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獨台與台灣

馮啟人
(東海大學法學院院長)


春回大地,充滿生機﹖

戒嚴解除後的短短幾年裡,在「經濟奇蹟」的基礎上,台灣以奇速的步伐,進行了政治上空前的改革,政府在結構上的演變,即使不是瞬息萬變,倒也令人看得眼花撩亂。「萬年國會」的消失,「黨禁、報禁」之解除,國統綱領的制定,一時間有如春回大地,美麗島上充滿了生機。「誰上」、「誰下」,「誰進」、「誰出」,報紙上每天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消息,有延續不斷「且聽下回(中常會)分解」的期待。

升斗小民對這些新聞雖談不上「屏息以待」,倒也不失為茶餘飯後的題材。台灣是個經濟繁榮的社會,但貧富不均的現象、公共設施之不足是十分明顯的現象。一擲萬金的宴席及KTV等充斥街頭。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但在這些繁華的生活下,卻蘊藏著令人憂心的焦灼與等待。

衡諸物質以外的生活品質,這是一個有錢的國家,(但中央政府債務亦達3,761億,占歲出總額之65%,到了以債養債之地步)。卻過著窮人的生活。政壇上在一陣殺戮之後,新的強人與蔣氏父子實難分軒輊。所不同的是蔣氏當年面臨政治生命存續的問題,大權一把抓是救亡圖存不可缺之方法。當今李總統在承平時代前途似錦。

在不絕如縷的政治演變裡,具有既深且遠後果的,莫過於國家認同及台灣前途的問題。此一課題又免不了有「情緒性的,歷史情結的,期望的,現實的」見解。

「台獨」原是「只能做,不能講」的政治訴求。但自李登輝總統扶正,宋(省)主席護駕李主席之後,再挾持第二屆國民大會的民意正式登基。自此「民主」的腳步便扶遙直上。流亡美日的所謂「異議份子」,先後登上了改革的快車還鄉就位。既無需過去那種苦心規劃「闖關」的必要,政府也不必出動鎮暴警察到中正機場擋駕。更有建立良好國際形象的副作用。民進黨人直呼李總統英明(黃信介語)、偉大(黃玉嬌語),不是沒有道理的。過去二年來我繪藍圖你營造。這種朝野二黨合作無間的精神,帶來了台灣政治上的祥和戾氣。民進黨宣佈:「下屆總統直選,可以支持這一個(民進黨)半個(國民黨)黨主席」,原是順理成章之事。

「兩個中國,也無不可」

其實關心台灣政情的人所引以為憂的不應是下屆總統誰屬,或年底縣市長選舉兩黨是否將平分秋色。鑒於自去年年底立委選舉後,民進黨黨員之成長在短短四個月裡已增加了19%,如果「政治民主化」果是我們想走的路,一個強大的在野黨應是樂觀其成的事。過去一段漫長的日子裡,民進黨的精英份子,能以犧牲小我的精神,前仆後繼的勇氣去創造一個政治上理想的天空,十分令人敬佩。他們的「民族自決」訴求是能令人理解的。不管是「法理上」或「事實上」的台獨,都是無人能力挽的狂瀾。相對地,如果這只是一股激情,則亦非民進黨人能把這陣陣漣漪釀成巨浪。令人不齒的倒是飽受強權宰割,歷經逾一世紀半的喪權辱國這些血淋淋的史實之後,我們的既得利益者階級,竟能面對海峽兩岸兄弟鬩牆之爭背後的大黑手視若無睹,大言不慚地說:「兩個中國,也無不可」(見《聯合報》3月6日)這些喪心病狂的獨台份子,才是當代真正的吳三桂!你能為新國民黨連線揭竿而起感到驚奇嗎?有什麼比「驅逐獨台,推翻獨裁,打倒金權,平均地權」更為動聽之政治訴求?

台灣奉美國為宗主國由來已久。這些可恥的獨台份子挾洋人以自重。雖讀過洋文,卻看不懂蟹行文。《紐約時報》明目張膽地要「拆散中國」BREAKING CHINA APART(見1991年11月18日Leslie Gelb專欄),他們卻沾沾自喜暗中配合搞兩個中國。加上留學美國的民運份子推波助瀾。山姆叔對他們善盡照顧之責。數以百萬計的基金讓他們個個有獎(學金),安心讀書,兩者異曲同工地一唱一和,偶而還在台灣串連共譜民主政治。三年半前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共以鎮暴方式對付學生,其正確性固有待商榷。但令我警覺的還是美國在我國境內遍設的幾十個工站接運民運領袖離開中國,其「人道」精神與動機,即令智障兒童也難以置信。

做美國老大哥的馬前卒

獨台的終極目標當然是讓台灣問題國際化。美國在無法隔夜之間拋棄中美關係基礎的三個公報之下,國府要拓展「務實外交」,或「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雙重承認,當然樂觀其成。《紐約時報》的巨幅「誠徵朋友」廣告,昭告世人漢賊從此可以兩立。六年國建大餅亦已上市,散財童子的角色也讓我們盡了國際義務,招數繁多,但仁盡義至之後仍不見國際友人紛至沓來的景象。

