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大陸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走向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2017年在「穩中求進」總基調,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軸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下,大陸的經濟運行呈現平穩的發展。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增長6.9%,高於6.5%的預期增長目標,同時也是2010年以來經濟進入增長率逐步下滑後,大陸第一個增長提速的年度。有專家認為,大陸經濟將進入新的總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也來到由回落轉向平穩增長的轉折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大陸經濟已帶來積極的效果,但若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投資、消費仍未能成為拉抬經濟增長的穩定力量,加上貿易保護主義有所增強,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持續升值,對出口貿易帶來的影響,短期間大陸經濟的走向仍有待觀察。

一、近年大陸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

30餘年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展,為大陸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急速變遷,加上世界經濟情勢瞬息萬變,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帶來巨大的衝擊,造成投資經營環境的重大轉變,大陸已不可能再維持接近10%的高速經濟增長。為因應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期望藉全面深化改革將經濟增長的動源由「人口紅利」轉向「制度紅利」;2016年3月中共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核通過「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綱要,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理念,將主導當前大陸經濟政策走向。這些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發展理念均呈現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的報告中,要求在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在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面,延續2014年年底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常態」的概念,2015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調控政策,適度擴大總需求,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2016年,大陸的經濟運行大致呈現預期的正常平穩發展,在調結構方面也有進展,但在經濟運行中也存在諸多難以克服的矛盾和問題。為緩解經濟困局,2016年12月14-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檢視2016年大陸經濟運行成效,並為2017年大陸經濟工作提出發展方向和政策。根據會議的決定,2017年中國仍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也將防控金融風險列為經濟工作的重點,著重於防止資產泡沫,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2017年大陸經濟運行狀況及其特點

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軸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下,2017年大陸經濟運行平穩發展。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9%,較6.5%的預期目標高出0.4個百分點,並且是2010年10.4%增長率逐年下滑後首次回升。2011年大陸經濟增長率9.2%,2012-2014年的增長率為7-8%之間。2015年和2016年經濟增長率分別只有6.9%和6.7%。若依季度的統計數據觀察,2015年第三季以來,大陸季度GDP增長率大致維持在6.7-6.9%之間。

在工業生產方面,2017年大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為6.6%,高於2015年和2016年的6.1%和6.0%。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低於前兩年的10.0%和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長10.2%,亦低於前兩年的10.7%和10.4%。但是大陸全年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2.2%,增速比上年增長6.0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8.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48.1%,為增長速度最快的環節。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1.6%,物價維持平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增長6.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增長8.1%,增長率均由負轉正。

在對外貿易方面,2017年大陸進出口總額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4.2%,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8.7%。進出口相抵,順差2.87萬億元(人民幣)。

在利用外資方面,2017年全大陸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652家,同比增長27.8%;實際使用外資8,77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實現平穩增長,外資產業結構持續改善。高技術產業實際吸收外資同比增長61.7%,所佔比例達28.6%,較2016年底提高9.5個百分點。

對外投資,2017年大陸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放緩。中國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非金融類企業對外直接投資1,201億美元,比2016年下降29.4%,與2015年基本相當。

三、當前大陸宏觀經濟存在的問題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認知,2017年大陸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主要表現在:1.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進展。3.新舊動能的轉換加快進行。4.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提升。5.民生保障繼續改善。6.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革。

在具體細項數據上,「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完成情況良好。去產能方面,基本上完成鋼鐵去產能5,000萬噸、煤碳去產能1.5億噸、煤電去產能5,000千瓦的年度目標;去庫存方面,2017年年底全大陸商品房待售面積比2016年底減少了1.1億平方米,比2015年底減少1.3億平方米;去槓桿方面,從個體槓桿率看,2017年11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降成本方面,2016年各種減稅費達到一萬億元(人民幣),2017年繼續減少了一萬億元(人民幣);補短板方面,主要在農業投資、水利管理業投資均增長16.4%,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達23.9%,同時截至2017年年底,大陸貧困人口減至3,000萬人左右。

在總體經濟結構的數據方面,從產業結構看,大陸經濟已經從過去主要依靠工業拉動,轉為工業、服務業共同拉動。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51.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8.8%,服務業已成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從需求結構看,大陸經濟已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7個百分點,消費和投資共同支撐大陸經濟增長。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動是,經濟增長由過去主要由出口拉動,轉為出口、進口共同拉動。2017年,出口增長10.8%,進口增長18.7%。

在這些涉及大陸經濟和產業結構逐步改善的數據中,也必須注意近年來的縱向比較顯示的意義。對推動經濟增長的消費、淨出口及投資三大要素而論,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為58.8%,雖然是推動GDP增長所佔比例最高的產業,但比例卻是自2015年首次低於60%,直接拉動GDP大約4.1個百分點。至於淨出口貢獻率高達9.1%,扭轉連續兩年負數情況,也是2007年以來貢獻率最高,直接拉動GDP大約0.6個百分點。投資對GDP貢獻率為32.1%,比2016年的42.2%顯著收窄,直接拉動GDP大約2.2個百分點。

當前大陸經濟運行雖平穩推展,但也有潛在問題和隱憂,主要為:第一、短期制約消費較快增長的因素逐漸突顯,包括:1.受汽車補貼政策退出,汽車銷售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2.房地產調控不斷加大,影響房地產企業未來的投資。3.適應新消費模式發展的消費軟環境建設仍然滯後。第二、前期調控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可能影響投資增速,主要為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繼續下滑,融資環境趨緊影響項目融資,進而制約投資規模。第三、工業運行回升,基本上跟企業補庫存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回升密切相關,但這兩方面的延續性都存在隱憂,主要是企業享受降成本政策時感受不強,以及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的債券違約率將明顯提高,潛藏企業經營的金融風險。

防範金融風險是2017年大陸經濟領域的主要任務。這可分為兩方面,其一、年來中國提出一系列金融監管政策和措施,維持金融穩定。其二、近年來大陸資本外流是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2017年中國採取諸多防範違法跨境資本流動的措施,並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持續3-4年的資本淨流出已受到遏制,但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已成常態,對大陸對外經貿關係產生相當的影響。

四、今年大陸宏觀調控政策重點經濟任務

2018年是中共貫徹「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2017年12月18-20日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外,更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向。2018年大陸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要求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調。在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上,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在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面,要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在對外經貿關係上,則要求擴大對外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在具體的工作上,要求在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八項重點工作,即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4.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5.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6.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7.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8.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會議中更明確提出,今後三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顯然這三大領域將是大陸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進而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的2018年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向,顯現它有如下的意涵,其一、高質量發展是大陸未來經濟增長的硬要求;其二、經濟領域的主要風險在金融方面,為防範金融風險,去宏觀槓桿和整體監管的程度仍將加強。其三、環境保護政策和督察工作將快速推展,對經濟和產業結構將造成立即的影響。

以環境保護為例,從今年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條例,國家層面有《環境保護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已使包括台商在內的中外企業面臨經營和產業調整,甚至關廠的壓力,這是高質量經齊發展目標下急切必須進行評估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