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李征
歲末年初,這陣子許多關於中國大陸經貿的統計數據出爐。大陸海關總署1月13日公佈,2014年進出口貿易合計總額為43,030億美元,其中出口比2013年成長6.1%,達到23,427億美元,預料是連續六年世界第一;對最大貿易對手歐盟的出口成長9.4%,對東協(ASEAN)大增11.5%,對日本出口,因受日圓貶值影響,略減0.5%;進口僅成長0.4%,達19,602億美元。
海關總署的數字顯示大陸景氣減緩、內需減弱,原油、鐵砂價格下跌。但出口減進口額,仍出超3,824億美元,締造新紀錄。
另外,大陸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一天1月12日在北京公佈,2014年大陸新車銷售量23,491,900餘輛,比2013年成長6.86%(產量是23,722,900餘輛,成長7.26%),刷新紀錄,連續六年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第二美國的1.4倍,日本的4.2倍。2014年全球新車銷量成長約2.4%,主要市場除大陸占27%,美國為1,652萬輛,占19%,成長5.9%;日本556萬輛,占6%,成長3.5%;歐洲1,852萬輛,占21%。
大陸生產新車23,491,900多輛,究竟是多少?打個有趣的比喻:據台北內政部統計處到2014年12月的統計,台灣人口為23,433,753人,也就說,如果大陸給台灣從老人、中年人到年輕人甚至小baby一人買一輛新車,還剩有58,000餘輛哩!!大陸的市場及其經濟潛力,由此可見一斑。台灣就在旁邊,又有相同民族血緣、語言文字、文化習俗的天然優勢,卻因族群意識、獨立意識作祟,劃地自限,不會用、不願用、不敢用,閒置此得天獨厚的優勢,流失時機,令人扼腕。◆
社論
中國與世界
國際視窗
兩岸關係與台獨、港獨
台灣政治
歷史與回憶
海峽短評
編後
附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