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中華共和國(ROC)」或「台灣共和國(ROT)」?

試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之更改

俞劍鴻
(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就嘗試著以政治或軍事,或二者同時使用的手段,企圖消滅在台灣的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ROC]〕。然而,由於主、客觀的情勢有時對它有利,有時對它不利,北京方面一直沒有能夠統治台灣地區。可想而知,鄧小平和他的接班人都非常渴望中國的再統一。在這種渴望的心理下,作者認為,只要在中共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做一個簡單的改變,將產生如下影響:粉碎那些想要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台獨人士的夢想;對於那些已喪失意志去幫助大陸地區快速改進大陸現況的人,可強迫他們明白一個事實,亦即為了生存,他們必須重新運用他們有限的資源,以ROC贏得部分大陸同胞對他們的支持,因為這些認同他們的大陸同胞才是他們真正的盟友;能使那搞中華民國本土化(Taiwanization of the ROC)的人士瞭解,他們單單只想要擴張與其他國家的正式關係,是不會有重大突破性的發展的;〔註1〕它將給予中共內部保守派重重的一擊,因為這批人仍抱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稱不得更改的觀念。既然如此,北京方面會怎麼做呢?

北京方面的軍事選擇

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優越的軍事力量。中華民國國防部在1992年1月首次發行的報告書中證實這件事。〔註2〕最近,根據獲自中共的資料顯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計畫在20天內摧毀中華民國的海軍,20天內摧毀其空軍,40天內摧毀其陸軍。〔註3〕儘管它必須花上約四個月的時間來動員大陸沿海的軍隊。〔註4〕然而,筆者認為,中共會先嘗試封鎖台灣地區。如果這樣還不能使台灣屈服,它才會向台灣的中央山脈發射幾枚中子彈。換句話說,除非有什麼意外發生,否則它是不會使用核子武器,也不會使用傳統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因為中共一方面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另一方面卻可能一無所獲。雖然如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北京將不會使用其中任何一種方法來消滅中華民國或台獨,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它自己仍感到處於優勢的局面,並且享有多數中國人對其政權的支持。銘記此一觀念後,讓我們繼續討論下一單元。

北京方面的政治選擇

1988年1月,李登輝先生成為中華民國的總統之後,為了要在國際社會中求取生存空間,台北便開始以務實的方法來處理它與其其它國家的關係。經由承認中國分裂的事實,以及不再堅持它才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它希望盡可能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且在「自由、民主、均富」的旗幟下,繼續達成國家再統一的目標。但是,因為沒有人能確定何時且在何種條件之下完成統一,因此,有些台獨人士認為,在創建台灣共和國(Republic of Taiwan [ROT])--即使是在暫時的基礎上--對台灣地區的人民都會比較好的。這幾年來,由於執政的國民黨,對台灣獨立運動作出許多讓步或容忍,進而使得中共產生一種不安的感覺,擔心一個分裂的中國終將邁向「一中、一台」或「二個中國」的道路上。

過去,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台灣民主國。當然,建立台灣民主國的意義正好與建立台灣共和國的意義相反。前者是要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而後者卻是要脫離中國版圖。1895年,中日戰爭後,清廷與日本帝國簽訂《馬關條約》,條約中規定,中國割讓台灣與澎湖給日本帝國。雖然,台灣人民對此也曾表示強烈的反對,日本帝國仍於當年的6月佔據台北。台灣民主國也存在了幾個月,但是,最後還是被日本的武力所瓦解了。

