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將剩勇追窮寇?

解讀「柯文哲現象」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在這次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如要選出一顆最亮眼的政治明星,無疑地非柯文哲莫屬,他不但以24萬票之多擊敗國民黨提名的連勝文,當選為台灣首善之區的台北市長,選前選後的一言一行,也莫不引起各方議論,所謂「動見觀瞻」之極致也不過如此,故而贏得「柯神」之稱。說他是繼陳水扁、馬英九之後,台灣政壇又一顆熠熠新星,應不為過。

柯文哲上台後,所引發出現的種種「柯文哲現象」,究竟本質是什麼?影響如何?它是曇花一現,還是今後政壇的新風潮、新方向?吾人且作初步的觀察與評析。

一點都不素的「政治素人」

一般輿論將柯文哲定位為「政治素人」,認為他過去並無從政經驗,對政治並未深入瞭解,且個性直來直往,有話就說,與傳統的政客相較,行事風格獨樹一幟。但從他選前選後的言行觀察,柯文哲絕非一個普通的外科醫生而已,甚至遠較目前台上的政治人物要深刻深沈的多,他對政治的理解與手段的運用,更非一般政治素人所能望其項背。

先是,他顯然早就熟悉台北市的政治生態,藍綠基本盤呈55:45之比,因此堅持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絕不加入民進黨,他的理由是「無黨身份的票一定比民進黨的票多,多多少則不一定」,說明他是很懂得統一戰線的原理,也是很會「騙票」的。過去沈富雄即對筆者坦言,他很早就想選台北市長,但經評估後發現,國民黨在眷村的深藍選票至少有20萬票,亦即民進黨要有先輸20萬票的心理準備,否則就絕無勝算可能。然此次經柯文哲精打細算後,他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打破藍綠界線,至少先瓦解淺藍心防,加上國民黨政策失當,年終慰問金風波發酵,乃使柯文哲首度攻進藍營票倉,翻轉藍營基本盤,連勝文焉能不敗?

再者,他以民調方式贏得綠營的支持,讓民進黨有意參選的人無話可說,取得參選的正當性,也穩住了綠營的基本盤,接著又以新黨出身的前立委姚立明擔任總幹事,製造在野大聯盟的假象,對一般中間選民而言,柯文哲是中性的,沒有意識型態的,甚至連平常比較支持藍營的軍公教選民而言,柯都是可以接受的市長人選,難怪有論者認為此次柯所得的票,乃是1994年台北市長之戰的陳水扁加黃大洲的票,確有幾分道理。

當選後拜訪各方政要

另一個顯非政治素人的動作是,柯在當選後立即馬不停蹄的拜訪各界人士,包括藍綠政要,如新北市長朱立倫、桃園市長鄭文燦、基隆市長林右昌、宜蘭縣長林聰賢等,政黨領袖如親民黨的宋楚瑜、台聯的黃昆輝及前總統李登輝等,表面名為請益之旅,實則為宣傳造勢之行,拜訪那幾天都是柯的新聞,柯將一位政治新人的曝光度極大化,即使是一位懂得宣傳的政治老鳥,也不一定有他的手腕。至於拜訪期間所拋出的議題(如北宜高鐵路線變更等),其所引發的新聞與政治效應,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柯的競選策略,更非初次參選的政治素人所能及。特別是他從「318太陽花學運」所得到的靈感,充分運用現代科技與網軍力量,吸引了年輕選民的支持,更是他能獲得大勝的關鍵。依過去的經驗,民進黨從未在台北市逾1,500個投開票所中派滿監票員,此次柯卻能透過網路徵求監票義工,派滿所有投開票所,還有備用的速報義工,以致台北市在當日投完票不到二小時內,即已統計完畢,預告柯已高票當選,其選戰技巧與效率之高,更非一般選舉菜鳥做得到的。

仿毛澤東「兩個提醒」

不可思議的是,柯竟倣傚中共當年在國共戰爭的勝利之道,處處引用毛澤東語錄,用以打擊藍軍。如在競選末期,當柯勝券在握時,即引用1949年夏毛澤東進駐西柏坡,即將入京前的兩個提醒:一是要謙虛、戒驕戒躁;二是要持續奮鬥,不要鬆懈。如此活學活用,顯然他已熟讀毛選,至少瞭解國共內戰的前前後後,柯的現代史與知識面之廣,早已超過一般的民進黨員,甚至藍軍中亦鮮少有柯的素養。

至於柯當選後拜訪宋楚瑜,拋出毛詩「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更是意在言外,在躊躇滿志之餘,大有要將國民黨消滅殆盡的豪情,令藍軍聽來很不是滋味。只是與他唱和呼應的宋楚瑜,實有數典忘祖之嫌,想當年其父宋達隨國民黨撤退來台,不也正是「窮寇」之一?如今宋竟也附和「宜將剩勇追窮寇」之說,豈不是對先人最大的不敬與羞辱?

