時「冷藏」,金融風暴橫掃全球時,對中國提出G2的假意示愛,再到眼前的「都是你的錯」,中國人的感受真是點滴在心頭。看起來,美國人真是善變,但不變的是美國的利益。

今年中美兩國都面臨更換領導人或是大選的考驗,中國當然希望繼續維持一個相對穩定和諧的國際環境,可以從容解決內部的經濟與社會問題。至於美國,由於選舉年,共和黨要消費中國,民主黨肯定只能跟進,接下來對中國的指點批評只會多不會少。透過制裁與壓力,美國已經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與貨幣戰,外交與軍事上對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圍堵也昭然若楬。拜美國民主選舉之賜,中美間這種神經戰每四年就得發一次,選後退燒又會回到現實。今年中美關係緊張可期,只有等到明年,美國的新領導人上台,才能冷靜以對。

習近平在美國說,中美兩國只能做朋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建設新型合作夥伴關係是一項具有重要和深遠意義的開創性工作,既沒有先例可循,也沒有經驗可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或者「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摸索中不斷前進。習近平還期許的說,中美兩國應增進互信,消除懷疑。這是對未來中美關係發展一段很平實、很真心的陳述與期待,但不知到美國可以聽進去幾分。做了40幾年超強,20幾年唯一超強的美國,對於崛起中的中國充滿敵意與戒心,可以理解,但是全球化後的世界說小很小,碰到的難題說多可真多,並不是一個國家就可以全盤解決的。

中美間的貿易赤字很大,但正如大陸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提到的那樣,中美之間的「信任赤字」可能更大。他說:「中美之間的互信程度落後於中美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水準。」習近平的美國行有助於美國認識他們未來打交道的對手,但是否有助於稍稍提升兩國間的互信還很難說。中美關係前景如何?借用東坡先生的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還是陰霾一片!

2012/02/21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