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艾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魏艾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2008年秋季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對世界經濟造成鉅大的衝擊,各國均實施刺激經濟景氣的方案以提振經濟頹勢,其中,大陸採取以擴大內需為主的刺激景氣政策,維持大陸經濟的穩定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撐力量,獲得國際社會高度的肯定。然而,在世界經濟開始步上復甦之途時,2011年下半年爆發並逐漸蔓延的歐債危機再次對世界經濟帶來衝擊,大陸經濟自然無法置身事外,並開始採取因應對策。由於兩岸間已存在緊密的經貿關係,大陸經濟政策走向定然對台灣經濟造成相當的影響。
一、歐債危機的發生及其影響
歐債危機始於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希臘的債務危機隨即愈演愈烈。2010年1月,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始陷入危機,包括比利時這些外界認為較穩健的國家,及歐元區經濟實力較強的西班牙,都預報未來三年預算赤字居高不下,整個歐盟都受到債務危機困擾。2010年2月,德國等歐元區的龍頭國家都開始感受到危機的影響,因此歐元大幅下跌,加上歐洲股市暴挫,整個歐元區正面對成立11年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希臘表示,在2010年5月19日之前需要約90億歐元資金以度過危機。歐盟成員國在5月10日達成一項總額高達7,500億歐元的穩定機制,避免危機蔓延。但是,歐盟對希臘的第二輪援助方案遲遲未能提出,而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的形勢也驟然緊張,外界擔心歐債危機可能進一步擴散,並進而影響歐元區整體經濟發展。最近,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又遭標普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對歐債危機形同火上加油。
為解決希臘所引發的歐債危機,歐元區財政部長已於今(2012)年2月下旬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商討規模達1,300億歐元(約1,708億美元)的第二輪希臘紓困金援案。在會議召開之前,希臘內閣同意通過進一步削減3.25億歐元(約4.3億美元)開支的緊縮方案,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歐盟等國際金主所提出的最後一項金援要求條件。儘管歐元區財長對於希臘能否確實實施緊縮措施仍有疑慮,但是為了歐元區的完整性和世界經濟穩定,一般認為歐元區財政部長應會通過對希臘的紓困案。
儘管如此,歐債危機已經殃及歐洲實體經濟。2011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逐季下滑。第一季增長率為2.4%,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增長率分別下降到1.6%和1.4%,普遍預期第四季為負增長,就連扮演經濟龍頭角色的德國和法國也不例外。
一般而言,在經濟低迷或衰退的情況下,政府應採取擴大財政支出、降低稅率和放鬆銀根的政策來刺激經濟復甦。但是,由於受到龐大的主權債務所迫,「歐豬國家」(PIIGS)只能反其道而行,一波又一波地採取財政緊縮和增加稅收,大大抑制了個人消費和公司投資。此外,由於貨幣政策又掌握在歐洲央行手中,這些國家自然無能為力,而其影響則是加速經濟的萎縮,國債總額不減反增,形成惡性循環。
二、大陸對歐債危機的態度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擁有32,000多億外匯儲備的中國大陸,自然必須而且也被要求承擔國際金融危機更大的責任。
近來大陸主要領導人頻頻公開對購買歐債表態,明確表示將以實際行動支援歐洲。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大陸考慮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和歐洲穩定機制等管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大陸除了將繼續投資歐債,亦將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金融穩定機構(EFSF)等管道更多地參與解決歐債問題。從這些支持的態度顯示,大陸將較積極參與解決歐債危機問題,同時依目前的初步訊息,大陸很可能會投入高達1,000億元來協助歐洲解決債務危機。
今(2012)年2月19日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愛爾蘭時表示,大陸已經透過擴大雙邊投資和經貿合作等管道,為歐洲各國提供能力所及的幫助,未來大陸還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支持歐盟、歐洲央行和IMF為解決歐債問題所作的努力。
在具體行動方面,根據目前的資訊顯示,西班牙為了償債,於2月8日發行最新一期40億歐元國債,中國人民銀行認購其中25%,共10億歐元,成為西班牙最新一期主要國債的持有人。此外,近來大陸還購買了西班牙銀行發行的資產擔保債券,包括西班牙Sabadell銀行在2月6日發行總額一億歐元資產擔保債券的8%,以及西班牙Caixa銀行發行的部份資產擔保債券。
大陸積極參與解決歐債券危機主要的原因在於,一方面,歐盟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隨著中歐關係發展和合作規模持續擴大,歐盟在大陸對外政治和經貿關係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對歐關係是大陸外交戰略的優先方向之一。另一方面,近年來大陸積極推動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藉援歐或可換得德、法兩個歐盟大國的支持。
歐債危機的解決方案尚待敲定,但是其外溢風險已日益顯現,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不穩因素。大陸經濟增長的快慢對歐債危機的解決不可能產生太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於歐盟約佔大陸出口貿易的20%,歐債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對大陸的出口將有相當負面的影響。如果歐債無法獲得妥善的解決,將影響到今(2012)年大陸的出口貿易和GDP增長。
三、大陸內部經濟所存在的問題
除了歐債危機對大陸經濟所可能帶來的衝擊之外,近年來,特別是自2008年秋季以來為因應國際金融危機所採取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固然維持大陸經濟的平穩發展,但是大陸經濟卻也存在著諸多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必須加以克服。
歷經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以擴大內需為主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大陸經濟逐漸回復平穩的發展。2010年大陸GDP增長率達10.3%,2011年大陸GDP增長9.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幅度為5.4%,這與4%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確實存有相當的差距。但是若與2011年7月份CPI高達6.5%相較之下,能在12月將CPI控制在4.1%,顯現出中共所採取的控制貨幣供應量、發展生產、保證供給等措施確實發揮相當的成效。
