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馬英九的接班人?

國民黨人事佈局與「黃金十年」的聯想
耿榮水
(資深政治評論家)


新春伊始,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過年的氛圍時,以「高興一晚就好」馳名的馬式勝選風格,果然就已著手展開第二任的黨政人事佈局,包括行政院與國民黨高層都有異動,除了突顯馬英九快捷利落的行事作風之外,其中所隱含的權力結構變動意涵,甚至透露出幾許「後馬英九時代」的接班訊息,更增添不少想像空間。

陳沖組「財經內閣」史無前例

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的內閣於元月31日提出總辭,新閣揆由陳沖接棒,隨即於2月6日交接,此種傳承方式頗具創意。固然馬的第二任要到5月20日才就職,中間尚有近四個月的空窗期,吳內閣大可延任到五二○才交棒,卻毅然提前卸任,不外兩個用意:

一是吳以平民身份,卻是候任副總統的地位,可以出外為馬做不少工作,出席「博鰲論壇」即為著例。

二是既已內定陳沖組閣,則讓其提早上路,有助於提高他的政治聲望,並讓新內閣熟悉業務,符合社會大眾期望。

此次陳沖組閣,坊間多數輿論皆以「財經內閣」稱呼,甚至與過去的嚴家淦、孫運璇、俞國華等內閣相提並論,實則以陳衝過去的行政資歷,豈可與上述諸人相提並論,陳衝過去僅有財政部次長和銀行董事長經歷,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也僅任金管會主委,雖與部長職位相當,卻畢竟不是財經部長出身,他在2010年7月獲拔擢為行政院副院長,一年半後拜相組閣,陞遷之快,史無前例。過去嚴家淦曾任台灣省主席、財政部長,孫運璇也曾任交通部長、經濟部長,俞國華是國民黨的大掌櫃,曾任中央銀行總裁、財政部長,這三人的財經歷練都遠超過陳沖,馬英九能不拘泥於過去思路,破格用人,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陳沖的快速竄升,想必與吳敦義的力薦有密切關聯。回憶2010年春節後不久,筆者與工商界友人孫鐵漢等邀吳揆餐敘時,不意間提到時任金管會主委的陳沖,眾人皆高度肯定,認為他能力強,操守好,在金融界深獲好評,是個財經高手,當時吳揆未置可否,只是頻頻點頭,在座賓客也不以為意。不料四個月後,朱立倫被國民黨徵召參選新北市長,所遺空缺即由陳沖接任,跌破眾人眼鏡,陳沖必是吳揆向馬總統力薦才脫穎而出,而吳揆何以如此賞識陳沖,想必是多方徵詢各界意見所致,那次的餐敘顯然也多少發揮了作用。

陳沖的財經內閣能維持多久,筆者不敢妄斷,但他的首要任務應是繼續提振經濟,因應歐債危機,為台灣經濟發展維持活絡勢頭,這項任務放眼當今藍營上下,陳沖確是第一人選,這從股市自陳沖組閣後連續上漲近千點,逼近十年線八千點,可看出股民對陳沖內閣確有信心,也有更多的期待,馬英九第二任期先打出一張好牌,算是個好兆頭。

江宜樺、李鴻源動向值得注意

在新內閣成員中,最堪注意的當推副院長江宜樺和內政部長李鴻源二人。

江宜樺在劉兆玄內閣時擔任研考會主委,是典型的學而優。吳取代劉之後,江本想回學術界,吳挽留不成,馬親自出來勸,不但成功說服他留任,還改主內政部,大大出乎外界意料,也令吳尷尬不已,可見當初馬對江的倚重之深。如今又晉陞為副院長,看來馬對他的期待是一貫的,以筆者觀察,江宜樺是另一個馬英九的類型,可能被馬規劃為郝龍斌的接班人,亦即如無意外,他極可能是2014年台北市長的人選,國民黨可能複製另一個馬英九來出任首都市長。

