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已處在危急存亡之秋

其原因何在?其出路何在?

印鐵林
(華府華夏政略研究會秘書長)


去年(1992年)年底台灣的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主張台獨、經常街頭示威、議會打鬧的民進黨獲得大約三分之一的席次,而主政幾十年、與共產黨打打談談幾十年、以三民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國民黨,卻受到重大挫敗,雖仍為多數,但黨中「主流派」(稱為當權派更為正確)與「非主流派」交相指謫,思想與立場明顯對立,前者主張台灣應徹底「本土化」,在中國統一問題上,口頭上贊成,實質上盡量搞「一中一台」,或「獨立的台灣 - 中華民國」(簡稱「獨台」),後者則主張應以全中國為依歸,不能放棄國家的認同與法統,對大陸交往,持較積極的態度。二者針鋒相對,實際是水火不容的路線鬥爭,很明顯地國民黨分裂了。在後冷戰時代的中國的振興與統一的大業中,台灣正處在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在台灣的國民黨卻面對民進黨的衝擊,而處在「統一乎」或「獨台乎」或「台獨乎」的嚴重分裂之十字路口上。

這次選舉的結果,不過是水面的浪花,水底暗潮洶湧,其來有自。在國際冷戰的新世界局勢中,在中國大陸的巨大改革之前,台灣的國民黨卻拿不出明確有見識、有膽略的主張,對大陸一味拖延,對島內只是彷徨,民進黨的坐大自是必然的結果,國民黨的領導力與影響力正在迅速消亡之中。

國民黨力量的迅速衰退,與其分裂成「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可說互為因果,有相互促進、惡性循環的關係。「主流派」的「本土化」與「獨台」主張,與民進黨本質上已無差別,這幾年,白臉、黑臉,頗為成功,使仍以中國為依歸,抱持傳統中國國民黨思想的「非主流派」只能孤軍奮戰。

在政局上,最後力量堡壘的郝柏村最近也被迫辭去行政院長,「非主流派」在政府中可說完全失敗了。其成員尚未能作出強力的整合,思想上亦未提出創造性的切實可行的理論主張,國民黨確實已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它將來有可能褪變成「台灣國民黨」,空有「國民黨」之名,其思想主張將與民進黨基本一致,在台灣島內互爭權力,而對即將到來的中華民族大時代,或者視而不見,或者甚至加以破壞,國民黨成功的「台灣經驗」也就成了歷史的笑話--也成了歷史的悲劇。

國民黨危亡的原因何在

國民黨於1949年因為在大陸失敗而退守台灣,是時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冷戰已經開始,接著韓戰爆發,冷戰雙方的鴻溝就劃在台灣海峽了。國民黨在台灣充份利用了這個局勢,對島內可說取得了絕對控制權,高度發展了教育與經濟,這就是所謂的「台灣經驗」,國民黨幾十年在台灣的絕對力量與成就,怎麼會在李登輝當總統三年之後,就處在危急存亡的關頭?這不是偶然的,是有根本性的內在的因素有以致之。下面試就這些因素加以分析。

一、國民黨失去了對整個中國有所貢獻的理想,失去了對中國歷史的責任感,一意著眼於偏安台灣,這是國民黨今天處在危亡關頭的最根本原因。此實肇始於蔣經國主政期間。蔣經國主政後,國際上正逢中美聯合以抗蘇的時代,美國並於1979年正式與中國大陸建交,國際風雲似乎對台灣極為不利,不利卻對台灣生存的根本並無危害,台灣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

在這種國際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大小環境下,台灣分離主義的台獨力量是最容易滋長的,而這也是美國暗地裡想輔助的力量--順便一提--美國對台獨的真正立場是: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棄之。當時有歷史與戰略眼光的人應可以看到:在蔣經國主政時期,主要應該是防台獨,徹底的在思想上、理論上、以及實際的法律上反台獨、鎮壓台獨,只有控制及消滅了台獨,國民黨才有與中共共謀中國前途,談判統一大業的地位與可能性,如果國民黨連台獨都無法控制,則將在與中共接觸之前即傾覆於台灣--即本文所談的「生死存亡」的關頭。