就整體經濟情勢而言,2011年大陸經濟情勢的發展表現出相對平穩發展,但是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依然存在,並且還出現高耗能產業發展速度加快、供電緊張矛盾加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面臨經營壓力;地方債務嚴重,影響經濟調控;以及物價漲勢難以壓抑等問題。
在大陸經濟呈現相對平穩發展過程中,卻也出現值得關切的問題,亦即經濟增長率呈現逐季下滑的現象。2010年第一季和第二季大陸GDP增長率為11.9%和10.3%,第三季為9.6%。前二季較高的經濟成長率基本上是2009年遭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因基期過低所造成的結果。但是自2010年第四季大陸GDP的增長率達9.8%以來,2011年每一季GDP的增長速度則呈現9.7%、9.5%、9.1%和8.9%的逐季下滑的情況。
大陸GDP增長率連續五個季度下滑,主要原因是外需和投資增長速度減緩所造成的影響。根據大陸所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4.2%,比2010年下降0.6個百分點;貨物和勞務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負5.8%,比2010年下降13.7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是51.6%,比2010年上升14.3個百分點。很顯然的,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增大。不過,消費對大陸經濟的拉動作用仍然不足,就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制來看,短期內,固定資產投資仍將在大陸GDP增長承擔主要的作用。
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方面,2011年12月雖控制在4.1%,但是今(2012)年1月卻又回升到4.5%,這固然有去年年底經濟情勢的後續拉動和春節期間需求增長的因素,惟結構性的問題仍值得關注。
GDP增長率逐季下滑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仍無法控制在預期目標,引發大陸經濟是否出現停滯膨脹(stagflation)或「硬著陸」的爭議。目前對大陸經濟「硬著陸」的主要判別標準是:當GDP增長率達到7%以上且通貨膨脹率維持在相對合理水準,即意味經濟實現平穩著陸。反之,經濟增速(增長率)大幅下滑而物價維持高漲,則意味著「硬著陸」與「停滯膨脹」的發生,其結果將帶來失業大幅增加等一系列嚴峻問題。
從此一標準來檢視,一般認為,儘管大陸經濟並未達到原先所設定的宏觀調控目標,但是基本上「硬著陸」發生的可能性不大,根源在於大陸經濟仍依賴政府投資來帶動GDP增長,儘管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有所減緩,但目前加快建設的保障房將可對沖經濟下滑的風險,從而保障經濟實現「軟著陸」,但是經濟增長率不斷下滑仍是大陸經濟的隱憂。
根據去(2011)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議,2012年大陸經濟將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但是,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卻宣佈自今(2012)年2月24日起下調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首度調降存款準備率。這顯示出大陸緊縮貨幣政策轉向,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將是大陸經濟的主要目標。
四、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影響
今(2012)年1月14日,總統大選結果,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使兩岸關係避免陷於相互猜疑和必須長期磨合的空窗期,使兩岸關係得以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推展。基於此一認知,以及過去三年多以來兩岸交流與協商所奠定的基礎,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在兩岸經貿議題部份將加速進行,包括ECFA中有關投資保障、服務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等後續協商、兩岸金融交流、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兩岸產業交流與合作,以及互設綜合性辦事處也可能實現;在台灣參與國際空間方面,將在取得進一步的共識下有所進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九二共識」成為選戰主要議題的同時,何者較有能力解決目前正面臨的歐債危機也成為選戰的重要訴求,亦即,「九二共識」— ECFA後續協商 — 兩岸經貿關係發展 — 台灣經濟增長的連串關係,對台灣政經發展具有深層的意義。明言之,由於兩岸間所存在的密切經貿依存關係,大陸內部經濟和國際經濟環境對大陸經濟的衝擊,以及大陸為因應這些內外在經濟危機所採取的對策,都將對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產生相當的影響。
事實上,自21世紀初期以來,中共著重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發展策略,已不再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以致「十二五規劃」期間將經濟增長目標訂在7%。再加上,近來國內外複雜經濟環境的衝擊,以擴大國內消費為主的經濟發展策略,以及控制物價漲勢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實施,大陸經濟將呈現適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聯合國所發佈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度經濟報告,預計2012年和2013年大陸的經濟增長率將分別放慢到8.7%和8.5%;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佈的《2012年中國經濟預測報告》預計,2012年大陸GDP增長速度為8.5%,最高點大致不超過9%。
在具體的宏觀調控政策方面,大陸仍將採取擴大內需的政策,以拉動經濟增長,但是以改善民生為主的財政政策,將對經濟產生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中西部的加速發展也將是投資的重點。與此同時,為應對歐債危機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在外貿領域上則將採取穩定出口退稅、穩定匯率、穩定加工貿易政策等一系列舉措,並加強對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扶持和服務,在貿易便利化等方面採取若干新措施,以期刺激出口貿易,並推動大陸的經濟增長,這些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定然對台商在大陸的經營和兩岸經貿關係產生相當的影響。◆
社論
習近平訪美
釣魚台與國際視窗
馬政府與大陸政策
兩岸形勢與兩岸談判
教科書的國家認同與郝柏村
「六四」真相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