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和平前景的困境

孫若怡
(大學教授)


2011年1-3月,原本只是單純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下台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卻引爆了敘利亞長達五年半有餘的內戰。在這場戰爭中,根據「聯合國」與《法新社》最新統計,敘國已有約30萬人死於戰場,傷者亦高達100萬人,1,100萬人則被逼逃離家園,其中平民8.6萬人在砲火中喪生;失業率激增、城鎮破敗、貨幣貶值、物價飆升和水電緊缺等的經濟凋敝景象,自是不在話下。又據2016年9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的報告,敘利亞戰火使該國經濟萎縮55%,要想恢復元氣,至少要20年,前提是年增長必須在4.5%的基礎上。

如今,敘利亞的戰亂已不再是單純的內戰,而是外部勢力深深捲入後的戰亂。這場戰爭因美國、北約、以色列、俄國、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以及「伊斯蘭國」的介入,已經成了各方勢力角逐之域;雖然,敘利亞人渴望和平,各方勢力也聲稱力求謀取和平,但是和平的曙光總是乍現旋滅,遙遙無期。

眼下敘利亞問題已然取代「以、阿衝突」,成為中東危機中的重中之重,其中俄國的出兵干預,則是近一年多來敘國局勢新發展的關鍵。

俄國出兵與和平曙光乍現

以曾為伊拉克海珊政權軍人為主要領導核心的「伊斯蘭國」,自崛起後就以極其迅猛之勢向外擴張,勢力最強之時一度曾控有幾乎敘國一半的疆域;基於對遜尼派信仰的堅持,以什葉派為核心的阿薩德政權,自然成為該組織主要攻取的目標。在以美國為首支持的反對派與「伊斯蘭國」兩相夾擊之下,大馬士革被炸得滿目瘡痍,敘利亞政府軍幾乎瀕臨瓦解。 2015年9月,俄國毅然決然出兵敘利亞。歷經五個月的空中打擊與地面作戰,俄國至少取得了五項戰略目標的成果:

1.摧毀敘利亞境內多個「伊斯蘭國」據點;

2.消滅至少2,000多名的恐怖分子;

3.為敘利亞政府軍扭轉了頹勢;

4.創造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對話條件;

5.促使政府軍和反對派達成停火協議,為談判敘利亞的衝突鋪平道路。

2016年2月22日,美、俄兩國就敘利亞衝突各方停火,最終達成協議,並定於敘利亞當地時間27日零時正式生效。敘利亞政府軍與近百個反對派武裝,均已表示接受停火協議。俄羅斯空軍也同時在提交停火申請的武裝組織地區終止軍事行動;不過,該行動並不包括「伊斯蘭國」和極端派的恐怖分子。同日,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Staffan de Mistura)在日內瓦表示,如果停火協議得到較好執行,敘利亞各派和談將於3月7日重啟。屆時,參與和談的各方代表不變、議程不變,即按照安理會有關決議要求,通過談判達成一個全面的政治解決方案,並根據《日內瓦公報》精神確定政治過渡進程。8月1日,即可達成政治過渡框架協議。

3月14日,就在敘利亞問題在日內瓦啟動「實質性會談」當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自15日開始,……俄國防部、俄軍事力量在敘利亞的任務整體已完成,……為了提高敘利亞政治進程參與者的信任水準,有助於敘利亞問題的和平解決,俄國將從敘利亞撤出主要的軍事力量。」他的這番表態明顯針對美國的批評,華府視俄國的軍事干預「為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增加難度」。

俄羅斯從敘利亞撤出的是部分兵源而非所有的基礎設施。在敘境內仍留駐約1,000名軍事人員,還保留最先進的S-400防空導彈係統、海邁米姆空軍基地和塔爾圖斯海軍基地;這些都有助於一旦局事有變,仍可便於繼續進行空中偵察和打擊。