國號更改為「中華共和國」

有跡象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藉國號的改變,以便尋求「台灣問題」在政治上的解決,也就是說,在一個不分裂的中國之內,可以暫時容忍兩個首都。〔註5〕首先是1988年8月,一位著名的華裔政治學教授熊玠,在台北由「亞洲與世界社」舉辦的演講中說,中共願意與台灣討論國號、國旗、和國歌的問題。(按熊博士早在1987年便自鄧小平本人獲得此一訊息)。〔註6〕第二,在1989年11月,也就是天安門事件不久之後,北京官方出版的一本書中透露,在中共奪取政權初期,有一派人主張使用「中華民國」國號,甚至有一些人激烈地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簡稱應該就是ROC(中華民國)。同一本書也提到,1970年10月,就在毛澤東與Edgar Snow(資深記者)的談話中說,他後悔當初沒有繼續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註7〕第三,1992年2月,中共首次剔除掉其郵票上「人民」的字樣(而這種郵票是由中共的郵政總局所發行),而直接讀作Zhong Guo You Zheng(中國郵政)。須知,這乃是一歷史性的動作,而且,可以確定的是,到目前為止,它並沒有在中國大陸上產生不良後果。第四,1992年6月,中共的副總理吳學謙在會見一群來自台灣地區的學者時,聲稱北京願意與台北談判未來中國的國號等問題,雖然他並未進一步說明是在中國統一之前,還是統一之後。〔註8〕第五,中共第十四屆代表大會中強調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願意和中國國民黨談判任何事情。

自從柏林圍牆於1989年倒塌之後,許多共產國家都紛紛放棄共產主義並自其國號剔除「人民」兩字。這其中也包括中共的鄰國,如「外蒙古共和國」這對於中共會有什麼影響?「人民」兩字又將在何時被中共剔除呢?須知剔除後,中共國號將讀為「中華共和國。(Zhong Hua Gong He Guo)」。有趣的是,它的英文版本就變成Republic of China(ROC)。這麼一來,在一個中國之內--即ROC(中華共和國或中華民國) - 將會有兩個政府:一個在北京,另一個在台北。這種說法應該可以獲得大陸上多數人的支持,因為,他們通常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為GONGHEGUO(共和國),如「共和國衛士」。然而,還有三個問題必須提出來:

一、如何說服中共保守派人士接受新國號的說法?

二、何時才宣佈名稱改變﹖

三、後冷戰時期唯一的超級強國--美國,會承認那一個中國--ROC或ROC﹖

如何說服中共

要說服中共保守派人士並不困難。第一,ROC並非是1949年已經結束的ROC,這在中共憲法的前言中已經說得很清楚。而且,當中華民國政府提出「一個中國」的內涵時,〔註9〕中共政府也重覆地說,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歷史名詞。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中華共和國並非「中華共和國革命政府(Zhong Hua Gong He Guo Ge Min Zheng Fu)」。後者是從1933年11月延續到1934年1月,而且,基本上是反先總統蔣中正的。第二,既然政權仍握在五千一百萬共產黨員的手中,中國尚且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改國號是可以獲得認同或自圓其說。換句話說,除非中國真的變成共產時,否則「人民」兩字--即共產主義的標誌--是可以暫時擱置一旁的。第三,當中國國民黨尚控制中國大陸時,那裡就曾存在著「中華蘇維埃政府」。〔註10〕雖然如此,卻仍只有一個中國,這豈不有點像北京所提的「一國兩制」模式?同理,台北應該接受其「新」政府的地位,而不是尋求成為第二個中國,或是成為新國家的首都。第四,ROC也應該包括台灣地區。目前的爭論點是,既然中共從沒有統治過台灣地區,就不能像海南島一樣,宣稱台灣也是它的海島省份。名稱改變之後,相同的爭論點就不會再被提出。第五,以ROC,北京維持其聯合國席位又可以接收台灣方面在海外的所有官方財產,易言之,台北與近30個國家的正式關係將被迫終止。第六,既然中華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是ROC,理論上,至少在一段期間之內,多數海外的中國人將逐漸會認同ROC,因為共產主義的結束,對中華民族有利。而且,如果北京持續在重要慶典推出中山先生為「Republic of China」--不論是中華民國或中華共和國--的共和國建國者,台灣就無法再主張他就是代表中山先生的正統思想。第七,外國政府也不能質疑北京究竟要使用什麼中文字來做為他的國號,即使Zhong Hua Gong He Guo可能被譯成Chinese Republic(CR)亦同,而這就好比上海公報中所用Ackonwledgement(認知或承認)的字眼一樣。最後,一旦華府方面沒有提出對ROC的承認的問題,其他的首都,諸如東京、倫敦、巴黎等,很快地都會承認中共的(ROC)。

