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赤字遲早會拖垮美國經濟

福蜀濤


美國總統克林頓上任後,要先兌現競選時開出的支票,解決經濟成長停滯的問題。解決這個頭痛的問題時,不能不用到預算赤字,而美國現在的赤字已達天文數字,克林頓非但沒有增加的空間,如要防止美國經濟提早崩潰,恐怕還非得設法降低預算赤字不可。

談起預算赤字,國家和家庭不同。一個入不敷出的家庭,有天大的本事挖東牆補西牆,終免不了借債,如果一直沒法另闢財源,付息還本,遲早會借不到錢,屆時只有破產一途。

主權國家卻不然。國家主權的宣示主要靠兩項功能:一是對外宣戰,一是印鈔票。既然鈔票是政府印的,理論上講,政府只要多印鈔票就不致破產。

這樣看來預算赤字應該不成為一個問題。然而克林頓又為什麼急著要增稅,急著要削減支出呢?顯然在克林頓眼中它是一個非解決不可的問題。

赤字,不管怎麼說都少不了舉債。照市場經濟的玩法,舉債就得付息還本給債主(所謂的債權人)。撇開本生息、息生本的相乘效果不論,只要債務不斷增加,利息就會跟著增加。利息金額不大時,問題還不大;但利息隨著債務增加到一定程度時,麻煩就來了。

因此沒有一個政府能夠把赤字預算一直玩下去。或遲或早,它會生出一個「擠壓」的效果,逼得政府擠出更多納稅人稅金,當作利息支付給公債投資人;這麼一來,政府相對可用作供其他開支的經費就減少了。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預算赤字從1960年代起才成為引人注目的問題。從那時起赤字一直在增加。1975年,美國因此付出的利息佔全美總產出的7%左右,至今仍不到15%,雖然可觀,卻還能應付。

今天怕的是照過去這種速度增加下去,不出15年,美國為赤字支付的利息就會增加一倍。再算下去,不出40年,美國奉上聯邦全部的預算也不夠支付利息。這才是預算赤字的問題所在。也因此克林頓才甘冒增稅禁忌,一上台就用盡心力要削減赤字。

問題是三千五百多億美元赤字撐起來的美國經濟,今天卻衰退如此,遑論消滅赤字。美國承受得住沒有預算赤字的經濟嗎?

目前美國經濟,沒有赤字不能活,有了赤字,照這樣增加下去也活不過40年(遠在40年前的今天停滯就徘徊不去了),處於這種兩難局面,不管誰當家都會頭痛。

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政府的產出,70%靠赤字應付,1946年,美國赤字由1940年的430億美元飛增到2,700億,增加了600%。1940年,債務佔43%的國民生產毛額,1946年佔到129%。這筆債一直沒有怎麼償還,然而到去年美國總債務在國民生產毛額中所佔比率已降到79%。這又是怎麼一回事?答案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中出現的戰爭繁榮,那時總產值增長的速度遠超過債務,結果聯邦預算中的利息負擔不斷減少,一直到1960年代完全消失。

赤字是為解決停滯的經濟出現,換句話說,美國赤字可說是經濟停滯的產物,80年代美國經濟由停滯轉向繁榮,結果是雷根時代的赤字激增。搞所謂市場經濟比美國還老的英國,去年在避諱加稅的情況下,同樣用赤字預算應急,不同的是今天國際通貨是美元而非英鎊,英國才玩那麼一點赤字,一年來英鎊匯價已劇挫五分之一以上,形勢還逼得它退出才進去一年多的歐洲匯率機制,至今仍說不准何時重返。

1930年代經濟停滯引發的大蕭條,靠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巨額戰費壓制。戰費帶來的赤字靠戰後繁榮、韓戰、越戰與冷戰,才得擺平,然而到1970年代,赤字又開始大幅增加,藉口是冷戰急劇升高。到今天冷戰雖已結束,美國赤字也累積到三千五百多億美元。不過正如前面所說,要是沒有這樣龐大的赤字頂住,美國經濟可能早已陷入1930年代的大蕭條了。這個兩難局面別說克林頓的經濟顧問沒轍,就是起凱因斯於地下,恐怕也沒有他增加公共支出的餘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