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的嘲諷
2017年底,台灣的「民主政治」上演了一幕嘲諷劇。
民主進步黨當局,剛剛為紀念鄭南榕而隆重地將4月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一轉身,卻在12月19日動用「國家安全法」,三票一書齊發,將11位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青年和其父母拘捕,重重打壓了台灣的「言論自由」。
在慶祝台灣解嚴30週年的民主歡聲還未落幕的2017年最後一個月,天還未亮的陰冷的19日凌晨,提著「國安法」的新白色恐怖閻王卻重臨台灣。
一年半前,剛當選的蔡英文,那天晚上驕偽地說,只要她當選總統一天,就會讓國民「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今天,認同中國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青年,卻遭到蔡政府「類敵人」的搜捕。
30年前,新生的民進黨走上街頭高舉「只要解嚴,不要國安法」,反對國民黨用國安法取代戒嚴法,30年後的今天,二次執政的民進黨卻祭出這個國安法,以白色恐怖的手段搜索、拘捕、審訊在野黨幹部。
今天,民進黨一面火速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磨刀霍霍準備清算老蔣,另一方面卻藉用老蔣的戒嚴律法和暴力手段清除異己。
30幾年來的台灣民主運動,走到了今天,已經走到了它的對立面。在民主自由人權喊得最響亮的時刻露出了它法西斯的尾巴,就像2008年在陳水扁漫天的民主本土謊言中露出了它貪腐的本性一樣。
二、建構台獨的黨國體制
一年半以來,一黨獨大的民進黨政府,為了鞏固獨派統治,不惜踐踏民主法治原則,視民主人權為無物。利用它在立法院席次的絕對多數,毫無制衡地,快速全面立新法、修舊法,建構重回舊時代的獨裁集權體制。從赤裸裸為了打趴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條例」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還準備通過箝制言論監控全民的「資安法」、「保防法」,更準備修改「刑法」把大陸定位為敵人,製造兩岸對立;不但改惡「勞基法」剝奪勞工權利,還號稱「年金改革」壓迫公教人員生計,把農田水利會改為官派,巧立名目獨攬龐大的「前瞻預算」……等等。一連串反民主的「橫柴入灶」,貪婪無度,集權擴權,目的在打趴政敵,築構兩岸對立,全面獨佔資源,建構民進黨的黨國體制,以鞏固獨派的永世統治。
這次用白色恐怖手段搜拘新黨年輕幹部,不過是建構台獨黨國體制更進一步的發展;用重手打擊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統派青年,然後利用持續的檢調放話、媒體渲染,煽動台灣民眾的「恐統」心理,在島內升高統獨對立,快速冷卻兩岸交流。
三、築起「反中國」的防波堤
對於這次的國安法搜捕事件,新聞媒體大多集中在議論檢調行動的「合法的非法性」問題。如傳票、搜索票、拘票三票齊發,拂曉出擊,破門而入、同步搜索;一手用對待被告嫌犯的暴力搜索和拘押手段,一手用證人身分剝奪王炳忠等請律師在場和緘默的權利,可見這是一次超法律的行動。加上檢調用的是國安法,更突出這是一次有計畫的政治行動。
民進黨一上台就急著依仗一黨獨大的絕對優勢,動用行政、立法、司法、媒體各種國家機器整肅最大政敵--國民黨,把國民黨打趴在地,由於國民黨本身獨台反共的基本性格局限,在兩岸關係上已無法開創新局,至此更是一蹶不振,不是民進黨的對手。在這樣情況下,島內的統一力量和兩岸關係就成了民進黨最大的對手和心腹之患。特別是,今天的大陸不管在國際地位或軍事、經濟、國民生活等綜合國力都快速提昇,兩岸形勢發生大逆轉,大陸已對台灣社會形成巨大的磁吸效應。面對這種兩岸的新形勢新關係,從來沒有放棄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心中最害怕的當然是它30年來在台灣社會建構的反中國防波堤恐將潰堤。此次,民進黨當局飢不擇食地動用30年前舊國民黨時代用以取代戒嚴法的國安法,來對待新黨的青年,反映了它內心極度的恐懼和不安。意圖動用類戒嚴的國安法在兩岸關係上引發震撼效應,在島內造成「人人心中有國安法」的社會心理,就像戒嚴時期「人人心中有警總」一樣。藉此進一步冷卻兩岸關係,甚至升高兩岸敵意,再利用行政權暗地裡對兩岸交流設下重重障礙,企圖用國安法、用政權築起重重的反中防波堤。這種情況如果繼續惡化下去,難保不會出現一個繼承兩蔣時代「反共戒嚴」的新「反中國戒嚴」時代。
四、台灣的「國家」和「民主」的本質
這事件,也暴露了1949年以來台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本質。
記得,陳映真先生在1982年寫的一篇《路線思考的貧困》,他批評了當時的「黨外主流」無法突破「唯台灣主義」的局限,以及對美日溫存的問題;他進一步批評了「黨外主流」政策思考的不徹底、曖昧和機會主義性質,與執政的國民黨間在政策與思想上有微妙的重疊與雷同,恰好表現了台灣中產市民階級的特性。在這篇30幾年前寫的舊文中,陳映真就已不甚憂慮地指出:
「我們可以想像,一旦這黨外主流有一天掌握了台灣政治,與朴正熙、馬可仕--這些政權,在內外政治上,會有怎樣的差異?」 30幾年來的事實證明,由「黨外主流」發展而成的民主進步黨,在第一次執政就淪落到與馬可仕不相上下的貪腐,第二次執政還不到兩年就表現了濃厚的獨裁集權的樣相。
我們看到了從50年代雷震《自由中國》事件以來,台灣民主運動內在的台灣中產市民階級的右傾保守本質。從70年代興起的以台灣新興中小資產階級為基礎的黨外反蔣民主運動,到80年代轉化為民進黨,經過與李政權結盟到二次執政,一路走來,總是頂著台灣民主運動的光環,今天終於露出了它內在的法西斯本質。同時,我們也看了,1949年以來台灣所謂「國家=政權」的本質。
1949年國民黨依賴美國冷戰在台灣架構起的內戰冷戰的「國家=政權」,本來就是以親美、反共、民族分斷為其內在的起源。在這「國家=政權」和美國的懷抱中,也「奶大」了台灣的資本主義經濟社會和本土的新興資產階級。70年代以後,在它反共、民族分斷的保守軀殼中呱呱落地了台灣民主化運動,先以反蔣反獨裁,後以搞省籍族群分化進行政治動員,再以「反中國」,最終取得了台灣的「國家=政權」。雖然經過了所謂的「民主化」,但是「國家=政權」的親美、反共、民族分斷本質並沒有改變,只不過從過去的「反共」意識型態轉換成「反中國」而已。因此,不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一旦掌握了這個國家機器,其依賴美日,繼續維持民族分斷的本質是一脈相傳的。◆
社論
朝鮮半島
美國與「顏色革命」
中美關係
中國與中南半島、印度
中國大陸
台獨法西斯批判
特載
海峽短評
編後
舊文網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