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納入SDR,邁出崛起第一步

徐曙
(現任智庫資深研究人員)


一、前 言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週年的當天,人民幣正式被國際貨幣基金(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全球第一個新興經濟體貨幣被IMF用作國際交易和借貸貨幣。原先SDR貨幣籃子只有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被喻為「菁英儲備貨幣俱樂部」,這次人民幣加入後,因在貨幣籃子的佔比約11%,已成為繼美元、歐元之後第三大國際貨幣。韓國《中央日報》甚至指稱,在英國「脫歐」事件之後,歐元地位已有所下降,人民幣可望躋身世界第二大貨幣寶座,中國的貨幣終於開始崛起了!

今年3月中國大陸頒布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已明確指出將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程度,穩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人民幣資本走出去。據此,可以解讀這是中共在建黨100週年之前,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的領導班子力求在「十三五」完成的2020年之前,要讓人民幣成為可自由交換和使用的國際貨幣之目標。而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子,對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非凡意義。

二、人民幣納入SDR的進程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在2009年就已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專文,提出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建議。2010年IMF雖認為中國大陸已滿足貿易出口指標,但人民幣尚未達到可自由使用程度,所以未被納入SDR貨幣籃子。2015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首份《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為近年來該行首次使用「人民幣國際化」一詞。

緊接著,中國大陸全面衝刺納入SDR的工作,除了祭出「811」匯改,並於2015年10月24日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及中國國際支付系統上線、銀行間債券市場及外匯市場對境外主權類機構完全開放等。同年11月30日IMF終於宣佈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權重為10.92%,並將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IMF又在今年3月宣佈自2016年10月1日開始,在IMF關於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的季度調整中,除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澳元和加拿大元之外,還將納入並單獨列出人民幣。

今年6月周小川還在成都舉行的20國集團(G20)財長暨央行行長會議上公開表示,全球性金融危機已導致美元的可信度出現動搖,因此他提出要擴大SDR的使用之呼籲。今年8月世界銀行搶先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發行首筆名為「木蘭債」的SDR債券,規模為五億SDR,期限為三年,票面利率0.49%,卻有2.47倍認購,此舉有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信譽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初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其發布的公報明文表示支持擴大SDR使用之研究,如更廣泛地發佈以SDR為報告貨幣的財務和統計數據,以及發行SDR計價債券等。該公報還特別提及,已注意到近期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發行了SDR債券,並歡迎國際組織進一歩開展工作以支持本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到10月1日人民幣終於納入SDR貨幣籃子,是中國大陸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

三、人民幣納入SDR的意義

中國大陸是全球對外貿易第一大國,過去因人民幣不能在國際上通用,絕大部分的貿易活動都是以美元結算。但從2008年美國發生雷曼兄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大陸遭受到了國家性的損失風險,也因此,為避免再受到美國的經濟影響,已迅速轉向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工作。因為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上若能以人民幣結算,中國企業可避開匯率波動風險,不再承擔外匯套期保值的成本,所以在「十三五」規劃綱要才提及推動人民幣2020年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逐步將事實上與美元連動的人民幣匯率改為更加完全的浮動匯率。

如今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原本只是「中國貨幣」的人民幣就可能進一步成為國際貨幣,並成為IMF與所屬188個成員國間的貸款、還款和支付利息的貨幣選項之一。預期未來各類國際金融交易中人民幣將扮演更多的角色,如IMF要給某國發放一筆以SDR計價的貸款,其中就有一部分是人民幣,相當於把人民幣帶入這筆國際融資交易中。

然而,檢視當前國際結算的市佔率,美元幾佔四成以上,人民幣則佔不到3%,所以近幾年中國大陸不斷提高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人民幣結算比例,也有意識地要擺脫在對外貿易和投資的支付上,以及在3.5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中過度依賴美元的畸形狀態。甚至強調要擴大SDR的使用,希望帶動人民幣更加國際化,提高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其背後的戰略目的就是要改變以美元為核心的現行國際貨幣體制和秩序。

但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要彌補國際貨幣體系存在已久的依賴美元之缺陷,恐怕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二戰以來美國的經濟實力都是全球第一,美元也被視為「軸心貨幣」,其他國家在貿易往來和投資交易中大都使用美元結算,再加上美國發行的美元約有六成在各國間流動,美國始終能掌握國際貨幣制度和秩序的主導權。不過,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則樂觀認為,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人民幣,未來的重要性只會增加,也將是唯一能夠長期挑戰美元地位的貨幣,儘管貨幣市場領導者不會很快發生變化,但人民幣正朝這個目標前進,因為總有一天全球所有人都會使用人民幣。

四、人民幣納入SDR的外溢效果

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成為國際貨幣之後,必能提高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認知度和信心度,也將成為更多企業在進行國際間結算時使用的貨幣,並減少對美元的需求,甚至還可分散過度依賴美元產生的系統性風險。另方面,人民幣的擴大使用將使得中國大陸企業(包括台商)減少從事外貿、跨境投資可能面臨的匯率波動帶來之損失。

事實上,近幾年全球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包括台灣和香港)的央行,以及主權財富基金等都競相在各地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主動吸納人民幣資產,並將之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尤其隨著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成為主要的國際貨幣之一,未來人民幣將成為各國央行外匯儲備的新選擇,並將推升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外匯交易量,此一趨勢也將會持續增強。 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還將產生更大的外溢效果,其中之一就是發行SDR債券投資。基本上,投資SDR債券等同於抓一個權重即可投資五種貨幣,又可減少匯率間的波動性,誠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所宣稱的:SDR債券投資有自動分散風險的好處!預期許多大型企業也可能擴大發行SDR債券,特別是未來亞投行採用SDR結算極可能也是一個大方向,甚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會接受以人民幣為載體的資金融通,以有效防範金融、匯兌等風險,並降低交易成本。

五、台灣的因應之道

面對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將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其結果必然會與美元形成較勁局面,美中兩國貨幣矛盾也可能進一步深化,將對現階段採取「親美遠中」路線的台灣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台灣金融當局理應未雨綢繆,儘早研提應對措施,才能逢凶化吉。茲有幾項建議:

一、有鑑於兩岸經貿和投資關係緊密,以及台灣金融業擁有3,000多億人民幣的客戶存款,將來隨著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還會繼續成長,因此央行必須調整外匯儲備(即外匯存底)的幣別比例,擴增人民幣資產規模,才能與時俱進。同時,也需擴大人民幣回流機制,俾為台灣金融業創造更大利多。

二、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之後,中國大陸的資本帳將更為開放,不但會擴大到海外市場發債,也會接受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進入本國債市,而為降低和迴避國際金融波動之衝擊,陸方已與全球20多個國家或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SWAP),直接互換對方一定數量貨幣,用於雙方的商貿交易中。由於兩岸早已簽署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但推動簽署兩岸貨幣互換協議工作相對遲緩,如今更因國內政黨輪替而停擺。從長遠看,新政府理應加快步伐來完成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才能提供人民幣資產有效管理,創造兩岸互利共贏新局。

三、目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正處於「新常態」階段,加上資金外流、美國加息預期,悲觀的投資者認為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後,仍將承受貶值壓力。但樂觀的投資者卻認為,各國央行或貨幣當局反而會在其外匯儲備擴增持有人民幣,並加碼投資人民幣計價資產,至於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將進一歩增加,相應地帶動更大的資本流入,從而有助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甚至緩步上揚。也因此,政府相關部門不宜「逢中必反」,預設立場,而應客觀研析,提供真相,俾讓投資人有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