對美、俄就敘利亞衝突達成的各方停火協議得以正式生效,雖然各方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懷疑態度,但停火首夜的27日零時,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槍炮聲消失了。「此刻的大馬士革,我聽不到戰爭。這是夢嗎?如果是,我希望永遠不要夢醒。」一個敘利亞人含淚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這樣寫道。或許經歷了太多次失望,許多敘利亞人幾乎不敢相信此時片刻的寧靜。「10分鐘了,沒有聽到槍炮聲……。」

各方勢力之間的虛與尾蛇

2016年3月27日凌晨,與敘政府關係密切的《黎巴嫩廣場電視台》報導:「停火協議生效後幾分鐘,敘北部城市阿勒頗的政府控制區就遭到迫擊炮襲擊,傷亡不明,…… 其中一支名為『支持陣線』的組織製造了這次襲擊。」

的確,敘利亞境內恐怖組織以及不同勢力的交錯,是威脅停火落實與否的重要因素。所謂反對敘利亞政府的恐怖組織,雖約有百來個,但基本上可以分成極端與溫和兩大類。

就前者而言,除去「伊斯蘭國」外,為各方共同認可的則非「支持陣線」莫屬。2012年1月23日,努斯拉陣線(al-Nusra Fron)宣布成立,它原是「基地」組織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分支。2016年7月28日,該陣線宣布改名「征服沙姆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並脫離「基地」組織;中文則譯為「支持陣線」。敘利亞內戰開始後,該組織成為內戰中一支強大的參戰力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都認定該組織為與「伊斯蘭國」屬同一級別的恐怖組織。

若從名義上來説,凡不屬於「伊斯蘭國」和「支持陣線」之外的所有反對派組織,均籠統地可稱為「溫和派」,並得到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以及美國的支持。就以「敘利亞民主力量」為例,這是一個由敘利亞庫德人、敘利亞阿拉伯人、敘利亞亞述人和敘利亞土耳其人武裝勢力,在敘利亞內戰中建立起來的軍事同盟。2016年,該力量擁有至少25,000名庫爾德人及5,000-6,000名阿拉伯人戰士;他們的裝備與訓練直接來自美國。

聯合國報告與其他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2月為止,政府軍控制著敘利亞40%的領土(66%的人口);「伊斯蘭國」控制20-40%的領土;「支持陣線」在內的反對派控制20%的領土;庫德族控制15-20%的領土。因此,任何對極端派恐怖主義的打擊,都難免傷及無辜;更何況兩者的身分難免重疊。

《英國廣播公司》前不久播放了一則採訪「自由軍敘利亞軍」的錄影,但很快就有知情人士發文指出,其中穿著「自由軍」制服、在「自由軍」旗幟下接受採訪的人,是武裝組織「支持陣線」的成員。原來,在敘利亞已找不到所謂真正的「武裝溫和派」,所以只能找來極端分子喬裝打扮。

報導中還稱,奧巴馬在停火生效前夕,曾「警告」敘利亞和俄羅斯:「世界在看著你們」;也就是説,美國不希望敘、俄在停火期間,打擊那些「溫和派」。這種警告其實已為停火與和平埋下了不確定性。因為,敘利亞固然身受戰爭其害,但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更無法輕視。

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武裝與土耳其國內的「庫爾德工人黨」,相互合作,欲建立一個庫爾德人國家。2016年3月,敘利亞庫爾德「民主聯盟黨」在敘北主導建立了「羅賈瓦-北敘利亞民主聯邦」,使庫爾德人的勢力明顯擴大。7月,敘利亞的庫爾德民兵組織「人民保衛軍」,不斷向包括戰略重鎮曼比季等在內的地區挺進。土耳其為了阻止庫德族把敘利亞東北部的控制區與西北部的攻擊區連成一片,乃以空軍、炮兵、坦克、特種部隊等在內的諸多兵種,發動了代號「幼發拉底河之盾」的軍事行動,直接跨越土國邊界進入敘利亞境內作戰,支援並協助「自由敘利亞軍」,奪取「伊斯蘭國」在土、敘邊境以南的控制區,以阻止庫德人勢力繼續壯大。土耳其更大的企圖則是在其掌握下,跨境建立一個約4,000平方公里的「安全區」。俄國和伊朗都以其侵犯了敘利亞的主權,表示「完全不可接受」;另一方面,「幼發拉底河之盾」的軍事行動,卻得到了美方的空中協助。諷刺的是在實際的作為與政策上,美國也是支持庫德族建國的主要力量;這無疑反映出敘利亞危機錯綜復雜的局面。

