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紀之交選戰的結果看島內統獨勢力的消長

台灣「三合一」選後的政局走向座談紀錄


主 辦中國統一聯盟
時 間1998年12月9日
主持人王津平
引言人朱高正(立法委員)
    呂亞力(台大政治系教授)
    李慶華(立法委員)
    張麟徵 (台大政治系教授)
    趙春山(政大俄羅斯研究所所長)
    楊開煌(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陳毓鈞(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林書揚(勞動黨副主席)
    毛鑄倫(夏潮基金會執行長)
    王曉波(台大哲學系教授)

整 理夏嵩琳

民進黨沒有開闊的格局

朱高正:選前《華爾街日報》來訪問我時,我大致都說對了。

首先,國民黨這次的立法委員選舉將是這六年來最輕鬆的,也將過半數,而且再加10到15席,也就是123到128席,而選後結果國民黨拿下了123席。至於新黨,我估計是6到11席,那時並沒有人相信這預測。

民進黨這次黨內提名基本上沒有一個夠開闊的格局,它們只提名應選席的45%,按照過去民進黨的當選率是提名的八成左右,就是36%,其餘的64%就是國民黨和無黨籍。

民進黨提名會如此保守,是因為高估了新黨的實力,而在我看來,新黨這次選票流失一半是很正常的。我估計新黨得票率正常是5-7%,而選後得票率是7%左右。

為何國民黨可以拿那麼高,主要的原因是這次立委的席次增加了四成,從164席增加到225席,增加的61席主要是安排給省議員。國民黨的省議員對地方基層的耕耘比立法委員要深,而立法委員在過去九年以來,席次和選區每一次都調整,不是調整名額就是更改選區,和省議員一成不變相較,大異其趣。立法委員在國民黨裡基本上都是省議員投票提名,而今年省議員自行參選,在這一方面占相當大的優勢。

就算新黨能夠和上次拿一樣多的席次,在下一屆立法院裡,根本就不可能發揮關鍵性少數,上次因為國民黨剛好不過半,裡面任何一票都很容易向黨中央勒索,只要不來投票或者倒戈,都會造成國民黨很大的威脅。今年國民黨不但過半還多了10席,再加上現在國民黨的立法委員以立法院為專職的比例正在大幅提高中,我相信未來三年裡,國民黨根本不必靠無黨籍或新黨奧援。成功便是走向敗亡的開端;如果國民黨因為過半數加10席而坐大,則會造成下一波的慘敗。

國民黨內「台灣」的聲浪很高

台北市長的選舉,三星期前《亞洲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我即指出,馬英九過關,而且會領先陳水扁6-8%。理由很簡單,15次民調的結論,陳水扁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35-37%。

陳水扁犯了幾個重大錯誤。第一是在一年前縣市長選舉剛結束時,他聲勢如日中天,宣佈要角逐黨主席,這使得陳水扁在民進黨的領導階層中引起很大反感。許信良只是分沾他的光環而已,他就說他也要選黨主席,逼得許信良退出黨主席選舉,這點讓人覺得陳水扁太霸,黨主席、市長、總統他都要,這使得民進黨高層中沒有全力支持他。

第二,照理說建國黨和新國家連線那些票絕不會投給國民黨或新黨,是陳水扁的鐵票,但陳水扁從新賣台集團到《聯合報》和監察院的事情,都只是強化了民進黨原有的支持群眾而已,對開拓中間票源毫無助益。相反的,馬英九和王建煊兩人,雖然馬英九宣佈參選之後民調是一路下滑,王建煊從公辦電視政見發表會後民調就一路攀升,但他們倆的民調支持率加起來恆為47-48%,最高曾達到50.2%,這一部份是很穩的。尚未決定投票人選的在兩星期前佔13-16%,從這兩個因素來看,我估計到最後關鍵時刻選民必然會放棄王建煊轉而支持馬英九。在這一部份馬英九就贏陳水扁4%。

另外尚未決定投票人選的16%選民,不是極度冷漠就是極度有自主性的選民,要觀察候選人到最後一刻的表現,而陳水扁一再強調新賣台集團、退《聯合報》、監察院這些問題,看在選民眼中,對陳水扁相當不利的,在這一部份10比6,馬英九又贏陳水扁4%。陳水扁在最後兩星期都未讓羅文嘉露臉說話,而盡力打溫情牌(媽媽、小孩),若馬英九在媽媽、小孩的問題上和陳水扁扯平,就可以安全過關。

