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民化與經濟規律的對決

有關台灣的兩個重要問題

李家泉
(社科院台研所資深研究員)


我是長期從事對台研究的,雖然早就離退了,但對於台灣問題的觀察和研究,從來沒有中斷。最近一個時期,經考慮再三,感到有以下兩個問題,頗值得進一步探討和關注。

一、台灣問題的一個重大變化

在最近參加的一次學習小組會上,我提出了這一個看法:過去我們總認為,台灣問題主要是美國問題,而我現並不認為是這樣,認為今日的台灣問題主要是日本問題。當然,美國也還存在相當影響。

先就美國來說,我看大體上還是奉行「一中」原則,這是包括《8.17公報》在內的三個聯合公報所明文確定的。在美國輿論中,不時有人提出,「棄台論」,廢除《與台灣關係法》,現在雖還沒有成為事實,但會是發展方向。在一些美國朋友眼裡,中美關係是大局,不可能為了一個台灣--這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而與中國大陸長期對立。過去陳水扁曾經是中美關係中的「麻煩製造者」,而今蔡英文則很可能成為中美關係中新的「麻煩製造者」,美國最終不能不排除這個障礙。

再就日本來說,為什麼我說今日的台灣問題主要是日本問題?歷史上,日本曾對台進行殖民統治達半個世紀之久,光復之後的李扁時期又對台胞進行了20年的「去中國化」教育。這個「去中國化」,本質上就是過去「皇民化」運動的繼續。老實說,現在的民進黨人士至少是「半個皇民」,李登輝是典型的代表人物,所謂「日本是祖國」,日本與台灣是「命運共同體」等,都是出自他口。李登輝和蔡英文所培養的接班人之一--蘇嘉全,現為台灣立法院負責人,最近還鼓吹日本與台灣是「夫妻關係」,應該很親密,他的親日和媚日態度是人所共知的。

鄧小平早就說過:「中美關係終究會好起來」,我很相信他的這個預言。但就日本來說,我對它改變對台態度的信心是不大的。最後就讓時間和實踐來檢驗吧!

二、經濟規律必將決定兩岸命運

人們過去通常有三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人群總是會走向有利益可圖的地方。這就是基本的經濟規律,這個規律必將決定兩岸命運。

無論過去和現在,台灣都是「淺碟子」式經濟,兩頭在外,一頭是從日本進口,一頭是向美國出口,後來則更多地轉向中國大陸出口,中間是在台灣加工。所不同的是,過去是勞力密集,後來是腦力密集和技術密集。這個密集的程度一直是在節節升高。台灣向中國大陸出口的比例,早就超過了美國,並逐漸取代了美國,這也是基本的客觀經濟規律所決定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員往來,包括觀光走動在內,也是經濟走向帶動的。

目前台灣的情況,正處在變化中。自民進黨主政,蔡英文上台以後,他們出於意識型態,即「反中」、「反陸」情節的考慮,正人為地對兩岸經貿進行限制,提出所謂「新南向」政策,並專門設置了「新南向辦公室」。然而,兩岸山水相連,利益相連,這種捨近就遠、主觀干預的作法,完全違反了客觀經濟規律,從而會引發眾怒、激化矛盾,這是很自然的。正因為這樣,現台灣眾多從事觀光業,以及其相關企業,正紛紛裁員,壓縮經營範圍,以至停產倒閉,導致失業劇增,被迫走向街頭抗議。蔡英文當局對此,很是盲然也不知所措,「新南向」變成「新難向」。然而錯上加錯是,作為高知學者,蔡沒有向經濟規律「求救」,反而一味向「深綠」或基本教義派「靠擾」或「求救」,結果將走向「死衚衕」,這是必然的。

基本教義派救得了蔡英文嗎?不可能,如果再不醒悟的話,不僅是蔡英文當局,甚至連基本教義派本身,也一樣會被洶湧澎湃的客觀經濟規律的浪花所「吞噬」。勿謂言之不預也!

2016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