何時宣佈更改國號

至於第二個問題,必須分三個部分來回答:(一)現在,是要趁鄧小平仍可視事,就先致台灣共和國於死地;(二)要在往後鄧小平無法視事,中共仍感到對台灣地區採取軍事行動的代價不划算;(三)在鄧小平已去會見馬克思,而台灣共和國的建立已成為事實的時候,才為了保有台灣地區之主權,更改國號。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只要中共長征元老仍可視事,更改國名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忍受由他們打下的江山,卻要變更國號的事實。然而,他們的接班人就沒有那樣的歷史包袱,甚至,他們也可能迫於客觀情勢的需要,而把名稱變更,得以政治手段來解決「台灣問題」。這與傳統孔子的思想「名不正,言不順」顯然有著密切的關係。

承認那個ROC

在這個新的權力賽局裡,華府方面在面對承認台北或北京的問題上,很明顯的,是會承認ROC的。〔註11〕在此可以提出多種原因來支持此種說法。首先,我們知道美國大使館設在北京。多年來,美國國務院的法律學者乃認為,最近數十年來,美國政府認為他的外交官是被派往一個國家服務,而不是一個政府〔註12〕,而且他也只是在他的崗位上持續工作,並在Estrada主義下〔註13〕,絲毫不會有派任問題發生。亦即,不管新政府是透過合法或非法手段取得政權。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在中國大陸仍是具有支配能力的政黨,所以,承認台灣的中華民國(ROC)將是一項嚴重的錯誤,而事實上,中華民國政府也已遷移了三次,首先是定都南京,再遷移到廣州、重慶和台北。換句話說,北京也可能會是ROC或ROC的首都。從中華民國改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革命性的,許多人,因此而流血、死亡。但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到ROC的「自願性」變更,卻不會被認為是不和平的。再從美國的觀點來看,它甚至可被詮釋為「和平演變」的一部分。於是,白宮和美國國會都能接受它。換句話說,依一般正常的程序,美國會在幾周之內就承認ROC。自1970年代來以來,就在中共口說實行社會主義,而實際卻在進行資本主義的情況下,只要他們能感受到其執政黨的地位能維持不變,則美國愈快承認ROC政府,大陸的改革者就愈能與美國朝野站在一起。第三,美國承認ROC將不至於牴觸1972年中(共)美所簽署的《上海公報》。因為,它只是再一次的確認,在國際社會上只有一個中國的事實。

對台北的含意

很明顯地,從以上的討論可知,北京改變國號將會結束台北以ROC與其他國家所建立的正式外交關係。但是,那不意味著台北就必須撤回所有的外交人員。策略性地把國號改成「ROC(Taiwan area)」,仍可以與那些承認ROC的國家,繼續有「外交上」的交往。當然,中華民國可以繼續使用像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的稱呼,以便延續其在海外的正常功能。1992年8月,據楊力宇教授的透露,中共甚至可以允許中華民國在與外國交往時使用「Taipei‧China」或「Taiwan‧China」的名稱。〔註14〕

如果中華民國的政府和人民瞭解到,美、日等國已經不再強調以承認作為政策工具,或者是,承認在國際法或外交的觀念上,其重要性早已降低,〔註15〕那麼他們就不會感受來自中共變更國號的威脅或壓力,而且也不會再沉迷於以昂貴的代價,來與其他國家交換承認。因為,凡此都將被中共誤解是朝者「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方向前進。L. Thomas Galloway的以下這段話可提醒我們這個問題:

「一個人可以在邏輯上質問,為什麼一個國家對一個幾乎沒有實質內涵觀念的承認問題,會覺得如此重要。這個答案就是,附屬於承認的重要性,有一部分係引申自傳統的包袱,而有一部分則是引申自授予合法性承認的感受。而且,因為給予或接受承認的國家都瞭解此一行動的重要性,他們就把它做為其他行動的前提,諸如持續的援助或關係正常化,而這些行動本來就是有重大意義的。」〔註16〕

總而言之,處在一個「正在縮小」的世界裡,國家之間的經濟互動是要超過外交互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華府至少也會以非正式的方式與台北往來:

「當一個國家分割成兩個界限分明的部分,而且都在各自政黨牢固的控制之下時,就可能引起新國家承認的問題。然而,排除此一問題,如果情況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被嚴明地分割,美國就應該像在Estrada主義下承認他的國家一樣,與這兩個政權各自在各個部門內維持非正式的接觸。它並且應該當眾宣佈,指出沒有一個政權可以充分控制一個國家的所有領土。而美國要與之維持非正式的接觸,目的是在保護美國的利益。」〔註17〕

就因為如此,中華民國駐美「大使」丁懋時乃能在1992年8月4日,得以對美國的國務院進行禮貌性的拜訪,而雖然這只是1979年1月1日以來的第一次。〔註18〕1992年11月美國政府內閣官員Carla Hills亦首次到訪台灣地區。

對台灣基本利益沒有影響

檢視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就能進一步地告訴我們,台灣的基本利益將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變更而有所影響。該法已在1979年4月變成美國的國內法,對台灣所代表的意義亦格外重要。

首先,該法對中華民國的認知可以很容易地被認定。條文中第十五節第二款就特別做了以下的描述:「台灣」這個字眼,在本法的要求下,包括台灣本島與澎湖,那些島上的人民,以及在那些島上所適用的法律下,創立或組織的公司和其他合格的關係企業。就1979年1月1日之前的ROC,由美國所承認在台灣的控制政權,以及任何控制政權的繼承者(這種政權包括政治上的單位和媒介)。此外,1991年10月26日,美國國務院特別聲明,該法並沒有考慮到台灣獨立的問題。

第二,「統治當局的接班人」有可能是中共。但是,當ROC不可能自願降為地方政府時,就會產生北京必須以軍事接管台灣地區的問題。不用說,台北是反對台海兩岸以普選方式來決定台灣地區未來的命運,畢竟他只有二千萬的人口。就此而言,如果控制台灣地區的接班人是中共,毫無疑問地,北京必然會迫使美國國會終止該法。當然,對美國而言,他就不再有繼續履行該國內法的正當理由,因為,屆時台灣問題就真正成為中國的內部事務。從另一方面而言,在草擬《台灣關係法》的時候,美國或中共根本就從來沒有ROC的構想。此外,美國雖然無權阻止中共主張台灣地區是ROC的一部分,但是,很明顯的是,除非中共有能力或統治過台灣地區,他才可以被稱為這個統治當局的接班人

第三,「任何統治當局接班人」也可能是台灣共和國。然而,他仍須經過嚴格的考驗,也就是說,他必須能夠確定中共會如早先所說的一樣,不會封鎖台灣,或使用中子彈來解決台灣問題。當台北只能在某個限度內嚇阻北京時,〔註19〕以台獨分子想要建立一個新的共和國來考驗,或刺激北京的決心,不僅是愚蠢,也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總之,就內政而言,ROC政府的存在是可以獲得確保。但是,他必須重新想出另一個名稱才能被世界社會所接受。以便再度出擊。此外,如果美國仍然以履《台灣關係法》做為與台灣地區交往的基礎,ROC就不必擔心獲自美國的防禦性武器來源。它的限制,是由美國與中共在1982年8月17日的公報。換句話說,台北仍可在華府與北京雙方都認可的水準下,購買到防禦性武器或在1982年8月前設計的武器。他也可以在租賃的基礎上,從美國獲得防禦性武器系統,更不用說,ROC也可以從美國購買製造先進武器的藍圖,或向其他國家,諸如法國和以色列購買武器。