美俄兩國的角力

由於在敘利亞境內的各方勢力,總是基於自身的需要,朝利己的方向操作;因此,4月27日在日內瓦和談第二階段談判結束後,隨著敘國境內安全局勢的急劇惡化,美、俄兩國2月主導達成的停火協議,也就名存實亡了。

9日,為使新一輪停火協議達成一致,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和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日內瓦舉行長達10多個小時的馬拉松式會談。10日,兩人在共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説,根據美俄最新達成的一致意見,敘利亞政府軍將停止對反對派武裝的轟炸;反對派武裝在停止攻擊政府目標的同時,也必須和敘境內恐怖組織「保持距離」。如果新的停火協議能夠維持七天,美俄將加強在敘利亞的軍事合作,包括制定有關戰略以共同打擊敘境內的恐怖組織勢力。若新的停火協議進展順利,將於12日生效。屆時敘利亞政府空中和地面部隊的軍事行動將受到限制,與此同時,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有望進入此前長期受困的敘利亞各城鎮。

10日,黎巴嫩《使節報》刊發文章指出,與此前的停火協議相比,俄、美達成的新一輪停火方案,與後續的反恐與和談環環相扣,更具有前瞻性和進步意義。正當國際社會紛紛表示歡迎之際,由於敘利亞北部重鎮阿勒頗戰事的持續升級,而將美國與俄羅斯達成的新停火協議撕得粉碎。

阿勒頗市曾是敘利亞經濟中心,敘國戰事爆發後該地被政府軍、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瓜分,形成割據的局面。政府軍控制阿勒頗西部地區,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主要控制東部地區。13日,敘利亞政府指出,自停火協議生效以來,在北部阿勒頗和中部霍姆斯地方,多次出現武裝分子破壞停火的行為。17日,在美國主導下一項名為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中,卻將敘境內的政府軍作為目標,導致敘政府軍60多人死亡、上百人受傷。此舉自然引發俄、敘雙方強烈的反彈,並相繼呼籲聯合國譴責美軍的「暴行」。但美軍堅稱自己是「誤炸」,還藉由俄羅斯向敘利亞政府表達了「遺憾」之意。事件的直接後果給停火協議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俄敘雙方均質疑美方推動敘利亞和平的誠意。這次堪稱最短命的停火協議,事實上在敘軍方宣布停火結束之前,已名存實亡,淪為一紙空文。

以美軍作戰武器之精良,「誤炸」之說難以令人信服!但美俄對敘利亞問題的政策分歧由來已久,雙方在若干關鍵問題上並未達成妥協,導致在停火協議的執行過程中矛盾不斷。 基本上,美俄間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俄國支持的是阿薩德政權,而美國則是支持反對派武裝;二、如何保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可以安全進入交戰地區;三、是如何明確定義並區分敘境內溫和反對派和極端組織。

美俄兩國彼此都不斷要求對方,要首先承諾保持克制;同時,也都擔心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進入,讓對方獲益。而俄羅斯則指責美國,遲遲不願區分溫和反對派與極端組織的差異,不但減低反恐效益,也徒增猜忌。由於美俄之間的分歧與利益,是如此明顯而深刻,故而雙方也就只能給予對方非常有限的讓步空間;敘利亞的和平也就渺無可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