或謂此次台北市之戰,藍軍若提名丁守中就不致慘敗,此說過於牽強。筆者評估,此番國民黨即使提名丁守中,在民怨如此深的大環境下,丁也難逃海嘯式的吞噬,何況面對柯文哲迥異往昔的選舉策略,丁守中要想守住藍軍大本營,恐也十分不易,只是不會輸那麼慘而已,至少輸個10萬票是跑不掉的。

此役令人聯想起1977年許信良在桃園縣長選舉中取得空前勝利的場景,當時許以「此心長為中國國民黨黨員」自詡,形塑改革者姿態,以靈活戰略大敗國民黨提名的歐憲瑜,為台灣自治史上締造新的篇章,許信良也成為台灣民主運動中開創歷史的領航人物。30多年後,柯文哲再度引領風騷,成為台灣新型選舉的指標人物,莫怪許信良高度評價柯文哲的勝利,尤其預期在綠營兩岸關係的突破上,柯將是關鍵人物,其惺惺相惜的心理,溢於言表。只是當年許才36歲,如今柯已55歲,能否再開創一個新的世代,尚待檢驗。

台北市八年後超越新加坡?

柯文哲上台後的種種作為,也頗值得觀察。他以「百日有感,四年翻轉,50年成功」自我期許,並提出「八年超越新加坡」的目標,其胸懷萬里,氣吞山河的豪情壯志,確實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否僅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作秀口號,不無疑問。

若以柯外科醫生行事風格,目前上任一個月來的作法,猶如對過去台北市政的總體檢,特別是郝龍斌執政八年來的重大措施,幾乎都以否定的態度加以批判,如社子島開發案、大巨蛋合約內容案、2017年世大運預算案、鴻海三創生活園區以及雙子星、美河市開發案等,忠孝西路建而未用的公車專用道,甚至在就職一周內即已拆除,其劍及履及的霹靂作風,震撼政壇,難怪引發郝龍斌高度不滿,指柯是「踐踏前人來掩飾自己對市政的不瞭解」。

從政治角度言,柯上任後嚴厲指摘前任施政缺失,是一種政治鬥爭的體現,一如中共建政後,不斷展開以「三反」「五反」清算國民黨前朝政府般,柯企圖以否定郝市府團隊的政績,為自己未來可能的施政成果預作鋪陳,是極為高明的政策行銷。問題是,郝團隊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各項重大公共建設都禁不起公開檢驗嗎?柯仍需在往後的施政拿出本事來,以具體成果來展示他的能力,在找出病因後,仍須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否則只知體檢病情,卻不能根治,仍不能稱為良醫。

「酷吏」將市政改革喻為革命

柯文哲自稱「酷吏」,將台大醫院的管理模式帶到市政府,卻將市政改革喻為革命,且基本以中共的統戰文宣策略為藍圖,這在台灣是極為特殊罕見的管理理論。他在上任前舉辦「市政共識營」,在執政團隊的小內閣進行新生訓練時強調,做事有四個原則,分別是「革命靠宣傳」、「革命分階段」、「革命分隊伍」、「革命要過半」,意指政策若無法說服大家相信就不做,也別幻想一次就會成功,要在多數民眾可以忍受的範圍內逐步往前推進。

這完全套用中共統戰文宣的策略模式,說明他對中共那套取得政權的革命方略是頗有研究與心得的,又豈是一位政治素人說得出來的?只是他想藉簽署廉政公約與行程一律登錄列管備查,作為約束市府團隊的依據,可能還得看實施成果如何而定。如果主管盯得太緊,導致下屬難以放開手腳做事,甚至連尊嚴都沒有了,如此不得人和,焉能政通?目前上任僅26天就請辭的體育局長楊忠和,即是管理失當的一例。過猶不及,柯P新政仍應以符合人性、慎重周詳為宜。

「一五共識」是什碗糕?

另一與市政較少關連,卻頗引起各界關注的是柯的兩岸觀點,究竟柯心中兩岸關係是什麼內涵?大陸政策又是為何?柯曾在競選期間表示「不知九二共識的內容是什麼?」,當選後則提出「一五共識」的說法,並認為國民黨和大陸來往,有人不信任,民進黨則太多包袱,他是兩岸關係「一個新的突破口」。從柯過去有18次登陸的經驗,說明他對大陸是有一定程度瞭解的,他不斷引用中共革命理論與毛澤東詩詞,也印證他不是傳統型的綠營政治人物,但究竟他如何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下,卻能開展兩岸交流?所謂「一五共識」又是什麼碗糕?他又如何能獲得藍綠信任,成為兩岸關係新的突破口?柯都必須以具體行動來證明他不是信口開河,仍須假以時日來接受嚴格考驗。所幸柯畢竟只是地方首長而已,還不到可以對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說三道四的時候,這方面柯不宜太過自我膨脹,吾人也不必太過抬舉他。

「柯文哲現象」是近一年來台灣政壇突然出現的新生事物,有特定的時空環境背景,也有專屬個人風雲際會的元素,目前它還在持續發展形成之中,有可能長期引領時代風潮,也有可能僅僅是政治狂熱分子一時的鏡花水月現象,吾人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