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爭,並未因郝內閣下台而稍平息,新國民黨連線(下稱「新連線」)要另立政團,雖然登記會遇阻是預料中事;但國民黨內部之分裂,顯然絕不是新連線組黨受阻就能解決的。本文希望從一個政治學從業員角度來置評,對事不對人,立場無褒貶之意。一般比較政治學,對政黨分裂並沒有理論可循,對於由兩黨變多數黨,也只是說它與選舉制度有關,現行選舉制度既然未有改動,所以,從學理上來說,應該沒有走向多黨制的問題,故新連線要單獨組黨,從學理來看,不應該視為台灣由兩黨變為多黨的問題,而是應該當作國民黨內部分裂來對待。
為何國民黨會分裂?
論理,國民黨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擁有廣大資源,歷經連續執政數十載,是個泰山崩於前而能屹立不動之大黨,沒有任何理由會有黨員要悻悻求去,除非,在三種情況之下:(一)基於意識形態分歧之不可挽救;(二)現有不滿此種黨內分歧的黨員(尤其是優秀黨員),覺得在可見之未來,絕無法克服黨中樞之歧見,更無望能糾正該黨之大政方針,而大環境又是險惡叢生,因此唯有脫黨立新,不足以追求他們的政治信念;(三)現有之黨中央,對這些持異議的少數人,無論在選舉上、或在權力分配(或曰「分贓」)上,均不能發生「黨蔭」作用,所以更促使這些黨員之相背無悖。
這三項「除非」,偏偏在目前國民黨身上出現了。第一,在意識形態上,國民黨內部發生了不可彌補的統、獨之爭,與由此而來的很多歧見,正如翁啟元、印鐵林兩位先生為文所說:「現在的『主流派』……不惜改變國體,背棄三民主義的理想……和反對黨合作……打擊忠貞的黨員」(見《海峽評論》,第27期84頁),第二,現在新連線黨員,由於秉持中山先生理想、又堅決反對分裂國土,徒覺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已無法與黨中樞溝通理喻,而認為留在黨內已不能維護中國國民黨之基本信仰與理念。第三,去年年底立委選舉已證明,諸如趙少康、王建煊諸人竟然(未經黨提名或贊助)自行參選,而分別以全省、全台北市最高票當選,顯然證明:一方面國民黨對他們既起不了任何「黨蔭」作用,也起不了「黨紀」作用。而另一方面,趙、王諸公已不需奢盼國民黨之「黨蔭」,甚或可以說,與國民黨保持相當距離,反而更能得到選民寵愛。
另立新黨用意何在?
從某個角度來看,新連線成員留在國民黨內,豈不更能達到由黨內再造之功用?但是,由於上述三項的「除非」,均在黨內出現了,難怪新連線乃有創立新同盟會之舉,其所標立之「16字訣」(驅逐獨台、推翻獨裁、打倒金權、平均地權),充分流露了其熱愛黨、國之忱,從這16六字訣,可以看出新連線諸公要創新黨之心情,是模擬當初中山先生首創興中會時的心情,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挽回國民黨可能淪為「台灣國民黨」之厄運。仔細揣摩,隱約可見新連線有兩點理性考慮:(一)要藉此戲劇性舉動,來向國民黨黨魁表示抗議:因仍存盼其回心轉意,昨非今是之希望;(二)同時要成立一個足以延伸「中國國民黨」正統之替代政團,以維護中華民族之整體性,達到黨內外民主一致、及全民安樂均富之理想。
其實,這兩個目的,犯有重複之嫌,因為:第一,如果以脫黨來對國民黨黨魁表示抗議生效了,設如國民黨因而改弦更張,從此不行歪路;新連線諸公要挽救黨之厄運也因此達到了,那麼他們豈不因此而不需另立門戶了?第二,如果新連線另組政團,的確有信心能藉此產生一個中國國民黨之最好替身,那麼,在那種情況下,現在的國民黨走不走回歸路,不是也沒有需要了?仔細推敲,恐怕其中還有另一種考慮,茲試述之:
如果從去年立委選舉,到最近政爭能結出教訓的話,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一)國民黨對台灣政局的掌握,似已相當成問題;(二)尤其是最近倒郝政爭以來,一般選民對國民黨的信心似已大打折扣。先談國民黨對政局失控一則。
早在去年以前,國民黨秘書階層鬧頃軋時,就有高人曾預言:「國民黨黨內僅有一宋(時選)、一關(中)懂得輔選事宜;今宋公退休,關中被讒,國民黨休矣!」果然,去年年底選舉,未得國民黨提名/認可的某些黨員,自行參選(還包括因黨內自相頃軋受連累的翁大銘),竟然一個個高票當選。相反地,集思會成員除一人外全軍覆沒。金門也爆出冷門:自行參選的陳清寶反而擊敗了黨提名的吳成典。再加今年初澎湖縣長補選,一向是國民黨的鐵票區也被反對黨輕易攻破。
再談倒郝政爭以後,一般選民對國民黨的估價大跌。
據《聯合晚報》3月7日報導,由多位國代組成的國會論政會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總共六成民眾已不看好國民黨;逾三成認為三年內國民黨相關人士,譬如主席、秘書長,應該辭職以表示對目前一切窘境負責。同時,民進黨受了去年及最近澎湖旗開得勝之鼓舞,已積極部署,準備今年年底縣市選舉要奪下十席(即全省縣市長之半數)。據稱這是該黨之「實質執政」策略。無巧不成書,國民黨3月10日中常會中,五位大老均異口同聲地痛斥黨內政策人事失當。蓋大老們對國民黨如再不改弦更張將自取滅亡,顯然皆有同感也。
深思這些發展所透露之玄機,新連線成員似乎有理由擔心國民黨之前景。如從而產生了「孤臣孽子」之心,更想為國民黨留一片餘地,乃有另立新黨以代之的決心,這也是可瞭解的。前蘇聯共產黨在戈巴契夫領導下,以為已經欣欣向榮。孰料因未察暗流湧進,最後落得全黨覆沒。雖然台灣的情勢不一樣,國民黨也非蘇共。但,如果統獨之爭繼續擴大,黨內分歧繼續惡化,則他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所以,如從這個角度去看,一件按常情似乎不可理喻的事情,發生了。為何新連線諸公顯示了如此之迫切感,也可以理解了。
另立新國民黨之後果是什麼?