而高雄市長的選舉,一般來說,吳敦義擔任市長長達八年,他一到高雄時並未計畫長期擔任市長,四年前參選時已經選得有點勉強。

吳敦義不想在長期呆在高雄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優點是地方派系認為到最後不會和他們瓜分資源,比如說王玉雲也不希望陳田錨坐大,陳田錨也不希望朱安雄坐大,在恐怖平衡裡還是讓吳敦義呆在那裡,因為他隨時會走的。基本上他對派系的和諧是有幫助的;而缺點是任何事情能拖就拖,手法八面玲瓏,拖到最後話都講得很漂亮,吳敦義給人的不好的印象就在這裡。

最後一點,這次選舉的重點是讓台獨浪潮得到更進一步的冷卻,在國民黨方面雖然台獨的聲浪不高,但是台灣的聲浪卻高多了,台灣優先、我愛台灣、台灣第一,所擔心的是新台灣人變成新中國人,在此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在今後立法院裡情勢的變化,我估計在未來六個月內會出現空前的亂,原因是有大量的省議員到立法院,而且在省議會中便是分贓慣了的,這些人是跨黨派的,政黨意識很淡,所以立法院將會很快的本土化,讓整個問政的品質下降。

陳水扁一定會參選總統

李慶華:這次選舉結果所造成的影響,在兩岸關係上會較和緩,但不用期待有更多開創性的進展,不僅李登輝仍大權在握,即使將來他不當總統了,也可能仍是國民黨主席。現在國民黨的中生代是不是有魄力講出該講的話,使兩岸關係有開創性的發展,開放三通、簽訂和平協議、收起戒急用忍、成立中華經濟圈,讓台灣經濟脫困。

對於民進黨也是一個挑戰,台獨的主張並沒有贏得廣大的支持,同時聯合內閣的事情也將暫時擱下來,國民黨現在不需要民進黨立法委員的人數。

總統選舉的制度,也涉及國民黨內部人事的變化,我有一個基本的看法:

陳水扁敗選對國民黨人氣和總統會有什麼衝擊?一個失敗的陳水扁會使國王的人馬沒有一個好理由讓李登輝再違反程序,競選總統。面對將來總統的選舉,陳水扁一定會參選,這雖是一個台北市長被打敗的陳水扁,但國民黨仍不能小看他;假如只是連戰單獨和陳水扁作戰,還不見得會勝利,所以連戰、宋楚瑜兩個人的和平、聯手,應該不僅是國民黨最好的牌,同時也是一個值得注意觀察的情勢。擴大來說,宋楚瑜、吳伯雄,連宋配,還是連吳配,另一個擔任行政院長,三合一擊敗民進黨在總統選舉時的挑戰,這都是可能的發展情況。

至於立法院,會有一段過渡、紊亂期。一方面是許多地方人士進入國會,會將地方那一套作法帶到國會。立法院的政治生態會有些改變,這次很多「宋家軍」高票當選,也是值得觀察的地方。

新黨這次開票的結果,使我本人當選的愉快情緒蕩然無存。五年多前,我和王建煊、趙少康等六位立法委員創立新黨,之後的成長過程備極艱辛,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心中非常沈痛。當然我們會檢討。

總之對新黨自己的路線要以行動來實現它,對於基層民眾、老百姓,要以行動來擁抱他們,來服務他們,乃至於有組織的來加強自己的聲譽。選戰策略有些失誤的地方,但是在基本面上可能更嚴重,有沒有用行動來實踐、支持所謂的保衛中華民國和兩岸的交流和平,這是值得重視的地方。

不見得都是宋楚瑜人馬

呂亞力:國民黨這次立委選舉,不僅過半而且超出許多。國民黨能夠大獲全勝有幾個原因。第一,這一次的立委選舉完全沒有談論政見,而三合一選舉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市長的選舉,大家都把台北市長的選舉當作是總統選舉的前哨戰。不談問題的話,第一個有利於地方派系,有利於省議會議員的轉換跑道,地方上的補助款,有助於收買人心。

第二個有利於財團,財團要花很多的錢來作廣告、宣傳;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在立委選舉可以大勝。總統大選對於立法院有沒有影響,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政治在表面上是和解的,這情況有利於連戰培養他的聲望、能耐、班底,由他出來競選總統的可能性相當高。

至於說省議員的當選人都是宋楚瑜的人馬並不正確,雖然宋楚瑜的民調支持度相當高,但民調的結果祇能作依據並非絕對的。至於陳水扁在民進黨中的聲望在台北市較低,反而在中南部擁有較高的支持度,雖然這一次落選,但他仍是民進黨中的第一號人物,所以兩年後出來競選總統是大有可能的。他是一個強勁的對手,一方面在中南部的支持相當高,一方面在國際間的宣傳也很成功,外地記者對他普遍來說都有強烈的好感。