這些猛藥並沒有令我們的外交略有起色。外交才子們忍辱負重地扛著「抗議中」的牌子去參加國際會議(「抗議外交」應屬千古奇談)。而「台澎金馬」這個政治實體既不能登堂入室地讓我們重返聯合國,「參與聯合國」總可以罷?外交部的決策小組已有秘方,外交部長躇躊滿志地要國人「不要用一中一台四字來形容這複雜的觀念。」讓我們慎重地評估「美國老大哥」的長遠利益及動向再說罷!除此之外大批的「新飛機馬上就來了」,台灣的安全已固若金湯。何況美國在新的太平洋世紀裡要扮演唯一的強權(過去二年美國《外交季刊》一再強調美國此種雄心)。馬前卒的角色少不了台灣一份。

但台灣今日面臨的問題絕不是中共的威脅。(總統府新發言人僕僕風塵自英國回來之後不是說過:「中共對台用武,才是笨蛋」。)而是島內脆弱的心理經不起海峽上的風吹草動,以及我們先天不足(人力、資源、市場)的條件。

三尺之軀,即使健身有術也只能在小角落裡一顯威風。但置身若大的世界大舞台,便顯得滄海一粟而十分單薄。經濟的繁榮,並不足為台灣帶來心理的安全感。因此我們期望過「蘇東波」之出現,也曾希望「我出錢,你出力」的東南亞集體安全體系的建立。但從字面來看,此一構想卻十分光怪陸離。為果台海風雲戰起,東南亞的小朋友,那一個能乘風破浪,從天而降來解我之圍。何況在法理上我們還只是妾身未明的政治實體而已。這種處境很容易使我們沉醉在「幻想」中以求解脫。只消美國的一絲關愛的眼神(如買F-16,我們要C、D,他們只給A、B),我們便喜不自勝,腦子裡為自己開出一條康莊大道與燦爛前景。我們這一盤散沙仰人鼻息久了,美國因此能夠讓「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並存,藕斷絲連,戰後的幾個分裂國家,那一個能讓美國如此地佔盡便宜?

美國仍需爭取中共

可悲的獨台份子也是個標準的駝鳥。在我們繼續期盼外交上能峰迴路轉之際,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柱石--大西洋委員會在3月8日公佈了他們經過二年多集體研究的政策報告:十字路口上的中美關係。這份白紙黑字的文件帶來非常明確的信息:美國在後冷戰時期,因為雙方的平行利益,仍須爭取中共的合作;中共基於地緣政治因素,對亞洲區域性問題之解決,具有一定之影響力,因此美國在台海兩岸之間不作調解人;不願也無力支持台灣在法理上之獨立,並將盡力阻止此一情勢之發展。此固與李潔明之流的「主權過時論」大相逕庭(過去二年美國半官方發表類此暗藏玄機的言論也時有所聞)。但我總認為李集團不過是狂犬吠日(請看《海峽評論》27期美國現任國務卿羅德之《中國還是非常重要的夥伴一文》),此中有許多現實因素,讓美國不得不考慮中共得罪不起。

蘇聯大帝國解體後,冷戰落幕,「中國牌」隨之消失。但在國際新秩序之下,諸如武器擴散之防止,地區性之安全,聯合國之運作,皆有賴中共之共識與合作。中共在遠東與中東兩地區,要做會損害美國利益的事真是易如反掌。由於世界權力結構之改變,已邁入一個水平的合作關係,加上技術之迅速擴展,互相依賴的世界經濟之興起,「超級強國」已是明日黃花之名詞,美國已失去二次世界大戰後那種無可置疑的優越地位。新的太平洋世紀將是合則兩利,分則兩蒙其害的局面。

美國能不正視具有一星兩彈,奧運裡摘金牌,經濟成長率大於他三倍的中國嗎?無怪乎西方國家要作出「中國威脅論」這等危言聳聽的哀鳴。「威脅」有待商榷,中國史上的鼎盛時代,從未建立過一個「日不落」帝國。但如《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去年冬季號所云:「經濟成功,公元2010年,將有一個自信之中國,覺得沒有與美國合作之必要……」這才是美國真正的隱憂。因為中共的軍事力量必然隨著經濟之發展而日益雄厚,這一股力量將使美國因蘇聯之解體而想「爭取最後時機」(尼克遜總統1991年出版之Seize the Last Moment)變為夢幻!

巨人與小龍結合

處於世紀轉捩點的海峽兩岸,應如何攜手共同建立一個揚眉吐氣的中國﹖高希均教授在去年12月號的《遠見》雜誌裡曾提出一個動人心弦的口號:「巨人與小龍的結合」。

這篇文章以過去14年中共的改革動力,以統計數字證明中國已進入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最大規模的經濟轉型。如果中共能維持14年來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則20年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實體,超英趕美已非海市蜃樓,而是一股不可遏止的趨勢。

按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專家桑摩斯的估計,如果大陸的人均國民總額能趕上今日台灣的水平,則中共的經濟實力將超過所有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的總和。以目前台灣之富,中共之強,兩岸攜手合作必能為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這才是我們應該「爭取的最後時機」。

千秋大業的統一政策,有賴於我們「英明、偉大」的領導,拿出大智大勇的魄力來推動。可是自邱、焦二將進入海基會、陸委會之後,立即放話:「國統綱領近程階段應延長,以免兩岸關係發展過速」。「三不政策」,「台灣共和國」即使成功,也不會浪費筆墨來讓獨台份子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