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詭譎與三大變數

2015年兩岸關係之前瞻
楊開煌
(銘傳大學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


一、詭譎多變的一年

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發展以來,每年基本上呈現緩步和解的趨勢發展,即使在民進黨主政的時期,也開啟了小三通、節假日包機直航等,2008年馬英九上台之後,兩岸關係更是出現有目共睹的發展,從三通直航到21項協議的簽訂,特別是2013年底兩岸政策主管官員的海外晤面,到去(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四見台灣政要,兩岸關係政策負責人的三度互訪,一般民眾、基層社會、文藝表演、教育學術等各個方面,也都表現出平順上升的趨勢,是以去年年初之際,一般而言,有人對兩岸關係發展抱持相對樂觀的預測,特別對兩岸服貿協議的通過,表現較大信心,對「習馬會」也表現的充滿成功的期待,但這顯然只是去年兩岸關係的一面,另外一面從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會談紀要,到朝野的「服貿協議」攻防,318學運,張顯耀事件,相互的間諜指控,習近平的9-26講話,馬習會破局,馬政府的國慶發言,《環球時報》的批馬文章,到11月底台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國民黨的慘敗等,一路而下,都是挫折,總體而言,去年兩岸關係呈現三大詭譎:

第一、既是互信也是敵對:所謂「親近」當然是指習近平在一年之內,四見台灣政要,另外兩岸政策官方負責人不但一年之內三度在兩岸間會面,且互以官銜相稱,雙方開啟了政治互動,這無疑是兩岸治權分離以來,表現的最有互信的一年。但是也是雙方互以間諜罪名指控對方最多、層次最高的一年,尤其是張顯耀案,更被視為是破壞兩岸互信的敵意行動,而該案至今沒有確鑿明證公示於人,但大陸對此事必然十分重視,內部對每個接觸的幹部進行大清查則是肯定有的作為,這為日後兩岸官員接觸帶來不必要的謹慎,對雙方的互動極其不利。另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兩岸談判的難度。更不必說,自8月張案以來,雙方已經來回幾輪相互間諜指控。其中所散發出的相互敵對意識,可以說是近年來最具敵意的一年。

第二、既有協助也有不滿:如開放陸生來台就讀,特別是開放「陸客自由行」的城市自8月18日起再增加10個:哈爾濱市、太原市、南昌市、貴陽市、大連市、無錫市、溫州市、中山市、煙台市及漳州市。到目前為止,大陸官方已開放36個城市居民來台自由行。顯然是為了台灣經濟的成長,也讓陸客觀光的紅利可以分享到台灣一般大眾。但對台灣執意推動在APEC的「馬習會」,以及馬對香港部分青年的「占中」行為的發言,則赤裸裸表現不滿,特別是允許《環球時報》這樣的報紙,以「他的確只是台灣的『地方頭頭』,說話可以不那麼負責任。」「馬英九的執政水準真讓人不敢恭維,他的民調支持率長時間走低反映了他的『實際成績』。」最後還以「大陸社會不欠你什麼,希望你自重。」為結束,可以說在大陸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對馬政府的表現高度不滿,大陸官方也允許藉此機會出出氣。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大陸官方不得不幫忙馬政府,作出一些政績,以利國民黨的選情,但另一方面也有大陸官方也對馬的作為相當不以為然。

第三、既有親情呼籲也有政策宣示:去年年初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台灣各界人士時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與台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讓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早日成真。」(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連戰一行,2014年02月1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219/c1024-24398451.html)強調民族親情、強調一起圓夢,然而到了9月26日,會見台灣統派團體時,習近平說:「在涉及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我們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會有任何妥協和動搖。1949年以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兩岸復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不是領土和主權再造。『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們認為,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6/c_1112641354.htm,2014年09月26日,新華網),則強調了中共一貫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治方針。不論大陸方面原本的動機和想法為何,但被台灣解讀為「習的講話沒提到九二共識,而是直接說出一國兩制,這是對台北最近推動APEC馬習會的不滿。」(習近平講話點出北京的底線與不耐,2014-09-29,http://www.herald-today.com/content.php?sn=9145)

總之,2014年是近些年來兩岸關係的走勢上最為特別的一年,不論在年初的預測為何,應該說都可以找到佐證的論據,然而總體而言,由於馬團隊的內鬥,以至若干事務的判斷和操作失靈,導至兩岸關係內傷嚴重,和平發展呈現出欲前難進的態勢。

