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的旅程

紀念「傷膝鎮屠殺」一百週年

葉淺鑑


去〔1990〕年12月29日,約四百名印第安人,冒著攝氏零下31度的酷寒,在南達柯塔州傷膝谷鎮一座「百人坑」旁,悼祭百年前遭聯邦軍隊射殺的印第安人蘇族領袖「坐牛」、「巨足」及其他三百名族人,包括婦孺。

主祭人伯吉爾.「直殺」在祭典上說:「我們今天到這裡來,完成一百年前應做之事:抹乾眼淚,祭悼死者」。

在寒風呼嘯聲中,參加祭典的印第安人淌下眼淚,有的痛哭出聲。

忘恩背義的悲劇

「印第安人」並非種族之名,而是泛指美洲大陸在歐洲人抵達之前所有的原住民及其後裔。就像「亞洲人」並非種族之外,而是泛指住在亞洲的人一樣。

印第安人性格善良,愛好和平。在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之時,北美洲約有一百萬印第安人,分為六百族,構成一種以文化為中心的,組織鬆懈的邦聯。他們並不是「西部武打電影」裡描繪的野蠻人,美洲大陸也並不是哥倫布「發現」的,它並不是荒無人煙,有待「發現」的荒涼大陸。

每年11月20日美國都渡過「感恩節」。感恩節的故事,若認真追究,卻正是一個忘恩負義、無情背信悲劇開端。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逃避宗教迫害的清教徒抵達美洲,印第安人帶來南瓜和野味招待飢寒交迫的歐洲難民。難民及難民的後裔因此每年感激上帝給予他們一片豐沃而自由的樂土。清教徒們視印人為「撒旦」的使徒,對印人土地展開掠奪。1643年,殖民主義者用盡各種方式掠奪印第安人所造成的矛盾升級。新英格蘭各殖民地組成了「新英格蘭邦聯」,以軍隊武力驅趕印第安人。1669年印人包哈旦邦聯九千人在殖民者的攻擊和所帶來的疾病襲擊下銳減為兩千人。1675年「菲立普王之戰」,印第安納蘭干瑟族慘遭滅種。

華盛頓大賺其錢

17世紀到18世紀,在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爭奪北美洲的衝突裡,衝突的雙方皆將一些印第安人部族拉到己方。每一次,站在戰敗一方的印第安人,都遭到毀滅性的報復或打擊。而殖民者則相對地得到更大利益。例如,1763年,由於法國戰敗,站在法國一邊的印人遭到屠殺和驅趕,渥太華族印人領袖率眾對抗,遭到殖民地軍和英軍的合力攻擊。其後五年更進一步佔領印人土地。美國著名的開國人物喬治.華盛頓、湯瑪斯.傑弗遜和派屈里克.享利等,皆乘機組成土地出售公司,大發其財。在喬治.華盛頓的土地公司投了資的佛琴尼亞州長東默爾,1774年還親自率領殖民地軍隊攻打印第安人,佔領了現下賓州的部份土地。同年英國會一紙魁北克法案,分割了俄亥俄河流域土地。

佛羅里達的殖民者由於西班牙維護印第安人,說服麥迪遜總統1810年派兵攻下佛州東半部。次年由於殖民地多次跟印第安族訂立劃界條約而皆未遵行,蕭尼族印人酋長率族抵抗,又遭打敗。

印人傳統,視土地為神賜公有,沒有土地所有權概念。因此白人所脅迫簽訂的一些條約奪了他們農牧權,他們不瞭解。其他的劃疆界條約,雖當時本屬國際法性質,但殖民者事後毀約不遵,條約亦無執行效力。印人傳統,言須有信,對此行為自然憤怒,然殖民者認為「強權即正義」,毀約後再出兵攻擊,循環不絕。

