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鬆綁陸生來台

胡歸農
(大學助理教授)


馬政府自2008年正式上台後,對於兩岸人民的交流與和諧不遺餘力,達成多項成就,其中,除ECFA外,最關緊要的就屬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學與研究所了。兩岸的青年俊秀能在台灣的校園中一同學習,漫步於知識殿堂,相信對於兩岸的願景與中國前途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然而,在各大學引頸亟盼下,2010年4月教育部與立法院最後敲定開放的版本卻頗令人失望。政府已宣示對陸生「三限六不」政策:限校、限量及限域,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續留台灣就業。這是嚴重的歧視與不公平,按照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大陸「同胞」同為中華民國人民,在受教權益上自然享有國民待遇。陸生會選擇來台唸書,多是期盼能在台灣相對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安心讀書受教,結果卻受到如此不公的對待。

中國大陸學生赴美就讀大學與研究所,自90年代以來穩定成長,至2009年已經一年超過六萬人,加上英、加、澳、紐等英語系國家就更為可觀;上述各國大學不但歡迎中國學生前來,更給予各種優惠,如獎學金名額增加、申請門檻降低。而香港與新加坡這兩個同屬華人世界的地區與國家情況亦很類似,都祭出高額獎學金以及各種優惠,爭取第一流的大陸學生前去就讀,新加坡並且放寬中國大陸優秀學人的移民限制,全力爭取這些學人在新加坡定居服務。台灣反其道而行,將優秀的大陸青年拱手讓人,最後受傷害的還是台灣自己。

其次,全面開放陸生也是目前台灣各大學所面臨的困境的最佳脫困之道。自9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所得成長鈍化,加上傳統大家庭制度的逐步瓦解與相關托育、幼教等政策沒有適時改進,台灣少子化的現象日趨明顯。新生兒人數自90年代初期的40萬一路直線下滑,到2010年跌破17萬人大關(去年方緩步略增),直接衝擊到教育產業。

出生率降低,大學或研究所卻從90年代晚期激增,原有的各校則拚命擴編或增加系所,結果大學錄取率年年創新高,不到百分即可錄取的科系比比皆是,這不但大幅拉低台灣高等教育的水準,也造成許多系所招不到足夠學生的困境,面臨倒系(正在發生中)甚至倒校的危機。

中國大陸目前每年約250萬的學生自全國各高中畢業,以及400多萬中專(相當於台灣的高職)畢業生,其中聰明優秀,刻苦用功的相當多。若教育部能早日鬆綁,這些大陸優異的中學生願意來台就讀各大學或者技術學院,不但可以給安逸懶散的台灣學子形成刺激作用,更可以讓面對關門危機的各大學有了廣大而可靠的學生來源,各校也可以放手招聘專任師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台灣想要高教振興,契機實即在此!

總之,教育的目地是為了興國利民,若開放陸生對於台灣高教的長遠發展與兩岸的和諧交流都能產生如此正面積極的作用,馬政府實該早日鬆綁以加惠台灣各大學與對岸青年。

教育乃百年大計,關乎台灣的競爭力甚大,還望馬政府不要瞻前顧後,也不必理會在野黨無理的杯葛與台獨基本教意派的意識型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歡迎大陸青年來台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