唯江從政以來,只能以勉強稱職來形容,並無太突出的政績表現,尤其在愛挑人毛病的名嘴沈富雄眼中,江是吳內閣中最急須撤換的三人之一(另兩位是吳清基和李述德),如今江不但沒被撤換,還青雲直上,足見馬的惺惺相惜。但這也只是馬的個人意願,尚須經過黨內初選的考驗,以筆者直覺,除非連勝文家人極力反對,否則若連勝文出馬,江宜樺應該選不過連勝文,只要連戰夫婦點頭,下任台北市長自非連勝文莫屬。

李鴻源是此次內閣改組中最大的一匹黑馬,外界普遍認為是馬想借重他在國土規劃與防災救災的專長,才來出掌這個內閣首席部。實則以筆者觀察,李鴻源應是馬預先部署接替朱立倫的最佳人選,亦即若朱不連任新北市長,或提前離職(如出任行政院長),則李應是2014年的新北市長不二人選,蓋以李出身新北市政治世家,又曾任周錫瑋主政台北縣時期的副縣長,由他來參選新北市長,應是水到渠成之事。應該說,李鴻源是顆活棋,進可攻,退可守,藍軍佈局如此深遠,綠軍越發沒有機會了。

若連勝文要選台北市長,則江宜樺可能改選新北市長,其安排時機可能在明年五二○時,而這又必須與朱立倫的未來發展一併考量,馬英九若要進一步培植朱,可能在年底朱接任新北市長過半之後,提名朱接任行政院長,則江宜樺可調任代理新北市長,先熟悉市政,再於2014年正式提名江參選市長,也是可以理解的安排。唯以個人特質與選民口味而言,江仍以參選台北市長為宜,新北市長則以李鴻源出任為妥。

林中森新職增添想像空間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人事佈局是林中森出任國民黨秘書長,以及蘇俊賓出任組發會主委,尤其林中森是徹頭徹尾的吳敦義人馬,由吳的親信接掌黨務工作,莫非馬已準備要交棒給吳敦義,否則何以做此安排?

外界有此解讀,自是不難理解。唯據筆者所知,馬或許有此構想,但並非唯一的理由,最重要的是馬想借重林中森低調務實的作風,搭配蘇俊賓年輕而富有活力的特質,齊心一致來改造國民黨,以打贏2014年七合一的地方選舉,只要2014年過關,2016年就沒有理由不過關。至於馬為何如此看重林中森?主要還是林在行政院秘書長任內的表現,深獲吳敦義倚重,吳內閣所遇到的諸多疑難雜症,大到各部會之間的協調溝通,小到與基層抗議群眾直接對話談判,林幾乎無役不與,也幾乎無不達成任務,馬稱許吳揆使命必達,實則有泰半是由林出面解決的,如此能幹又不居功的幕僚長,哪位長官會不重用呢?把林簡化為吳系人馬,或許是褊狹了一點。

如果2014年地方選舉能選得好,則林勢必留任,繼續再戰2016年大選。吳若又代表國民黨出馬角逐大位,則以兩人從高雄市政府時代即密切合作的歷史淵源,猶如手之使臂,臂之使指,其能不如虎添翼,相得益彰乎?故而林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且微妙,外界有馬為吳接班預為佈局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蘇俊賓在此次立委選舉中,以刺客身份力戰曾任兩屆台南市長的許添財,只輸一萬多票,可謂雖敗猶榮,此番重回黨務系統,接掌組發會應是看重他的年富力強和清新形象,期能為百年老店注入活水。有論者認為蘇原系朱立倫擔任桃園縣長時期的環保局長,為朱系要角,重用蘇,有平衡吳敦義的作用。實則蘇應超脫朱系色彩,而躍升為國民黨的新世代象徵,他或為2014年角逐台南市長的藍軍新銳,或為2016年「吳朱配」的重要黏合劑,都是可以想像的安排。

「後馬英九時代」的接班關鍵

目前各界普遍認為「後馬英九時代」的接班人之爭,應不出吳敦義與朱立倫兩人,兩人皆各擅勝長,亦各有不足之處。吳的優勢是他已身居副總統要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距大位僅一步之遙,且他歷任各項公職,資歷之完整,全台無人能及,出任行院長兩年半,表現治國長才,為馬政府支持率止跌回升的主要因素,朱的優勢則是年齡較輕,在世代交替中居於有利位置,從政以來,民調居高不下,前年空降新北市,一戰成功,成為藍軍中生代裡一顆灼灼明星。