關於新黨的問題出自於不能從負面(反李登輝)來定位,而要從正面來定位,定位就必須對社會的各方面有所瞭解,才能扮演正確的角色。政治人物應該用什麼樣的技巧來贏得選舉?在政策上要明確,讓支持者知道你們要走的路,而不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其次,新黨內部尚未建立一個良好的制度。

張麟徵:這次進入立法院新的國會議員,基本上是地方政治取向的,未來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多數能不能夠始終在各種議題上都順利的支持國民黨的政策,是值得觀察的。這當中有太多的派系,有太多的利益糾葛,但是它是穩定的過半,國民黨的勝選是沒有人可以質疑的。

有關北高兩市的市長,原先預測北市的選情會呈現膠著,高雄方面吳敦義會較穩定,但結果剛好相反。

其實結果出來後,我並不覺的陳水扁是敗選,他在票數上沒有贏過馬英九,可是他的選票有相當程度的成長,而且他在敗選後的氣勢仍舊是相當的旺盛,與吳敦義在高雄敗選後的黯然神傷形成強烈對比。

新黨的票源決勝負

南台灣的變天對台灣的政治生態是有影響的,但不會太大,因為真正的南台灣老早就綠化了,北台灣變天大家覺得很樂觀、很鼓舞,但其中仍藏有危機,從選票上來分析,上屆的北市長選舉有140萬票,陳水扁拿下61.5萬票,而國新兩黨合起來有78萬票(趙少康42萬、黃大洲36萬),今年的選舉因為選情緊繃投票率增高,共開出150萬張票,比上一屆多出10萬票,10萬票中流向國新兩黨的加起來不到3萬票,其餘絕大多數流向陳水扁陣營,所以他應該不算是失敗。如果他失敗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台北是有新黨的票源,王建煊的得票居然不滿5萬,和上一屆相較,實在是天壤之別。

國民黨的獲勝是勝在黨內的團結,以及所有的新黨效應,台北市的政治版圖是劃分的很清楚的,國新兩黨一合流就會超出民進黨。當牽涉到2000年的總統選舉,我個人認為陳水扁是雖敗猶榮的。我覺得他的省籍牌打的很成功,如果沒有省籍牌、悲情牌的話,選票不會拿下近69萬,因為其中相當多的一部份,我不認為是對他市政成效的肯定,基本上他選票成長的絕大部份,我認為是省籍票,所以悲情打的仍有其效果。而他敗選後的氣勢是情緒激昂的支持他向2000年的總統之路邁進。但是敗選後陳水扁能不能夠順利到2000年,我個人持保守看法。

陳水扁在北市執政四年,民進黨中對他有意見的人很多。簡單的說台北市議會民進黨黨團對於陳水扁相當的不滿,民進黨的市長對市議會的民進黨團都不能夠溝通,如果勝了,沒話說,氣勢會一路往上升,但是敗選後民進黨內部作檢討,陳水扁仍是民進黨中一個重要的領導人物,但能否整合民進黨內部所有的力量支持他,恐怕是有問題的。

民進黨中想脫胎換骨轉型的人士,毫不諱言的說陳水扁如果直奔2000年總統之路而能獲勝的話,不僅不是陳水扁之福,更不是我們台灣人之福,因為陳水扁的個性離成熟的領導家還有一段距離。2000年的總統選舉從另一個角度看,半年後就應該要部署了,而陳水扁是否能浮出檯面是值得觀察的。即便浮出檯面,能不能夠勝選也需要去推敲的;一方面要看陳水扁的實力,一方面要看國民黨是否因這次的勝利而有深刻的省思,而不只是被勝利沖昏了頭。

馬英九這次競選北市長成功,對於國民黨中生代的整合應該會有所影響,面對2000年的總統選舉,國民黨若能派出一組夢幻組合的候選人(連宋配),則陳水扁當選的希望就十分渺茫;但若國民黨本身不能整合的很好,形成主流非主流的分裂,這無論對國民黨或台灣老百姓來說都是不利的。

今天,選後的情勢對國民黨是比較有利的,但它是否真的有利,要看國民黨有沒有智慧、中生代有沒有膽量走出強人影響的陰影,連宋的心結、連蕭的行同陌路,繫鈴人能否解鈴是值得觀察的。2000年的大選,從現在開始到明年的八月,會漸漸的看出端倪。