「死亡行軍」

美國獨立後,在買賣所佔印第安人土地中大賺其錢的美國「國父」華盛頓,曾對國會說過:「我們現在比印第安諸國更為開化,更為強大,應為了我們的榮譽而仁慈地甚或慷慨地對待他們」。他1801年也曾對印第安人表示:「我們認為,我們跟紅種人同胞是團結在一個大家庭裡,……我們現在是你們(印第安人)的父執輩,你們不要因(現下的)變化而迷失」。但美政府並未「仁慈地甚或慷慨地」對待印第安人。例如,1827年,殖民政府取消印人在喬治亞州的土地所有權。克里克斯族只有交出土地,等候遷徙。但契洛奇族宣佈立憲,成立獨立主權國。但由於次年在契洛奇國境內發現黃金,殖民者越境採金,於是喬治亞議會宣佈白人不受契國法律的規範,並宣佈契國法律「無效」。教士沃塞斯特不平,向最高法院提出控告。著名的首席大法官馬歇爾1832年斷然裁決喬州法律管不到契國印人身上。但聯邦及喬州政府根本不理,用盡方法破壞契國政治結構,強佔其領土。國會為了殖民者利益,於1830年通過《印第安人大遷徙法》,授權總統,把所有仍在美國東岸的印第安族全迫遷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人疆土」去。於是聯邦軍隊將契落奇、克里克、巧克陶、契卡索及西米諾等部族全部集中,押解西行。該次「死亡行軍」式的大遷徙是在冬季強制執行的,大批印第安人死於途中,僅契落奇一族,便有四分之一人口死亡。印人稱此徙途為「淚之旅」。索克及弧族長「黑鷹」在密河以西遭到飢餓與災荒,率人渡河返回河東,遭殖民軍追擊,自伊里諾逃到維斯康辛,在試圖重返河西時,全族被殺於河濱,婦孺無一倖免。

條約不遵守

在貪婪驅使之下,就算是按國會立法跟印第安人簽訂的國際條約,也未獲遵守。條約上說,「只要青草仍會生長,河水未乾」,密河以西就是印第安人的國土(稱作是「永久的印第安人疆土」)。條約墨漬未乾,殖民者已朝密河以西動身掠地了。19世紀末的蘇族奧格拉拉系酋長「紅雲」曾抱怨:「他們曾向我們作過無數承諾,他們從未遵行任何一個承諾」。加州發現金礦後,在東岸的歷史重演。西部沙漠區及沿海的原住民,所謂「迪格斯」印第安人遭屠殺和驅趕,人口到1849年時已自十五萬人降為三萬人。

密河以西是大平原區。中部到北部分佈著卡曼契、謝彥、黑足、鴉及蘇等族。南部是奧塞吉、波尼等族。西南是納法荷、阿帕契等族。人口約25萬人。他們跟東岸契洛奇族以農耕為主的生活方式不同,都靠遊獵為生。自從歐洲人將馬引入美洲後,他們騎馬行獵,善於弓箭,賴獵野牛為生。在南北內戰發明連發槍炮以前,他們仍能以弓箭與聯邦騎兵隊的長槍對抗。

「殺光」政策

在1849年以前,所謂「印第安人事務局」是美陸軍管轄下的機構。軍事統治有利於掠土行動。每有衝突,不論是非,便以武力對付。1851年,國會立法終止了所謂沙漠地帶的「大保留區」。「印第安人的國土」早已邊界無存,西向殖民者人數已超過17萬人(九成是男人),現在則要進一步割取印第安人(國)疆土。終止「大保留區」政策即是通過強制性條約,將印第安人驅入一些小保留區。其他土地,皆歸殖民者所有。在這過程中,不少印人餓死或被殺。1862年,為了南北戰爭所需,美政府把大平原區聯邦軍隊撤回東岸,而由募兵代替。新軍發動對印人戰爭,持續五年之久。

1868年著名的舒曼將軍把用兵目標說得很清楚:「留在印第安人原獵區的所有印第安人,皆有敵意。若不殺光,敵意不會消失」,他說應該進行數年的「獵殺(印人)式的戰爭」。於是,在1869到1876年間,殖民軍對印人進行了兩百多次戰爭。

靠國際性條約欺騙印人之法,遭到一些人的抗議。國會1871年藉機放棄跟印人締約之法。意在打破印人政治組織與政府權威。自1778年到1871年,美國與印第安各邦一共簽訂了三百八十九個國際條約。

禁止自治

大平原區的掠地之戰進行了25年之久。以遊獵為生的大平原印第安各族犧牲慘重。1876年蘇族「坐牛」酋長所領導的「小巨角」之戰,是印人最後一次勝利。隨後在美軍攻擊下,各族被驅入小保留區,雖說自治,實是任印人自生自滅。動物按季遷徙,小保留區內難遊獵,加以野牛大量遭殖民者屠殺(1872年1874年,每年屠牛三百萬頭),生存難以維繫,生活陷於半饑狀態。