要談後果,本來不是科學的範疇。本人也非星象家。故只能按現在所能見到的因素,來邏輯推理。假定新國民黨連線政團順利組黨成功,我們對未來台灣政局可以作如下的短程及長程的分析。
首先,短程來說,第一,如果新黨不能立刻站住,不能吸收更多黨員;它的成員如僅限於向內政部登記的六位立委,那麼這個新黨勢必有名無實。其影響也將限於立法院,與沒有成立新黨無何兩樣。第二,相反地,如果新黨能立刻踏實站穩,則逐漸會有群眾。最先參加的黨員大概是來自大專知識分子、當初救國團培養出來的幹部、與「反共愛國聯盟」成員。以後參加的將會來自社會其他階層、尤其反對國家分裂的人士。如有這樣局面,在短期(約三至五年)台灣最可能出現一個三大黨之現象:國民黨,新連線黨(姑且用此名),與民進黨。假如立法院帶頭的打鬥文化還繼續的話,那台灣的政治生活將會更熱鬧、緊張、香艷、刺激。
再說長期發展。因為一旦新連線黨成立,以一個國民黨的忠誠反對黨姿態出現,勢將搶了民進黨很多鏡頭與做秀的機會;再加基本上有統獨政策之衝突,民進黨有理由會認為此新連線黨才是它的頭號政敵。有很大可能,反而促使了民進黨更加趨向剩下來的軀殼國民黨。而如果在台獨與獨台問題上雙方可以協調,則民進黨勢必要盡全力拉攏這軀殼國民黨,共同攜手對付新連線黨,將之鬥臭鬥垮,方為之快。
而新國民黨連線,為了自救,一定要更積極擴充自己的黨翼。假定該新黨已經熬過了最艱苦的頭三到五年考驗,這時將是該黨最能吸收群眾的時機。因為第一,經過了三到五年時光已證明新黨站住了陣腳。而且民進黨與軀殼國民黨公開「狼狽為奸」(如上述)已證據確鑿。則台灣88-94%不贊成台獨(抑獨台)的民眾,很多將是新連線所能爭取的對象。第二,本來,在兩、三年前,國民黨廣大黨員中,據宋楚瑜秘書長報告,就已有90萬人失蹤(未與黨聯繫)了。可見脫黨的黨員數目之廣,已非虛構。這些脫黨的國民黨員,凡是因為反對黨中央政策的,只要新連線表現真正秉承中山先生思想、維護中華民族全民利益,那都可能成為新連線的群眾。當然,國民黨原先忠誠的黨員中,也會因原黨分裂而起變化。很可能也會有人背棄軀殼的國民黨,而向新黨歸隊(只要它真能做到是正統中國國民黨的代替黨的話)。
假如,這兩點又不幸言中的話(本人以往分析關鍵問題常常是不幸言中,故曰「又」),那麼新連線很可能成為未來台灣之最大政黨,而與它對抗將是民進黨與軀殼國民黨之聯盟,如能維持這個局面,它將有可能成為台灣的持續執政黨,一如1988年以前國民黨,持久而不衰,再若在該黨領導之下,台獨之風不得逞而逐漸畏縮,則台灣退可以維持長久康泰寧靜之局面;進則可以將台灣三民主義之成功經驗推廣到大陸,甚而統一在中華民國旗幟之下。
當然,這一切結論,都是建築在上述的一連串假定之上。如果兌現的話,是因為所提的假定存在。另外一個最大的假定先決條件,當然還是台灣的選民氣候。從去年立委選舉中,選民唾棄金權政治(凡財團支持的金牛候選人均紛紛中箭落馬)之表現。台灣今日選民之氣候已屆成熟,足以明察是非、善惡、故大的政治氣候已存在,其餘的就看新連線黨自己爭氣與否了。
歇後語
稿子寫妥後,才獲悉新連線赴高雄舉行演講會,遭暴力挑釁,本人的反應是:雖然這是很不幸,但也是應該可預料到的。上面所說新連線遠景看好(當然中間至少要經過三、五年考驗時期)。所以應該可預料到那慣於攻下三路的人,會不擇手段地給於打擊、阻擾,不過,台灣的選民氣候成熟,已如上述。就如去年選舉中證實了選民毅然反金權政治一樣,目前頑固反對勢力越是耍「零和遊戲」(搞個你死我活),越將引起公憤。廣大的老百姓勢將更強烈擁戴眼見被人暗算的新連線黨。因為,新黨尚未萌芽就發生了政治「暗算,」老百姓會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如果在一般人心目中,認為某些新連線發起人已淪為「先烈。」這將更確切地讓老百性深切感受到台灣目前政壇的問題,比原先想像還更黑暗;更證明了非有新生力量無法剷除這黑暗勢力。質此故,會有更多人因反感而要排長隊報名參加新連線的陣容。所謂公憤難犯。學理上也有所謂「先烈症候群。」(martyr syndrome),此之謂歟!◆
社論
中國與世界
白樂崎與兩岸關係
台灣政情
海峽講台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