選後的兩岸關係會趨於平緩,因為北京方面對於立法委員國民黨能否過半、北市陳水扁能否繼續執政是非常關心的,這樣的結果會讓他們覺得比較安心。由此可以確定的是兩岸關係不會像95-96時那樣的緊張,也不會出現冷處理的狀態,選後汪道涵先生的台灣行會更加清楚。兩岸關係的和緩,對於戒急用忍的政策會有鬆動的跡象。三通也不是不可能實現,不過是要看條件。希望再和緩的氣氛下,兩岸的外交戰能夠降溫,降溫絕對有助於兩岸互信的建立。

新黨理念越來越不清楚

趙春山:這一次台北市長的選舉,具有指標意義。

我本身是國民黨員,過去這些年我關注的主要還是兩岸關係。做為台北市的市民,當然也相當關心市政建設。平心而論,陳水扁過去幾年台北市長任內,相較於前幾任市長,他所做的事是可見的。只因戰略目標不清楚,而導致戰術目標也不清楚。

為何這麼說,因為在陳水扁的心中,台北市長可能不是他唯一的路。在整個民進黨領導階層中,陳水扁人氣最望,在此情況下,就如朱委員所說:「他想當黨主席,將來還要當總統。」相對之下,馬英九先生的目標就是台北市長,至少在目前為止,何況他當時還不要出來,後來又出來了,所以它的目標不可能在台北市長以外的地方。在此情況下,可以看出陳戰術最大的錯誤是,沒有將議題集中在地方與市政上,他把議題抬高到國家的層面上,抬高到族群層面。

各位想想,如果陳水扁市長不談貴賓狗、土狗的問題,不談披薩、包子的問題,不談族群的問題,不談那麼高的國家層次的問題,他只談市政,再加上他演講的技巧,他個人的政治媚力,馬英九先生即使再傑出,即使在市政上他有多崇高的抱負,但都不切實際。因為陳水扁是現任市長,他有政績呈現在大家眼前,所以他犯的是戰術上的錯誤,而戰術問題是和戰略有關的。

反觀馬英九先生的成功,很大一部份是建立在陳水扁的失敗上,更重要的原因當然是李登輝先生的助力。總統最後提出新台灣人的口號,破解了陳水扁陣營用省籍、族群的意識。當然馬先生個人的條件非常好,人品、學識各方面都是毫無疑問的,可是從整個大環境來看,新黨的支持者「尊王保馬」,將選票轉移至馬先生是毫無疑問的。將前一屆市長選舉時新黨、國民黨的得票相加,再加上今年的投票率高,就變成馬英九先生的選票。

新黨選後的結果令人相當的遺憾,因為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新黨都扮演一個強而有力的在野黨角色,在許多大方向上,國民黨、民進黨的支持度是相接近的,希望新黨能夠繼續成為強而有力的在野黨,如此國家才會進步。

有一次和媒一位新黨的公職人員閒聊,談到誰最恨新黨,他說是李登輝或國民黨,我回答說是當初最強烈支持新黨的人,現在最恨新黨。原因有二:一是新黨內訌,搞權力鬥爭,個人的權力利益高過一切,在這種情況下,人人都為自己,尤其是創黨的元老們,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看前幾年支持新黨的群眾旗子一飄,票和錢全部都來了;二是理念問題,本來是捍衛中華民國的,這次選舉李登輝從頭到尾都談中華民國,這一談新黨的選票就過去了。過去組黨時唯一的訴求就是反李,可是最後搞一中兩國,理念越來越不清楚,再加上搞權力鬥爭,而支持新黨的都是知識水平較高的中產階級,他們會覺得被利用,所以新黨有危機,就像章孝嚴先生所說慢慢地變成泡沫了。

在台灣有理念、有理想的人還是要思考,必須要有一股力量,非以權力為考量,是有共同理念的一些人所組成以發揮它的制衡力量。

最後一點,國民黨這次選舉大體上來講我覺得應該是要獲勝的,整個國民黨的黨氣是相當的旺,我希望這樣的結果會導致一個正確的方向。身為一個國民黨員,如果投票給黨所提名候選人的結果,卻發現是有利於黑金政治時,心理感到不情願。所以國民黨應該利用現在大好的情勢,往正確的、清廉的方向走,這樣才會有希望。

國民黨現在這種大的氣勢,對兩岸關係有正面的影響,很清楚的辜汪會晤時中共採取積極的態度,因為北京間接地在幫助國民黨,希望國民黨在此選舉中能夠獲勝,這是近來有些學者的說法;換言之,在北京的眼中看來,他希望他未來的談判對手是一個穩定的對手。