1887年,國會又通過道維斯法案,進一步禁止部落自治,亦禁止小保留區自治。該法並進一步將小保留區劃成一些一百六十英畝大小的農地,每家暫給一塊,25年後才正式給予所有權和公民權(1924年給予公民權)。「印第安人疆土」完全結束,印第安「國」消失。分地結果,印人所獲土地反而大減,許多農地不適於耕作。大量土地則分給殖民者。

不准獨立

在大平原區遊獵的印族每年只能在「太陽舞」節期裡與其他各族聚會。1884年,美政府禁止「太陽舞」及其他宗教式活動。1890年,處於半飢餓狀態的蘇族於保留區舉行「太陽舞」節慶。聯邦軍隊開入蘇族保留區。12月15日,蘇族德頓部落酋長「坐牛」在北達柯塔州牙德斯寨遭保留區的警察射殺。12月29日,美軍於傷膝谷包圍蘇族酋長「巨足」及其三百餘族人,強行繳械,據說一族人槍響,美軍連環炮齊射,十分鐘內,三百五十人中約三百人死亡,包括婦孺。逃離現場者亦遭追殺。這是美軍和印人最後一次「交戰」。

1973年,印第安人佔領傷膝鎮,行使「自決權」,宣佈成立「蘇族獨立國」。美軍出動,裝甲車上陣,包圍十周,射殺兩名印人,結束了為期兩個多月的「獨立」。

四百餘族滅種

從哥倫布踏上新大陸,至傷膝谷屠殺,大約四百年的時間,北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從百萬人(亦有數百萬人之說)下降為僅僅20萬人。當時的六百部族,目前僅約有205族印第安人部份存在,其他部族大致滅種。

印第安人早期獲殖民者承認為印人國家成員,並因此與殖民者間有訂條約及劃疆界等國際行為。到1924年,美國國會立法給予印第安人美國公民權之後,印第安人邦國始在法律意義下消滅,成為殖民者所建國家之成員。但印人的遭遇並未好轉。在過去,劃給印人的保留地本是荒瘠之地,印人生活始終處於半飢餓狀態。後又見保留地上發現鈾及其他礦產,出現了另一輪掠地行動,不少印第安人又於失地後流入城市,遭遇更為悲慘。1966年,國會參院一項報告承認,印第安人正處於美國「經濟階梯」的最低層。

北美洲的殖民者以所奪取的印第安人的土地、資源及所輸入的「黑奴」的勞動力,作為資本,終於建成了世界上一流超級強國。

人權何在

美政府近年「人權外交」高唱入雲。由於政治的原因,88年國會通過,以十億元補償二次大戰時囚禁六萬名美境日裔所造成的損害。但對於充當奴隸三百年之久的美國黑人,由於補償損失可能耗資四兆美元以上,問題迄今不敢多提。

印第安人所遭受的傷害損失遠甚於日裔及黑人,但沒人在乎他們三百年來的處境。

1945年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組織法明定「危害人類罪行」,包括武裝攻擊或佔領迫遷所引起的不人道行為。1948年聯合國通過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明定了「滅絕種族罪」。1968年聯合國通過的《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不適用法定時效公約》,更明文規定上述罪行「不論其犯罪日期,不適用法定時效」。不適用「法定時效」,那麼印第安人是否能「追溯既往」一下?

印第安人長期遭受的種族屠殺滅絕、武裝攻擊、佔領、迫遷、隔離,並不是發生在古代文明不化的時代,而是在近代意義的國家與國際法出現以後的時代裡。但是這些悲慘的事實,迄今並未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沒有一個國家為印第安人出來主持正義。

「坐牛」的評語

在紀念「傷膝鎮屠殺」一百週年之際,值得反思一下百年前遇害的蘇族德頓部落酋長「坐牛」的話:

「我們現在須應付另一民族,當我們祖先初逢時,他們人寡勢弱,但現在他們人眾勢強……他們所患的疾病是貪婪」。

貪婪是資本主義的特徵,是「美國精神」的一部份。美國在打完了內戰,同時大抵上完成了對北美洲的征服之後;就如美國中學教科書所說,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控制中南美洲,在亞太地區擴展。

對於殖民者而言,1890年的「傷膝鎮屠殺」是掃除障礙的「建國」過程的初步完成。但對於印第安人,這段歷史的確是一段漫長的,迄今仍未結束的「淚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