二、新增三大變數項

2014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順利,雖然不是兩岸關係的倒退,但也出現無人會料到的嚴重挫折,而由於台灣方面的政治生態的變化,基本上改變了以往由兩岸行政權主導的兩岸關係,檢視日後的兩岸關係,現在台灣方面加入了三大新的變數,使得今(2015)年及往後的兩岸關係出現不可預測性:

第一個變數是台灣的公民參與,特別是青年參與:今年的3月18日的「318反服貿事件」,最終在王金平承諾:開議後的立法院「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將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王金平4點聲明全文,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406/343217.htm,2014年04月6日)之下,學生退場。外媒認為「318事件」代表了兩大意義:一是抗議(黑箱)服貿,史上頭一遭佔據中華民國立法院的318學運,對台灣的人民來說,絕不是一時興起的一股力量。二是在台灣人民對於藍、綠政黨希望幻滅後決定自己站出來,這是台灣社會裡面「公民覺醒」中一波活動。(Cindy Sui,BBC:What unprecedented protest means for Taiwan〔前所未見的抗議對台灣的意義?〕,http://disp.cc/b/796-7u4D,Mar 27. 2014)不論此一看法是否正確,此後「黑箱作業」可能成為台灣公民,特別是台灣青年抗議的口實,然而,何謂「黑箱作業」?特別是在對外談判中「黑箱作業」與「作業保密」的界限如何區分,事實上所謂「318反服貿事件」是所謂「粗暴通過二審」引發的抗議,後來才以「反黑箱」為訴求,但在絕大多數參與者根本沒有閱讀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內容的情況下,(郭震遠,台灣的反服貿行動及其影響,2014-07-08,http://hk.crntt.com/doc/1032/三分之一/3/103213368.html?coluid=33&kindid=545&docid=103213368&mdate=0722101203)抗議是否有正當性,頗令人質疑,然而民粹執政的合理性已經形成。

從「公民覺醒」的角度看,是否意謂台灣的民主可以不須要政黨政治,或是台灣的民主可以存在第三勢力。若以台灣的「九合一」選舉結果來看,似乎第三勢力的空間已經出現。

此一變數代表在未來的兩岸關係中,台灣方面談判的主體會複雜化及不確定化,「複雜」是說不知道與誰談才算數,「不確定」是指談完之後,是否算數?在此情況下,兩岸間縱使有談判也不易有結果,勉強得出結果也無法確定何時可以執行,甚至可否執行。

第二個變數是政黨協商取代政黨政治的立法院,民主政治的主要基石之一是政黨政治,政黨政治的精神在於多數決,而台灣則在自己的政治生態中衍生出「政黨協商」取代「政黨政治」,這就迫使政黨政治的多數決成為形式,因為所有議案在表決之前,先行協商,協商不成很難進行表決,結果任何小黨團都可以杯葛議案,形成真正的黑箱作業,不但大大降低議事效率,議決後往往已事過境遷,大失時效。這樣的立法院已經問題重重,而今後一旦「兩岸監督條例」完成立法,將使台灣的立法、行政的治權分界完全重塑,並使得所有兩岸的談判、協商、底限全部的過程,都在立法院的監督之下,可以想見其談判效率、會商過程的保密等等方面,必然是更沒有保障,更不用說,在談判中涉及的利益規避問題,不過這種變化在台灣儼然是一種趨勢,因為民主政治中的分權並不是英文的Separation(分離),而是Overlapping(重疊),而且在民主政治的本質上是有比較不信任行政權的傳統,在學者的研究中就指出美國的例子:「在美國憲法第二條就有總統與國會共享締約權的精神,以及美國最高法院的判例對於『總統』對外事務(foreign affair)與國會互動角色的解釋;其二是互動面,國會有『派員』參與談判的制度。換言之,法製麵給予國會參與的正當性,互動面則給予國會參與的操作性。」(楊喜慧、陳明通,大陸事務的立法與行政權力分立與分享:扁政府時期立法院設立「大陸政策及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之研究,「2014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當前全球民主實踐的再思考:困境、挑戰與突破』國際學術研討會議」,台北:台灣政治學會主辦、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承辦,2014年12月06-07日,http://politics.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14/1六分之一-4-4-樊8A喜慧陳明通.pdf)當然其中的角色分際,以及保密規範,都是台灣方面在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協議,必須重新定位,重新摸索的大工程,同時對北京而言,也是嶄新的經驗。