然則以筆者評估,上述兩人之優勢都不能保證會成為馬英九的接班關鍵,因那是兩人過去的優勢,未來四年的表現如何,才是是否成為「後馬英九時代」接班人的關鍵所在。質言之,若吳在未來副總統任內,能以赤誠襄贊元首,不招搖,不攬功,馬交待之任務,吳皆能如院長任內使命必達,則馬沒有理由不挑吳為繼承人,且以馬吳相知之深,共事之久,馬在八年任期內無法完成的政見,吳是最佳的繼任者,也是藍營最佳的永續經營者,馬必視吳的接任為馬政策的延續,到時候向選民力薦吳參選2016年總統,比什麼政見都有效,也必能獲多數選民的支持,吳的當選,無異等同為馬的第三個任期,如此一來,則吳的接班之路已暫居領先地位。

朱立倫在新北市長任內,若也表現良好,且續為馬所器重,則極可能在明年520之後接替陳沖組閣,到2015年7-8月間朱已有一年多的院長資歷和政績,則可順勢和吳敦義搭配參選正副總統,形成「吳朱配」的夢幻組合,藍營再度勝選機會是很大的。

當然,此一組合的前提是吳、朱兩人皆無私心,皆以藍軍的團結大局為重,皆以國民黨永續執政為考慮,則大勢可為,大局可定。以吳、朱兩人的智慧、眼界和格局,國人應可樂觀期待才是。

或謂去年朱曾惹出「維基」解密風波,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犯了政治禁忌,也惹惱了馬英九,可能影響馬對朱的評價和信任,此說把馬的格局和胸襟看小了,以馬對朱長期的賞識和栽培,應不致因此而改變對他的態度,畢竟培養成一個人才不是容易的事,大德不逾矩,小德出入可也,朱只要記取教訓,從此對外謹言慎行,特別是不要有狹洋自重的偏頗心理,他還是藍營的明日之星。

「黃金十年」口號的弦外之音

吳敦義的接班優勢恐怕尚不只這一端。

2010年6月,當兩岸在重慶簽署ECFA不久,馬政府突然拋出「黃金十年」口號,且一直宣傳到這次總統大選,聲言要利用這十年期間將台灣徹底脫胎換骨,不僅要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還要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當時筆者第一個反應是藍軍文宣又落後民進黨了,蔡英文聲稱要提出「十年政綱」,馬政府為被迫以「黃金十年」來因應,其中應無其他政治意涵在內。然而去年9月間,在一次安排建築業與吳揆餐敘場合,筆者酒後得意表示:「馬吳配」早在去年元月號《海峽評論》拙作中即為我所料中,應是全台灣最早預言知悉者,吳聞言也帶著幾分酒意反駁道:「你焉知沒有人比你更早知道?」我問:「是誰有這麼大本事?」吳欣然答:「就是馬英九啊!」

此語一出,頓時使我啞然無語。的確,若馬早就決定要提名吳為副手,當然會比我早知道,他才是最後主觀決定的人,我只是觀察政情所做的客觀評估而已,怎會比他早呢?這就引發我的聯想,假如吳所言並非誑語,則馬吳可能在簽訂ECFA時,雙方即有默契,由馬連任到2016年,再交給吳至少接班一任,到2020年正好是十年,則所謂「黃金十年」豈不順理成章?這也應是馬吳對台灣人民所作的政治承諾和歷史使命,殊屬難得。這種聯想,誰曰不宜?

大選揭曉後,馬不只一次在謝票的公開場合表示,選舉期間他所提出的政見,在未來四年內不一定全部實現,包括兩岸和平協議也不一定簽得成,但在未來十年間一定會碰觸到這類議題,他也一再表明,他個人並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也有國民黨永續執政的壓力。言外之意,若馬簽不成,莫非要吳來繼續推動?甚至期待在吳手中能簽成和平協議?果如是,則「馬吳一體」似已成為必然,吳敦義的接班機會似又多了一層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