蔣經國在這個關鍵時期,主要提「本土化」及「民主化」。「本土化」與「民主化」是應該而自然的,但蔣卻未能把握其主要精華之一--反台獨;應該透過「本土化」與「民主化」而反台獨。蔣未見及此,使「本土化」與「民主化」徒具形式而無內容,最後反為分離主義的台獨所利用,使人浩歎一個歷史人物的才具見識之不足。蔣經國去世以後,台灣當局乃全力搞「本土化」,製造「台灣人」「外省人」隔膜--所謂省籍情結,進一步搞偏安的意識型態,提倡「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獨台」論。

二、對台獨分離主義運動的認識不足,「本土化」、「民主化」與「台獨」的混淆。此就第一點引伸論之。台獨運動是與國際環境息息相關的,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美國與北京建立全面外交關係而搞「聯華制蘇」,此時台獨最易煽動人心,因為感到政府的威信降低,於是「你不成器、丟人,我當然反你」。怎麼反?台獨不是現成地在旁邊。

此時搞「本土化」「民主化」就應該徹底地消除省籍情結,清清楚楚地告訴台灣人民中國的歷史是什麼?現在國際環境如何?台灣對中國的未來應該參與貢獻,「本土化」的意義是本省人與外省人都是中國人,對未來中國的責任地位是一樣的,「民主化」的意義是消除獨裁法西斯,充分發揚人民的政治權力,同時勵行法治。

在這種作法之下,人民自然會堅決反對台獨。但是蔣後,台灣當局的主要手法是用「本土化」以打擊外省人,藉「民主化」以助長民進黨台獨力量,並引進洋台獨(放洋多年的海外台獨),以正式表示台獨可以接納,如此「本土化」「民主化」與「台獨」遂混淆不清,今天台灣的局面真可說是自然的結果了。

三、對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新局勢,中國大陸的巨變,以及中華民族的重開盛世的契機未有深刻的認識。甚至有錯誤以至於相反的解釋。後冷戰的世界格局的基本特點是:兩霸超強的勢力消退,蘇聯更形解體,俄國的復興需要較長的時間,世界權力中心由兩極走向多元,經濟發展成為世界戰略競爭的主要方面;中國隨著兩超強力量的消退,尤其蘇聯的解體而同時從二者制約中解放出來,同時大搞政經改革,國力迅速增強,中華民族再開盛世的契機已經明顯地出現了。

在這種局面下,外國勢力愈感光陰之緊迫,時機之不再,愈會急於支持分裂主義的台獨;台獨份子本身在外人慫恿之下,極易將後冷戰時代解釋為獨強統治世界,而台獨是獨強的寵兒;而世界多元的新戰略局面,以及由於蘇聯解體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地緣政治的能量,台獨份子們只好視而不見了。

在這種情勢之下,國民黨當局明顯地只有兩條路線可走:一條就是台獨路線(包括「獨台」路線,因為「獨台」路線本質上亦為台獨,只是加點裝飾,一種過渡的作法而已),一條就是抱持全中國為依歸的理想,走貢獻於中華民族的統一路線。除此之外,根本不存在第三條路線。

這幾年國民黨當局對國家認同問題故意含混不清,對台獨姑息縱容,對大陸的三通政策,應之以「三不」的鴕鳥政策。大陸發生大水災,台灣當局擁有世界上最多現金,卻對同胞不伸手援助,「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國民黨現已久不提此說法),「以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的說辭再也無人相信了,道理很簡單:如果國民黨希望中國統一,大陸水災是天賜國民黨良機,可以其巨大財力援助大陸災區,對大陸人民的觀感,對共產黨的影響,對島內人民反對台獨的力量,對在國際上道義形象的提高,在在都有百利而無一害。國民黨不此之圖,卻視中國大陸比外國還疏遠,不聞不問,其自賤而就台獨心態真是昭然若揭(最後作極小數目的消極捐款,還是由於立法委員丁守中的建議促成,非國民黨之推動)。