研究國際政治看的很清楚,雙方談判一方不穩定的話,另一方也會造成困擾。因此對兩岸未來的對話、政治談判,國民黨這次的獲勝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未來在戒急用忍、三通的政策上都是可以解決的,因為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政策,在政府方面把它作為一個機制,若中共方面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滿足我方的期望,政策是會做出調整的。

辯證看待「新台灣人」口號

楊開煌:對這次選舉我分三方面來觀察:第一是張教授認為陳水扁多出的七萬票是省籍效應,但據我觀察陳水扁多出的七萬票是青年票,這是值得我們去關心的。坦白說,今天選後我們要是不因為新黨的失敗而去深思,那麼我們這樣的聲音在台灣會逐漸沒落,為什麼我們求兩岸和平的這個理念在台灣的青年心中不能發酵,不能有發言人,不能產生傳承的力量,在座各位,包括台上台下青年人很少,這就是我們的危機。

第二,有關所謂中共的助選到底對台灣選情,特別對執政黨有沒有利?中共試射飛彈時有利於李登輝,這次推動辜汪會談的和解,對執政黨有利。但另外可以看到,特別的人物過分強調在兩岸之間擔任任何職務就會落選,所以中共的因素在島內的選舉裡到底何時會發生效果,還值得深刻的研究。我個人不認同今年9月的「辜汪會談」幫助了國民黨。

第三對新黨的失敗,我們所關心的應該是那樣一個理念,將來在國會殿堂裡,在整個台灣的政治生態光譜分配中,由誰來代表,而代表這聲音的人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殿堂中產生對政策的影響,從而產生對整個中國的影響。

剛才每一位都說到保衛中華民國,在此想請問的是,汪道涵或江澤民對外提出:「統一以後國號可以商量。」假如中共也改為「中華民國」的話,屆時我們所保衛中華民國真正的內涵是什麼?所以包括「保衛中華民國」在內這樣的一個口號,都應該深刻的思考內涵是什麼?

選舉後的兩岸關係,我的看法是:這次的選舉由於是三合一,尤其強調市長選舉,立法委員、市議員選舉大家都不關注,這代表有理念的議題在這次選舉中沒有發酵,有理念而沒發酵,那麼有兩岸議題恐怕更少,所以兩岸議題基本上在這次的選舉中是一個非常冷的議題,因此在選後當然是一種冷效應。或許中共會認為既然冷就讓雙方有時間去因應,這一點也許是好的,因此有關戒急用忍、三通等問題,我們的聲音沒有促使它有非改不可的力量。

反觀國民黨有可能利用這一次的勝選,來為它戒急用忍及沒有三通背書,這樣戒急用忍會更久,三通更加不可能實現。三通的實現以現在來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明年兩岸是不是能夠有機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入這組織或許會對三通有較激烈的衝擊;對三通造成衝擊,戒急用忍就不用談了,因為戒急用忍更是策略的問題。

總結而論,在一個新國會裡,在台灣政治生態對我們擁有這種理念的人不利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因應?我同意趙教授所提,原有的結構政治版圖,事實上已勝過陳水扁,所以陳水扁越打省籍牌,越容易讓原有的結構版圖集合的更緊密,反而對陳水扁較不利。但是要使國新兩黨的版圖結合的更緊密,李登輝十分厲害的將新台灣人這一個舊名詞變成一個新口號,新口號產生一股新的力量,這力量會有幾個新的走向:一是它有助於島內的族群融合,而族群融合則有助於跨越島內所謂外來政權的悲情。

在過程中容我用省籍的概念。我們外省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需不需要跨越外省的悲情原罪,來考慮此一問題,如果反對李登輝式的悲情論述,是否要反到只要是李登輝提出的,就懷疑,就拒絕,否則這只會助長我們自己的悲情,反之,我們自然也不能將李的口號視為赦免令加以接受,而是辯證的吸收,轉化為健康理性的口號。我們永遠無法融入這一個社會。誠然在過去50年裡,剛從大陸過來懷有對大陸的情感,這是人之常情,我相信在台灣生存三、四百年的人,他們的祖先當他們初到台灣時,也對大陸懷有極深的感情,因此對大陸懷有情感不是我們的原罪,我們要超越並且把這一個理念告訴我們下一代,要告訴台灣的民眾,有中國情感這樣一件事情是可以跟新台灣人這一個概念相容的,而且能夠相互合作,這是我們能夠傳達我們理念給下一代的一個契機,要重視這一個新的口號所帶來的動力。

另一個新台灣人走向可能會變成反中國情結,它只作台灣島內的族群融合,它沒有辦法超越下列的情結:第一兩岸情結,國民黨仍會以新台灣人的概念來反中國,把中共的任何行為都當作是打壓台灣的舉動,若繼續這樣作宣傳,這樣的新台灣人不可能超越兩岸情結,所以就是一個反中國的走向,這就是我們要防範的。

