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

評江宜樺組閣兼展望政局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正當人們準備揮別農曆壬辰龍年,迎接癸巳蛇年之際,馬政府突以迅雷不及掩耳方式大幅改組,由江宜樺取代陳沖,出任行政院長,組成新的行政團隊,並已於2月18日交接完畢,正式走馬上任,結束陳沖內閣一年來低迷難為的施政困境,開啟江宜樺新內閣的艱難挑戰,自然也為台灣未來政局投下詭譎難測的變數。

馬英九神龍擺尾與孤注一擲

此次內閣改組,來得突然,可說跌破一堆眼鏡。馬英九的出手既快又準,甚至可以「狠」來形容,似乎有些違反政壇所熟悉的馬式溫良恭儉讓風格,讓台北政壇對馬九的政治手腕重新評價。過去馬政府計有三次啟用新閣揆人選,給外界印象是非到萬不得已,不隨便換人,以劉兆玄為例,主要由於「八八風災」重創馬政府形象,非劉下台不足以平息民怨,馬為了調整人事,還親自到劉府看望劉母說明內閣改組的勢在必行,也兼有安撫之意,其細膩與禮數之周到,已臻極致,目的不外欲予人厚道深情印象。此番陳沖在毫無預警情況,且在施政逐漸熟練步上軌道之際,竟對外宣佈請辭,其以健康欠佳為由,不免令外界深感錯愕,留下一大堆待解迷團。包括筆者在內,都想像不到陳沖會以這種方式下台。

馬英九的神龍擺尾,自有其客觀環境的不得不然,也有其主觀意識的預先鋪陳。前者甚至還有一點孤注一擲的味道,因一年來馬政府形象越挫越低,竟低於貪腐的扁政府,可見民怨之深與難以挽回,若陳沖繼續留任,或許尚有一絲回溫可能,而最終馬仍然決定換人,可以推估馬對陳已失掉信心,至少已不願給陳有鹹魚翻身的機會,寧可啟用政壇新秀,期能一新外界耳目,既賭上江宜樺的政治前途,實則更重要的也賭上馬自己的歷史評價與地位,若江內閣有所表現,馬政府形象與民調自然會有所改善,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民心盡失,三年後拱手把政權讓給對手了。果真走到這一步,則國民黨的二度政黨輪替,成也馬英九,敗也馬英九,馬的歷史評價當然好不了,馬此次大膽啟用江宜樺,壓力之大自是不難想像。

陳沖是好船長,非好艦隊司令?

陳衝下台,令筆者頗為同情與不捨,回憶2009年底,在一次與黨政高層餐敘中,有工商界人士曾對當時擔任金管會主委的陳沖大加讚許,認為他的資歷夠,為人正派,能力也強,在財經界評價也高,此一閒話性質的餐會,不料竟為陳沖仕途起了關鍵作用,半年後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被徵調參選新北市長,所遺之職竟是由陳沖繼任,工商界均深慶得人,蓋以陳沖財金專才,出任副院長,可補院長吳敦義的不足,一如當年邱正雄補劉兆玄不足一樣。然不到一年後,馬竟又再擢升陳沖組閣,這就大大出乎筆者的預料之外,覺得這一著棋下得太突兀,也有點過度拔擢了,畢竟陳只具財金經歷,缺乏全方位的閣揆歷練與條件。經過一年的施政檢驗,印證陳沖確實不太能勝任這個職位,陳也在一次專訪中,坦承自己是個好船長,卻不一定是個好的艦隊司令,說明他很有自知之明,也表現得謙沖為懷,就這點言,陳雖無宰輔之才之能,卻有宰輔之德之量,也算是個夠格的行政院長。無如確實力有未逮,陳沖此次請辭,不論出於主動或被動,兩人都要負過猶不及與識人不明之責。

再者,陳沖組閣後,馬不知是求功心切,還是對陳沖不放心,在重大決策上,幾乎不甚尊重陳沖的意見,包括油電雙漲,美牛風波,證所稅和年金改革諸問題,率皆以強勢姿態要求陳沖全盤接受,特別是證所稅問題,陳衝來自財金界,很瞭解此事後遺症不堪設想,內心是很有保留的,馬卻聽任劉憶如一意孤行,讓陳沖深感不受尊重,等到風波鬧大,各界反彈聲浪日益高漲,馬不得不縮手,劉也憤而求去,造成三輸之局,陳沖內閣威信再度重創,馬也自食惡果,民調直直落。

證所稅事件,應是馬、陳關係的轉捩點,過去陳對馬確有感於提攜之恩,在重大決策上幾是言聽計從。證所稅鬧出風波後,陳即有求去之意,馬對陳的信任度也漸有變化,連溝通上都發生問題,外界傳言馬有事都找江而不找陳,甚至要江傳話指點陳,應系有所本,並非全是空穴來風。

吳敦義就坦言,他在院長任內,府院之間溝通無礙,雙方都相互尊重,馬總統不同意的事,吳當然不敢也不會去做,吳不同意的事,馬也不會勉強他去做,故而《聯合報》社論都曾評為行憲以來,總統與閣揆關係的最佳典範。顯然,陳沖的政治份量,難以和吳相提並論,至少在馬心中兩人是不可等量齊觀的。