四、對大陸和平統一的號召及三通的建議,反應保守,處處被動。國民黨當局對中共自1979年以來的和平統一的號召,最初應之以不談判、不妥協、不接觸的三不政策,後來開放赴大陸探親,後來更發展成各種領域的有限交流及核准赴大陸投資,以及間接貿易等等,似乎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謹慎行動,然而衡諸近幾年國際、大陸以及台灣本身的急劇變化,國民黨當局的作法完全是被動而拘謹的,被時代拖著跑,毫無開創性的大手筆。如此當然不能打破困局,只有在外受中共和平統一氣勢的壓力,內為民進黨打鬧糾纏而疲於奔命之下,而自我消亡,最後當淪為民進黨第二的「台灣國民黨」。

未來統獨鬥爭的焦點

自從郝柏村被迫辭去行政院長後,抱持以全中國為依歸的傳統的國民黨可說已全部退出政府的機構了,有高度「獨台」、「一中一台」、甚至「台獨」思想的潛在的「台灣國民黨」已完全把持了政權。他們下一步要作什麼?他們的目標何在?下面作一簡略的分析。

李登輝主政後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憲政改革」。重新改選國大代表及立法委員已經完成了。去年討論的修改憲法關於總統如何產生--間接選舉還是直接選舉--的問題,由於爭辯激烈未存定案而擱置。修憲問題必然是下一個目標。

修憲是走向「獨台」的重要條件,其原因在於:第一,廢棄過去以全國為基礎的憲法,就表示放棄以全國為依歸的理念;第二,廢棄過去以孫中山的五權憲法思想為基礎的憲法,就表示不再尊崇孫中山的思想為國民黨的理論,割斷台灣與這位偉大革命家思想家的精神聯繫,因為孫中山的思想境界與歷史地位與「獨台」是水火不相容的;第三,搞成直選總統,繫於利用「省籍情結」而進一步搞「獨台」的「本土化」;第四,總統既直接選舉,必要時容易搞「公民投票」「住民自決」等花樣,也容易與外國勢力相唱和;第五,因為台灣制定了新的憲法,當然必要時制定者也可以修改憲法中所定的國號,國旗等等。修改憲法與總統直選有這五大重要意義,相信是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台灣島內統獨派之間最重要的鬥爭焦點。未來的變化將更加迅速,國民黨將何去何從?

國民黨的前途在那裡

基於前文的分析,國民黨在外受國際環境與民族和平統一的壓力,內受民進黨發展「台獨」的困擾下,不是走向為未來中華民族作貢獻的統一之路;就是走向與民進黨合流的「獨台」,實質上「台獨」的道路。後者的道路是偏安的,甚至是違反民族利益的可恥的道路,最終是會失敗的。

因此,國民黨今天必須拿出智慧與勇氣,懸崖勒馬,扭轉方向,堅決走為未來中國作出貢獻的統一之路。

台灣的經濟力量,國民黨孫中山的政治憲政理念以及以社會主義為精神的民生主義,都可以與改革開放、進步發展的中國大陸謀求合作,共建中國。

謀求合作,並非投降,謀求合作,更不會被吃掉。堂堂正正,誠懇堅決地為全中國、為中華民族前途披肝瀝膽,努力奮鬥,如此必然提高台灣的地位,受到台灣人民的擁護。

不要忘了:民進黨制定「台獨」黨綱競選國大代表,結果慘敗,因此去年底,競選立法委員時不再敢提「台獨」立場;國民黨「非主流派」高舉統一立場,在文化最高,風氣最開通的北部區大獲全勝,搞「獨台」的「主流派」卻全軍盡墨。台灣人民教育水平很高,嘩眾最終未必能取寵,而人民的眼睛雪亮。尤其後冷戰時代,中華民族重開盛世的契機已經來臨,處在危急存亡之秋的國民黨的前途在於與中共共建中國--筆者倡議:國民黨應盡快主動提出與中共開「建國會議」,如此,能有貢獻於國家,方能挽救自己於危亡。

1993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