第二統獨情結,新台灣人如果是「反中國」的,則很難超越兩岸的「統獨」問題的終極關懷,而只會將此一終極關懷繼續成為島內紛爭的根源。

因此必須要在台灣落地生根,並且繼續生存下去,因此是否需要一些策略,而這策略是否應該是和平優先於統一,如果沒有和平則統一的意義在那裡,所以從事兩岸統一工作的人是不是應該先從事和平的工作,這包括兩岸政治的和平、人民的和平,用這樣的一個因素使新台灣人的負面因素逐漸消失,使島內的族群融合變成兩岸中國人的一種融合,這時候不談新台灣人有沒有新中國人的因素,我們的作為、豁達的胸襟,可以讓新台灣人自然包含所謂新中國人未來的氣度,這才有可能使兩岸贏得和解的新面貌,邁向一個新的世紀。

美國修正對陳水扁的期待

陳毓鈞:對這次三合一選舉我有三個看法:第一個關於新黨。它應重新思考和國民黨間的問題,國民黨內並非所有人都如同趙少康所講,畢竟今天國民黨還不敢叫做台灣國民黨,還是叫中國國民黨,裡面還是有一些開明公平客觀而且也尊重國民黨傳承的人士。新黨還是用某種方式回到國民黨,將力量結合起來,對於未來兩岸和平、合作甚至長遠統一的發展都有幫助。我不希望看到這股力量分化、鬥爭。

李登輝後年交不交出國民黨黨主席是一回事,但總統一職非下不可,至於當國民黨的黨主席能夠發揮多少權力,有多少的影響力,現在都無從得知。這種情況下,我誠心誠意希望新黨能重新思考這一個問題,在社會上的單打獨鬥,到處指責別人已經不是辦法了。

關於陳水扁,我在北大客座了一年多,提供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過去對台單位認真研究陳水扁,是從前年縣市長選舉後開始,由於陳水扁那一次的助選活動,使民進黨在台灣縣市長大獲全勝,形成陳水扁超人氣現象。但之後經過他們以科學的實證經驗研究後,大致上有兩種看法:第一,大多數人認為,陳水扁有這個超人氣的話,為什麼民進黨的縣市長選舉比前一次成長不到百分之一,選票顯然沒有增加多少,因此對於陳水扁是民進黨內一個獨一無二的人選,大陸方面持保留態度。

第二,假如國民黨因為精省的結果,將黨的實力消耗殆盡,總統選舉時又出現主流、非主流的候選人,而讓陳水扁漁翁得利,當選總統,則2000年以後兩岸關係要很和平、順利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基於以上兩個觀點,開始進行對陳水扁的研究,並與陳水扁的人馬接觸,羅文嘉今年3月跑了大陸一趟,也有此意味。但是今年2、3月也發生了一件事,使得大陸對陳水扁徹底失望,而且感覺比李登輝還要危險。陳水扁的美國行,大陸間接的看他表現後非常擔憂。有趣的是,美國對陳水扁的期待、好感也因此修正。

陳水扁在兩岸關係立場上,透過美國第二管道告訴大陸第二管道的人:陳水扁是如假包換的真正台獨。因此北京認為這次選舉若是陳水扁勝利,對於他2000年選總統是如虎添翼,反之若挫敗至少可以減緩民進黨執政的速度。

大陸對台的研究人員越來越多,研究結果也越來越精確。他們發現台灣的政治生態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當一個人在旺的時候,人氣會集中,陳水扁的人氣為何如此旺,因為很多的財團企業都在向他集中,所以陳水扁要是當選的話,集中的程度也會加速;假如陳水扁落選,大陸方面也會較安心。

其實大陸沒有真正想要去影響台灣的選舉,因為若干涉台灣政治則會引起人民的反感,因此在選前他們十分焦慮的問題是,一、國民黨的立委席次是否過半,二、新黨是否會泡沫化。他們認為新黨即將崩盤;因此對於國民黨能不能過半,民進黨的席次能增加多少,新國家連線、建國黨的得票率能有多高,是他們最關心的。

關於辜汪會談是否有助於這次的選舉,因尚未有實證結果,目前我沒有答案;但我有一個答案是兩岸是在國際壓力下來進行這一次辜汪會談,大陸要玩大國外交,大國外交中台灣問題是一個指向,所以兩岸間不搞出一點和解的樣子,中國大陸的大國外交也將走的不順。

