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對現實的兩岸關係尤具特殊的歷史意義。孫中山先生雖然曾經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但當時台灣是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故孫中山先生一生雖曾三次到過台灣,卻未曾治理過台灣。但對台灣人民而言,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救中國的偉大人格思想,卻鼔舞著台灣人民致力於台灣回歸祖國的武裝和非武裝「抗日運動」,故「中山精神」是我們台灣先賢從事台灣復歸祖國「抗日運動」的精神泉源與支柱。
孫中山先生一生曾來過台灣三次,分別是1900年10月-11月上旬、1913年8月、1918年6月7日,都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作為祖國近代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台灣之行,深深感動著台灣同胞。例如孫中山先生的第二次台灣行是武裝討袁失敗後,但當時台灣葫蘆墩(台中豐原)區長60歲的廖乾三,聯繫台灣士紳募得革命經費六萬元,資助孫中山(當時廖乾三富甲地方),六萬元在當時是非常大的鉅款;況且五年前的羅福星反日事件,羅福星是言明是受孫中山感召,參加革命,來台發展革命組織,驅逐在台日人,使台灣復歸中國。三年前的1915年4月,台灣發生噍吧哖小規模武裝抗日事件,但日本殖民當局披著法律外衣,藉故大肆鎮壓,公然判處866人死刑。換言之,在如此肅殺的政治氛圍下,台胞仍願捐資支助祖國革命,充分體現台灣同胞渴望內地中興及其對孫中山先生的特殊情感。
後續1920年代,「台灣文化協會」成員的台灣先賢諸君,以發達文化為名,開展日人禁忌延續中國文化的「非武裝抗日運動」,視中國大陸為祖國,日據時期日本殖民政府機密材料的《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多所記載。「台灣文化協會」領導人蔣渭水就是極端崇拜孫中山先生,是孫中山政治理念的追隨者,故被譽為「台灣的孫中山」。台灣總督府並抨擊台灣文化協會是「懷慕中國之情甚高,與中國人日益親善,期待國權恢復」,也就是期盼中國強大,能收復台灣。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生先逝世消息傳來,台灣民眾哀痛萬分。《台灣民報》發表社論《哭望天涯弔偉人》。北京大學台灣學生洪炎秋、蘇鄉雨等人以「北大台灣學生會」名義為撰寫的哀悼孫中山先生輓聯:
三百萬台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
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捨我輩其誰分擔!
14日,為哀掉孫中山先生,台北有志社召集同志舉行追悼會,當晚大雨淋漓,到會者仍有五千餘人。
斯時,賴和(後被尊為台灣新文學之父)在他為孫中山所寫的輓聯則稱:
中華革命雖告成功,依然同室操戈,一統雄心傷未達。
東亞聯盟不能實現,長使天驕跋扈,九原遺恨定難消。
1927年3月12日晚,台灣人有志者在台北舉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兩週年紀念會,聽眾仍約有四、五千人,蔣渭水會中演講時懇切的呼籲稱:「孫先生臨終時,尚連呼和平、奮鬥、救中國數十聲,希望今夜出席的人,深深接納孫先生最後的呼聲:和平、奮鬥、救中國」;是(1927年)時,有商家發行孫先生遺囑的墨條、模型,遭日警押收,其理由是「台灣是殖民地,殖民地的人,不可認孫中山為殖民地的偉人」。
那感召一代台灣同胞從事台灣復歸祖國抗日運動的「中山精神」,其核心意涵是什麼呢?簡言之,就是「振興中華、統一中國、增祖國之榮光」的民族主義。我們以事實印證,辛亥之前孫中山先生是訴諸「振興中華」的民族主義以推翻滿清。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立即提倡「合漢、滿、蒙、回、藏為一家,……以公益為當謀,增祖國之榮光」。及後軍閥割據分裂,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重心就是「統一中國」。孫中山先生於1922年8月在上海發表《孫逸仙宣言》稱「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保下來」。1924年冬,孫中山先生在神戶與日本新聞記者談話時,更是語重心長地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能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最後,為和平統一救國大計,孫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國事病逝。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畢生為救中國為實現國家統一殫精竭慮,故「振興中華、統一中國、增祖國之榮光」就是中山精神的精髓。
及至國府退遷台灣後,於1950年代在台灣實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1953年自耕地面積占全省耕地面積的百分比已增至82.9%,改變台灣農地所有權結構,使廣大台灣窮苦佃農翻身,為台灣現代經濟發展奠下基礎,那更是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理念在台灣的具體實踐。
因此,我們台灣人對孫中山先生尊敬與懷念的特殊情感,可從前面的點點滴滴歷史印證。這些都是歷史,都是抹不去的真實歷史。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前述歷史被執政者刻意選擇性的遺忘。現在島內正流行「歷史轉型正義」,我們應勇敢面對「全部的」歷史真相,並藉此機會恢復被刻意消失的歷史,恢復兩岸的共同歷史,並且將它轉型成國族高度「正義」的歷史。
歷史具有連續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續。孫中山先生的功業與思想是與我們台灣緊密相連,我們不能數典忘祖,抹煞或曲扭先人的歷史。更何況,台灣現實社會處於「中華民國」政體,不就是孫中山先生建立民國的功業?
70年前我們能從日本殘酷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回歸祖國,也是「中華民國」光復台灣。所以我們推動歷史轉型正義時,就要恢復我們台灣人失去的歷史記憶,做到真正的歷史轉型正義。
孫中山先生是我們兩岸人民共同景仰的偉人,是我們兩岸人民共同擁有的歷史記憶,也是我們台灣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山精神」精髓「振興中華、統一中國、增祖國之榮光」的核心論述,感動引領了我們一代台灣人,它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寶貴資產,是兩岸未來統一的重要國族精神支柱。
展望未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兩岸的終極統一;展望兩岸關係的未來,我們要弘揚傳承「中山精神」的精髓,體認我們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歷史本源,要心中毫無罣礙地接受並堅持「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促進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邁向統一。◆
社論
外交與國際政治
兩岸關係
大陸政經
台灣政治
孫中山誕辰與台灣光復
追悼何文德先生
海峽短評
編後
封面封裡
網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