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

二二八事件的遺憾與教訓
戚嘉林
(博士)


二二八事件發生在1947年2月28日,是台灣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對戰後台灣政治的影響深遠,分離主義者將其視為台獨意識型態的原點,藉連結陳儀政府的失敗,與後續國府執政的白色恐怖,俾建構其台獨的正當性,故二二八迄今仍是籠罩在台灣上空的陰影,揮之不去。

回首歷史,二二八是可以避免的,但未能避免,實因反對派政治人物未能見好就收之故。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本文特研究此一因素,俾未來台灣社會引以為鑒。

陳儀三次公開讓步

二二八事變起於2月28日,但直至3月4日,陳儀還曾「密電」呈行政院長蔣(時蔣介石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內政部張部長、國防部白部長、陳總長,稱「……,兩日來秩序漸較安定。(3日)晚六時起,交通亦漸次恢復。……」,未請調援軍。是(4)日,陳儀還另以「機密」電報,訓令負責南部治安的指揮官彭孟緝,令其「應設法以政治方法解決」。5日夜,陳儀在其與往訪記者詳談時仍云「武力不能解決今日之局面,徒然引起大屠殺、大流血,惹起國際干涉,貽患無窮。故余忍辱負重,擇定和平解決之方式」。也就是說,至少到5日,陳儀仍盼和平解決。

在台北風暴的八日期間,陳儀與本省菁英間,經由雙方直接面晤的互動與協調,陳儀曾先後於3月1日下午五時、3月2日下午三時、3月6日晚八時半,親自三次向全省台胞廣播。尤其是6日的廣播,陳儀除同意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為「省政府」外,甚至也同意於7月1日舉行普通直接民選縣市長。綜觀官方的每次廣播,均作出相當大幅的讓步。

陳儀:台灣永為祖國領土的一部分

對陳儀而言,紅線就是台灣由聯合國托管問題(即台灣分離)的浮出檯面。一旦台灣分離問題浮出檯面,台灣問題國際化,以當時我國綜合國力的衰弱,其結局難以想像。陳儀深知其重要性,故乾坤一擊,全力紛碎台灣分離的任何可能性。

3月5日晚,陳儀在其與往訪記者詳談時,坦言全省當時僅有外省公教人員13,000餘人,他們均自工作部門退出,由台人取而代之,官方所能保有者,僅公署及軍方而已,且政令不出署門,政權僅餘軀殼。「處委會」實際成為另外設立的「民間政府」,該會的決議,即為今日的政令。陳儀深感此種局面,實已難於壓服,且懼問題國際化,影響台灣領土主權。故陳儀苦思之下,為確保領土主權完整及避免共產主義化,只要台灣同胞遵守此兩原則,他將允諾任何要求等語。

次(6)日上午,長官陳儀與蔣渭川單獨會談半小時,蔣渭川承諾台灣永為中國的一省與台灣不共產化兩抽像條件,陳儀也同意了蔣渭川所提的種種具體要求,且旋宣佈其與蔣渭川決定之處理目前問題的兩大原則,一、台灣絕不可離開中央,永久為中國的一省份。二、台灣絕不使其共產化,實行三民主義。是(6)日晚八時半,長官陳儀再次向全省台胞廣播,除同意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為「省政府」外,甚至同意於7月1日舉行普通直接民選縣市長,至於過渡期間,現任縣市長,如果人民有認為不稱職者,陳儀同意由當地人士協商決定,共同推舉三名人選,由他圈選一人暫行充任。

「處委會」未得饒人處且饒人

回首歷史,在上述三次廣播後的任何時點,「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簡稱處委會)」本省菁英諸君,如果能立即見好就收,局勢的發展,當可和平落幕。然而,處委會諸省籍菁英,卻日日逼進,在陳儀每次讓步後,均再大跨步地提出要求,永無止盡。平心而論,陳儀讓步讓到上述的程度,可說也仁至義盡。然而「處委會」諸君未能得饒人處且饒人,未見好就收。

「處委會」諸君反而於第二天(7日)傍晚7時,向長官陳儀遞交「處理意見42條」。因為42條,黑字白紙,第一條首條開宗明義是要國軍解除武裝,形同叛亂。陳儀披閱未畢,忽赫然震怒,隨手將之擲地三尺外,離坐,眾人遙聞厲聲。

越此紅線,即意味著災難與死亡

陳儀戎馬一生,堂堂鎮守我國邊疆一方大員,肩負收復我國失土台灣的民族使命,現竟然落得要以許多實質條件,去換取蔣渭川允諾的兩個抽像條件,其情想必是何等的悲愴。不久,陳儀以其在國民黨黨內的地位與受蔣介石的器重,但為民族早日統一俾投入建設,甚至洽系投共,惟事敗未果。故顯然,後者所謂避免共產主義化之條件是虛,是做給週遭非心腹者看的,免得在國共內爭之際遭人誣陷;前者確保領土主權完整條件是實。也就是說,陳儀的紅線實際只有一條,就是台灣永久為中國的一省份,亦即台灣永為祖國領土的一部分,越此紅線,即意味著災難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