這一次選舉的結果,我認為北京方面會較放心,因為結果會使得2000年的總統大選所潛在的危機降低。馬英九的當選,國民黨的席次過半,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力量有所增長。

為何大陸方面會如此緊張?大陸內部有幾個看法:若是2000年他們所擔心的現象出現的話,他們確實有在準備以和平以外的方法來解決台灣問題。因此這一次的選舉結果,從兩岸間和平、合作、不搞對抗的觀點來看,確實是較安心的。最近我個人覺得有一個可能性存在,台北當局一定要作一個調整,台北當局提出一個分治中國的概念,但是北京認為台北是將一個分治中國當作原則在對抗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會使得兩岸之間的政治談判陷入僵局。

馬英九先生的當選,一、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留下一個重要的痕跡,使得四年前支持新黨的人心情得到平撫;二、讓國民黨中生代考慮到黨內團結,一致對外的重要;三、任期剩下一年多的李登輝先生,會因此有某種程度的思考,對於要將自己的歷史定位置於何處,在這期間一定會有新的東西出現。

國民黨「緩統」民進黨「緩獨」

林書揚:勞動黨在12月2日有一場「和平救寶島、統一愛台灣」的車隊遊行,在遊行過程中,我們到過三黨候選人辦公室,出發前的籌備期間,大家一致的共識是:現階段台灣社會最主要問題是統獨問題,只要統獨問題一爆發,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這重大的事情,在這次選舉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三黨候選人都刻意的迴避了。統獨問題關係到國家認同、主權歸屬高層次的問題,不是地方首長選舉應該有的議題。雖然如此,以媒體所關心的焦點來說,勞動黨仍對事不對人向三黨表達出自己的建議。

國民黨、民進黨在這次選舉是獨台與台獨的爭鬥,所謂獨台就是以中華民國的名號維持,以中華民國名號來施行統一的政策。而台獨則是以台灣國的名號來拒絕統一,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來清算大陸、台灣之間歷史上所有的主張。獨台是緩統,在《國統綱領》中有統一的目標,但沒有時間表;而台獨是民進黨的主流也是從急獨退到緩獨這一條線上,不論統一或獨立,都無時間表,因此有一個共同的利害關係:如何抵抗大陸當侷促統的壓力。在國民黨和民進黨出現了聯合戰線。

對於選後兩岸關係的變化,國民黨既然已經穩住陣腳,為了堅持政策的一貫性,因此在目前非戰非和狀態下,應該看不出有什麼大幅度的變化,大陸方面也要有一段觀望的時間。

和平統一是一個大方針,如果讓12億同胞對於和平統一絕望,則可能採取其他方式。現階段除了和平統一之外,實在想不出更科學、可行的取代方式,但是面對台灣的建國運動已經進展到內化階段,在島內主張統一的我們,應該更積極的凝聚力量,讓青年清楚的認識、並喚起大眾判斷力,告訴大家統一不是一條死路。

毛鑄倫:這次三合一選舉應是2000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具有指標作用。以北高兩市及整個台灣立委選舉國民黨的得票率來看,2000年國民黨所提名的總統候選人當選應該是無庸置疑的。而候選人馬為何?從選後立即引發的卡位問題,狀況已經逐漸在醞釀了。

這一次國民黨在北市市長獲得成功,新黨有很大的貢獻,但也因此出現新黨、國民黨的合流的問題。剛才陳毓鈞教授提到新黨是不是該重回國民黨?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新黨出走後,看國民黨演變至今,新黨固然曾發揮某種制衡作用,而新黨如果重回國民黨,共同引導出一條修正的務實的兩岸關係路線,是值得思考的。

11月間我有機會到北京一趟,感到他們有一種使不上力的焦慮。在和平談判兩岸統一的問題上他們似乎無能為力,對於台灣,因為選舉而產生的問題,他們也無能為力,而大陸方面因此而可能的相對應舉動便是台灣應該擔憂的事。總不能讓兩岸之事走到不能解決的地步。

關於新台灣人這一個名詞,雖然已經有很多人早就提過,但李登輝一提起就發生了魔術般的變化,這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它具有收編的效果,對於外省人,長期以來不論是否接受在台灣的族群問題中外省人士代表一種原罪,而給你戴上新台灣人的帽子似乎就是施恩赦免;其次,事實上我們知道很多年輕一代的外省人希望被赦免,因為他們知道在台灣被赦免了才能有公平的機會。

李登輝撿到最大便宜

王曉波:馬英九的當選是新黨選民非常理智的投票,使王建煊的得票率只有3%左右,若王建煊得票率超越10%,馬英九就沒有當選的可能。民調顯示王建煊的支持率一直在10%左右,包括世新12月2日的民調都有9.28%,是新黨的選民心裡支持王建煊,但票卻投給馬英九。