第三個變數是N世代青年(N世代的名稱是藉net generation的書名,作者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2009年7月出版,此一世代也被稱為e世代、Z世代、網路原住民等等大致代表的是上一世紀90後出生的一代),眾所周知2014年改變兩岸關係趨勢,最關鍵的轉折點就是「318學運」,而「318學運」本身鼓動了台灣新世代的青年,他們自稱是「網路原住民」,在以往他們通常被社會扣上太宅、太懶、太亂、頭腦簡單、漠不關心的一代,然而在「318學運」中,他們表現了不一樣的世代印象。開始有人注意到他們的組織力,他們的自制力,網路是他們的生活,是他們的世界,而世界就在他們指尖上,網路是他們信息的全部或至少是最主要的來源。但是我們不能只想到玩電腦遊戲的宅男、宅小孩。否則我們便無法理解他們,甚至是對抗他們,有人提醒我們把眼光注視到伊斯蘭國(IS)除了那些激進的言語、行動之外,「伊斯蘭國(IS)很多成員是Z世代青年,從歐美或澳洲、印尼前往參加他們所謂的『聖戰』。他們是3C世代,在打仗休息時滑手機、上推特,與在英國或美國的朋友Line。他們也矢志改變世界。」(戴定國,新識力/Z世代節制、謹慎、渴望改變世界,2014/09/02,《聯合報》)台灣的「318學運」遠沒有他們的激進,但他們改變台灣,改變現狀的想法是強烈的,更重要的是科技的工具在他們手中,新的創意在他頭腦中,《N世代衝撞》的作者說「孩子們正在教育長輩,這在我們這一代還屬頭一遭。大人正在向孩子要資訊,協助他們使用電腦和其他與電腦有關的事物。」(黃艾如,N世代改變世界的力量,2009-10-03,http://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795?issueID=76)雖不盡事實,但也接近事實。如果有需要他們有可能再組織、再動員。因此他們對兩岸關係的看法、想法,必然是主導日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元素,有人說,中國大陸是管制網路的地方,所以他們討厭中國大陸,馬政府要和中國大陸經濟融合所以他們上街抗議;有人說,他們是台灣去中國化教育下的一代,所以反中、恐中,所以「反服貿」;然而,只是「管制網路」他們就反中,恐怕是太小看了他們,他們是和網路科技共呼吸的一代;去中國化就「反中」的解釋恐怕也是極表象的看法,我們只要看看英美的青少年在基督教文明下生活、成長,最後去投靠極端伊斯蘭原教旨派,就可以推翻這種形式邏輯的推論方式。

2012年美國杜克大學政治所和政治大學的選舉研究中心合作的國家安全調查研究案中(National Security Survey),以全台灣所有人的電話號碼為本進行抽樣,該計畫的博士生王宏恩以此資料,將年輕世代(20~29)對兩岸經貿整合的看法,以及對中國大陸會不會「以經換政」的認知兩組數據整合來看,他的調查,(王宏恩,http://whogovernstw.org/2014/04/26/austinwang1/,兩岸貿易、世代、與統獨)讓我們看到以下的結論:

一是至少在2012年,台灣年輕一代贊成經貿整合的人是46.3%,大於反對的39%。顯然這個議題對年輕一代有最切身的感受,所以年輕一代表態「不知道」的比例是所有世代裡最少的(14.7%),也就是幾乎九成的年輕人都對兩岸經貿整合有思考過、而分別站在贊成或反對的立場。

二是在台灣年輕一代中,有49.3%認為兩岸應經濟整合,而拒絕經濟整合也有39%。這裡近半數的台灣年輕一代是贊同經濟整合,可見年輕一代務實、理性的一面,也說明其實他們不是不知道中國大陸的快速發展,和中國大陸現今的經濟地位。

三是將台灣民眾所認定的中國大陸的政治意圖和經濟整合的調查之後,他發現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認為「中國不安好心,但我還是要經濟整合」。因此在台灣民眾中,是否認知到北京想以經換政、跟是否贊成與中國經貿整合是兩回事。

三、結 論

面對這樣詭譎的一年、出現新變數,再加上馬政府的跛腳現象,和半年之後將啟動的台灣大選,看來各方對2015年的兩岸關係都難有大作為,如能維持基本狀態就是難得之事,除非發生相關的重大事故,否則今年的兩岸關係應是下一階段兩岸關係的觀察年、摸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