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 作者 | 字數 |
|---|---|---|
| 社論 | ||
| 「新台灣人」概念的解析 | 社論 |
2,044 |
| 中國與日本 | ||
| 以史為鑒 開創未來 | 江澤民
|
5,022 |
| 徹底遏制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 李山
|
2,188 |
| 日本把自己建立在雙重的不正義上 | 美國中國浩劫紀念館籌備會 |
5,980 |
| 國際政治 | ||
| 美國偷襲巴格達 | 毛鑄倫 |
2,480 |
| 一堂生動的美國政治課 | 士弓 |
1,206 |
| 江澤民訪俄所欲為何? | 趙春山(政大俄羅斯研究所所長) |
1,732 |
| 尊重歷史、立足現實、面向未來 | 黃楠森、陳志尚 (北京大學) |
9,699 |
| 「三合一」選舉 | ||
| 從世紀之交選戰的結果看島內統獨勢力的消長 | 12,916 | |
| 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挫敗 | 陳毓鈞(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
1,263 |
| 台灣選舉對兩岸關係的啟示與意義 | 奕父(大學教授) |
3,219 |
| 美國僑界的薯芋大戰 | 阿修伯(紐約) |
3,470 |
| 陳水扁才是李登輝的約書亞 | 金鑫 |
588 |
| 新黨何去何從 | ||
| 成也新黨,敗也新黨 | 茅漢 |
3,912 |
| 新黨的轉機關鍵 | 李畊(前輔仁大學教授,現新學識文教中心發行人) |
1,524 |
| 新黨對許老爹應有情有義 | 李慶華
|
635 |
| 兩岸關係 | ||
| 兩岸關係的歷史步伐 | 李家泉
|
5,603 |
| 民主化給台灣帶來了更多安全嗎? | 熊玠
|
5,004 |
| 汪辜會談與台灣前途 | 沈己堯(華盛頓特區大學教授) |
2,062 |
| 「國籍認同」與「省籍認同」 | 郭承啟 (香港明報駐台記者) |
1,459 |
| 中共對台政策的商榷 | 吳瓊恩(政大公行系教授兼主任) |
2,751 |
| 台灣政治 | ||
| 宋楚瑜何去何從? | 邱毅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
4,699 |
| 給大家都有一個機會 | 林森 |
708 |
| 台灣史 | ||
| 台灣歷史的「失憶」(三) | 陳孔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
5,225 |
| 通訊 | ||
| 「新台灣人」論難以消除省籍衝突 | 中通社 |
845 |
| 全球資本主義從未存在 | 陳北機 |
426 |
| 善行果然有政治動機 | 甄勤 |
181 |
| 編後 | ||
| 編後 | 7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