馬英九和陳水扁選票的差距,很多人認為李登輝的18萬張票是關鍵,而這18萬是李登輝選總統和黃大洲選市長的差額,所以陳水扁和馬英九都向李登輝靠攏,而使次選舉中最大的獲利者是李登輝,但這18萬票是李登輝可以可以支配的嗎?令人懷疑。

馬英九當選所贏的七萬多票,完全是新黨支持者而根本沒有李登輝的票。《聯合晚報》有篇分析李登輝的報導說的很正確,李登輝與馬英九誰幫誰?李登輝才是「西瓜派」,他看到馬英九能夠當選了才來支持馬英九。所以這一次李登輝是最大的得意者,「西瓜派」撿到最大便宜。

這次選舉對台灣政局的影響,我觀察到幾點:第一,如果陳水扁當選,國民黨中李登輝會出來競選連任,這一次國民黨的勝利就形成黨內中生代接班的局面。雖然這次選舉李登輝非常排擠宋楚瑜,但國民黨中生代微妙的關係卻在馬英九的選戰中結合起來,所以昨天晚上最不爽的不是陳水扁而是李登輝,他甚至連國民黨的慶功宴都未出席。選前蘇志誠也提出所謂新主流派,我覺得西瓜派終究會靠攏過來的。李登輝的靠攏應該是會從兩岸關係的新措施來著手。

對於兩岸關係,站在「中國統一聯盟」的立場,則傾向於盡快以和平方式進行兩岸的統一,但客觀條件仍在推移。現今兩岸關係正處於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狀態,也就是以兩岸和平統一的時間來爭取整個中國經濟建設的空間。據中央情報局統計,中國到2020年的總生產值會居世界第一,達到20.3兆多美金,美國屈居第二,有13.7兆多,若屆時中國的總生產值達到預期目標,則中國的綜合國力就非常強大了,大陸的生活水平跟著提高,大陸政治的合理化應該可以提高,而兩岸的統一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若主張台獨迫使大陸以戰爭解決統一問題,中國人最精華的地區將付之一炬,包括東南沿海和台灣。在這種情況下,21世紀中華民族的復興又將會變成下一世代的幻影;所以站在中國統一聯盟的立場,希望早日的和平統一,但很多事情也由不得人的。

和平才能爭取經濟建設的歷史時間

我們也不相信國民黨的中生代對中國統一會有什麼積極的作法,但中生代的崛起,將不會積極的將台灣推向獨立的危險狀態,換句話說,這便是穩住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穩住兩岸的和平就爭取到中國經濟建設的歷史時間,這一個歷史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若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生代能夠順利接班,再連任一屆,那就有8年時間,從今年算起,到2008年總統任期結束,一共有10年時間,這期間若能維持海峽兩岸的和平,整個中國的經濟建設會有進一步騰飛,對兩岸的和平會提供一個更堅實的基礎。

這次選舉結果意義非常重大,陳水扁也說的很清楚:這次的選舉關涉到台灣的前途,其實就是關涉到台獨的前途。我們也認為這次選舉關涉到台灣前途,但關涉到台灣和大陸統一的前途。

至於新黨的問題,四年前新黨現象出現時,「統聯」曾請專家學者討論,在一片樂觀情況下,我們提出新黨有五大局限要突破:第一、理論的局限,要建立起自己的理論才有方向、立場;第二、省籍的極限,在新黨提名候選人中八成以上是外省籍,任何地方都有地域問題存在,外省人在台灣僅佔14.8%,怎麼可占提名候選人的80%以上。第三、組織的局限,新黨是個柔性政黨,說難聽一點就是一群呼群保義的烏合之眾,在沒有組織的情況下,要對抗其餘兩個組織嚴密的政黨,根本就是以卵擊石。第四、局限在中產階級的範圍,中產階級的範圍本來就不廣泛,因此應該打破階級的觀念,才能和台灣的民眾結合。第五、選舉的局限性,新黨的人幾乎是選舉的專家,平時都沒有任何有關農民、婦女、勞工、環保、原住民……等的運動,長久下來新黨終究會變成空心大佬官,沒有行動、社會基礎。

新黨要打破這五個局限才能在台灣生根、茁壯。新黨將來的發展應該要有更深刻的反省、檢討,除了在選舉的技術面之外,基本面的東西也要去建立,這一次新黨離泡沫還有三個百分點,若站不起來的話下一次就泡沫化了;我們也只好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歷史是很殘酷的,政治是很現實的,這是誰也逃避不了的規律。◆