結 論

在此可以提出幾個要點。首先,就像台灣民主國很快的消失了,台灣共和國即使建立了,也是沒有前途的。它將成為中共攻擊的目標。

第二,除非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改變,否則,中共不要抱持能在外交上完全孤立ROC的希望,因為至少會有一個不論大小的國家會承認ROC並且與它維持正式的關係。第三,當中共真的把他的國號改為ROC時,ROC不必緊張或憂心。那並不代表ROC的結束。在策略上,它也可以更改為其他的名稱。此外,像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仍將與它相互往來。更重要的是,只要它能與其他國家貿易,它仍將生存下來。然而,為了進一步解除來自中共的政治和軍事壓力,ROC應該想辦法讓它的政黨在大陸上運作。李總統已經說過,如果中共開放黨禁,中國國民黨將在大陸地區設置它的支部。〔註20〕除此之外,它也沒有計畫當香港和澳門,這兩個政治實體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之後,自該兩地區撤離。可以確定的是,它對於中國國民黨和其他政黨要打進中國大陸的政黨體系,並非一件不容易的事。首先,台灣地區已經變成整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的地方。換句話,中共沒有正當理由說中國國民黨是不民主的,因而藉以說中國國民黨不能在大陸上運作。第二,在中國大陸已經有很多地下政黨,他們將挑戰中共。不用說,沒有競爭就不會有進步。第三,經濟改革將會促使新的權勢中心的相繼出現。這麼一來,政治改革就無可避免了,而中國國民黨當然可以在大陸地區扮演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角色。〔註21〕

〔註1〕參拙著Island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1, 2, and 3,付印中。
〔註2〕參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部報告白皮書,台灣,國防部,民國81年1月。
〔註3〕《聯合報》。台北,民國81年6月16日,第5版。我國參謀總長劉和謙說目前中共只具備了封鎖台灣之能力。參《民眾日報》民國82年2月2日第2版。
〔註4〕《自立早報》,民國81年7月19日,第1版。
〔註5〕參拙著,發表於《南北極》。香港,1992年4月,頁51。陶百川曾提議「中華民主共和國」之國號,參《中國時報》,民國81年12月12日,第6版。
〔註6〕《聯合報》,民國77年8月8日,第1版。另參熊玠《統一方案無望乎?》《海峽評論》1992年3月,頁67-71。
〔註7〕同前註,民國78年11月9日,第4版。
〔註8〕同前註,民國81年7月1日,第2版。
〔註9〕中華民國採用「一國兩治」的方式,參Free China Journal。台北,1992年8月4日,頁1。
〔註10〕Lee C. Buchheit, Session. New Conn. Yale University, 1978 p.102。參《聯合報》民國81年7月1日,第10版。
〔註11〕除非另有說明,這一部分論點係來自L. Thomas Calloway, Recognizing Foreign Governments; The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t Research, 1978)。
〔註12〕同前註,頁150。
〔註13〕應該注意的是,Tobar或Betancourt主義的立場不同於Estrada主義。前者要激厲民主和憲法政府,並不是要承認一個經由憲法方法之外取得權力的政府,而是要舉行自由選舉和選出新的領導者。
〔註14〕《聯合報》,民國81年8月5日,第10版。
〔註15〕參Galloway〔註11〕。
〔註16〕同前註,頁11。
〔註17〕同前註,頁151。
〔註18〕《中國時報》,民國81年8月7日第4版。
〔註19〕參拙著Taipei's Deterrence Situation(s) from April to July, 1989由Richard H. Yang 編的China's Military (Kaohsiung, Sun-Yat-Sen University, distributed by the Westview Press, 1991),第五章。
〔註20〕《中央日報》,台北,民國79年5月8日,頁1。
〔註21〕例如,前行政院長李煥曾多次說過,中國國民黨不會取代中共為執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