江宜樺締造多項紀錄

江宜樺此次由副扶正,無疑是馬政府成立以來最大的驚奇之一。在此之前,政界無人不知,馬對江十分賞識,甚至被譽為「小馬英九」,等於是馬一心在找的鏡中人,當劉兆玄請辭時,時為研考會主委的江本想回台大教書,繼任的吳敦義挽留未果,只好勞駕馬出面,不但說服他留任,還被拔擢為首席閣員的內政部長,令吳十分尷尬,也可見馬對江的賞識不只是一點點。之後江又再被提升為副閣揆,外界解讀為馬有意栽培江參選台北市長,循當年馬自己的從政模式,尤其去年十月間江申請恢復國民黨籍,媒體更是鬧得沸沸揚揚,認為是預為參選鋪路,其與連勝文之間的競合關係,自然是新聞炒作的最好題材,孰料就在外界一片議論之際,馬突然亮出底牌,發佈江接替陳組閣,震撼台北政壇。

江的脫穎而出,至少已締造多項政壇紀錄:

一是以52歲之盛年組閣,成為國民政府遷台以來最年輕的行政院長。

二是自2008年由學界轉往政界,短短五年即奉命組閣,遷升之快,前所未有。

三是自從提名組閣後,唯一受到綠營人士讚揚與期許的藍營政治人物。

此中尤以第三點最具政治意義,尤其處此藍綠尖銳對立之際,馬政府民調又如此低迷,綠營恨不能早日取而代之,卻對馬提名的新閣揆沒有太多的責難,反而頗多好評,這就不能不對江的行事風格另眼相看。

應該說,江的個性溫和謙沖,本就不易樹敵,而由學界轉往政界發展,與傳統官場恩怨較少,爭議不多,他的耶魯出身背景,也容易獲得同為耶魯校友綠營人士的認同與肯定(如郭正亮、林佳龍等),這對於江日後與立法院關係有相當助益,兩黨在國會的對立,可以預見將會緩和不少,朝野互動已有了好的開始,這應是馬政府意外的收穫。江內閣如果有別於過去的劉、吳、陳內閣,這點無疑是最大的區別所在。

然而,江宜樺能否為馬政府加分,能否讓低迷的民調起死回生,主要還是要看未來的表現而定,擺在眼前的當務之急,包括年金改革、美牛(豬)進口、核四商轉、經濟復甦、兩岸關係深化鞏固等諸多問題,都有待江內閣一一克服解決,特別是經濟民生問題,與一般庶民生活息息相關,未來江內閣施政表現如何能讓人民有感,應是決定江內閣成敗的首要指標,馬也會以此評價江的未來發展性,江能否更上一層樓,自也根源於此。沈富雄曾很深刻的批評馬政府裡充斥著一些「沒有能力的好人」,江應該不屬於這類人。

衝擊朱立倫未來發展

江宜樺組閣後對未來台灣政局發展究有何影響,很值得觀察。

就藍營內部政治生態言,衝擊最大的當屬新北市長朱立倫。當吳敦義獲選為副總統後,筆者曾為文在本刊評論未來國民黨將是吳、朱之爭,若為大局著想,應朝「吳朱配」規劃,而馬若真要培植朱,可在朱任期過半後,提名朱來組閣,以提升朱的聲望(詳見本刊2012年2月號),現在由於江的出線,此一形勢發展已完全改變。馬提名與朱同年同輩的江組閣,已使朱的未來發展處於十分被動之局,甚至可以「尷尬」來形容。除非朱敢於孤注一擲,於2014年市長任滿之後,直接挑戰2016總統大位,否則朱只能被迫乖乖的連任新北市長,干滿兩任後,再看看有無機會。

以筆者觀察,無論進或退,朱都會陷於兩難之局。若要強攻總統大位,在沒有黨中央支持的情況下,想要取得總統候選人資格,可說十分困難,若堅持循黨內民主機制,勉強出線,在黨內也是傷痕纍纍,要想整合內部,團結對外,也十分不易,蓋藍營政治文化與綠營有很大差異,一旦黨內初選分裂,就很難再整合,不似綠營那樣比較容易恢復團結,一致對外。若是續任市長,則八年都須固守新北市,到2018年卸任時,早就形移勢轉,屆時還有什麼機會往上發展,實在難以樂觀。

朱立倫的政治前途遽生巨變,對政界人物是一大警惕。原先馬對朱是十分賞識且信任的,當年提名吳敦義組閣時,還不尋常的發佈朱為副院長,後徵調朱參選新北市長,不次拔擢之用意,可說十分明顯。然而朱畢竟政治歷練火候不足,維基解密風波也許是意外事件,然而接著而來的一些重大公共政策竟不斷與中央唱反調,諸如公開宣佈在他任內決不恢復興建核四等,頗有走自己路的味道,讓馬政府頗為難堪,在私下徵詢時,也對是否連任市長一事,刻意不鬆口,保留討價還價的彈性,最後逼得馬只好下重手,以提名江組閣來阻斷朱的進路,從馬的構想與佈局看這不是政治權謀,而是必須的政治規劃手段,朱如果能領悟這一點,自能更坦然一些。

「吳江配」尚言之過早

至於政界有人推測2016年將是「吳江配」之局,此說言之尚早,只能假設,若江未來兩年幹得很好,不但可提升馬政府的支持度,一如「八八風災」後的吳敦義讓馬政府從谷底翻身,也可累積自己的政治聲望,有助於未來發展。從各種數據推估,今年的經濟成長「保三」應無問題,正朝「保四」目標前進,如經濟復甦有望,施政讓人民有感,則2014年底的七合一選舉應可樂觀看待,國民黨如能保持平盤以上的席次,則2016年推出「吳江配」是可以想像的,也應是屆時藍營的最佳組合。

唯畢竟江與國民黨淵源較淺,深藍選民恐認同度不足,為彌補此一缺憾,筆者願預先借箸代籌,當2014年選完後,可提名郝龍斌組閣,一則讓郝有一適當出路,藉此拉攏深藍選民,穩住國民黨的基本盤,二則也好讓「吳江配」提早佈局,以爭取2016年大選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